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易发状态的免疫调节和修复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传明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92-1096,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免疫调节异常和自身抗体过量产生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B细胞功能紊乱和病理性细胞因子及自身抗体过量产生为特征。有害抗体对血管内壁和内皮下胶原的损伤,使机体处于血栓...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免疫调节异常和自身抗体过量产生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B细胞功能紊乱和病理性细胞因子及自身抗体过量产生为特征。有害抗体对血管内壁和内皮下胶原的损伤,使机体处于血栓易发状态,加重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归巢和炎性趋化、免疫调控及重建等功能的多能干细胞;通过恢复SLE体内T、B细胞的免疫平衡状态,改变细胞因子分泌,产生免疫调节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进而促进机体免疫重建;减少有害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缓解机体的血栓易发状态,阻止血栓形成;且MSC可向多种组织细胞增殖和分化,达到修复损伤组织器官的目的。本文就MSC对SLE血栓易发状态的免疫调节和修复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调节 免疫修复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培养与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2
作者 王磊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27-230,共4页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指来源于人胚胎的具有无限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主要由人囊胚内细胞群(innercellmass,ICM)分离得到。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可被应用于生命...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指来源于人胚胎的具有无限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主要由人囊胚内细胞群(innercellmass,ICM)分离得到。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可被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本文就人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体外诱导分化技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培养条件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蔚 顾健 +4 位作者 马莉 王红 倪军 吉薇 沈连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5-10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与评估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遗传学异常的价值。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32例初诊CLL患者的del(13q14.3)、del(11q22.3)、del(17p13.1)、del(13q14)和12号染色体三体,同时对免疫表型不典型... 本研究探讨与评估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遗传学异常的价值。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32例初诊CLL患者的del(13q14.3)、del(11q22.3)、del(17p13.1)、del(13q14)和12号染色体三体,同时对免疫表型不典型的10例初诊患者检测IGH/CCND1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在32例病例组中FISH检测出26例(81.3%)基因异常,包括D13S25缺失14例,RB1缺失11例,12号染色体三体9例,P53缺失6例,ATM缺失4例;涉及1种基因异常的12例,其中12号染色体三体7例,D13S25缺失3例,P53缺失1例,ATM缺失1例;涉及2种基因异常的11例,其中D13S25/RB1缺失的7例,另4例均包含P53缺失;涉及3种以上基因异常的病例3例;10例免疫表型表达CD5+CD23-的初诊患者中2例IGH/CCND1(+)。结论:应用间期FISH技术检测CLL基因组的异常,可大大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各基因异常有其不同的特点;IGH/CCND1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LL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IGH/CC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与国际预后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江亚军 李秀梅 +4 位作者 韩秀华 朱贵华 庄万传 顾健 康丽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89-1493,共5页
本研究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磁珠法和速率法分别检测75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4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 本研究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磁珠法和速率法分别检测75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4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表明:①淋巴瘤患者APTT、FI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和<0.01),表现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不同年龄和结外病灶数之间凝血4项指标均改变不明显(p>0.05);②Ⅲ期和Ⅳ期患者APTT和FIB与Ⅱ期患者比较显著增高(p<0.05和<0.01),Ⅳ期患者FIB较Ⅲ期患者增高(p<0.05);有全身症状患者FIB显著高于无症状者(p<0.01);③LDH升高患者APTT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且FIB明显高于LDH正常患者(p<0.05)。体力状态(PS)2-4分患者FIB明显高于PS0-1分患者(p<0.01);④低中危、高中危和高危患者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危和高危患者FIB较低危患者增高(p<0.05);⑤有全身症状、LDH升高、PS2-4分、Ⅲ-Ⅳ期淋巴瘤患者FIB升高病例数与对应无症状、LDH正常、PS0-1分、Ⅱ期患者比较明显增多(p<0.05或0.01)。FIB与LDH水平、PS评分、Ann Arbor分期以及危险分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淋巴瘤患者常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受Ann Arbor分期、全身症状、LDH水平和体力状态的影响,且FIB可能是反映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有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凝血功能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PD-L1表达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施青青 朱淼 +4 位作者 孙幸 倪军 孙梅 顾健 吴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1-777,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PD-L1(programmed death 1-ligad)的表达对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方法:针对C D274(PD-L1)靶基因序列,设计3个RNA干扰靶点序列,连接到pGMVL-SC5干扰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RT-q PCR检验各靶点对PD-L1的干扰效率,将... 目的:探讨干扰PD-L1(programmed death 1-ligad)的表达对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方法:针对C D274(PD-L1)靶基因序列,设计3个RNA干扰靶点序列,连接到pGMVL-SC5干扰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RT-q PCR检验各靶点对PD-L1的干扰效率,将干扰效率最佳的shRNA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转染A20细胞,获得稳定低表达PD-L1的A20淋巴瘤细胞株(CD274-sh A20),将A20细胞株和CD274-sh A20细胞株以等数体外培养48 h,MTT法比较体外增殖的差异;同时使用2株细胞分别对免疫功能正常的BALB/c小鼠进行荷瘤,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PBS缓冲液;通过活体荧光成像评估成瘤情况,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期。结果:CD274-sh A20细胞体外增殖速率显著低于PD-L1高表达的A20细胞(P<0.05)。与普通A20细胞荷瘤组相比,PD-L1干扰荷瘤组小鼠外观及活体荧光成像均可见其瘤体显著缩小。小鼠解剖后称取瘤重,测量瘤体积,结果显示,瘤重及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小鼠生存期也较PD-L1高表达组有一定延长。结论:PD-L1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干扰其表达能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对于瘤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RNA干扰 B系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H基因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倪军 施青青 +3 位作者 吴蔚 孙幸 方悦之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RhoH基因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初诊白血病患者31例、非肿瘤患者15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RhoH表达,以RhoH的中位表达水平作为界值,... 目的:探讨RhoH基因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初诊白血病患者31例、非肿瘤患者15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RhoH表达,以RhoH的中位表达水平作为界值,将初诊患者分为RhoH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析不同RhoH表达水平与患者初诊时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AL患者骨髓细胞标本RhoH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LL组显著低于AML组(P<0.05);与RhoH高表达组相比,RhoH低表达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年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PCT、CRP值等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ML中,RhoH低表达组标准化疗后的复发率高于高表达组,而RhoH的表达与AML其他预后基因无相关性;在ALL中,RhoH低表达组标准化疗后的复发率与高表达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白血病中RhoH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在AML中RhoH的表达与复发率呈负相关,可独立作为预后指标;在ALL中,RhoH可能通过其他作用机制参与疾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RhoH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MSC移植对CIA大鼠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顾健 林传明 +10 位作者 顾蔚 蔡心珍 李邹 任敏敏 孙幸 倪军 沈连军 吴蔚 何斌 孙梅 张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移植对CIA(collagen typeⅡ-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h17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UC-MSC移植对CI... 本研究旨在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移植对CIA(collagen typeⅡ-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h17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UC-MSC移植对CIA大鼠免疫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大鼠分为3组:CIA组(模型组),UC-MSC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经尾静脉给CIA大鼠注射UC-MSC,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大鼠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及中性粒细胞表面NCD11b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大鼠血清白介素-17(IL-17)水平。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N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CD4+CD25+细胞比例则显著降低(P<0.05),UC-MSC治疗组大鼠NCD11b及IL-17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CD4+CD25+Treg比例升高(P<0.05);至第5周UC-MSC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UC-MSC可上调CIA大鼠外周血Treg比例,抑制Th17细胞分泌IL-17及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减轻机体免疫性炎症反应,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诱导机体免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IA大鼠 TREG细胞 IL-17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与肿瘤的血管新生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建霞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7-200,共4页
凝血酶是止血过程中的核心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凝血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抗凝治疗不仅缓解了肿瘤的高凝状态,而且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就凝血酶及其受体、凝血酶及其受体与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 凝血酶是止血过程中的核心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凝血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抗凝治疗不仅缓解了肿瘤的高凝状态,而且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就凝血酶及其受体、凝血酶及其受体与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的关系、凝血酶影响肿瘤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及抗血管新生和抗凝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凝血酶受体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荷瘤小鼠凝血状态与血小板活化对肿瘤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淼 施青青 +6 位作者 孙幸 倪军 吴蔚 沈连军 吉薇 徐开林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7-43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淋巴瘤荷瘤小鼠体内凝血指标D-D、v WF、TF和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及GPIIb IIIa的变化,探讨淋巴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凝血异常与肿瘤高凝状态。方法:选择BALB/c小鼠,皮下注射38B9淋巴瘤细胞构建淋巴瘤小鼠模型,采用MRI和B超... 目的:通过观察淋巴瘤荷瘤小鼠体内凝血指标D-D、v WF、TF和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及GPIIb IIIa的变化,探讨淋巴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凝血异常与肿瘤高凝状态。方法:选择BALB/c小鼠,皮下注射38B9淋巴瘤细胞构建淋巴瘤小鼠模型,采用MRI和B超等影像学方法评估成瘤情况。于荷瘤1、14和21 d予以眼球内眦静脉采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D-D、v WF和TF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P选择素、GPⅡbⅢa等血小板活化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淋巴瘤荷瘤小鼠模型。小鼠荷瘤后血浆D-D、v WF、TF和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和GPIIb III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瘤荷瘤小鼠体内存在有凝血和血小板活化异常,与肿瘤相关高凝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荷瘤小鼠 凝血状态 血小板活化 肿瘤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与白血病多药耐药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守娟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7-210,共4页
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成为许多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也是血液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对耐药的发生机制、逆转耐药的药物研究及相应的体内外实验等进行研究,指出多药耐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白血... 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成为许多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也是血液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对耐药的发生机制、逆转耐药的药物研究及相应的体内外实验等进行研究,指出多药耐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白血病的不典型耐药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从DNA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与白血病耐药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抗凋亡机制,旨在为逆转白血病耐药及开发有效的逆转剂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端粒酶 白血病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免疫炎性易栓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邹 顾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9-1502,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活化。SLE病人中血栓形成率高,可能归因于疾病的活动、偱环免疫复合物、毒性抗体、高水平的炎症状态。本文对SLE的免疫紊...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活化。SLE病人中血栓形成率高,可能归因于疾病的活动、偱环免疫复合物、毒性抗体、高水平的炎症状态。本文对SLE的免疫紊乱状态下,中性粒细胞/NET因素、抗体因素、血小板因素、微粒因素参与血凝途径及血栓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性粒细胞外网 抗磷脂抗体 血小板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