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响应面法优化新鲜黄精初加工工艺研究
1
作者 何晴 曹光珍 +5 位作者 杨耀松 张丝怡 宋欣鲜 陈玉银 龙飞 彭腾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7期52-58,共7页
为优化新鲜黄精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黄精多糖的含量,以多糖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对煮制时间、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新鲜黄精初加工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片状... 为优化新鲜黄精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黄精多糖的含量,以多糖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对煮制时间、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新鲜黄精初加工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片状新鲜黄精初加工工艺最佳参数为煮制时间15 min,干燥温度58℃,干燥时间10 h,切制厚度5 mm;个状新鲜黄精初加工工艺最佳参数为煮制时间24 h,干燥时间26 h,干燥温度60℃。优化的工艺切实可行、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可为新鲜黄精药材初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初加工 响应面 黄精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炮制前后质量一致性的清半夏炮制新工艺评价
2
作者 颜雨豪 殷莉丽 +5 位作者 黎智 蒋孟莲 杨转珍 万子玉 赖月月 李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8,共14页
为研究半夏与清半夏的质量传递关系,并评价新工艺蒸法所得炮制品与清半夏的质量一致性,本研究检测了生半夏及3种炮制品的浸出物、有机酸、多糖、核苷、蛋白质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3种炮制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半夏相比,浸... 为研究半夏与清半夏的质量传递关系,并评价新工艺蒸法所得炮制品与清半夏的质量一致性,本研究检测了生半夏及3种炮制品的浸出物、有机酸、多糖、核苷、蛋白质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3种炮制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半夏相比,浸、煮制清半夏的浸出物减少,而蒸制品浸出物增加了264.76%;总酸、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蒸制品的增幅最大;核苷、蛋白质含量均大幅降低;综合分析方法均表明蒸制品与传统方法所得清半夏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由此可知,浸、煮制清半夏质量一致性较好,而蒸法炮制品仍需对其加工工艺、药效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清半夏 炮制工艺 质量传递 主成分分析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栽培川贝母热风干燥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种叶敏 李巧 +5 位作者 杨转珍 杨永泓 蒋孟莲 蔡晓洋 李敏 黄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5-107,共13页
本文基于响应曲面法以优化人工栽培川贝母的热风干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水分转换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栽培川贝母二段式变温热风干燥加工工艺,采用HPLC建立栽培川贝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药材性状得分、... 本文基于响应曲面法以优化人工栽培川贝母的热风干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水分转换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栽培川贝母二段式变温热风干燥加工工艺,采用HPLC建立栽培川贝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药材性状得分、总生物碱、总淀粉、总核苷含量归一化值(OD值)为指标建立模型对药材质量评价。通过对比恒温干燥与分段式热风烘干药材的外在性状与内在质量,对筛选得到的最佳分段式热风干燥工艺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栽培川贝母的最佳热风干燥工艺:60℃干燥至含水量45%,取出放置12 h,于50℃干燥至含水量≤15.0%。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此条件下,加工得到的栽培川贝母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均较优,可用于栽培川贝母药材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川贝母 分段式变温 热风干燥 响应面设计 核苷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