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功率超声栓塞肿瘤新生血管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巍 陈宏 +3 位作者 李荣清 钱梦騄 冯若 姜藻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功率超声辐射血管内微泡剂对恶性肿瘤血管的临床生物疗效。方法8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静脉注入CO2微泡剂,以低功率低频率超声(0.5W)经皮辐射肿瘤局部,每周2~3次,每例病人治疗3~6次。结果超声组50例疗效治疗后病变缩小达50%... 目的探讨低功率超声辐射血管内微泡剂对恶性肿瘤血管的临床生物疗效。方法8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静脉注入CO2微泡剂,以低功率低频率超声(0.5W)经皮辐射肿瘤局部,每周2~3次,每例病人治疗3~6次。结果超声组50例疗效治疗后病变缩小达50%以上,呈部分缓解为13例,有效率占总数的26%;稳定为27例,占总数的54%;进展为4例,占总数的8%;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为28例,占总数的56%;治疗后出现肝功能等指标升高的4例,占总数的8%,均为与化疗联合治疗者;癌痛不适改善为35例,占总数的70%;治疗后局部一般未发现明显损伤;肝脏肿瘤局部治疗后,肝酶ALT、AST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低功率超声辐射血管内微泡剂可以成为局部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率超声 CO2微泡剂 新生血管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生对肺癌化疗期间外周血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继营 高珊 +1 位作者 王玲 朱玉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观察高聚生对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降低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化疗组及化疗并用高聚生(高化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外周血IgG、IgM、IgA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WB... 目的:观察高聚生对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降低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化疗组及化疗并用高聚生(高化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外周血IgG、IgM、IgA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WBC3.0~4.0×109/L、IgG、IgM、CD3+、CD4+、CD4+/CD8+单化疗组下降非常显著(P< 0.01),高化组则下降不明显(P >0.05)。结论:高聚生可显著改善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对体液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高聚生化学疗法 骨髓抑制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放疗方法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丁云霞 马丽萍 +1 位作者 徐云霞 王永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2-263,266,共3页
目的 :研究全盆中央铅挡外照加腔内放疗 (腔内组 )及盆腔外照后腔内治疗 (内外组 )法 ,治疗宫颈癌疗效及对直肠膀胱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2 4例宫颈癌 ,随机分为腔内组 5 9例、内外组 6 5例。腔内组全盆腔中央铅挡照射 (4 5 0 0— 5 5 0... 目的 :研究全盆中央铅挡外照加腔内放疗 (腔内组 )及盆腔外照后腔内治疗 (内外组 )法 ,治疗宫颈癌疗效及对直肠膀胱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2 4例宫颈癌 ,随机分为腔内组 5 9例、内外组 6 5例。腔内组全盆腔中央铅挡照射 (4 5 0 0— 5 5 0 0cGy)与腔内放疗 (A点总量 5 0 0 0— 6 5 0 0cGy)同时进行 ;内外组全盆腔外照 2 6 0 0— 40 0 0cGy后行腔内治疗 (A点总量 30 0 0— 40 0 0cGy)。腔内放疗 40 0— 5 0 0cGy 次、2次 周。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及三、五年生存率相似 ;腔内组放射性直肠炎三、五年发生率 (2 5 .4%、2 1.7% )明显高于内外组 (10 .8%、8.3% ,P <0 .0 5 )。结论 :内外组放疗法可以明显减少放射性直肠炎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放疗 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性膀胱炎 并发症 疗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 顺铂方案化疗治疗34例中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宏 刘均 +3 位作者 王永刚 刘跃 丁云霞 林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8-380,共3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其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且失去手术机会。目前中晚期胰腺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因...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其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且失去手术机会。目前中晚期胰腺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因此提高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特别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仍是目前临床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吉西他滨 顺铂 中晚期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跃 崔黎 +2 位作者 刘均 王永刚 林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立体定向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抑制PIAS3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纪华 余巍 +2 位作者 陈宏 李光辉 王东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PIAS3的RNAi质粒载体,初步探讨抑制PIAS3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3个RNAi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CHG-5,通过半定量RT-PCR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重组RNAi质粒。将该RNAi质粒转染体外培... 目的:构建针对PIAS3的RNAi质粒载体,初步探讨抑制PIAS3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3个RNAi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CHG-5,通过半定量RT-PCR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重组RNAi质粒。将该RNAi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AS3的表达。Annexin V2 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变化。结果:转染干扰质粒的细胞株PIAS3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有减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抑制PIAS3表达能够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拮抗凋亡(P<0.01),同时出现细胞周期改变,表现为G2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调PIAS3基因表达使U251阻滞在G2期,拮抗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AS3 RNAI 胶质瘤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M5基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22Rv1生长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洋 夏梓元 +8 位作者 黄美金 任善成 朱焱 高莉 贺湘洁 徐光 丁桂龄 陆斌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PRDM5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抑癌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克隆PRDM5基因并插入慢病毒载体中。将携带PRDM5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通过脂质体法... 目的探讨PRDM5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抑癌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克隆PRDM5基因并插入慢病毒载体中。将携带PRDM5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RDM5的表达,细胞倍增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非锚着依赖性生长能力。结果成功构建PRDM5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获得慢病毒上清。将PRDM5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22Rv1细胞后,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该细胞株能稳定表达外源性PRDM5蛋白。过表达PRDM5的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能力[倍增时间:(52.5±1.4)h vs(44.0±1.3)h]、克隆形成能力[克隆形成数:(1 114±98)/皿vs(1 361±123)/皿]和非锚着依赖性生长能力[克隆形成数:(94.6±8.7)/孔vs(154.0±3.5)/孔]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癌22Rv1细胞中PRDM5的过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M5 前列腺肿瘤 细胞增殖 克隆形成 非锚着依赖性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继营 高珊 +2 位作者 崔黎 黄丽春 宋立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异环磷酰胺 异长春花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康保国 施作霖 +2 位作者 陈宏 丁云霞 杨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在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浸润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在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组织微血管(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TP与VEGF、Flt-1的表达及MVD呈正相关。Flt-1在癌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与VEGF一致或位于其邻近部位。结论 TP通过与VEGF及Flt-1相互作用,在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苷磷酸化酶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基因对乳腺癌放疗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荣清 金冶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9-279,共1页
自杀基因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手段,但应用自杀基因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发现,这一疗法并不令人满意.首先,体内凡是转染自杀基因的细胞都可能被前体药物的代谢产物杀死,该治疗的特异性较... 自杀基因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手段,但应用自杀基因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发现,这一疗法并不令人满意.首先,体内凡是转染自杀基因的细胞都可能被前体药物的代谢产物杀死,该治疗的特异性较差.其次,导入体内的自杀基因不能长期稳定表达,疗效难于长期维持,治疗后肿瘤仍容易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杀基因 放射治疗 基因治疗 放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线粒体DNA缺失鉴定的Southern杂交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何玉琦 凌贤龙 +5 位作者 张国桥 李诗伟 乐湘华 晏斌 周源 李歆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检测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方法。方法将线粒体DNA所编码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的亚单位COXⅠ和COXⅡ分别作为Southern杂交的分子探针,鉴别细胞株的线粒体DNA是否完全缺失。进行生长营养缺陷鉴定,并从...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检测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方法。方法将线粒体DNA所编码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的亚单位COXⅠ和COXⅡ分别作为Southern杂交的分子探针,鉴别细胞株的线粒体DNA是否完全缺失。进行生长营养缺陷鉴定,并从RNA及蛋白水平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Southern杂交显示,SK-Hep1细胞可见COXⅠ、COXⅡ杂交条带,ρ°SK-Hep1细胞(线粒体缺失细胞)未见杂交条带形成,作为对比试验的生长营养缺陷法、PCR、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所得结果与Southern杂交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鉴定细胞线粒体DNA缺失的Southern杂交方法,该方法能简便、快捷、准确地鉴定细胞线粒体DNA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印迹法 DNA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E—McAb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王继营 李平升 +1 位作者 张世明 陈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47-847,共1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系糖醇解酶烯酸化酶的同工酶.NSE作为肿瘤标志物,已证实对SCLC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用自制NSE—McAb,在筛选出最佳配对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NSE—McAb双位点夹心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经...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系糖醇解酶烯酸化酶的同工酶.NSE作为肿瘤标志物,已证实对SCLC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用自制NSE—McAb,在筛选出最佳配对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NSE—McAb双位点夹心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经临床初步应用,证明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SCLC的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McAb 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酶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E-CDmRNA表达异常关系的探讨
13
作者 张国桥 王志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85-688,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CD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分析肺癌转移与该基因表达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正常肺组织为对照,观察了24例原发性NSCLC中E-CD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24例NSCLC患者中,E-CDmRNA表...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CD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分析肺癌转移与该基因表达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正常肺组织为对照,观察了24例原发性NSCLC中E-CD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24例NSCLC患者中,E-CDmRNA表达异常10例(10/24,41.7%),其中15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E-CDmRNA表达降低9例(9/15,6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1/9,11.1%),P<0.05。结论:E-CD基因为一种可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发挥负调节作用的转移抑制基因,检测E-CDexon8-9mRNA的表达有助于肺癌的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E—CD基因 基因表达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小细胞肺癌1例
14
作者 丁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23-2923,共1页
患者男,16岁(高中生)。2006年6月底患者因受凉出现刺激性咳嗽及咳痰,伴低热。经过一般的抗炎及止咳治疗后无效,症状逐渐加重。8月初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肺门占位病灶(5cm×4cm×4.6cm)伴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第3次支纤... 患者男,16岁(高中生)。2006年6月底患者因受凉出现刺激性咳嗽及咳痰,伴低热。经过一般的抗炎及止咳治疗后无效,症状逐渐加重。8月初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肺门占位病灶(5cm×4cm×4.6cm)伴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第3次支纤镜活检病理检查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少年 胸部CT检查 刺激性咳嗽 占位病灶 小细胞癌 病理检查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