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明芬 孟秀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干预组,期间院感防控持续实施规范化管理,将既往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评价两...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干预组,期间院感防控持续实施规范化管理,将既往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评价两组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交叉感染,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暴露且满意度高。结论通过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不仅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的依从性,增强了防护意识,保证了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管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序贯疗法对干扰素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燕 顾明华 +1 位作者 唐静煜 王靖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3期484-488,共5页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序贯疗法对干扰素-α(IFN-α)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耐药性及其对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IFN-α治疗24周的H...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序贯疗法对干扰素-α(IFN-α)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耐药性及其对血清转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经IFN-α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下降<10~2U/m L、HBeAg持续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观察组),给予LDT序贯治疗120周;另选同期HBeAg阳性CHB患者43例资料(对照组),给予初始单用LDT治疗12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的差异,并分析HBs A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及HBeAg阴转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的总发生率为62.79%高于对照组为34.88%(P<0.05);两组HBeAg血清转换患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10例)治疗不同疗程后HBsAg水平与基线比较,HBsAg水平随着疗程延长逐渐下降;治疗48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与基线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在治疗96周后出现HBsAg阴转;两组患者中44例HBeAg持续阳性患者耐药10例(其耐药率为22.73%),其中对照组7例占16.28%,观察组3例占18.75%,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FN-α疗效不佳患者,采用LDT序贯治疗120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初始LDT单药治疗,HBeAg血清转换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有获得HBeAg阴转的可能;但对HBeAg持续阳性者,在后续LDT单药治疗中仍有发生耐药的风险,需考虑进一步优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序贯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应答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3
作者 毛欣 付士祥 +1 位作者 谭亮 张设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4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生诊治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接受中西医结合治...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生诊治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出院后病情转归的情况。结果:这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纳差、咽痛/痒、腹泻、鼻塞等。经治疗后其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核酸检测结果在短期内转阴、肺部病灶吸收较好。出院后1周内,有2例患者发生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复阳(经再次治疗后其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有1例患者发生肛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复阳(经再次治疗后其肛拭子核酸检测结果转阴),其余20例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出院后2周、4周其核酸检测结果仍均为阴性)。结论:扬州地区新冠肺炎患者以输入病例及输入关联病例为主(91.3%),病情严重程度以普通型为主(87.0%),重型患者的占比较低(13.0%)。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新冠肺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临床表现 疗效 病情转归 核酸 复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究
4
作者 吴春园 张设 +2 位作者 王道猛 毛欣 潘唯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7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干扰素-α2b或阿比多尔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干扰素-α2b)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2月15日间收治的COVID-19患者23例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早期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干扰素-α2b或阿比多尔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干扰素-α2b)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2月15日间收治的COVID-19患者23例临床资料,按用药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双联药物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α2b)15例和三联药物组(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α2b)8例;比较两组COVID-19患者用药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治疗7 d后肺部影像学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三联组患者用药后的核酸转阴时间为(11.38±3.66)d早于双联组为(16.27±4.13)d(P<0.05);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治疗后住院天数、治疗7 d后肺部病灶吸收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ALT升高)发生率两组间经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联治疗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均早于二联,但在住院时间和肺部影像学改善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均较轻微,予对症处理后皆可缓解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抗病毒药物 阿比多尔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