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过载机动下飞机油箱晃动冲击效应的流固耦合分析
1
作者 钟连 支亚非 +2 位作者 杨莹 杨尚霖 姚小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3,共14页
搭建Abaqus与Star-ccm+联合仿真流固耦合方法对某型飞机全复合材料油箱在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的晃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模拟液舱晃动实验验证了所搭建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根据飞机油箱原型建立了全复合材料油箱精细结... 搭建Abaqus与Star-ccm+联合仿真流固耦合方法对某型飞机全复合材料油箱在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的晃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模拟液舱晃动实验验证了所搭建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根据飞机油箱原型建立了全复合材料油箱精细结构模型和流体域模型,探究了3种不同充液率下的油箱晃动冲击效应,得到了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油箱内油液的晃动形态、压力分布、油箱应力应变及油箱蒙皮变形等结果。分析表明:弹射起飞与拦阻着陆过程中油液晃动有堆积、晃动、平稳3个阶段,油箱内燃油的晃动集中于前1.3 s内;2种工况中燃油冲击油箱产生的冲击压力均随充液率提升而增大,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工况中最大冲击压力分别为19.135 kPa和11.102 kPa;飞机在大过载过程中油箱结构响应由过载主导;拦阻着陆过程中油箱结构响应大于弹射起飞,因此拦阻着陆对于油箱结构强度的要求更为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起飞 拦阻着陆 大过载 油箱晃动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飞机副油箱结构铺层设计及性能分析
2
作者 高文明 刘琛 +2 位作者 聂海平 阳铭广 王显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1,共12页
为了减轻飞机重量并提高其机动性能,将复合材料应用于飞机副油箱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纵向拉伸试验结果验证了具有防雷击功能试样件力学性能预测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类比建立副油箱有限元模型。针对复合材料蒙皮加筋结构,提出了一种铺层... 为了减轻飞机重量并提高其机动性能,将复合材料应用于飞机副油箱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纵向拉伸试验结果验证了具有防雷击功能试样件力学性能预测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类比建立副油箱有限元模型。针对复合材料蒙皮加筋结构,提出了一种铺层顺序优化方法,基于副油箱在静载及冲击工况下的不同铺层方案中蒙皮的力学响应,确定最佳铺层方案中铺层角度基本循环单元,结合各铺层角度,优化了蒙皮的铺层顺序,并完成强度校核。结果表明:优化后副油箱蒙皮在静载工况下的最大应变降低了4.95%,冲击工况下降低了12.6%,同时蒙皮的强度、刚度也得到了提升,验证了此种优化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飞机副油箱等复合材料壳体加筋结构的设计及制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副油箱 铺层设计 复合材料 静力分析 冲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大部件对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研究
3
作者 刘春 陈宇 +2 位作者 杨冬 徐玉飞 丁冬冬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面向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接装配应用场景,针对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框架,从数据采集、虚拟对接模型、可视化模型构建与虚... 面向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接装配应用场景,针对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框架,从数据采集、虚拟对接模型、可视化模型构建与虚实映射4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的技术流程。对飞机大部件对接系统CATIA数模进行轻量化后,基于Unity3D平台建立虚拟空间,通过数据采集、数据中台以及应用服务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虚实映射,为数字孪生技术在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件对接 数字孪生 数据采集 可视化模型 虚实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4.0牵引的飞机总装工艺流程设计技术浅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涛 张世炯 张宁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21期81-86,共6页
生产流程创新、企业大数据应用、虚拟组织团队、生产系统建模仿真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典型特征,而飞机总装是集技术、质量、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化系统,其核心包括飞机总装工艺流程的数字化设计技术、装配线平衡设计技术等。本文试图对工业... 生产流程创新、企业大数据应用、虚拟组织团队、生产系统建模仿真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典型特征,而飞机总装是集技术、质量、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化系统,其核心包括飞机总装工艺流程的数字化设计技术、装配线平衡设计技术等。本文试图对工业4.0牵引下的飞机总装工艺流程设计技术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和展望其关键技术,并对当前的应用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飞机总装 工艺流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郝龙 刘涵予 +6 位作者 黄翔 李泷杲 谢颖 刘春 宋金辉 喻龙 候国义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7,共13页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通过在装配过程中精准表达零件制造误差与装配累积误差,实现在精度要求超高的装配关键部位质量精准控制与溯源调整。通过分析该技术实现特点,厘清了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体系框架。梳理了飞机复杂结构的装配关键特性识别与分析、面向虚拟预装配的零件几何特征测量与重构以及面向装配语义与几何特征约束的虚拟预装配分析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新一代飞机的超高尺寸精度与服役性能需求,得出了数字孪生体系下面向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关键特性 数字化测量 快速重构 虚拟装配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拧紧力矩作用下螺栓预紧力的高保真有限元仿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钱进 陈果 +3 位作者 寸文渊 赵旭升 张旭 赵正大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815,共7页
针对实际螺栓结构,研究螺栓在拧紧力矩作用下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得出了拧紧力矩和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定量关系。首先,建立了带三维斜螺纹的螺栓几何模型,并且使用Hypermesh软件进行带螺纹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并定义相应的力学接触状态;然后,... 针对实际螺栓结构,研究螺栓在拧紧力矩作用下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得出了拧紧力矩和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定量关系。首先,建立了带三维斜螺纹的螺栓几何模型,并且使用Hypermesh软件进行带螺纹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并定义相应的力学接触状态;然后,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螺母下表面施加不同大小拧紧力矩来得到对应的轴向力的大小,从而得出拧紧力矩与螺栓拉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设计了螺栓预紧力实验,并将实验、仿真结果以及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三者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与扭拉关系理论计算式相比,有限元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更为接近,能准确反映螺栓预紧过程。螺栓预紧高保真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精确分析螺栓拧紧时的力学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拧紧力矩 螺栓预紧力 扭拉关系 高保真有限元仿真 螺栓预紧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身融合布局飞机分布式推进边界层吸入效应影响研究
7
作者 邱奥祥 桑为民 +3 位作者 张桐 安博 李栋 张彬乾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48-2467,共20页
翼身融合布局是指机翼和机身高度融合的全升力面飞机外形,在提升巡航效率和减排降噪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性能优势和发展潜力.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法结合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针对翼身融合布局民机分布式推进边界层吸入(BLI... 翼身融合布局是指机翼和机身高度融合的全升力面飞机外形,在提升巡航效率和减排降噪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性能优势和发展潜力.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法结合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针对翼身融合布局民机分布式推进边界层吸入(BLI)效应影响下的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将翼身融合布局民机分布式BLI推进构型简化为涵道风扇-机翼段耦合构型,计算涵道风扇质量流率小于1、等于1以及大于1的3个工况,对比分析了滑移网格方法、冻结转子方法和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法的流场细节、计算精度以及计算效率.其次,建立分布式BLI推进-机翼耦合构型,对此构型不同转速下的绕流流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并验证所建立的分布式BLI推进系统抑制分离的能力.最后,将分布式BLI推进安装于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概念方案NPU-BWB-300机翼与机身的融合段,探究其对NPU-BWB-300绕流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移网格方法、冻结转子方法和基于叶素理论的体积力模型方法均可以较好地刻画涵道风扇边界层吸入效应的流场细节;所建立的分布式BLI推进系统具备抑制分离的能力,将其应用于NPU-BWB-300也可以取得较为明显地改善分离流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分布式推进 涵道风扇 边界层吸入效应 体积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操控式压电分流支路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裴万鹏 刘轩 +4 位作者 马少飞 虞丽塬 吴义鹏 季宏丽 裘进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常被用于振动系统中的能量俘获和振动抑制。在已有开关型压电分流支路的基础上,利用反激变压器的原、副边能量转换功能,提出一种力(机械)‐电能量可切换并操控的分流支路,基于正、逆压电效应分别设计支... 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常被用于振动系统中的能量俘获和振动抑制。在已有开关型压电分流支路的基础上,利用反激变压器的原、副边能量转换功能,提出一种力(机械)‐电能量可切换并操控的分流支路,基于正、逆压电效应分别设计支路的吸能抑振和注能控振两种功能,实现高能效且稳定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介绍了所述压电分流支路的工作原理,推导了不同能量操控条件下结构振幅的衰减率模型,通过试验讨论了不同能量操控方法对结构振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述能量操控型分流支路能够根据实际场景的减振需求实现高能效的结构振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振动能量收集 压电分流支路 反激变压器 压电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机器人空间网格精度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周炜 廖文和 +2 位作者 田威 李东明 刘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06-2311,共6页
对六自由度KUKA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激光跟踪仪为媒介建立机器人坐标系、工具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任意定位点,将它在离线编程中的理论坐标与用激光跟踪仪测得的实际定位坐标之... 对六自由度KUKA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激光跟踪仪为媒介建立机器人坐标系、工具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任意定位点,将它在离线编程中的理论坐标与用激光跟踪仪测得的实际定位坐标之间的差异作为它的绝对定位误差。按一定的步长对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立体空间网格划分,对于工作空间内的任一点,通过已划分的包围它的最小立方体网格的8个顶点的绝对定位误差进行空间插值来估算出该点的绝对定位误差,并将它逆补偿到理论坐标上用于提高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前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为1~3mm,补偿后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的最大值为0.386mm,平均值为0.156mm,精度较未补偿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满足飞机自动化装配的高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飞机装配 精度补偿 空间插值 定位精度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技术在航空薄壁件立铣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武凯 何宁 +4 位作者 姜澄宇 何磊 张平 龚会民 陈雪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8-71,共4页
提出了研究薄壁件加工精度的系统方案,并运用ANSYS5.7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受力模型,对薄壁件加 工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加工情况相符.
关键词 有限元技术 航空薄壁件 立铣 加工精度 切削力 铣削加工 加工变形 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及其补偿算法 被引量:48
11
作者 龚星如 沈建新 +3 位作者 田威 廖文和 万世明 刘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4期60-64,共5页
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而绝对定位精度低。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激光跟踪仪和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所需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修正。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在KUKA KR150-2机器人上... 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而绝对定位精度低。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激光跟踪仪和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所需参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修正。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在KUKA KR150-2机器人上进行测量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平均绝对定位精度由补偿前的1.321mm变为补偿后的0.183mm,从而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绝对定位精度 最小二乘法 激光跟踪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边点图的飞机结构件筋特征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施建飞 李迎光 +1 位作者 刘旭 汤立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1-529,共9页
针对飞机结构件中筋特征结构复杂、相交筋特征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属性边点图的筋特征自动识别方法。属性边点图以边为节点、以边与边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弧。通过构造特征种子面的属性边点图,可以有效表示和处理筋特征中的边信息... 针对飞机结构件中筋特征结构复杂、相交筋特征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属性边点图的筋特征自动识别方法。属性边点图以边为节点、以边与边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弧。通过构造特征种子面的属性边点图,可以有效表示和处理筋特征中的边信息,弥补了传统属性面边图的不足。用端点表示筋特征两端的边界,通过端点类型及连接关系的分析,确定筋特征两端的相交情况;用分割节点来表示筋特征顶面的融合区域,以减少实际加工时的转角减速为优化目标,在分割节点处自动添加虚链,并对筋特征种子面的属性边点图进行分解,得到优化的相交筋特征识别结果。基于以上研究开发的筋特征自动数控编程系统已在某大型航空制造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构件 特征识别 筋特征 属性边点图 端点 分割节点 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的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工时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长青 李迎光 +1 位作者 王伟 林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56-2162,共7页
针对目前数控加工工时预测方法不能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通过分析飞机结构件的结构特点和工艺特点,基于加工特征属性提炼工时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两级结构工时预测模型。首先依据加工特征属性的数据类型把加工特征分为枚... 针对目前数控加工工时预测方法不能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通过分析飞机结构件的结构特点和工艺特点,基于加工特征属性提炼工时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两级结构工时预测模型。首先依据加工特征属性的数据类型把加工特征分为枚举型和数值型,然后以枚举型特征属性作为分类器的输入构建模型第一级结构,数值型特征属性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构建模型第二级结构。基于该模型开发的系统已经在某大型数控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率高且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构件 数控加工 工时预测 加工特征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制孔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建 刘浩 +3 位作者 田威 万世明 刘勇 李东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4期19-22,共4页
末端执行器是飞机装配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制孔和铆接的质量,突破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末端执行器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具有迫切的实际需求。首先,根据行业需求提出了末端执行器的总体结构,并分析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末端... 末端执行器是飞机装配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制孔和铆接的质量,突破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末端执行器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具有迫切的实际需求。首先,根据行业需求提出了末端执行器的总体结构,并分析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末端执行器的主要功能部件进行了设计,最后研制出一套具备制孔、压紧和法向找正的试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末端执行器的性能达到了飞机装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末端执行器 机器人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飞机总装配生产线建模及优化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青 温李庆 +3 位作者 李江雄 柯映林 李涛 张世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24-1231,共8页
针对飞机总装配生产线最优化调度问题,建立能够描述飞机脉动式总装配生产线工艺流程间复杂关系的赋时库所Petri网(TPPN)仿真模型.在飞机总装配工序的前后继关系和有限的车间资源约束下,以工期最短、工作组最少和工作组的总效率最高为优... 针对飞机总装配生产线最优化调度问题,建立能够描述飞机脉动式总装配生产线工艺流程间复杂关系的赋时库所Petri网(TPPN)仿真模型.在飞机总装配工序的前后继关系和有限的车间资源约束下,以工期最短、工作组最少和工作组的总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提出生产线调度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逐层法进行最优化求解,根据关键路径推算公式确定生产线的最短工期和最少工作组数,采用贪心-匈牙利两级递阶算法获得生产线的最佳人工分配方案和最优作业排序.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飞机总装配 生产线 最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自动化对接中装配准确度的小样本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锋杰 俞慈君 +7 位作者 王青 李江雄 贾叔仕 柯映林 秦龙刚 陈学良 杨卫东 宋承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1-750,共10页
为实现装配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提出了某飞机大部件自动对接系统的装配准确度分析方法。利用激光跟踪仪的测量数据,实现了装配准确度的小样本数据挖掘。通过单测点单约束的超差、相对偏差和偏差方向分析,给出了各统计特征参数的计算方... 为实现装配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提出了某飞机大部件自动对接系统的装配准确度分析方法。利用激光跟踪仪的测量数据,实现了装配准确度的小样本数据挖掘。通过单测点单约束的超差、相对偏差和偏差方向分析,给出了各统计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在层次分析法配置权重的基础上,导出了装配准确度的评价模型,以此反映对接装配质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异样本判别方法和正态假设下偏差的显著性校验方法,实现了装配准确度的校验。应用实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历史数据得到统计推断性结论,目标是改进装配工艺,指导容差分配,形成装配知识,提高飞机装配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对接装配 装配准确度 小样本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特异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L算法的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降落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姚小虎 黄愉太 +2 位作者 欧智成 刘晓明 胡伯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降落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文中建立了某水陆两栖飞机机头的入水流固耦合模型,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算法分析了机头入水瞬时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了不同入水角度和不同垂直速度下机头的应力、冲击力及质心速... 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降落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文中建立了某水陆两栖飞机机头的入水流固耦合模型,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算法分析了机头入水瞬时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了不同入水角度和不同垂直速度下机头的应力、冲击力及质心速度变化.结果表明:机头入水初期船底冲击力即出现峰值,之后随着机头抬高,船底冲击力将再次出现峰值;入水过程中机头骨架受力变化明显;随着入水角度的减小,机头应力也减小;入水速度减小,机头应力和船底冲击力都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飞机 水上降落 流固耦合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铝合金结构件数控加工变形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梅中义 高红 王运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飞机机翼翼肋铝合金结构件这一典型易变形的零件为例,研究数控加工变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的影响.采用理论建模、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对比数控加工中零件变形情况;分析了工件内残余应力... 以飞机机翼翼肋铝合金结构件这一典型易变形的零件为例,研究数控加工变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残余应力对加工变形的影响.采用理论建模、有限元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对比数控加工中零件变形情况;分析了工件内残余应力分布,用有限元软件提供的热机耦合功能,以温度场模拟施加铝合金的残余应力分布;分析和模拟了去除材料对工件变形的影响;用经过改进的顺序静态单元生死方法进行切削过程的仿真和改进,并对仿真所得的零件变形量与实际加工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分析方法和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控制数控加工变形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 变形 残余应力 模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D和多Agent的飞机结构件协同设计 被引量:14
19
作者 简建帮 李迎光 +1 位作者 王伟 宋智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647-2652,共6页
针对飞机结构件同步协同设计中非几何信息的表达、传递和相关性修改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BD和多Agent的飞机结构件协同设计方法。基于本体将MBD模型的非几何信息进行语义表达和信息共享,构建了基于MBD和多Agent的协同设计框架,实现了... 针对飞机结构件同步协同设计中非几何信息的表达、传递和相关性修改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BD和多Agent的飞机结构件协同设计方法。基于本体将MBD模型的非几何信息进行语义表达和信息共享,构建了基于MBD和多Agent的协同设计框架,实现了CAX软件间的协同通信和互操作。在CATIA V5和JADE平台上开发了飞机结构件协同设计系统,且已在国内某大型航空企业中得到初步应用,提高了飞机结构件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定义 多AGENT 协同设计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飞机电源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虹 黄茜汀 +2 位作者 唐万忠 许自杰 李安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7-90,共4页
分析了某型号飞机的电源系统,讨论了发电机模型和负载模型及其相互关系,以发电部分为例,采用微增量和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以发电机为核心的电源系统发电部分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箱,根据系统各部分模型间... 分析了某型号飞机的电源系统,讨论了发电机模型和负载模型及其相互关系,以发电部分为例,采用微增量和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以发电机为核心的电源系统发电部分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箱,根据系统各部分模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个电源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简单、方便、仿真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系统 建模 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仿真 SIMULINK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