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州“一红一绿”茶业发展概况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兴明 陈根生 +1 位作者 尹军峰 陈建新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文章对恩施州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这“一红一绿”... 经过“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恩施州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被确定为恩施州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生态富民产业,并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文章对恩施州茶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这“一红一绿”两个历史名茶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情况等。针对恩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低;品牌影响力小,缺乏竞争力;产业融合度低,带动效应差等问题,分别从夯实产品质量、拓展茶资源利用、加大品牌推广、规范品牌与市场运营、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实现茶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恩施州茶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州 茶产业发展 恩施玉露 利川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挥发性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宇 刘翠君 +5 位作者 艾伦强 方昕悦 刘玉 袁名远 冉亚兰 何美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8-1094,共7页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溶藻弧菌、鲍曼不动杆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MIC值分别为2.37、5.93、11.86 mg·mL^(-1);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抑菌活性与贝母素乙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贝母素乙不是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主要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鉴定出1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4.55%)、脂肪酸(24.07%)、含氮生物碱(23.02%);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贝母素乙的含量为(16.19±0.16)mg·g^(-1),加标回收率为96.58%,相对标准偏差为3.98%。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优良抑菌活性和抑菌广谱性,为开发优质植物来源的新型天然抗生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湖北贝母 乙酸乙酯组分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贝母素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种植利润的影响
3
作者 黄浩 张雅娟 +4 位作者 郭杰 游景茂 段媛媛 杨群 郭晓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从而为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齿毛当归的不同生长时期,采集样品,称取地上部分(叶)和地下部分(根部)的干重,通过曲线拟合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随移栽后...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从而为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齿毛当归的不同生长时期,采集样品,称取地上部分(叶)和地下部分(根部)的干重,通过曲线拟合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重齿毛当归叶、根部、全株的干重均可进行曲线拟合,拟合效果良好。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重齿毛当归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大;种植利润随密度的提高先增大后降低。[结论]重齿毛当归种植中,采用75933株/hm^(2)的密度,且在5—9月少量多次追肥、适当增施氮肥,有助于取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齿毛当归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分配 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产区重齿毛当归需肥规律与采收期研究
4
作者 黄浩 张雅娟 +4 位作者 段媛媛 唐涛 王帆帆 吴卫刚 郭晓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目的]为鄂西产区重齿毛当归科学施肥与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齿毛当归移栽后定期采样,研究氮、磷、钾元素与4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积累规律。[结果]重齿毛当归群体的氮、磷元素积累量呈线性上升趋势,钾元素积累量在8月中旬达... [目的]为鄂西产区重齿毛当归科学施肥与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齿毛当归移栽后定期采样,研究氮、磷、钾元素与4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积累规律。[结果]重齿毛当归群体的氮、磷元素积累量呈线性上升趋势,钾元素积累量在8月中旬达到峰值;生产100 kg重齿毛当归干燥根需要N、P_(2)O_(5)、K_(2)O分别为1.61、1.25、2.70 kg。二氢欧山芹醇含量在6月中旬达到最高,9月中旬后基本稳定;异欧前胡素含量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之后持续下降;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脂含量在8月中旬之前波动较大,9月中旬之后缓慢提高;蛇床子素含量在7月达到最低,9月中旬以后含量持续提高,在12月中旬达到最高。除异欧前胡素外,其他3种香豆素积累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高,在12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重齿毛当归N∶P_(2)O_(5)∶K_(2)O供给比例以1.29∶1.00∶2.17为宜,6~10月为氮、磷吸收关键期,6~8月为钾吸收关键期,12月或之后采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齿毛当归 需肥规律 香豆素含量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作用对川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武先 熊琳珂 +3 位作者 张雅娟 蒋小刚 何银生 张美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5,共10页
为探明川党参的化感自毒效应,并从生理角度解析其自毒作用成因,本研究以川党参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为试材,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根茎研磨液(0、0.01、0.02、0.05 g/mL和0.10 g/mL)和根际土壤浸提液(0、0.1、0.2、0.5 g/mL和1.0 g/mL),研究不... 为探明川党参的化感自毒效应,并从生理角度解析其自毒作用成因,本研究以川党参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为试材,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根茎研磨液(0、0.01、0.02、0.05 g/mL和0.10 g/mL)和根际土壤浸提液(0、0.1、0.2、0.5 g/mL和1.0 g/mL),研究不同浓度根茎研磨液、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川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研磨液和根际土壤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P>0.05)。0.01、0.02、0.05 g/mL的根茎研磨液和0.1、0.2、0.5 g/mL的土壤浸提液对川党参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幼苗根系伸长和叶片光合色素积累,同时提高其对N、P、K、Ca和Mg元素的吸收;0.1 g/mL的根茎研磨液和1.0 g/mL的土壤浸提液则会影响川党参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积累,使其抗氧化系统遭受胁迫,致使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同时降低幼苗叶片中N、P、K和Mg元素含量,严重抑制川党参幼苗生长。根据各项生长指标与矿质营养元素的冗余分析,发现磷和钾是影响川党参幼苗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综上表明,≤0.05 g/mL的根茎研磨液和≤0.5 g/mL的土壤浸提液对川党参幼苗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根茎研磨液和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分别达到0.1 g/mL和1.0 g/mL,则会对川党参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降低光合色素合成、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矿质营养元素吸收是化感自毒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种子萌发 化感自毒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活性 矿质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白术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武先 吴海棠 +3 位作者 张雅娟 李大荣 熊琳珂 张美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2,共7页
为探索白术幼苗对盐(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及生理响应机制,本试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0、5、10、20 mmol/L和40 mmol/L)对白术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白术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 为探索白术幼苗对盐(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及生理响应机制,本试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0、5、10、20 mmol/L和40 mmol/L)对白术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白术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40 mmol/L NaCl处理下白术幼苗叶片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显著下降。当NaCl浓度≤10 mmol/L时,白术幼苗形态特征和总鲜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 mmol/L和40 mmol/L NaCl处理下,白术幼苗总鲜重比对照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19.3%和18.4%,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1.6%、58.7%、397.8%、58.0%、91.2%和44.3%、43.6%、132.6%、99.6%、47.8%。综上表明,当NaCl浓度≤10 mmol/L时,对白术幼苗影响较小;而当NaCl浓度≥20 mmol/L时,白术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因此,20 mmol/L NaCl可作为筛选白术耐盐品种的重要参考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NACL胁迫 幼苗 形态特征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天然林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薛卫星 李春辉 +3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朱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4,共9页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鹅掌楸重要值最大,为14.38%,Shannon-Weaver生态位宽度与Levins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分别为3.48和4.56,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排序并不相同,群落整体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288,鹅掌楸与其他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413,说明该群落中鹅掌楸种群资源利用程度与宽度均较强,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且群落目前处于结构不稳定阶段,存在充足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较大。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联结,大部分物种之间独立性较强。各种对中相关性达到显著以上的极少,大多数种对之间联结性较弱,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说明该群落目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物种更迭,且鹅掌楸种群与其它种群联结性均呈不显著或相互独立状态,在不考虑人为干扰与种群生殖特性的情况下,鹅掌楸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综合来看,鹅掌楸天然林群落各物种之间竞争并不激烈,种间关联性较弱,群落目前处于演替中期,结构变化明显,野生鹅掌楸种群生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优势树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