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技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永华 邓永锋 +2 位作者 胡海峰 汪广旭 李星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极为复杂,工作环境和工况异常严酷,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围绕发动机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可靠性研究需求。总结了近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可靠性研究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设...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极为复杂,工作环境和工况异常严酷,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围绕发动机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可靠性研究需求。总结了近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可靠性研究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可靠性研究的成果,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可靠性 数字技术 产品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问题与研究进展
2
作者 谭永华 刘晓伟 +3 位作者 汪广旭 杨宝娥 谭松林 周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液相反应、化学点火延迟等现象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在实际发动机起动超压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对上述工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了诱发起动超压的关键机理及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归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为我国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动机 自燃推进剂 起动超压 空间闪蒸 液相反应 点火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离心喷注器中的非稳态跨临界燃烧数值研究
3
作者 李钰航 刘亚洲 +2 位作者 胡海峰 吴宝元 周立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92,共11页
为了加深对双离心喷注器中的推进剂跨临界燃烧过程的认识,采用扩散界面方法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获得了喷注器近场的流动结构与火焰形态,对比了室压与几何结构对单喷嘴冷态流动的影响,分析了双离心喷注器低频振荡燃烧产生的机理。研究结... 为了加深对双离心喷注器中的推进剂跨临界燃烧过程的认识,采用扩散界面方法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获得了喷注器近场的流动结构与火焰形态,对比了室压与几何结构对单喷嘴冷态流动的影响,分析了双离心喷注器低频振荡燃烧产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喷嘴中心产生沿轴向朝内的压力梯度驱动了倒吸气流,倒吸气流存在是旋流腔产生气核的必要条件;当喷嘴旋流数增加时,旋流腔液膜厚度越小,液膜锥角越大,喷注器出口的倒吸气流的强度越大;在燃烧流场中,氧化剂液膜和燃料液膜之间存在狭长形火焰,端面后方回流区是火焰稳定的重要位置。数值计算复现了工程试车中出现的40 Hz量级的低频振荡燃烧,瞬时流场显示这是一种轴向往复的流体振荡现象。分析认为,内喷嘴液膜雾化、燃烧膨胀、倒吸气流等子过程可以形成闭环反馈逻辑,使得振荡可以自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双离心喷注器 跨临界流动 燃烧特性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增压过程超临界动态转变热物性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春伟 宋坤 +3 位作者 余海帅 郭嘉翔 陈静 李山峰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通过测试液氢储罐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场信息,实现超临界转变过程氢物性的间接测量,同时对增压氢气的温度和压力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区域,温度和压力的微弱变化也会导致氢热物性发生较大改变。当温度保持不变而压力增加时,密... 通过测试液氢储罐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场信息,实现超临界转变过程氢物性的间接测量,同时对增压氢气的温度和压力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区域,温度和压力的微弱变化也会导致氢热物性发生较大改变。当温度保持不变而压力增加时,密度、比热容、导热和黏度等参数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当压力保持不变而温度增加时,液氢储罐底部的过冷区域热物性差异较小,而顶部超临界区域物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增压 超临界转变 热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8级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难点与思考
5
作者 李光熙 陈磊 杜泉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面向更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热潮,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Ma8级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现状。针对Ma8级超燃冲压发动机更为复杂的气流流动、更为恶劣的热环境,提炼出推力裕度有限、防热问题突出这两大突出难点,以及燃料与空气混合... 面向更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热潮,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Ma8级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现状。针对Ma8级超燃冲压发动机更为复杂的气流流动、更为恶劣的热环境,提炼出推力裕度有限、防热问题突出这两大突出难点,以及燃料与空气混合有限、不可逆损失、化学动力学及非平衡反应、超燃燃烧组织等重要问题。围绕推力裕度有限,采用氢燃料或含能金属燃料,优化燃料喷注形式、合理选取进气道压缩比和燃烧室扩展比等系统匹配设计方法提升,采用火箭增强模式等均是相应的解决措施。围绕防热问题突出,碳氢燃料的蒸汽重整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燃料热沉,S-CO_(2)能够从防热层面提供有效解决方法,还有液膜冷却结合主动冷却、复合材料结合主动冷却等综合措施,相关技术仍需开展充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8级超燃冲压发动机 技术难点 推力不足 防热困难 蒸汽重整 S-CO_(2)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甲烷-空气双旋流喷射燃烧的大涡模拟研究
6
作者 许建国 马天举 +2 位作者 黄东欣 王丹阳 孟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81,共15页
尽管高压燃烧室已经在各类动力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关于提高燃烧室压力和压致增温对旋流喷射燃烧的影响机制仍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结合大涡模拟方法、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燃烧模型以及P1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甲烷-空气湍流燃烧数值... 尽管高压燃烧室已经在各类动力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关于提高燃烧室压力和压致增温对旋流喷射燃烧的影响机制仍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结合大涡模拟方法、火焰面/反应进度变量燃烧模型以及P1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甲烷-空气湍流燃烧数值计算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充分验证。随后开展了双旋流燃烧室中甲烷-空气湍流燃烧的大涡模拟研究,深入探究了燃烧室压力和压致增温耦合变化及其各自独立变化对流场分布、反应进程、火焰结构以及进动涡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要受压致增温的影响,回流区速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加;火焰结构在高压下变得更加紧凑,推举高度逐渐降低,在1.5 MPa工况下会出现明显的回火现象;进动涡核(PVC)频率和出口燃气温度随压力增加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大涡模拟 湍流燃烧 高压燃烧 旋流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发动机MMH/N_(2)O_(4)喷雾-燃烧-耦合传热过程模拟研究
7
作者 许建国 陈赟 +1 位作者 张禹 王园丁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究双组元空间发动机内自燃推进剂喷雾、燃烧和传热特性,首先对现有MMH/N_(2)O_(4)(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详细燃烧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简化,提出适用于三维模拟的MMH/N_(2)O_(4)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简化机理的准确性进行... 为探究双组元空间发动机内自燃推进剂喷雾、燃烧和传热特性,首先对现有MMH/N_(2)O_(4)(甲基肼/四氧化二氮)详细燃烧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简化,提出适用于三维模拟的MMH/N_(2)O_(4)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简化机理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随后,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空间发动机内MMH/N_(2)O_(4)射流撞击雾化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并重点分析了直流互击作用下扇形液膜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基于以上化学反应机理及液雾分布模拟结果,在欧拉-拉格朗日体系下构建了离散液滴初始分布,并结合部分搅拌反应器湍流燃烧模型,开展了空间发动机内MMH/N_(2)O_(4)喷雾燃烧及流固耦合传热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发动机内推进剂湍流喷射雾化燃烧过程对壁面冷却液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冷却液膜主要出现在燃烧室直线段,在高温燃气与固体域之间建立了一个明显的温度缓冲层,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壁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轨控火箭发动机 液体推进剂 雾化燃烧 湍流燃烧模拟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氧/煤油同轴离心式喷嘴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尚帅 陈鸿麟 +3 位作者 于涵 张锋 严宇 连俊恺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了研究气氧/煤油同轴离心式喷嘴的燃烧特性,进行了不同缩进长度和氧喷嘴长度喷嘴的单喷嘴燃烧实验,实验中氧化剂为氧气,从中心喷注,燃料为煤油,从离心喷嘴喷注。实验结果表明:当煤油或氧气喷注压降较低时,燃烧室内会产生低频压力振荡... 为了研究气氧/煤油同轴离心式喷嘴的燃烧特性,进行了不同缩进长度和氧喷嘴长度喷嘴的单喷嘴燃烧实验,实验中氧化剂为氧气,从中心喷注,燃料为煤油,从离心喷嘴喷注。实验结果表明:当煤油或氧气喷注压降较低时,燃烧室内会产生低频压力振荡。该振荡是由燃烧中间过程所诱发,燃烧室压力脉动与供应系统的流体压力脉动耦合所形成的,通过提高喷注压降可以抑制该低频振荡;缩进长度的变化会对喷嘴的振荡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在缩进比0.32~1.07范围内,存在中间某值使得燃烧较不稳定;氧喷嘴长度的变化对喷嘴的低频振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氧/煤油 同轴离心喷嘴 燃烧特性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技术在可重复使用航天液体动力领域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9
作者 郑伟 郑亮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实现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快速、高可靠、低成本制造,综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航天液体动力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特点,指出增材制造技术在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中面临疲劳性能低、材料体系... 为了实现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快速、高可靠、低成本制造,综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航天液体动力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特点,指出增材制造技术在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中面临疲劳性能低、材料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足、标准规范不健全等挑战,提出加快在增材制造产品性能提升、航天特种新材料开发、前沿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技术 可重复使用 液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试验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琳 邓长华 +2 位作者 谭永华 李锋 何泽夏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7-931,共5页
在对电动振动台进行刚体建模与物理参数建模的基础上,结合试验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振动试验仿真技术的研究。基于试验所测的振动台空台频响函数,由振动台数学参数模型辨识出振动台的物理参数,以建立能反映振动台动态特性的刚体与物... 在对电动振动台进行刚体建模与物理参数建模的基础上,结合试验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振动试验仿真技术的研究。基于试验所测的振动台空台频响函数,由振动台数学参数模型辨识出振动台的物理参数,以建立能反映振动台动态特性的刚体与物理参数相结合的模型。然后,采用Craig-Bampton方法建立试验件的振动试验仿真模型,综合随机振动控制算法进行试验件随机振动试验的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模型及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随机振动试验的仿真,并且使仿真结果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振动台 控制算法 试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动力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永华 李平 杜飞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1,共12页
针对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动力技术的需求,评述了国外重复使用火箭动力和组合循环动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发动机推力深度调节与多次起动技术、宽速域大空域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新概念推进与新型推进剂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论述了我国... 针对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对动力技术的需求,评述了国外重复使用火箭动力和组合循环动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发动机推力深度调节与多次起动技术、宽速域大空域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新概念推进与新型推进剂技术等7项关键技术,论述了我国重复使用动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总结了重复使用动力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火箭动力 组合循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吨级泵后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斌 刘站国 +2 位作者 吕发正 高乐乐 张淼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38,共6页
130吨级泵后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首型泵后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对燃气摇摆装置、燃料摇摆装置等核心组件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关键技术包括总体布局技术,摇摆补偿装置技术,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推力调节技术,氧泵减振技术... 130吨级泵后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首型泵后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对燃气摇摆装置、燃料摇摆装置等核心组件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关键技术包括总体布局技术,摇摆补偿装置技术,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推力调节技术,氧泵减振技术,系统稳定性技术等。可满足5 m箭径内布置7台发动机,解决了摇摆偏心问题,使摇摆力矩降低50%,发动机结构一阶频率提高至14 Hz。已完成逾1万秒整机热试车考核,验证了发动机泵后摆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130吨发动机技术可进一步拓展形成二级主动力发动机和重复使用发动机,拓展火箭运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运载火箭 泵后摆 液氧煤油发动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基础研究平台能力,支撑液体动力技术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永华 《火箭推进》 CAS 2010年第1期1-7,24,共8页
从基础理论与设计准则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支撑关键技术攻关及引领技术创新发展等层面论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美国、欧洲及日本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内基础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优化整... 从基础理论与设计准则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支撑关键技术攻关及引领技术创新发展等层面论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俄罗斯、美国、欧洲及日本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概况,并与国内基础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优化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及增加研究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平台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液体动力技术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武昆 谭永华 +2 位作者 高玉闪 杨欢庆 赵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9,共16页
针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成果和研究现状,分别综述了增材制造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流程、制造工艺标准以及在发动机推力室、涡轮泵、阀门、总装及其他组件和整机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发动... 针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成果和研究现状,分别综述了增材制造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流程、制造工艺标准以及在发动机推力室、涡轮泵、阀门、总装及其他组件和整机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发动机中的发展方向,指出在液体发动机领域,增材制造应该在应用广度和深度、结合增材制造特点的发动机结构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工艺标准、新材料和材料性能数据库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应对未来航天领域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增材制造 制造技术 制造工艺 金属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剂发展现状与趋势
15
作者 鲍世国 马天举 +5 位作者 田国庆 项锴 薛薇 孙海云 方涛 张星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I0002,共23页
随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剂提出了绿色无毒的性能要求,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成为航天推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HAN基单组元推进剂)和二硝酰胺铵基单组元液... 随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剂提出了绿色无毒的性能要求,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成为航天推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HAN基单组元推进剂)和二硝酰胺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ADN基单组元推进剂)具有绿色无污染、密度大、比冲性能可调节、饱和蒸汽压低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卫星、飞船、运载火箭等飞行器的姿轨控动力系统,二者均已完成多次飞行演示验证并获得应用,受到了各国航天领域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 HAN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 ADN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 姿轨控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栓喷注器中心推进剂偏转角模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波涛 李平 +1 位作者 王凯 陈宏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34-1543,共10页
为了实现针栓喷注器中心推进剂偏转角的准确预测,基于流场分析建立了中心推进剂偏转角理论模型。从动量守恒方程推导了中心推进剂偏转角公式,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验证,并分析了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对中心推进剂偏转角的影响... 为了实现针栓喷注器中心推进剂偏转角的准确预测,基于流场分析建立了中心推进剂偏转角理论模型。从动量守恒方程推导了中心推进剂偏转角公式,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验证,并分析了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对中心推进剂偏转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理论模型预测值与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套筒遮挡喷注面积对偏转角影响最大,在变推力时偏转角随着套筒遮挡喷注面积增加而减小。喷注压降、中心筒壁厚和底部凹腔深度对中心偏转角影响很小,当套筒遮挡喷注面积一定时,中心筒底部有凹腔的偏转角比没有凹腔的偏转角约大6°,该模型为针栓喷注器工程设计和进一步精确计算变推力下的雾化角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喷注器 推进剂 流场 变推力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主发动机结构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大华 李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液体火箭主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的主动力,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服役环境的极端严苛性,导致发动机的结构动力学问题异常突出。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瓶颈技术之一,因此为改善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振动力学环境,提高发动机的动... 液体火箭主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的主动力,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服役环境的极端严苛性,导致发动机的结构动力学问题异常突出。动力学问题已成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瓶颈技术之一,因此为改善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振动力学环境,提高发动机的动强度可靠性与工作安全性,需要对运载火箭“心脏”——发动机的结构动力学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在详细介绍发动机结构特点、工作环境载荷特征及对结构故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涡轮泵系统、推力室、自动器、管路、发动机整机的主要故障模式,梳理出各部组件、整机结构的动力学关键问题,并指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液体火箭发动机 动力学 振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车台液氧流量测量及原位校准技术研究
18
作者 高强 高炎 尹军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6,108,共6页
基于试车台液氧流量测量精度提升的需求,开展了液氧流量测量及原位校准技术研究,针对某新建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分析了以分节式电容液面计为基准的试车台液氧流量原位校准过程、液氧供应管路流场分布、液氧温度测量、涡轮流量计结构优... 基于试车台液氧流量测量精度提升的需求,开展了液氧流量测量及原位校准技术研究,针对某新建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台分析了以分节式电容液面计为基准的试车台液氧流量原位校准过程、液氧供应管路流场分布、液氧温度测量、涡轮流量计结构优化等因素对流量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开展了液氧流量测量系统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规范了原位校准过程及温度修正、压力修正、容积修正等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原位校准试验获得了试车台液氧管路涡轮流量计特性参数,应用于YF-100系列发动机试车,流量测量天地一致性良好,对准确评价发动机性能和火箭总体弹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车台 原位校准 平均流量 涡轮流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MH/NTO富氧燃气发生器预点火过程模型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管杰 刘上 +1 位作者 李斌 王鹏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2,共8页
对富氧燃气发生器中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UDMH/NTO)推进剂的自燃点火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点火初期能量低,燃气温度缓慢爬升。基于实验结果和化学机理分析,构建了描述UDMH/NTO自燃推进剂在富氧环境下预点火过程的热力... 对富氧燃气发生器中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UDMH/NTO)推进剂的自燃点火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点火初期能量低,燃气温度缓慢爬升。基于实验结果和化学机理分析,构建了描述UDMH/NTO自燃推进剂在富氧环境下预点火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实验系统的系统级仿真模型中。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动态相对误差小于15%,主要差异在于燃气发生器压力“平台段”的仿真值偏低。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参数变化明显影响点火初期的性能参数爬升特性,其中延长点火时差至2倍、将入口压力降低0.05 MPa或者将推进剂温度降低15℃均会导致发动机起动加速性降低25~50 ms,而提高入口压力和缩短点火时差可以减轻推进剂温度变化对性能参数爬升特性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UDMH/NTO 预点火 点火实验 热力学模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DPM耦合的Y型喷嘴雾化研究
20
作者 刘汉勇 冯胜科 +2 位作者 李兵科 谭永华 虞育松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3,共6页
采用VOF-DPM(流体体积-离散相模型)耦合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液体黏度对Y型喷嘴内流动和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首先对Y型喷嘴内部和外部区域进行多面体网格划分,并借助基于气液体积分数值的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有效提高气液界面识别精度。... 采用VOF-DPM(流体体积-离散相模型)耦合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液体黏度对Y型喷嘴内流动和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首先对Y型喷嘴内部和外部区域进行多面体网格划分,并借助基于气液体积分数值的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有效提高气液界面识别精度。分析喷嘴内流动与喷嘴外雾化的关联,研究液体黏度对雾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油黏度较高,流速较小,喷嘴内重油不易被气体吹散和掺混,液体雾化较难。柴油密度低于重油,易被加速,导致喷雾贯穿距离大于重油,雾化更容易,柴油的喷雾锥角与重油差距不大。重油的喷雾索特平均直径d s为137.14,略高于柴油d s约0.8%。研究对评估燃烧器燃烧性能及其适应多种燃料的改造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DPM耦合 数值模拟 液体黏度 Y型喷嘴 雾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