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试验的立体光固化增材制造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王迹 张洋 程明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75,共8页
光固化增材制造因光敏树脂材料成本高、调整参数过多导致打印质量不稳定。选取层厚、曝光时间、曝光强度和等待时间四个工艺参数作为单因素试验,结合试样表面粗糙度、力学拉伸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四个参数... 光固化增材制造因光敏树脂材料成本高、调整参数过多导致打印质量不稳定。选取层厚、曝光时间、曝光强度和等待时间四个工艺参数作为单因素试验,结合试样表面粗糙度、力学拉伸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四个参数。结果表明:层厚对机械性能影响最大,曝光强度对表面质量影响最大,而等待时间对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影响均最小。基于极差分析,得出拉伸性能最佳成形参数组合A_(1)B_(1)C_(2)D_(2),表面质量最佳成形参数组合A_(2)B_(2)C_(2)D_(3),对光固化增材制造成形参数进行了有效优化。通过缺陷分析,5 500 ms曝光时间较低或1 400 mW/cm^(2)曝光强度过高是形成气孔的主要原因,而层厚大于0.05 mm或曝光强度低于1 350 mW/cm^(2)会增加裂纹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易思梦 唐东林 +2 位作者 赵云亮 李恒辉 丁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14,共16页
地震初至拾取可以提供关于地下结构和地震活动的重要信息,对于地震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低信噪比数据上如何自动准确地拾取初至波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拾取方法,对聚类、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卷... 地震初至拾取可以提供关于地下结构和地震活动的重要信息,对于地震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低信噪比数据上如何自动准确地拾取初至波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拾取方法,对聚类、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等五类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聚类、支持向量机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相对直观和可解释,但需要人工提取特征;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能自主学习地震数据特征,但需要大量有标签数据驱动。最后,探讨了地震初至拾取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极低信噪比初至拾取的实时性和网络的轻量化需要继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人工智能 聚类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作用对活塞环-缸套副摩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钟林 陈俊名 +3 位作者 王国荣 康桂蓉 魏刚 廖文玲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3-73,共11页
目的针对储气库压缩机活塞环-缸套副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失效,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来提升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的润滑及耐磨性能的新方法。方法针对42CrMo缸套试样,首先采用脉冲能量为5 J、光斑直径为3 mm... 目的针对储气库压缩机活塞环-缸套副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失效,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来提升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的润滑及耐磨性能的新方法。方法针对42CrMo缸套试样,首先采用脉冲能量为5 J、光斑直径为3 mm、脉冲宽度为10 ns、搭接率为50%的激光工艺参数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其次,在冲击强化后的42CrMo试样表面,采用激光烧蚀出直径约800μm、深度约100μm、面积比20%的均布圆形凹坑。基于UMT高频线性往复模块,在模拟载荷200 N、频率5 Hz、固相粉尘粒径10~20μm、质量分数1%的ISO VG 32润滑油浸没环境下,开展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单元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以摩擦因数、磨损量和磨损形貌等特征综合分析评价织构、激光冲击强化和二者协同作用下配对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在模拟测试工况下,未作处理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1406,总磨损量为1.188 mg,而经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作用后,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0699,总磨损量为0.670 mg,协同作用可使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的摩擦因数降低约50%,耐磨性能提升了约43%,主要归因于织构可捕捉储存磨损产生的磨粒及激光强化可降低黏着磨损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激光冲击强化作用产生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能够中和激光烧蚀织构区域的部分残余拉应力,从而有效消除了织构边缘的热效应缺陷,表面硬度的提升有效提升了配对副的抗磨性能。结论该研究为储气库压缩机复杂介质条件下活塞环-缸套副润滑及耐磨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42CrMo摩擦副 激光冲击强化 表面织构 协同作用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子域自适应对抗网络的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
4
作者 张慧云 左芳君 +1 位作者 余熹 杨婷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实际工程中齿轮箱受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影响,导致单一振动信号难以准确有效地表征齿轮箱在不同工况下的故障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子域自适应对抗网络的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多源异构信号融合策略,将振动信号时... 实际工程中齿轮箱受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影响,导致单一振动信号难以准确有效地表征齿轮箱在不同工况下的故障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子域自适应对抗网络的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多源异构信号融合策略,将振动信号时频图、电流信号格拉姆矩阵和红外热力图转换为多通道数据集,从不同视角描述齿轮箱运行状态;其次,构建嵌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ECA)的自校正卷积神经网络(Self-calibrated Convolutions Network,SCNet)作为特征提取器,动态调整多源异构信号间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平衡源域和目标域的多源异构数据间尺度差异;再次,在特征提取器和域判别器进行对抗训练的同时,引入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衡量当前跨域任务特征表示的域对齐程度及诊断任务决策边界,并构造动态平衡因子实时调整域对齐损失和类分辨性损失,有效地对齐源域和目标域每个类空间。最后,通过采集的齿轮箱变工况故障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工况的诊断精度均达到95%以上,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不同工况 故障诊断 数据融合 域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掩码对比学习的半监督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
5
作者 张慧云 左芳君 +1 位作者 李航 余熹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1,共10页
针对实际工程中变工况齿轮箱故障样本标注困难且数据分布差异显著,导致故障诊断模型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掩码对比学习的半监督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掩码隐藏无标签数据集中部分信息,为每个无标签样本生成... 针对实际工程中变工况齿轮箱故障样本标注困难且数据分布差异显著,导致故障诊断模型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掩码对比学习的半监督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掩码隐藏无标签数据集中部分信息,为每个无标签样本生成两个不同掩码实例;其次,采用动态卷积神经网络对掩码实例动态加权聚合,实现对不同掩码实例判别性特征建模;然后,构建对比学习框架,以最大化不同掩码实例特征间的相似性为优化目标,通过增强掩码视角实例对的特征表示一致性,降低模型对标签的依赖;最后,在微调阶段引入域条件特征校正策略生成目标域特征修正量,并根据最小化域间特征分布差异性度量对齐源域特征和目标域修正特征,显式地减少由于工况变化引起的域间分布差异。通过齿轮箱变工况故障数据集进行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变工况 故障诊断 对比学习 半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TAB-Map算法的爬壁机器人导航研究
6
作者 覃超 唐东林 +3 位作者 游东潘 丁超 饶胜 何媛媛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针对爬壁机器人难以对大型石化装备壁面感知和自动化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爬壁机器人定位、建图与导航。首先,搭建了具有壁面吸附... 针对爬壁机器人难以对大型石化装备壁面感知和自动化检测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爬壁机器人定位、建图与导航。首先,搭建了具有壁面吸附能力的机器人运动底盘,以保证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灵活稳定运动;其次,针对爬壁机器人在壁面滑移导致的里程计累计误差问题,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并融合编码器和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为建图和导航提供精确的里程计信息;再次,基于RTAB-Map算法对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及里程计的数据进行融合,生成二维栅格和三维点云地图,实现对装备壁面的完整描述,并基于融合数据构建了爬壁机器人导航算法的框架;最后,在装备壁面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融合里程计算法,能显著减小航向角误差,航向角平均误差为0.78°,相对轮式里程计规划,航向角误差减少了88.94%;改进RTAB-Map算法提高了爬壁机器人在壁面环境下的建图与感知能力,结合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结果对爬壁机器人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壁机器人 RTAB-Map(基于外观的实时建图)算法 扩展卡尔曼滤波 多传感器融合 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磁浮转向架的运动解耦与动力学响应
7
作者 卢静 马卫华 +3 位作者 李苗 罗世辉 王波 徐傲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0-943,共14页
针对永磁磁浮“红轨”列车转向架在悬浮与导向性能上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转向架方案并开展动力学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分析Halbach阵列磁场与磁力特性,明确永磁侧偏对导向性能及运动解耦对稳定悬浮的影响机制;其次,详细阐述新型转向... 针对永磁磁浮“红轨”列车转向架在悬浮与导向性能上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转向架方案并开展动力学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分析Halbach阵列磁场与磁力特性,明确永磁侧偏对导向性能及运动解耦对稳定悬浮的影响机制;其次,详细阐述新型转向架结构设计,构建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重点研究车辆直线运行及通过R50小半径曲线时转向架关键部件的动力学响应;最后,探究横向轮自由间隙与刚度对转向架冲击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横向轮自由间隙设为0,刚度值设为6×10^(6) N/m时,转向架冲击振动得到有效抑制;车辆过曲线时,转向架在永磁侧偏力作用下,以横向轮紧贴曲线内侧来平衡离心力,与传统轨道车辆动力学特性明显不同;在运行速度≤60 km/h工况下,空载(AW0)状态时车辆的横向与垂向平稳性指标均优于超载(AW3)状态,且两者平稳性指标均控制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体 转向架 磁悬浮 永磁侧偏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液耦合的钢轨打磨模型
8
作者 曾鲁庆 崔大宾 李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钢轨打磨发生在钢轨打磨车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钢轨打磨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钢轨打磨一般设置为恒功率打磨,涉及砂轮钢轨接触关系、砂轮钢轨磨削关系、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是一个机电液耦合过程.在考虑机电液耦合的钢轨打磨过程中,基于... 钢轨打磨发生在钢轨打磨车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钢轨打磨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钢轨打磨一般设置为恒功率打磨,涉及砂轮钢轨接触关系、砂轮钢轨磨削关系、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是一个机电液耦合过程.在考虑机电液耦合的钢轨打磨过程中,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建立机电液耦合的钢轨打磨整体模型,包含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子模型、砂轮钢轨接触子模型、磨削子模型、液压系统子模型;通过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对比,对该钢轨打磨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验证时,脱轨系数最大误差为11.11%,轮重减载率最大误差为7.69%,轮轴横向力最大误差为11.68%;液压控制模型验证时,在0.7 Hz与1.7 Hz波磨下,无杆腔压力偏差率分别为-2.96%~2.92%、-0.32%~1.38%,无杆腔流量偏差率为-24.11%~0、-48.72%~0;磨削模型验证时,整体趋势一致,最大偏差点处偏差量为0.036 mm;以上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此模型能应用于实际的钢轨打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动力学性能 机电液耦合 PID控制 赫兹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典型战场应用的目标智能融合技术
9
作者 郑向华 成聪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4-1418,共5页
针对战场多源信息融合的典型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目标信息融合技术思路,并对其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即新型融合知识库构建技术和基于本体核的目标知识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多源信息融合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 针对战场多源信息融合的典型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目标信息融合技术思路,并对其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即新型融合知识库构建技术和基于本体核的目标知识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多源信息融合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场多源信息融合 人工智能 相关分析 关联处理 综合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制造与装配的分纸器结构优化设计
10
作者 刘平平 左芳君 +1 位作者 张慧洁 文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3,68,共6页
为得到符合生产、装配等工艺需求和其他基本设计目标的结构,取得更好的分纸效果,以激光打印机定影分纸器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构优化设计。首先,根据功能需求和装配位置设计定影分纸器结构,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其次,在整机内部... 为得到符合生产、装配等工艺需求和其他基本设计目标的结构,取得更好的分纸效果,以激光打印机定影分纸器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构优化设计。首先,根据功能需求和装配位置设计定影分纸器结构,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其次,在整机内部温度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分纸器的温度分布数据,并基于此数据对分纸器进行热力耦合计算得到定影分纸器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最后,以结构的热力耦合响应为约束条件,考虑生产、装配工艺需求和制造成本,采用协同优化策略对分纸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尺寸和结构方案。面向生产实际,开展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与优化过程。其中,热力耦合分析结果可作为产品结构设计与优化的基础数据,还可用于预测零件在使用后的变形量,从而合理确定零件的图纸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影分纸器 温度场 热力耦合 制造 装配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表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欢 冯晓亮 +4 位作者 刘一民 赵晗 刘洋 郭浪 张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和地表位移等监测数据,建立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CNN-BiLSTM-Attention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采用了适应性学习率和正则化技术进行模型训练,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避免过拟合,并与传统LST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方法,该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达0.98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地表位移 注意力机制 预测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水果气动打标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迹 苏睿 《南方农机》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成本,解决水果标签易撕毁、人工贴标费时费力、资源浪费等问题,利用PLC技术提升水果贴标的效率和质量。【方法】课题组利用数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款基于PLC的水果气动打标机,分析并设计了水果气动打标机的气... 【目的】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成本,解决水果标签易撕毁、人工贴标费时费力、资源浪费等问题,利用PLC技术提升水果贴标的效率和质量。【方法】课题组利用数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款基于PLC的水果气动打标机,分析并设计了水果气动打标机的气动系统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了PLC控制器的模块选型及各执行模块的运行参数,软件部分设计了PLC内部I/O地址分配以及梯形图的编制。【结果】将水果气动打标机在果皮上进行仿真实验,其打标速度较快,果肉完整未被破坏,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明显高于人工。【结论】基于PLC控制的气动打标机同时具备气动技术和PLC技术的优点,工作介质经济易取,环保无污染,可控性好,能通过PLC程序实现水果类农产品的自动供料及快速打印,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和速度要求较快的流水线上均能使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打标 控制系统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的微纳压痕尺寸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子聪 杨诗婷 +3 位作者 田宪会 郎风超 李继军 张伟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状态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的纳米压痕尺寸效应。方法对原始态合金分别进行600、700、800、900℃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原始态和4种退火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基于纳米压痕技术测量原始态及4种退火态合金的纳米... 目的研究不同状态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的纳米压痕尺寸效应。方法对原始态合金分别进行600、700、800、900℃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原始态和4种退火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基于纳米压痕技术测量原始态及4种退火态合金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基于比例试样阻力模型、Nix-Gao模型和Meyer定律对纳米硬度进行函数拟合。结果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原始态组织从魏氏体逐渐演变为网篮组织。5种形态的Ti-6Al-4V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出现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表现出典型的压痕尺寸效应,基于试验测得的原始态及4种退火态合金的纳米硬度分别为3.66、4.36、3.96、3.88、4.77 GPa,弹性模量分别为113.1、125.2、102.1、100.3、108.7 GPa;基于比例试样阻力模型计算的纳米硬度分别为3.53、4.34、3.92、3.52、4.04 GPa;基于Nix-Gao模型计算的纳米硬度分别为3.68、3.94、4.07、3.85、4.47 GPa;基于Meyer定律拟合出的迈耶指数分别为1.75、1.86、1.82、1.80、1.81,均小于2,均表现为正压痕尺寸效应。结论激光选区熔化Ti-6Al-4V合金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均有典型的压痕尺寸效应;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原始态和退火态合金的压痕尺寸效应,Nix-Gao模型直接建立了纳米硬度和压痕深度的关系,其拟合结果更接近于试验结果,计算的硬度值也最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退火处理 纳米压痕尺寸效应 TI-6AL-4V合金 Nix-Ga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融合PGW-Attention的金属表面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云亮 唐东林 +2 位作者 何媛媛 丁超 杨洲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5,共10页
针对分散和细小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卷积神经网络(CNN)缺乏全局特征捕捉能力,在识别氧化颗粒、裂纹和划痕等缺陷时易发生漏检和特征丢失,Transformer能够捕捉图像全局信息,但全局计算导致较高的计算成本。为实现高效且精准的金属表... 针对分散和细小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卷积神经网络(CNN)缺乏全局特征捕捉能力,在识别氧化颗粒、裂纹和划痕等缺陷时易发生漏检和特征丢失,Transformer能够捕捉图像全局信息,但全局计算导致较高的计算成本。为实现高效且精准的金属表面缺陷识别,将CNN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与Transformer的全局建模能力有效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DW-Conv)融合池化网格窗口注意力机制(PGW-Attention)的金属表面缺陷识别网络架构(DPG-Transformer)。在自建金属缺陷数据集(ST-DET)和公开金属缺陷数据集(NEU-CLS)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DPG-Transformer的缺陷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3%和99.6%,在准确率、计算量和浮点计算量等指标上优于多种经典网络。此外,在可视化实验中,DPG-Transformer显示出比CNN模型更全面地腐蚀和氧化皮的缺陷特征提取能力,并能比Transformer模型更加精准地关注到细长裂纹和划痕的全局缺陷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降低Transformer模型的计算量和复杂度,同时能够更全面、精准地提取到金属表面缺陷特征,是一种更切合实际应用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缺陷 CNN TRANSFORMER 深度卷积 PGW-Atten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碳化钨模具超精密斜轴磨削原理及工艺参数对面形精度影响规律
15
作者 黄静 龙青松 +3 位作者 高荣 赵晗 张弓 蔡秋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54,共6页
玻璃模压是一种快速大批量生产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的方法,无结合剂碳化钨作为一种优异的模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玻璃模压。碳化钨模具的表面质量直接决定了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产品的品质。为了提高碳化钨非球面模具超精密磨削加工的表面质... 玻璃模压是一种快速大批量生产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的方法,无结合剂碳化钨作为一种优异的模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玻璃模压。碳化钨模具的表面质量直接决定了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产品的品质。为了提高碳化钨非球面模具超精密磨削加工的表面质量,针对非球面碳化钨模具超精密斜轴磨削,通过分析超精密斜轴磨削原理,研究了进给距离、工件转速、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等参数,对非球面碳化钨模具斜轴磨削面形精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碳化钨斜轴磨削的合理工艺参数范围。最后通过磨削优化实验研究,得到了碳化钨斜轴磨削的最优工艺方案,从而完成了碳化钨模具超精密斜轴磨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磨削面形PV值和RMS值分别为0.279 7μm和0.041 9μm,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斜轴磨削 面形精度 非球面模具 碳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8
16
作者 彭丽 李刚俊 +1 位作者 李虹霖 程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6-220,共5页
结合公差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智能与相关软件测量实验。光学精密仪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Rz,显微镜下以光带形式呈现,导致难以清晰观察同侧波峰波谷的状态,测量值受测量者主观影响,所得粗... 结合公差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智能与相关软件测量实验。光学精密仪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Rz,显微镜下以光带形式呈现,导致难以清晰观察同侧波峰波谷的状态,测量值受测量者主观影响,所得粗糙度值远远偏离真值。由于手机图像稳定、清晰,且学生人手都有,故探索利用手机为媒介,以手机摄像功能为基本工具,用手机镜头代替人眼在目镜视场探视图像,适时抓拍理想视图。实践表明,该措施的实施可深度挖掘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氛围活跃,课堂教学互动充分体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问题为导向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新工科大学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光切显微镜 手机镜头 问题导向教学 创新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巡线机器人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睿 李刚俊 +2 位作者 郭成操 张欢 黄杨森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79,共5页
针对输电线路机器人在线作业或移动时状态不清晰的问题,研究输电线、机器人以及铁塔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响应。首先,通过UG软件创建铁塔、机器人三维实体模型,采用连续体法建立输电线三维模型,并设置装配约束关系。然后,模型导入ADAMS软件... 针对输电线路机器人在线作业或移动时状态不清晰的问题,研究输电线、机器人以及铁塔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响应。首先,通过UG软件创建铁塔、机器人三维实体模型,采用连续体法建立输电线三维模型,并设置装配约束关系。然后,模型导入ADAMS软件,并定义柔、刚体。最后,仿真得到机器人质心与输电线中点在XYZ方向的速度与加速度,以及机器人内部电机的力矩变化。将软件仿真得到的机器人质心位移与电机力矩的曲线与数值模型仿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其结果差异率,进一步明确柔性输电线与刚性机器人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可为输电线路机器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输电线 铁塔 ADAMS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丽 李刚俊 +3 位作者 李志强 江书勇 丁超 张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3,共4页
利用传统光切显微镜,以手机镜头为媒介,设计了一种测量表面粗糙度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手机镜头捕捉清晰图像,输入计算机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轮廓最大高度的测量,还可测量新国标中的其它参数。在相同条件下,以测量Rz为例,测量误差减小4%~6%。
关键词 光切显微镜 手机镜头 表面粗糙度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风电机组的差动调速功率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睿 李刚俊 黄杨森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802,共5页
基于差动调速控制功率方法的新型风电机组的特征在于利用差动轮系和调速电机组成可变速比的传动系统,末端采用同步发电机不经变频器即并入电网。但针对该类机组有效的功率控制方法尚缺乏研究,对其设计理论体系构建、工程应用实践等方面... 基于差动调速控制功率方法的新型风电机组的特征在于利用差动轮系和调速电机组成可变速比的传动系统,末端采用同步发电机不经变频器即并入电网。但针对该类机组有效的功率控制方法尚缺乏研究,对其设计理论体系构建、工程应用实践等方面缺乏支撑。鉴于此,文章结合风能利用率C_(p)与桨距角β和叶尖速比λ的关系,研究了低于额定风速和高于额定风速两种工况下的差动调速功率控制方法;运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1.5 MW的新型风电机组模型,以多段阶跃风速作为输入,采用所述控制方法对机组运行功率进行实时调节。将机组各关键参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新型风电机组差动调速功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控制 风电机组 差动调速 仿真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及回火处理对CAR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迹 曹立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研究了CARMO钢经过稀土变质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探讨了不同回火温度(200、250、300、400℃)对CARMO钢变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RMO钢在200~400℃回火温度下,马氏体分解,贝氏体产生,在晶界和板条内有碳化物析出,并聚集长大呈颗... 研究了CARMO钢经过稀土变质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探讨了不同回火温度(200、250、300、400℃)对CARMO钢变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RMO钢在200~400℃回火温度下,马氏体分解,贝氏体产生,在晶界和板条内有碳化物析出,并聚集长大呈颗粒状。随稀土加入量的增加,回火后硬度有所提高,在加入0.5wt%稀土变质后,硬度达到最高值57 HRC。随着回火温度从200℃升高到400℃的,硬度从57 HRC降低到52 HRC,冲击韧性则是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在加入0.2wt%稀土变质后,冲击韧性达到47 J/cm2的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处理 CARMO钢 变质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