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小盘谷园林造景要素的量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涛 陶欣 王晓春 《园林》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盘谷在扬州私家园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典范。文章以小盘谷为研究对象,基于视觉分析的角度,通过实地测绘、统计等研究方法,...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盘谷在扬州私家园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典范。文章以小盘谷为研究对象,基于视觉分析的角度,通过实地测绘、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尺度与布局的角度,对其内部的空间尺度、建筑、山水和植被等景观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丰富传统园林的营造理论,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小盘谷 景观要素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群落环境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许超 冯文祥 +3 位作者 何小弟 黄利斌 刘超 李晓储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6期46-49,共4页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生态环境效应测试表明:绿地树木对空气微尘有着显著的阻挡、截留和吸滞作用,复层林分的滞尘效应优于园路近20个百分点、优于草坪10.7个百分点。绿地群落可较硬质园路区降低噪音约7dB,可较草坪区降低噪音约4dB;林带...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生态环境效应测试表明:绿地树木对空气微尘有着显著的阻挡、截留和吸滞作用,复层林分的滞尘效应优于园路近20个百分点、优于草坪10.7个百分点。绿地群落可较硬质园路区降低噪音约7dB,可较草坪区降低噪音约4dB;林带减弱噪音的效应与林分组成结构有关,一般以阔叶林减噪效果最显著,叶片大而质硬并重叠排列的树种减噪效果较好,低分枝、矮树冠乔木的减噪作用要比高分枝、高树冠的乔木明显。落叶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量显著高于常绿树种,且常绿乔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乔木的71%、常绿灌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灌木的67%;不同类型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总体趋势为: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效应 扬州古运河 绿地 群落 光带 常绿树种 降低噪音 减噪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创建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艳波 赵御龙 何小弟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5期27-29,共3页
扬州以创建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为契机,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为内涵,在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生态型园林城市 社会可持续发展 扬州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 地域特色 城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楹联文化对园林景观意境的表达——以扬州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润晖 周建东 +1 位作者 赵雅南 蔡蕊 《园林》 2019年第3期42-47,共6页
楹联,作为景观主题与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段,在古典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楹联文化与园林艺术犹如字画一样,虽分属不同的领域,在园林空间中却能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扬州历来文人辈出,文人山水园是扬州园林的重要形式,十分重视楹联在园林景... 楹联,作为景观主题与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段,在古典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楹联文化与园林艺术犹如字画一样,虽分属不同的领域,在园林空间中却能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扬州历来文人辈出,文人山水园是扬州园林的重要形式,十分重视楹联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产生诸多经典的作品。本文在分析大门、休憩亭廊、厅堂、书房等不同类型的园林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园林的优秀案例,解析楹联对景观意境表达的手法与作用,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文化 园林景观 意境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大球 曹春燕 +2 位作者 孔芬 周春华 陶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21,共6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nBank中的拟南芥、玉米、龙胆、福寿草和水仙等植物β-胡萝卜素羟化酶(BCH)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进而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功能结构域、基...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nBank中的拟南芥、玉米、龙胆、福寿草和水仙等植物β-胡萝卜素羟化酶(BCH)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进而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功能结构域、基序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BCH基因全长约为1256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约为943bp,编码31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82kD,理论等电点为9.18,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都包含Ala(10.34%)、Leu(8.7%)和Gly(8.1%);无信号肽,定位于叶绿体中的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含有3-4个跨膜结构域,一个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Β-胡萝卜素羟化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植物有性生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小雪 金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39-2150,共12页
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近年来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有性生殖阶段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过去数十年气候变化主要因子温度、温室气体、紫外线B辐射和气溶胶对植物花期、授粉受精和生殖产量等有性生殖过程的影... 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近年来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有性生殖阶段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过去数十年气候变化主要因子温度、温室气体、紫外线B辐射和气溶胶对植物花期、授粉受精和生殖产量等有性生殖过程的影响。主要概括:(1)温度适度升高促使大部分植物花期提前,加速授粉受精过程,但同时使传粉者活动期和花期分离而影响授粉受精,其部分增加生殖产量,但温度过高则减少产量。(2)温室气体中水汽过多或过少都减少植物生殖产量;CO2浓度升高一般有利于植物授粉受精,增加生殖产量;O3浓度增加则不利于植物生殖生长。(3)增强的UV-B辐射影响植物花期,不利于授粉受精,对生殖产量影响复杂。(4)气溶胶排放量增加对植物生殖产量的影响依据气溶胶浓度、植物冠层结构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最后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更好理解和深入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有性生殖 温度 水汽 CO2 O3 UV-B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裸子植物花粉外壁成分及结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敏 骆凯歌 +2 位作者 李红 张雷 王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银杏、日本冷杉等5种裸子植物的花粉外壁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裸子植物花粉外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及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但不同科属间的花粉外壁主要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银杏、日本冷杉等5种裸子植物的花粉外壁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裸子植物花粉外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及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但不同科属间的花粉外壁主要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银杏科的银杏花粉外壁以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松科的雪松花粉外壁以脂类物质较为丰富;杉科的日本冷杉、杉木和日本柳杉花粉外壁成分以多糖类物质为主,但种间花粉外壁成分仍存在差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5种裸子植物花粉,显示银杏、柳杉和杉木花粉粒体积较小,不具气囊,银杏花粉粒外壁表面具较均一条纹状纹饰,日本柳杉和杉木花粉粒外壁具颗粒状突起。雪松和日本冷杉花粉粒具气囊,体积较大,花粉外壁分别是粗糙具小穴状纹理以及表面光滑具微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花粉 花粉外壁成分 红外光谱法 扫描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季香云 包杨滨 +1 位作者 蒋杰贤 万年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采用浸叶和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辣椒、马钱子、蔓陀罗和烟碱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LC50分别为0.0260、0.1590、0.24620、.3260 mg/mL,其中辣椒和马钱子提取物以体积比8∶2为最... 采用浸叶和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辣椒、马钱子、蔓陀罗和烟碱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液对玉米蚜的LC50分别为0.0260、0.1590、0.24620、.3260 mg/mL,其中辣椒和马钱子提取物以体积比8∶2为最佳配比组合,共毒系数为149.8。对复合植物提取液进行了初步的田间试验,药后7 d最佳防治效果为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马钱子 玉米蚜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IGS)技术控制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夕军 石童 +1 位作者 陈宸 唐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2,共8页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沉默技术,其以病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相关基因为靶标,将体外合成的针对靶基因的dsRNA喷施于植物表面,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过程中,病原菌可直...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沉默技术,其以病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相关基因为靶标,将体外合成的针对靶基因的dsRNA喷施于植物表面,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过程中,病原菌可直接从寄主植物表面摄取dsRNA,也可由植物吸收dsRNA后,直接以dsRNA的形式或将dsRNA剪切成sRNAs转运至病原菌体内诱导病原菌相关基因沉默,从而抑制病菌的侵染和扩展。由于SIGS技术不需要转基因,再加上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和环境友好性,故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SIGS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SIGS控制植物病害的因素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 双链RNA RNA干扰 真菌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库周水源涵养林植物种类筛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莉 陈龙清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8-12,共5页
丹江口库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本文基于库周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实地调查,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究了该区群落物种分布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库周植物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10个环境因子... 丹江口库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本文基于库周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实地调查,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究了该区群落物种分布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库周植物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10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62.7%;②土壤pH值是影响库周植物群落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其次为土壤厚度和土壤养分;③筛选出侧柏、白刺花和拟金茅等20种对碱性、薄且贫瘠土壤有较好适应能力的乡土植物用于库周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的植被恢复、水源涵养与净化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植被恢复 环境因素 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植物繁殖烟蚜及扩繁烟蚜茧蜂的潜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洪志 谢应强 +5 位作者 孔琳 李萍 向梅 韩兆阳 李玉艳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28,共8页
为探究豆科植物作为繁育烟蚜和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的潜力,本研究测试了烟蚜在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随后比较了豆科植物和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在羽化率、体... 为探究豆科植物作为繁育烟蚜和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的潜力,本研究测试了烟蚜在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随后比较了豆科植物和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在羽化率、体型、成虫寿命和寄生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豌豆和蚕豆相比,大豆与绿豆上蚜虫发育历期更短;大豆与绿豆单头烟蚜总产蚜量为22.3头和25.2头,显著高于豌豆和蚕豆的21头和18.2头;不同植物上蚜虫扩繁速度有显著差异,绿豆不适合作为扩繁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豌豆与大豆上僵蚜羽化率为67.5%和78.33%,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各植物上子代蜂性比无显著差异;烟草繁育的子代蜂成虫寿命(6.89 d)和后足胫节长(雌蜂573.5μm,雄蜂493.5μm)均显著高于豆科植物;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由大到小为烟草,蚕豆,豌豆,大豆;回接组烟蚜茧蜂各项指标均不低于烟草组。综合考虑扩繁周期、时间、空间利用率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蚕豆有望成为烟蚜茧蜂规模化扩繁的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寄主植物 豆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场地评估体系在美国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与启示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玮 胡立辉 王晓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4-69,共6页
以6个获得美国可持续场地评估体系(SITES)认证的美国大学校园内的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介绍项目的背景、现状以及项目在水、土壤、植被、材料等方面采用的可持续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重点分析美利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项目,梳理这2个项目在师... 以6个获得美国可持续场地评估体系(SITES)认证的美国大学校园内的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介绍项目的背景、现状以及项目在水、土壤、植被、材料等方面采用的可持续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重点分析美利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项目,梳理这2个项目在师生参与、公众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与意义。指出在大学校园园林景观中引入SITES对可持续园林景观普及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高等院校特别是设有相关专业院校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SITES 可持续设计 校园景观 师生参与 公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元 潘洪生 +2 位作者 修春丽 杨益众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269,277,共8页
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 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但寒麻、芝麻、红麻、籽粒苋、向日葵、大豆、白花菜等植物上成虫密度相对偏高。在室内Y型嗅觉仪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相比,茶翅蝽雌雄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向日葵、大豆、白花菜植株气味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好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我国茶翅蝽区域分布与发生消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翅蝽 成虫密度 寄主偏好 行为选择 植物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主选择性 被引量:43
14
作者 周福才 黄振 +2 位作者 王勇 李传明 祝树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25-3831,共7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菜等植物的嗜性较差;烟粉虱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颜色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结果与烟粉虱对这些寄主的嗜性趋势基本一致。烟粉虱对单株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不敏感,但对植物叶片的乙醇抽提物有明显的嗅觉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在养虫笼内,烟粉虱从虫源皿向寄主植物自由扩散的过程中,在不同寄主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上着落的成虫数量不同,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着落在寄主叶片上的虫量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寄主选择性 嗅觉 视觉 味觉 触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彩对茶园昆虫的引诱力 被引量:50
15
作者 林金丽 韩宝瑜 +1 位作者 周孝贵 陈学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03-4316,共14页
为评估色板用于监测和诱捕茶园害虫的可能性,于10月份茶园昆虫盛发期在绍兴和杭州分别选有机、无公害茶园,同时使用10种粘性色板大面积诱捕茶园昆虫和蜘蛛。每种色彩重复10次。结果表明:(1)在两片供试茶园捕获的目、科和种类基本相... 为评估色板用于监测和诱捕茶园害虫的可能性,于10月份茶园昆虫盛发期在绍兴和杭州分别选有机、无公害茶园,同时使用10种粘性色板大面积诱捕茶园昆虫和蜘蛛。每种色彩重复10次。结果表明:(1)在两片供试茶园捕获的目、科和种类基本相同。蜘蛛很少。24 h后,绍兴茶园中10种色板共捕获9目53科10200个昆虫和蜘蛛;72 h后杭州茶园中捕获10目63科21526个昆虫和蜘蛛。(2)同翅目为优势类群。绍兴茶园中,纯白色板诱捕的同翅目种数占该色板捕获的总物种数的15.2%、同翅目个体数占该色板捕获的总个体数的34.1%;其它9种色板诱捕同翅目种数占各自捕获总种数的21.2%~31.0%、同翅目个体数占各自捕获总个体数的45.8%~75.4%。杭州茶园中,纯白、湖蓝和天蓝色板诱捕同翅目种数小于各自捕获的总种数的20%、同翅目个体数小于各自捕获的总个体数的51%;其它7种色板诱捕同翅目种数大于各自捕获的总种数的22.7%,果绿和墨绿诱捕的同翅目个体数占各自诱捕的总个体数的48.6%和49.8%,桃红、素馨黄、土黄、芽绿和桔黄诱捕的同翅目个体数占各自诱捕的总个体数的55.5%~78.1%。绍兴茶园中,素馨黄和芽绿诱捕的粉虱、假眼小绿叶蝉和广翅蜡蝉分别占两种色板诱捕的总个体数的67.7%和50.1%;杭州茶园中,素馨黄和芽绿诱捕的这几种害虫总数分别占二者诱捕的总个体数的70.7%和59.2%。(3)捕获的主要是害虫,绍兴茶园中诱捕的害虫数是天敌的1.63倍,杭州茶园中诱捕的害虫数是天敌的2.23倍。(4)色板之间引诱的种数和个体数差异显著。素馨黄和芽绿诱捕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被捕昆虫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很小,对叶蝉、粉虱和蜡蝉的引诱力最强;土黄和桔黄诱捕的种数和个体数较多、多样性指数较小,对同翅目昆虫的引诱力较强;纯白色诱捕的种数和个体数居中、多样性指数最大,即诱捕的各种昆虫的个体数差别小;果绿、桃红、墨绿和湖蓝诱捕的种数和个体数明显较少、多样性指数也较小;天蓝色诱捕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少。(5)寄生蝇类偏嗜蓝色,缨小蜂类、茧蜂类和小蜂类偏嗜芽绿色。建议将素馨黄和芽绿色板与信息素组合,分别用于监测和诱捕叶蝉和粉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色板 素馨黄 芽绿 诱捕 同翅目昆虫 假眼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叶片物理性状对黄瓜抗蚜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任佳 周福才 +5 位作者 陈学好 胡其靖 杨爱民 周建华 邵久之 钱媛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了研究黄瓜叶片表面物理性状在抗蚜性方面的作用,以黄瓜蚜虫(瓜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和田间研究了蚜虫在13个黄瓜品种上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种群趋势指数,探讨了黄瓜叶片茸毛密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蚜虫种... 为了研究黄瓜叶片表面物理性状在抗蚜性方面的作用,以黄瓜蚜虫(瓜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和田间研究了蚜虫在13个黄瓜品种上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种群趋势指数,探讨了黄瓜叶片茸毛密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蚜虫种群趋势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品种黄瓜的若蚜存活率及单头蚜虫的产仔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蚜虫在抗虫黄瓜品种‘阿信’上的存活率最低(40.16%),在感虫品种‘pepino’上的存活率最高(55.86%);在不同的黄瓜品种上蚜虫的产仔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感虫黄瓜品种上蚜虫的单头产仔量均在60头以上,而在抗性品种‘EP6392’上单头产仔量仅为48.25头。不同抗性黄瓜品种叶片的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感虫品种‘四川寸金’的茸毛密度(372.63根·cm 2)是高抗品种‘阿信’(190.50根·cm 2)的1.96倍,高抗品种‘阿信’叶片维管束埋深最深(0.5 mm),明显大于高感品种‘秀燕’(0.38 mm)和‘pepino’(0.40 mm),高抗品种‘阿信’叶片表面蜡质含量(4.56 mg·g 1)是感虫品种‘仪黄’(1.19 mg·g 1)的3.8倍。叶片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等物理性状与黄瓜上蚜虫种群趋势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茸毛密度与瓜蚜种群趋势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8.312 1x+10.700 0(r=0.819 8,P=0.000 6);而叶片维管束埋深和表面蜡质含量分别与瓜蚜种群趋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4 2x+0.557 1(r=0.682 9,P=0.010 1)、Y=0.181 0x+8.286 8(r=0.752 7,P=0.003 0)。种群趋势指数(Y)和叶片茸毛密度(X1)、维管束埋深(X2)及表面蜡质含量(X3)3个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38.624 6+0.043 1X139.165 3X21.044 3X3(r2=0.830 7),通径系数分别为P茸毛密度→Y=0.414 2,P维管束埋深→Y=0.166 0,P蜡质含量→Y=0.206 7,表明在叶片的这些物理性状中,维管束埋深对黄瓜抗蚜性的影响最大,是黄瓜品种抗蚜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片 物理性状 瓜蚜 种群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1
17
作者 刘芳 奚本贵 +5 位作者 包善微 张桥 秦吉祥 石细敏 江涛 赵俊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4,共6页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000、6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h死亡率在40%左右,96h死亡率达i00%。稻田...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常见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3000、6000倍浸渍水稻叶片,接稻纵卷叶螟幼虫24h死亡率在40%左右,96h死亡率达i00%。稻田小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4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0.s9%、97.07%,高于药后4、7d的防效。其防效好于氟虫腈、虫酰肼+辛硫磷。田间与施药前相比,药后14d球腹蛛显著增加,微蛛、狼蛛的数量及蜘蛛总量无显著差别。室内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黑肩绿盲蝽及稻虱缨小蜂的死亡率在O~6.67%。上述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且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稻纵卷叶螟 防效 有益节肢动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玫瑰的花粉形态及其起源与演化的探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冯立国 邵大伟 +2 位作者 生利霞 赵兰勇 何小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80,共5页
以采自山东(MP,RCH)、辽宁(ZHH)和吉林省(HCW,HCN,HCP)的6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玫瑰居群的花粉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长椭... 以采自山东(MP,RCH)、辽宁(ZHH)和吉林省(HCW,HCN,HCP)的6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玫瑰居群的花粉为试材,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长椭圆形偏矩形或椭圆形偏纺锤形,极面观三裂圆形,两极平截形或圆弧形,具三孔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野生玫瑰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花粉外壁纹饰可以作为野生玫瑰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HCW和HCN的亲缘关系最近,MP、ZHH和RCH三者的亲缘关系也较近,而HCP与其他5个野生玫瑰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远。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中国野生玫瑰的起源及演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玫瑰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起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种类、距离和种群密度对烟粉虱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福才 王勇 +2 位作者 李传明 陆明星 祝树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13-4918,共6页
在笼罩条件下,分别以黄瓜、棉花、蕹菜为虫源寄主和诱集寄主,研究寄主植物、空间距离、虫源密度等因子对B型烟粉虱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从虫源寄主上扩散的成虫量,与烟粉虱对诱集寄主和虫源寄主的嗜性差异程度有关,诱集寄主相对于虫源... 在笼罩条件下,分别以黄瓜、棉花、蕹菜为虫源寄主和诱集寄主,研究寄主植物、空间距离、虫源密度等因子对B型烟粉虱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从虫源寄主上扩散的成虫量,与烟粉虱对诱集寄主和虫源寄主的嗜性差异程度有关,诱集寄主相对于虫源寄主的嗜性越强,扩散出来的成虫数量就越多,反之扩散的成虫数量就越少。成虫扩散量与诱集寄主的距离呈负相关,并且诱集寄主的嗜性越强,随着距离的增大,诱集量下降的速率越快。成虫扩散量与虫源种群密度呈正关,但非嗜好寄主上的虫口承载量相对较低,在虫口密度相对较高时,非嗜好寄主上烟粉虱向外扩散的相对量更大。烟粉虱的扩散量与寄主营养状况呈负相关,寄主营养胁迫时,非嗜好寄主上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诱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寄主种类 寄主距离 种群密度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与三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雪林 孙蓉 +1 位作者 杜予州 王建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6-209,共4页
阿维菌素是防治西花蓟马的常用药剂,为筛选出对西花蓟马具有增效作用的阿维菌素与其他药剂的混配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和吡蚜酮等药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毒力,并通过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分别确定了最佳药... 阿维菌素是防治西花蓟马的常用药剂,为筛选出对西花蓟马具有增效作用的阿维菌素与其他药剂的混配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和吡蚜酮等药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毒力,并通过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分别确定了最佳药剂配伍和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毒死蜱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比值为2∶8与8∶2时,增效作用最显著;阿维菌素与吡蚜酮、吡虫啉均表现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阿维菌素 共毒因子 共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