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噪声性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梁媛 张淑君 +4 位作者 张勋 尹桂茹 陆鸿略 王伟杰 范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豚鼠噪声性聋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给药组,每组15只。西地那非组及噪声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mg/(kg.d)及生理盐水4 ml/(kg.d),...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豚鼠噪声性聋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给药组,每组15只。西地那非组及噪声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mg/(kg.d)及生理盐水4 ml/(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dB HL下ABR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噪声暴露前相比,西地那非组ABR阈值及Ⅰ波潜伏期均小于噪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扫描电镜显示,噪声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西地那非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西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降低噪声性听觉损伤引起的ABR阈值升高,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噪声性聋 耳蜗 毛细胞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山羊痘病处理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淑云 《北方牧业》 2016年第19期30-30,共1页
2016年3月份,承德县某镇一养殖场的羊发生一种急性、热性高密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皮肤和可视黏膜出现大量圆形丘疹为主要特征,承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到达该养殖场,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所发疫病为山羊痘的初步诊断... 2016年3月份,承德县某镇一养殖场的羊发生一种急性、热性高密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皮肤和可视黏膜出现大量圆形丘疹为主要特征,承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到达该养殖场,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所发疫病为山羊痘的初步诊断,根据我们的初步诊断结果,果断采取隔离、封锁、消毒、免疫、扑杀等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周围山羊没有再出现山羊痘的情况。疫病的处理要早发现、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养殖户 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 承德县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羊痘疫苗 防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皮肤烫伤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
3
作者 汪淑云 《今日畜牧兽医》 2016年第10期68-68,共1页
猫皮肤真菌病又称皮肤癣病,主要是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猫的皮肤与毛囊、被毛、趾爪等皮肤附属部位的感染。猫皮肤真菌病病原98%为犬小孢子菌。1发病基本情况与临床症状1.1发病基本情况2016年3月6日,承德市王某饲养的17月龄的加菲猫不慎颈... 猫皮肤真菌病又称皮肤癣病,主要是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猫的皮肤与毛囊、被毛、趾爪等皮肤附属部位的感染。猫皮肤真菌病病原98%为犬小孢子菌。1发病基本情况与临床症状1.1发病基本情况2016年3月6日,承德市王某饲养的17月龄的加菲猫不慎颈背部被热水溅伤,溅伤部皮肤出现发红现象,但未出现破损和起泡,故王某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真菌感染 皮肤烫伤 颈背部 犬小孢子菌 皮肤真菌病 皮肤癣病 加菲猫 防护措施 临床症状 病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