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组织中PTTG与PTEN的检测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成海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1,40,F005,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垂体肿瘤转移基因(PTTG)和磷酸醋酶活性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TTG和PTEN。结果:乳腺癌中PTTG的表达明显增高,而PTEN表达明显下降。PTTG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垂体肿瘤转移基因(PTTG)和磷酸醋酶活性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TTG和PTEN。结果:乳腺癌中PTTG的表达明显增高,而PTEN表达明显下降。PTTG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TEN低表达与胸肌浸润、病理分级以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TTG与PTE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TTG高表达、PTEN低表达提示它们参与了乳腺癌的形成和发生。检测PTTG和PTEN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癌的预防、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垂体肿瘤转移基因(PTFG) 磷酸醋酶活性抑癌基因(PTEN)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与bcl-2、bax、PCNA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英 王业华 +3 位作者 徐有坤 陈钢 贾筱琴 刘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其与相关蛋白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 (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36例前列腺癌 (PCa)、2 0例前列腺增生 (BPH)和 11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石蜡切片bcl 2、bax... 目的 研究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其与相关蛋白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 (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 36例前列腺癌 (PCa)、2 0例前列腺增生 (BPH)和 11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石蜡切片bcl 2、bax、PCNA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指数 (AI)高于BPH和NP(P <0 0 1) ,bcl 2蛋白阳性表达者AI低于阴性者 (P <0 0 1) ,bax蛋白阳性表达者AI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前列腺癌和BPH的bcl 2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NP(P <0 0 5 ) ,并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而增高 ;NP、BPH和前列腺癌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指数 (PI)明显高于BPH(P <0 0 1) ,BPH细胞PI较NP明显增高 ,但细胞AI却显著下降。结论 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增加在PC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BPH的形成过程中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增加而细胞凋亡减少 ,其中bcl 2和bax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H 细胞凋亡 BCL-2 前列腺癌 细胞增殖 NP 表达 重要作用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多糖对SGC-7901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爱华 陈华圣 +3 位作者 陈钢 苏庆 孙步蟾 顾玉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 研究银杏外种皮多糖对人胃癌SGC 790 1细胞 p5 3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p5 3基因的表达 ;应用TRAP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银杏外种皮多糖 (80~ 16 0mg·L-1,4 8h)能抑制人胃... 目的 研究银杏外种皮多糖对人胃癌SGC 790 1细胞 p5 3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p5 3基因的表达 ;应用TRAP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银杏外种皮多糖 (80~ 16 0mg·L-1,4 8h)能抑制人胃癌SGC 790 1细胞突变型 p5 3基因的表达及其端粒酶活性。结论 银杏外种皮多糖抑制SGC 790 1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突变型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多糖 胃癌细胞 P53基因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8a对肝癌细胞株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筱琴 缪俊俊 +3 位作者 雍军 张子兰 花晨 李国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2-4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复发和转移十分常见。本实验以慢病毒介导miR-148a,感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SMMC-7721肝癌细胞株,进行miR-148a...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复发和转移十分常见。本实验以慢病毒介导miR-148a,感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SMMC-7721肝癌细胞株,进行miR-148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筛选稳定表达miR-148a肝癌细胞株。RTPCR检测细胞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MMP-9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LV-miR-148a肝癌细胞感染组表达miR-148a明显增高,体外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48a后SMMC-772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明胶酶谱法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48a的肝癌细胞,MMP-2和MMP-9降解明胶的能力下降(P<0.05)。过表达miR-148a同时能降低肝癌细胞SMMC-7721中vimentin、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但并未影响E-cadherin的表达。结论:miR-148a在体外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a 肝细胞癌 侵袭 迁移 MMP-2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基因/Wnt信号通路与乳腺癌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碧琛 李国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Wnt蛋白是一组调控胚胎形成期间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高度保守的分泌信号分子.在过去的几年里,由Wnt蛋白触发的不同信号通路已经得到了详尽的研究.Wnt基因与Wnt信号通路组成分子的突变可引起发育缺陷,异常的Wnt信号传导可导致人类疾病包括... Wnt蛋白是一组调控胚胎形成期间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高度保守的分泌信号分子.在过去的几年里,由Wnt蛋白触发的不同信号通路已经得到了详尽的研究.Wnt基因与Wnt信号通路组成分子的突变可引起发育缺陷,异常的Wnt信号传导可导致人类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许多证据都表明,Wnt信号通路的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croRNAs(miRNAs)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因子.本文从Wnt信号通路的组成、Wnt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基因 WNT信号通路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RUVBL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郑英 谢林俊 +5 位作者 张露萍 王海燕 孙红亚 梁虹 贾筱琴 胡艳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7,591,共3页
目的: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RUVBL2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RUVBL2,并鉴定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pGADT7-RUVBL2质粒为模板,PCR扩增RUVBL2基因,首先克隆至T载体中,进一步亚克隆至p-EGFP-N1,并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 目的: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RUVBL2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RUVBL2,并鉴定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pGADT7-RUVBL2质粒为模板,PCR扩增RUVBL2基因,首先克隆至T载体中,进一步亚克隆至p-EGFP-N1,并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系,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UVBL2-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pEGFP-N1-RUVBL2载体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HeLa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细胞中能表达RUVBL2-GFP融合蛋白。结论:pEGFP-N1-RU-VBL2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HeLa细胞内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VBL2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TL活化基因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姜英 王业华 +3 位作者 贾筱琴 俞俊杰 张清莉 杨树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2,117,F000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关系。方法: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肾脏中的凋亡细...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关系。方法: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肾脏中的凋亡细胞。另外同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并以同基因肾移植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5、7、9~11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于手术后第5、7、9 ̄11天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于术后3 ̄5天起,肾组织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于术后7~9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和肾组织中FasL、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 ̄5天开始明显上升,其变化趋势早于血清肌酐。结论: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p16、bcl-2在人类皮肤肿瘤中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成海 袁浩琛 杨邦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7-347,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相关基因 皮肤肿瘤 P16基因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趋化及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妍 李国利 张艳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间质中浸润有大量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MicroRNAs(miRNAs,miRs)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 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间质中浸润有大量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MicroRNAs(miRNAs,miRs)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与目标基因3'不翻译区(3'-UTR)结合,抑制靶蛋白的表达,在转录后水平对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调控。miRNAs可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影响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分化。本文将近几年关于miRNAs对TAM的趋化及表型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6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缪欣 丁岚 +4 位作者 刘浩 李晓敏 徐聪 贾筱琴 李国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背景与目的:miR-16和miR-15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13q14区域的DLEU2基因内含子内,是目前公认的抑癌基因之一。该基因区域的缺失与多种实体肿瘤有关,miR-16同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该研究旨在探讨miR-16对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miR-16和miR-15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13q14区域的DLEU2基因内含子内,是目前公认的抑癌基因之一。该基因区域的缺失与多种实体肿瘤有关,miR-16同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该研究旨在探讨miR-16对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为miR-16感染组(加入LV-hsamiR-16-1慢病毒)和阴性对照组(加入阴性对照病毒),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的强度;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miR-16对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iR-16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BEL-7402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百分率数值明显下降,但S及G2/M期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上升(P<0.05)。miR-16促进BEL-7402肝癌细胞凋亡。结论:miR-16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miR-16有望成为临床肝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BEL-7402肝癌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的鉴定及其脾脏免疫细胞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娅婷 胡春霞 +5 位作者 陈文艳 李晓敏 刘浩 李国利 龚卫娟 贾筱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4,360,共6页
目的 :探讨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与子代鼠的鉴定,及其脾脏免疫细胞频率。方法 :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眼眶取血,用动物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采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与子代鼠的鉴定,及其脾脏免疫细胞频率。方法 :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眼眶取血,用动物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脾脏中免疫细胞频率。结果:mi R-15a/16-1+/+、mi R-15a/16-1+/-、mi R-15a/16-1-/-各表型小鼠互交繁殖结果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流式结果显示,mi 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D19+、NKG2D+细胞增多,其余无明显差异。全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增多。结论:实验所用PCR方法可以鉴定mi R-15a/16-1-/-小鼠;mi R-15a/16-1-/-小鼠的获得为进一步探究mi R-15a/16-1的作用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敲除mi R-15a/16-1基因,小鼠脾脏CD19+、NKG2D+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a/16-1 基因敲除小鼠 免疫功能 全血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101555经Wn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德望 夏群 +1 位作者 戚庭月 王成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探讨circ-101555经Wn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收集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irc-10155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TC临床... 目的探讨circ-101555经Wn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收集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irc-10155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MTT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甲状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178对下游靶基因Wnt1的调控;Western blot法分析circ-101555下游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irc-101555 RNA在PTC组织中主要为阳性,而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主要为阴性,PTC组织中circ-101555的阳性比值为0.758±0.11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72±0.012)(t=6.862,P<0.05)。Circ-101555表达与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合并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均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和钙化均无相关性(P均>0.05)。MTT增殖活性检测表明:过表达circ-101555或敲低circ-101555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侵袭和迁移实验表明:与对照组[(58.6±6.46)个]相比,过表达circ-101555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数目增多[(93.6±9.28)个],而敲低circ-101555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数目明显减少[(26.82±5.44)个];与对照组相比[(50.95±7.21)个],过表达circ-101555后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数目增多[(81.6±9.98)个],而敲低circ-101555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数目明显减少[(23.86±6.42)个],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通过qRT-PCR实验验证miR-1178是circ-101555的下游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178与Wnt1的结合具有特异性,Wnt1是miR-1178的直接靶基因。Western blot和回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circ-101555和miR-1178如何变化,Wnt1、β-catenin和MMP-9都受circ-101555的调控。结论甲状腺癌中circ-101555抑制了miR-1178表达,进而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侵袭和迁移,可为circ-101555治疗转移性PTC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circ-101555 miR-1178 WNT通路 迁移与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业华 姜英 +3 位作者 顾沈阳 俞俊杰 张清莉 杨树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AR)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异基因移植组(SD→Wister),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Wister→Wister)。采用逆转...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AR)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异基因移植组(SD→Wister),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Wister→Wister)。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和PB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并以同基因肾移植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5、7、9、11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RT-PCR结果显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肾移植术后3天,即急性排斥早期均表达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mRNA,4天后表达明显增强,并贯穿整个排斥反应全过程,而同基因对照组术后11天内均不表达两基因。外周血和肾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 ̄5天开始明显上升,其变化趋势早于血清肌酐。结论:穿孔素、颗粒酶B是一种有价值的AR标志物。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mRNA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这一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穿孔素 颗粒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p53、bcl-2、bax基因表达与凋亡、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业华 姜英 +1 位作者 顾沈阳 杜拥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4-567,F003,共5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6例前列腺癌(Pca)和11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石蜡切片p53、bcl鄄2、bax、PCNA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6例前列腺癌(Pca)和11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石蜡切片p53、bcl鄄2、bax、PCNA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较NP明显增高,且AI/PI比值较正常组织AI/PI低(P<0.01);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增加(P<0.01)。p53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水平相关;bcl鄄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水平相关(P<0.05);bax基因表达与凋亡无关,但发现它们的bcl鄄2/bax的比值与凋亡有关。表明高bcl鄄2/bax比值多见于低凋亡组,低bcl鄄2/bax比值多见于高凋亡组。结论: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均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p53基因与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有关。bcl鄄2和bax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bcl鄄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bcl鄄2/bax失平衡,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6下调IL-4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IL-10和Arg1的表达
15
作者 缪俊俊 花晨 +3 位作者 沈娅婷 王正兵 李国利 贾筱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miR-16对THP-1巨噬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人IL-4(rh IL-4)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ELISA检测诱导前后细胞IL-10的分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巨噬...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miR-16对THP-1巨噬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人IL-4(rh IL-4)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ELISA检测诱导前后细胞IL-10的分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P-1巨噬细胞诱导前后miR-16的表达;通过慢病毒感染获得miR-16过表达细胞;ELISA检测miR-16过表达细胞和对照细胞IL-10的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6过表达细胞和对照细胞IL-10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6过表达细胞和对照细胞Arg1的表达。结果 THP-1细胞经IL-4诱导后,培养上清中IL-10的分泌逐渐增加,并在第6天达峰值。IL-4将THP-1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后,miR-16表达下调;慢病毒感染M2型巨噬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GFP表达率提高至97.7%;ELISA检测M2型巨噬细胞miR-16过表达组上清液中IL-10的分泌量为(72.15±0.16)pg/m L,较对照组(103.47±0.14)pg/m L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miR-16过表达细胞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Gm)为3.47,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Gm=12.40)低。过表达miR-16后,M2型巨噬细胞中Arg1表达降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miR-16能够抑制IL-4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中IL-10和Arg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精氨酸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