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市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作者 殷苑铭 张丽 李斌 《南方农业》 2025年第6期97-99,共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论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农产品类别,分析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检测能力与参数覆盖不足、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基层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问题,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论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农产品类别,分析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检测能力与参数覆盖不足、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基层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问题,提出扩充检测项目与提升检测能力、完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管人员实操培训与考核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难点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都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对策
2
作者 郭岚岚 成瑶 王红玲 《农家科技》 2025年第5期57-59,共3页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扬州市江都区不同种类农业有机废弃物的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的调研分析,总结出江都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扬州市江都区不同种类农业有机废弃物的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的调研分析,总结出江都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探索农业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有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江都区耕地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峰 杨绪清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9-21,共3页
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建设用地迅速扩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扬州市江都区耕地质量建设,不断提升耕地产出能力,现对江都区耕地的土壤类型、耕地质量等基本概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江都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过程... 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建设用地迅速扩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扬州市江都区耕地质量建设,不断提升耕地产出能力,现对江都区耕地的土壤类型、耕地质量等基本概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江都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过程中存在的耕地资源匮乏、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等问题,在强化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推进科学施肥、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强化培训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土壤类型 地形地貌 科学施肥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37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洪叶 唐建鹏 +4 位作者 邓沁宇 刘绍贵 刘翠莲 范晓凯 陈京都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广优良品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宜扬州沿江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比较分析了37个小麦品种在扬州市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种植环境下的穗粒结构、产量、籽粒品质等表现。结果表明,在...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广优良品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宜扬州沿江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比较分析了37个小麦品种在扬州市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种植环境下的穗粒结构、产量、籽粒品质等表现。结果表明,在灌浆条件较为适宜的情况下,选择粒数和穗数较多的品种,如扬辐麦17,更容易取得高产,其次是穗粒协调的品种,如宁麦26和扬江麦1820,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扬辐麦20和扬麦37具有较好的品质特性,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基本苗、促蘖成穗来提高产量,同时取得较好的品质;总体上,小麦品种扬辐麦17、扬江麦1820、扬麦23、扬麦34、扬麦35、扬麦39、扬麦43、扬麦45、镇麦15、镇麦18、苏麦288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扬州沿江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小麦 品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有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0期100-102,共3页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紧盯方向,稳扎稳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文以扬州市江都...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紧盯方向,稳扎稳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文以扬州市江都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都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瑞衡 杨绪清 +2 位作者 仇建荣 曾洪玉 王陈喆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期180-182,共3页
为探究江都地区种植油菜过程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该文以“秦优7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20%化肥(T2)处理效果最佳,... 为探究江都地区种植油菜过程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该文以“秦优7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20%化肥(T2)处理效果最佳,茎粗、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11.0%、4.0%和0.3%,油菜增产1.7%;相同施氮量下,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提高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推荐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有机肥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扬州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丽 田煜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9期57-58,共2页
该文对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涵盖江都区稻麦生产的耕、种、管、收、烘干、秸秆还田等主要环节,关键技术包括水稻机械化育秧、小麦机收、小麦秸秆切碎匀抛及还田、机插秧、... 该文对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涵盖江都区稻麦生产的耕、种、管、收、烘干、秸秆还田等主要环节,关键技术包括水稻机械化育秧、小麦机收、小麦秸秆切碎匀抛及还田、机插秧、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烘干等,可为长江流域及里下河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机械化 生产模式 技术规范 机具配套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地区设施豇豆一膜两用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印荔 王楠 +5 位作者 徐瑞衡 陈京都 刘彦文 张莉 范婷婷 许俊喜 《长江蔬菜》 2022年第10期60-62,共3页
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适应性广、耐热性强,可有效缓解夏秋季蔬菜伏缺问题,在我国广泛种植。豇豆嫩荚富含蛋白质、淀粉,可供鲜食,还可通过速冻、脱水、腌制等方式进行深加工,老豆粒还可用作粮... 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适应性广、耐热性强,可有效缓解夏秋季蔬菜伏缺问题,在我国广泛种植。豇豆嫩荚富含蛋白质、淀粉,可供鲜食,还可通过速冻、脱水、腌制等方式进行深加工,老豆粒还可用作粮食,具有良好的产业价值。地膜覆盖是蔬菜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湿、除草保墒、提质增产等作用,但随着塑料地膜的不规范生产、使用及回收,导致其破坏农村环境和土壤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地膜 一膜两用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豇豆属 土壤生态 扬州地区 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地区设施早春茬中小果型西瓜轻简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彦文 印荔 +3 位作者 王楠 范婷婷 钱晓晴 王娟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为规范苏中地区设施早春茬中小果型西瓜栽培技术,在传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苏中地区中小果型西瓜栽培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形成生产过程高效、低... 为规范苏中地区设施早春茬中小果型西瓜栽培技术,在传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苏中地区中小果型西瓜栽培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形成生产过程高效、低耗的栽培模式,探索出适合苏中地区的中小果型西瓜轻简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中地区 中小果型 西瓜 轻简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药剂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月明 辛海滨 +1 位作者 胡秋倩 刘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徐豆18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不同化控药剂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抗倒伏性、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玉黄金喷施对提高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以徐豆18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不同化控药剂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抗倒伏性、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玉黄金喷施对提高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较佳;喷施玉黄金处理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喷施烯效唑处理下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喷施健壮素处理下玉米和大豆的氮素积累量较多;喷施健壮素对玉米抗倒伏特性综合指标影响较好,喷施金得乐对于大豆抗倒伏特性综合指标影响较好;喷施玉黄金化控药剂下玉米、大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较高,喷施烯效唑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喷施胺鲜脂大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化控药剂 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条播模式下播种密度对水稻抗倒能力、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彦 陈京都 +3 位作者 辛海滨 唐建鹏 刘翠莲 范晓凯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1,104,共6页
为探明机械条播模式下播种密度对水稻抗倒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5个播种密度,即90.0、112.5、135.0、157.5和180.0 kg/hm^(2),考察不同播种密度对水稻抗倒能力、稻米品质及... 为探明机械条播模式下播种密度对水稻抗倒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5个播种密度,即90.0、112.5、135.0、157.5和180.0 kg/hm^(2),考察不同播种密度对水稻抗倒能力、稻米品质及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增加,株高、穗长和抗折力降低,产量先增后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先增加后降低,蛋白质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南粳9108和南粳5718分别在播种密度为112.5 kg/hm^(2)和135.0 kg/hm^(2)时产量最高。南粳5718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好于南粳9108,但加工品质和口感不及南粳9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条播 播种密度 产量 抗倒能力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及化肥施用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军民 徐瑞衡 +2 位作者 仇建荣 杨绪清 曾洪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86-190,共5页
为了提升化肥运筹策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分析了我国1979—2022年粮食生产及化肥施用情况。结果表明:①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较大,经过几次增减,目前基本上恢复到1979年水平。②粮食总产从1979年的3.32亿t增加到2022年的6.83亿t,增... 为了提升化肥运筹策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分析了我国1979—2022年粮食生产及化肥施用情况。结果表明:①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较大,经过几次增减,目前基本上恢复到1979年水平。②粮食总产从1979年的3.32亿t增加到2022年的6.83亿t,增产率为106%;粮食单产从1979年的2.78t/hm^(2)增加到2022年的5.77 t/hm^(2),增长了108%。③化肥总施用量从1979年起持续增长,到2015年至峰值,为6022.60万t(折纯量),2016年开始化肥总施用量逐渐下降,至2022年降为5079.21万t(折纯量),44年间化肥总施用量增长了368%。氮、磷、钾肥施用量变化趋势与化肥总用量变化趋势相似,复合肥施用量从1979年起持续增长至2018年,2019—2020年略微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至2022年为2368.68万t(折纯量);氮、磷肥施用比例逐渐下降,而钾肥及复合肥施用比例逐渐增加。④我国粮食总产的提升,关键在于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粮食单产的提高,以及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尤其取决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和复合肥用量的增加。目前,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已基本恢复到1979年的水平,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经过44年分别增加了106%和108%,但化肥施用量却增长了368%。因此,耕地“减肥”潜力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产量 化肥 肥料利用率 1979—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研究
13
作者 李俊 史晓利 +2 位作者 高璇 杨洋 张友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7-79,共3页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明确其安全性,开展了不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稻为3~4叶时,施用5%吡唑喹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0 mL/hm^(2)处理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效较好,对马唐的防...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明确其安全性,开展了不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稻为3~4叶时,施用5%吡唑喹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0 mL/hm^(2)处理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和千金子的防效较好,对马唐的防效一般。当水稻为4~5叶时,施用12.5%苯丙·氰氟乳油2250、3000、4500 mL/hm^(2)和100 g/L氰氟草酯乳油2250 mL/hm^(2)+3%氯氟吡啶酯乳油1200 mL/hm^(2)处理对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和马唐均有较好的防效,对水稻生长安全,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施用12.5%苯丙·氰氟乳油4500 mL/hm^(2)处理水稻理论产量最高,为8520.45 kg/hm^(2),增产率达6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禾本科杂草 直播水稻田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增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减氮施肥条件下硅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彦 陈京都 +4 位作者 辛海滨 刘翠莲 徐瑞衡 范晓凯 王颖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研究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常规施肥与侧深减氮施肥方式下,分别设置喷施硅肥、锌肥、硅+锌肥、对照4个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茎蘖数、茎秆物理特性、抗倒能力以及产量表现差异性,以期探明侧深减氮施肥与硅、... 本研究以‘南粳9108’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常规施肥与侧深减氮施肥方式下,分别设置喷施硅肥、锌肥、硅+锌肥、对照4个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茎蘖数、茎秆物理特性、抗倒能力以及产量表现差异性,以期探明侧深减氮施肥与硅、锌肥协同作用对水稻产量以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侧深减氮施肥方式能够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促进茎秆粗壮,抗倒能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方式。(2)侧深减氮施肥方式喷施硅肥的处理基部节间最短、抗折力最大、倒伏系数最低;侧深减氮施肥喷施硅+锌肥的处理分蘖能力最强、有效穗数最多、茎秆最粗壮、产量最高。(3)在同种施肥方式下,硅肥和锌肥同施均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有效穗数均达到最高,但是对水稻的其他性状影响结果较复杂,并不能达到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减氮施肥 减氮 硅肥 锌肥 抗逆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脱水速率探究
15
作者 辛海滨 刘翠莲 +4 位作者 唐建鹏 徐瑞衡 张彦 范晓凯 杨绪清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3期22-27,56,共7页
在大田环境下,选取7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对籽粒灌浆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籽粒质量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中,扬江麦1820的产量最高,为... 在大田环境下,选取7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对籽粒灌浆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籽粒质量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中,扬江麦1820的产量最高,为8779.95 kg/hm^(2),扬麦28最低,产量为7479.60 kg/hm^(2);籽粒灌浆过程中扬江麦1820千粒质量最高,成熟期千粒质量达到49.35 g,扬麦28的千粒质量最低,为41.73 g;各品种间籽粒灌浆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因品种不同,灌浆参数也有所不同,但R^(2)均达到0.99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参数呈不显著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与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灌浆速率呈不显著正相关;可见灌浆速率尤其快增期灌浆速率是决定千粒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一时期应改善小麦叶片光合功能来提高灌浆速率,从而增加千粒质量。研究还发现,7个品种在花后35 d及此后籽粒含水率、脱水速率均存在差异,扬江麦1820、农麦77、扬麦23等在花后35~42 d以较高的速率快速脱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了避免小麦生产后期受高温逼熟、干热风的影响,可以优先选择具有快速脱水特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都区 小麦 灌浆特性 相关性分析 产量 脱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扫描电镜在水稻二化螟幼虫(Chilo suppressalis)分龄中的应用
16
作者 史晓利 朱凤 +2 位作者 刘中现 陆明星 杨洋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为害逐渐加重。由于二化螟的幼虫分龄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缺少科学的分龄标准。为此需要对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分龄标准进一步进行研究,以便为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为害逐渐加重。由于二化螟的幼虫分龄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缺少科学的分龄标准。为此需要对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分龄标准进一步进行研究,以便为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虫源来自室内稻苗饲养的二化螟种群,二化螟越冬幼虫采自稻田稻桩,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技术,系统研究水稻二化螟幼虫的腹足趾钩数和头宽在不同龄期二化螟幼虫之间的变化特征,为制定科学的分龄标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二化螟1~6龄幼虫的腹足趾钩数平均分别为6.2、13.0、18.4、30.0、41.0和49.2个;而越冬幼虫腹足趾钩数平均为41.0个。同时,水稻二化螟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腹足趾钩数显著增多,各龄幼虫腹足趾钩数的差异性显著,但越冬幼虫的腹足趾钩数与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差异不显著。水稻二化螟幼虫1~6龄幼虫的头壳宽度随着虫龄的增大而加宽,平均头宽分别为0.25、0.45、0.68、0.98、1.15和1.31 mm,越冬幼虫头壳宽度平均为1.44 mm,各龄幼虫头宽有显著差异,并且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头宽长度最长。利用二化螟的腹足趾钩数和头宽可以准确地将二化螟各个龄期和越冬幼虫加以区分;同时,也明确了基于腹足趾钩数和头宽的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和越冬幼虫的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环境扫描电镜 分龄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土壤肥料技术推广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瑞衡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46-48,共3页
对于农业领域而言,科学、合理地应用土壤肥料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和质量,能够高效地整合农业的各项种植资源,有利于解决农业耕地失调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合理利用土壤肥料技术也可以有效确保各种农作物得以顺利生长,... 对于农业领域而言,科学、合理地应用土壤肥料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和质量,能够高效地整合农业的各项种植资源,有利于解决农业耕地失调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合理利用土壤肥料技术也可以有效确保各种农作物得以顺利生长,在提升产能的过程中,保障种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技术 推广 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设施基质再生栽培技术
18
作者 徐瑞衡 张莉 +4 位作者 王楠 刘彦文 许俊喜 周蕾 印荔 《长江蔬菜》 2022年第3期38-39,共2页
导读:为了缓解设施大棚内土壤连作障碍,降低茄子生产用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利用茄子分枝能力强的特性,通过应用基质栽培和剪枝再生技术,配套使用水肥一体化和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总结出1次种植2次采收的茄子设施基质再生栽培技术,错开了... 导读:为了缓解设施大棚内土壤连作障碍,降低茄子生产用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利用茄子分枝能力强的特性,通过应用基质栽培和剪枝再生技术,配套使用水肥一体化和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总结出1次种植2次采收的茄子设施基质再生栽培技术,错开了茄子上市高峰期,提高了设施栽培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分枝能力 设施大棚 基质栽培 设施栽培 土壤连作障碍 用工成本 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食味水稻南粳3908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技术示范与应用
19
作者 陈京都 唐建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明伟 辛海滨 姚义 刘绍贵 杨晓东 谢成林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重大引领农业技术,具有节本增效、高效环保的突出优势,是今后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是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示范和推广优良食味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重大引领农业技术,具有节本增效、高效环保的突出优势,是今后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是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示范和推广优良食味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优质稻米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示范在水稻常规生产施氮量减少15%以上的基础上,总结了机插同步侧深施肥下南粳3908产量达9 750~10 500 kg/hm^(2)的生产指标和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开展了应用实例分析,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 水稻 南粳3908 机插 侧深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彦 范晓凯 +3 位作者 徐瑞衡 王颖 刘翠莲 辛海滨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53-257,共5页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数、经济效益,但是降低了成穗率;在总施氮量相同,缓释肥侧深施肥量不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肥的成本最高,产量最低,随着缓释肥用量减少,成本降低,缓释肥侧深施420 kg·hm^(-2),分蘖肥追施速效氮肥,穗期施用复合肥的施肥模式,效益能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肥 侧深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