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州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易发区划分研究
1
作者 刘颖 袁利平 张俊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310-313,共4页
基于怒江州2013—2023年云南省闪电定位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怒江州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编制怒江州雷电易发区域划分示意图。结果表明:怒江州雷暴日分布南多北少,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怒... 基于怒江州2013—2023年云南省闪电定位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怒江州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编制怒江州雷电易发区域划分示意图。结果表明:怒江州雷暴日分布南多北少,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怒江州地闪的季节性特征明显,高发期为夏季,其中8月最多;地闪主要集中在15:00~21:00,17:00~18:00达到峰值;夏秋季节白天闪电多于夜间,春冬季节夜间闪电多于白天;怒江州雷电易发性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较高易发区主要位于西部的泸水和东部的兰坪,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南地区,一般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贡山及中部的福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ADTD数据 雷电活动 雷电易发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秦炳文 王宁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88-90,共3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和FY2G卫星云图,通过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16年11月7—8日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州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结果发现: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冷空气南下、南支槽...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和FY2G卫星云图,通过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16年11月7—8日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州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结果发现: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冷空气南下、南支槽东移及西南低空急流共同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和垂直速度负值区与暴雨区相吻合;在卫星云图上,TBB低值带与暴雨发生的区域相对应;地形的引导和强迫抬升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特征 水汽辐合 地形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脉南侧“春汛”期2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英 杨燕 +1 位作者 袁利平 李希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9期178-182,190,共6页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怒江州105个自动站常规降水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地形影响方面,对怒江州2016年"春汛"期2月21—22日和4月12日的2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怒江州105个自动站常规降水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地形影响方面,对怒江州2016年"春汛"期2月21—22日和4月12日的2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2次强降水过程均由小波动东移造成,500 hPa西风气流强劲,700 hPa滇缅间形成强烈风速辐合,"0221"过程小波动移速缓慢,500 hPa风速和700 hPa辐合也比"0412"过程强,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在2次强降水过程中,怒江北部一直都处于强水汽辐合带内,水汽条件较好,且在降水区对应低层为辐合、高层为强辐散,上升运动强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怒江州处于滇缅过渡的迎风坡地带,怒江北部又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的"喇叭口"地形底部,西移的系统和暖湿气流在"喇叭口"的引导下经迎风坡地形强迫抬升形成强降水,地形在这2次降水过程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汛”期 强降水 环流形势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对云南变成植物王国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余志坚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期178-178,共1页
云南省内的气候可以归纳为3点:气候的区域间垂直变化极其明显;日间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气候有干有湿、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可以说云南的气候兼具高原季风气候和低纬度气候的特点。由于云南气候的这种特殊性,以至云南境内的植物区系十分丰... 云南省内的气候可以归纳为3点:气候的区域间垂直变化极其明显;日间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气候有干有湿、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可以说云南的气候兼具高原季风气候和低纬度气候的特点。由于云南气候的这种特殊性,以至云南境内的植物区系十分丰富,现已知的种子植物共有240科1984属13000种。本文针对气候对云南植物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气候 云南植物 气候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