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梅 邹艳 王吉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生物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突出学科交叉为特色,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实验教学定位。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管理、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 生物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突出学科交叉为特色,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实验教学定位。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管理、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层次:研究创新型、提高型、基础型","二实践:毕业设计、专业实习","五模块:学科交叉科研、科技创新、演示实验、课题与常规实验"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和产学研互动、互惠双赢、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并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规范化实验室管理平台和多元化考核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心在实验教学与改革、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模并合激发谐频脉泽辐射的泵波模拟
2
作者 刘功林 宁昊 +4 位作者 倪素兰 李传洋 张子龙 李耀坤 陈耀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损失锥电子驱动的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是解释太阳射电尖峰暴的主要机制,然而在强磁化条件下,其主要激发的基频辐射在日冕中存在逃逸困难的问题,谐频辐射的激发可有效解决该问题.最近有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谐频辐射机制,即损失锥电子激发的基频... 损失锥电子驱动的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是解释太阳射电尖峰暴的主要机制,然而在强磁化条件下,其主要激发的基频辐射在日冕中存在逃逸困难的问题,谐频辐射的激发可有效解决该问题.最近有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谐频辐射机制,即损失锥电子激发的基频X模(X1)和Z模通过波模并合产生谐频辐射.然而其相应非线性波模并合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研究针对Z+Z和Z+X1并合产生谐频的新型辐射机制开展了并合条件分析,发现该过程的并合条件很容易满足,并可在很宽的传播角范围内激发谐频X2辐射.基于此开展泵波粒子模拟可验证非线性波模并合过程的发生,模拟得到谐频辐射的有效激发,且并合过程能量转换率在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辐射机制 PIC模拟 太阳射电辐射 非线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郑世英 郑芳 +3 位作者 徐建 潘恩敬 耿建芬 李东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为探讨外源硅对小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以抗盐小麦品种德抗961和非抗盐小麦品种泰山9818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mmol·L^-1 NaCl胁迫下,随着外... 为探讨外源硅对小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以抗盐小麦品种德抗961和非抗盐小麦品种泰山9818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mmol·L^-1 NaCl胁迫下,随着外源硅浓度(0-3.0mmol·L^-1)的增加,德抗961和泰山9818的株高、次生根数量、茎叶干重、根干重不断增加,叶片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先降后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逐渐升高,细胞间隙CO2浓度逐渐下降,气孔限制值先升后降。说明适量施硅可显著提高小麦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小麦 叶绿素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创新实践育人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红梅 邹艳 王吉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5,共3页
提出了"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1334"人才培养模式和"3+2+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育人平台。该平台在教学科研、质量工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 提出了"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1334"人才培养模式和"3+2+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育人平台。该平台在教学科研、质量工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实践创新 育人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穿膜肽的穿膜活性与序列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赞霞 董川 +1 位作者 赵立岭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2,共8页
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能够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这类分子,尤其是具有靶向功能的CPPs为高效率投送药物到靶细胞带来希望.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对于生物医学有着一定的意义.本工作主要从序列水平对具有... 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能够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这类分子,尤其是具有靶向功能的CPPs为高效率投送药物到靶细胞带来希望.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对于生物医学有着一定的意义.本工作主要从序列水平对具有不同穿膜活性的CPPs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影响CPPs穿膜活性的因素,以及不同活性CPPs与非穿膜肽(Non CPPs)序列上的差异,并引入一种分析生物序列的方法.我们基于CPPsite数据库和不同的文献获取CPPs和Non CPPs序列,并进一步从CPPs序列中提取具有高、中、低穿膜活性的穿膜肽(HCPPs、MCPPs、LCPPs)用于构建数据集.基于这些数据集,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活性的CPPs以及Non CPPs的氨基酸及二级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氨基酸的静电与疏水相互作用对CPPs的穿膜活性起到了重要影响,同时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也会影响CPPs的穿膜活性;其次,使用理化性质与长度将不同活性的CPPs展示在二维平面上,发现在某些特殊的性质下不同活性的CPPs与Non CPPs可以产生聚簇现象,HCPPs、MCPPs以及LCPPs和Non CPPs被分成了三簇,这种现象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后,本文引入了生物序列理化质心的概念,将组成序列的残基看作质点,进而把序列抽象成质点系进行研究,并将此方法应用到CPPs的分析中,通过PCA方法将不同活性的CPPs投射到三维平面上,结果发现绝大部分CPPs聚在一起,部分LCPPs与Non CPPs聚在一起.此工作对于CPPs的设计,以及理解不同活性CPPs序列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另外,本文引入的生物序列理化质心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生物问题的分析,同时它们可以作为某些生物分类问题的输入参数,在模式识别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膜肽(CPPs) 穿膜活性 序列差异 理化质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1序列固有无序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春玲 于家峰 +1 位作者 王红梅 王吉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2-1086,共5页
组蛋白H1对于高阶染色质结构的形成和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组蛋白H1在染色质结构形成中的生物学机制,本文对组蛋白H1三个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CTD)、N-terminal domain(NTD)和Globular domain(GD)及各区域连接位点对... 组蛋白H1对于高阶染色质结构的形成和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组蛋白H1在染色质结构形成中的生物学机制,本文对组蛋白H1三个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CTD)、N-terminal domain(NTD)和Globular domain(GD)及各区域连接位点对应序列氨基酸偏好、复杂度等序列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并对各区域进行了固有无序蛋白有序区/无序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组蛋白H1三个结构中,中间的球状结构域(GD)中的氨基酸序列是非常保守的,NTD富含疏水氨基酸,CTD末端富含碱性氨基酸.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TD和NTD两个结构域普遍具有固有无序特性,因此这些区域具有较大的柔性结构,对其在染色质形成中行使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H1 固有无序蛋白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无序蛋白质无序区和有序区氨基酸组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红梅 武恩斯 朱玉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9,共2页
以固有无序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CD-HIT对数据进行去冗余处理,然后利用编程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而得到新的数据。对所有无序区及有序区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认为氨基酸Val、Ile、Leu、Phe、Trp、Asn、Tyr、His具有形成有序结构的偏好性... 以固有无序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CD-HIT对数据进行去冗余处理,然后利用编程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而得到新的数据。对所有无序区及有序区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认为氨基酸Val、Ile、Leu、Phe、Trp、Asn、Tyr、His具有形成有序结构的偏好性;氨基酸Pro、Ser、Gln、Asp、Lys具有形成无序结构的偏好性。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固有无序蛋白质的序列特征,并为固有无序蛋白质的预测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无序蛋白质 功能位点 无序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库环境中两二能级原子的量子态保真度
8
作者 邹艳 李永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8-733,共6页
用全量子理论方法研究了环境的非马尔可夫效应、原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以及原子的本征频率同腔模中心频率之间的失谐量对原子量子态保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两原子初态处于纠缠态时,在非马尔可夫机制下,原子的量子态保真度可以达到较大... 用全量子理论方法研究了环境的非马尔可夫效应、原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以及原子的本征频率同腔模中心频率之间的失谐量对原子量子态保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两原子初态处于纠缠态时,在非马尔可夫机制下,原子的量子态保真度可以达到较大的稳定值,特别是原子的本征频率同腔模中心频率有一定失谐量时,原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可以明显地改进原子的量子态保真度。无论热库环境有无马尔可夫效应,两原子初态处于分离态时,原子的保真度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态保真度 全量子理论 热库环境 非马尔可夫效应 偶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无序蛋白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董川 曹赞霞 +2 位作者 赵立岭 索振鹏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本文对固有无序蛋白(IDPs)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数据库中选出满足条件的109条IDPs蛋白质链及与其他配体蛋白形成的299个IDPs-蛋白质复合物,然后提取复合物中作为相互作用位点的IDPs-蛋白质残基.这109条IDP... 本文对固有无序蛋白(IDPs)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数据库中选出满足条件的109条IDPs蛋白质链及与其他配体蛋白形成的299个IDPs-蛋白质复合物,然后提取复合物中作为相互作用位点的IDPs-蛋白质残基.这109条IDPs链中共含有50 0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处于作用位点的残基有4 822个.通过分析发现,20种氨基酸在形成IDPs-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时具有不同的倾向性,根据形成作用位点残基的倾向性,20种氨基酸可分成三大类:倾向型氨基酸(ILE、LEU、ARG、PHE、TYR、MET、TRP)、中间型氨基酸(GLN、GLU、THR、LYS、VAL、ASP、HIS)、非倾向型氨基酸(PRO、SER、GLY、ALA、ASN、CYS).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不同氨基酸在有序区域与无序区域形成IDPs-蛋白质作用位点残基的倾向性不同.其中,氨基酸TRP、LEU、ILE、CYS在有序和无序区域形成作用位点残基的差异性尤为明显,而氨基酸GLU、PHE、HIS、ALA则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对IDPs-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残基理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疏水性强、侧链净电荷量较少、极性较小、溶剂可及性表面积较大、侧链体积较大、极化率较大的氨基酸比较倾向于形成作用位点残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残基的极化率、侧链体积和溶剂可及表面积对作用位点残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无序蛋白(IDPs) 作用位点残基特征 有序区 无序区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生物基因组肽编码sORFs分布及功能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宜亭 张凤 +3 位作者 赵佳 于家峰 沙玉杰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7,共9页
近期,从非编码RNA中发现具有肽编码能力的小开放阅读框(sORFs),激发了人们对这种长期被忽略的基因组元件的研究兴趣,sORFs迅速成为当前重点研究领域.由于表达水平及丰度低、序列短等因素,对肽编码sORFs的有效研究方法及数据资源还很缺乏... 近期,从非编码RNA中发现具有肽编码能力的小开放阅读框(sORFs),激发了人们对这种长期被忽略的基因组元件的研究兴趣,sORFs迅速成为当前重点研究领域.由于表达水平及丰度低、序列短等因素,对肽编码sORFs的有效研究方法及数据资源还很缺乏,现有研究仅集中在少数真核模式生物,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原核生物研究非常少,肽编码sORFs的发现为目前精准背景下的基因组注释提出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80余种不同类型原核生物中长度小于100个氨基酸的肽编码sORFs分布及功能特征,并对不同长度区间sORFs的序列组成、分布及进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肽编码sORFs在原核生物基因组普遍存在,随着序列长度的降低,其序列复杂度降低,行使的生物功能也相对集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前肽编码sORFs研究现状,深入总结了肽编码sORF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为今后肽编码sORFs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开放阅读框 原核生物基因组注释 蛋白质编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pH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冉 赵立岭 +1 位作者 曹赞霞 王吉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5-250,277,共7页
目的研究溶液p H变化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OPLS-AA力场,分别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LL-37进行模拟,总模拟时间达1微秒,最后对模拟轨迹进行分析处理。结果LL-37在中性环境下具有部... 目的研究溶液p H变化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OPLS-AA力场,分别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LL-37进行模拟,总模拟时间达1微秒,最后对模拟轨迹进行分析处理。结果LL-37在中性环境下具有部分螺旋结构存在,特别是N端部分残基,结构具有较大柔性;在强碱性环境下,螺旋含量增多,抗菌核心区域残基形成螺旋结构的几率明显增大,结构稳定性增强。结论 p H值的增大会促进LL-37螺旋结构的形成,螺旋结构的形成和与膜结合是协同的。N端残基易形成螺旋,然后是抗菌核心区域。LL-37在中性环境下的结构特征与其行使多功能的角色相一致。该研究首次分析了LL-37在中性环境下的结构特征及p H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其抗菌机制及新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抗菌肽 LL-37 α-螺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BLFcin6与不同磷脂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真真 赵立岭 +2 位作者 唐艳 王吉华 曹赞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有望成为抗生素较好的替代产品.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可以为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指导.无论抗菌肽采用哪种抗菌机制,其首先要稳定地吸附到细胞膜之上.因此,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了抗菌小肽BLFcin6与5种不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5种细胞膜而言,小肽会很快结合在POPG膜和DPPC-CHOL膜的表面,倾向于进入DPPC膜的疏水内部,与POPC膜和POPC-CHOL膜的接触很少.考察相互作用能,小肽与POPG膜的相互作用最强,主要是小肽与细胞膜亲水头部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小肽与DPPC膜的疏水尾部的相互作用较强,但受胆固醇影响,小肽只结合在DPPC-CHOL膜表面.在结合过程中,小肽N端的Arg会先结合到细胞膜上,静电相互作用在小肽锚定细胞膜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上研究从原子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BLFcin6小肽具有抗菌作用,哪些残基起关键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展BLFcin6小肽及其衍生小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Fcin6抗菌小肽 不同成分磷脂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肽膜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细胞穿膜肽二级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昂 王哲 +1 位作者 于家峰 王吉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1-757,共7页
细胞穿膜肽是一类能以受体依赖或非受体依赖方式介导胞吞作用的小分子短肽,能够携带不同分子穿过细胞膜,这一特性使细胞穿膜肽成为一种有效的运输载体,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了新希望.本文从生物信息角度针对不同长度区间、运输不同类型分... 细胞穿膜肽是一类能以受体依赖或非受体依赖方式介导胞吞作用的小分子短肽,能够携带不同分子穿过细胞膜,这一特性使细胞穿膜肽成为一种有效的运输载体,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了新希望.本文从生物信息角度针对不同长度区间、运输不同类型分子细胞穿膜肽之间的异同二级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进一步对不同穿膜方式对应的细胞穿膜肽二级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细胞穿膜肽之间在二级结构组成上具有不同程度差异特征,为今后揭示细胞穿膜肽相关分子结构机制奠定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膜肽 二级结构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熵压缩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薇 邹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3-618,共6页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一个原子的熵压缩,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原子垂直于腔轴的运动速度、光场强度以及两原子的初态对单个原子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的熵压缩时间由原子的运动速度决定,压缩程度...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一个原子的熵压缩,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原子垂直于腔轴的运动速度、光场强度以及两原子的初态对单个原子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的熵压缩时间由原子的运动速度决定,压缩程度由光场强度决定,压缩时间和压缩程度还决定于原子的初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TAVIS-CUMMINGS模型 高斯型耦合系数 原子熵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方法研究HIV-1蛋白酶及其变异与小分子GRL-0519的相互作用
15
作者 李高峰 扈国栋 +2 位作者 张晨 季保华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3-791,共9页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HIV-1蛋白酶的残基变异严重地削弱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残基变异D30N、I54M和V82A对蛋白酶结合抑制剂GRL-0519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4个30 ns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并采用...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HIV-1蛋白酶的残基变异严重地削弱了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残基变异D30N、I54M和V82A对蛋白酶结合抑制剂GRL-0519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4个30 ns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并采用溶解相互自由能(SIE)方法计算了蛋白酶和抑制剂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极性相互作用不利于变异的蛋白酶结合抑制剂,而对于野生型的蛋白酶(WT),极性相互作用有微弱的贡献,极性相互作用是残基变异抗药性的主要原因,计算得到的总结合能与实验的数据一致.为了说明每个残基在抗药性中的贡献,采用分子力场的方法计算了每一个残基与小分子作用的范德华作用能,并分析了抑制剂与蛋白酶形成的氢键.范德华作用分析表明,V82A残基变异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小,相对于WT,D30N有5个残基的范德华贡献差异大于0.4 kcal/mol,I54M残基变异的蛋白酶有6个残基.氢键的分析说明,D30N和I54M变异丢失了几个氢键;范德华作用和氢键的分析结果与SIE的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设计新的更有效的抗HIV-1蛋白酶变异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蛋白酶 抑制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合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空间卫星单扇区变星的周期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延柯 盖宁 +2 位作者 李志凯 杨海莲 董文会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3,共16页
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空间卫星提供的短曝光、高精度光度测量为寻找并区分变星与搜寻行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利用变星源的光变曲线,使用周期频谱分析与光变折叠等一系列方法分析了TESS空间卫星21扇区19995颗拥有... TESS(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空间卫星提供的短曝光、高精度光度测量为寻找并区分变星与搜寻行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利用变星源的光变曲线,使用周期频谱分析与光变折叠等一系列方法分析了TESS空间卫星21扇区19995颗拥有高质量光变数据的目标源,并对这些源进行了分类,共获得4624颗变星,其中食双星322颗、脉动变星470颗、行星凌星37颗.所得变星结果与VSX(The International Variable Star Index)变星表进行了交叉比较,共交叉匹配了625颗变星源,这些交叉源中共有131颗为食双星系统、31颗为脉动变星,并通过周期频谱分析获取了双星绕转以及脉动周期.另外在59颗变星中发现明显耀发现象,交叉源中有8颗变星为行星凌星并同样通过周期频谱分析获取了行星绕转周期,从而验证了TESS空间卫星数据对变星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利用TESS空间卫星21扇区获得的变星周期结果与VSX变星表中提供的变星周期对比,发现与VSX变星表中绝大部分变星的周期一致,有一部分结果与VSX变星表中的结果差别较大,对这些变星周期结果做了进一步修正,并给出了变星表未列出的变星周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食 双星:普通 恒星:变星:普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光干涉实验的量子阐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栗军 荆莉 +3 位作者 王红梅 刘汉平 邹艳 王吉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68,219,共4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偏振片的组合装置可以实现偏振光干涉实验,调整偏振片的放置方式,可产生奇妙的干涉图样消除和恢复现象。本文给出了此实验的量子理论描述,并结合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来阐述量子力学"互补原理"、"量... 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偏振片的组合装置可以实现偏振光干涉实验,调整偏振片的放置方式,可产生奇妙的干涉图样消除和恢复现象。本文给出了此实验的量子理论描述,并结合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来阐述量子力学"互补原理"、"量子擦除"效应、干涉现象与量子关联的关系等课堂拓展内容,展现了理论和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迈克尔逊干涉仪 偏振光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光致掺杂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贾冉 许士才 +3 位作者 刘汉平 刘辉兰 乔梅 刘国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4-37,共14页
石墨烯因其自身碳原子2D的sp^(2)杂化结构特点以及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能在能源、传感、生物医学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实现基于石墨烯的各种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有效调控其掺杂及能带结构是亟... 石墨烯因其自身碳原子2D的sp^(2)杂化结构特点以及优异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能在能源、传感、生物医学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实现基于石墨烯的各种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有效调控其掺杂及能带结构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相比于传统的晶格原子置换与表面化学修饰等方法,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外场的表面物理调控方法——光致掺杂调控法,由于具有调控灵活性好、掺杂浓度可控性强、操作容易且对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影响小的优点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目前的研究中,石墨烯的光致掺杂主要通过表面气体分子吸附、衬底电荷作用以及光活性物质诱导三种方式实现并被应用于原位p-n结制备以及光电子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性能优化等方面。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光致掺杂的机制和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相比于其他光致掺杂方法,基于光活性物质诱导的石墨烯光致掺杂因具有掺杂速度快、浓度高、稳定性好以及可控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光致掺杂 气体分子吸附 衬底电荷作用 光活性物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散星团NGC 6866视场中5颗类太阳振动红巨星的星震学研究
19
作者 盖宁 唐延柯 黄样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94,共12页
由于星团中所有成员星是在近似相同的时间里由相同的气体星云形成,所有成员星具有相同的年龄、距离和化学元素,所以星团中的所有成员星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此时自由参量较少,这为天体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因此,对星团年龄... 由于星团中所有成员星是在近似相同的时间里由相同的气体星云形成,所有成员星具有相同的年龄、距离和化学元素,所以星团中的所有成员星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此时自由参量较少,这为天体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因此,对星团年龄的确定比对单颗恒星年龄的确定更准确.以耶鲁-伯明翰(Yale-Brimingham)Pipeline技术为核心结合星震学方法,分析并推导了星团NGC 6866视场中5颗被观测到具有类太阳振动红巨星的年龄、质量等恒星参数.发现该星团视场中这5颗类太阳振动恒星中有4颗恒星的年龄不完全一致且大于1 Gyr,远大于利用其他方法得到的星团NGC 6866的年龄(约0.65 Gyr).这意味着这4颗类太阳振动恒星可能不是该星团的成员星.同时利用星震学方法获得KIC 8329894恒星的年龄为0.60976_(-0.085175)^(+0.057327)Gyr,与星团的年龄基本一致;另外,把这5颗被Kepler所观测到的红巨星与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数据做了交叉证认,从而更加确定该红巨星为星团成员星.因此该恒星的星震学年龄也可以作为疏散星团年龄的进一步验证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形成 恒星 演化 恒星 红巨星 恒星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