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廖永德 赵金平 +3 位作者 马伦超 周晟 黄畦 Doris Mayer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4,581,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雌激素受体(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吸烟和外周血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Rβ在26例肺腺癌和38例肺鳞癌(共有37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 目的研究新型雌激素受体(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吸烟和外周血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Rβ在26例肺腺癌和38例肺鳞癌(共有37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切片内阳性细胞数≥20%为ERβ阳性。结果ERβ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为48.4%(31/64),而在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无明显表达。ERβ在鳞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9%(11/38),76.9%(20/26),腺癌组织中ERβ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P=0.000 2)。吸烟组ERβ阳性表达率(67.6%,25/37)显著高于非吸烟组(22.2%,6/27)(P=0.000 5),ERβ阳性表达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nmol/L)显著高于ERβ阴性组(225.7±75.2 vs 159.5±54.8,P=0.000 1)。结论新型ERβ在肺腺癌和鳞癌中过表达。ERβ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联。吸烟可能与ERβ过表达相关联。肺癌组织ERβ过表达与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增高相一致,肺癌可能分泌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癌 雌激素受体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廖永德 龙庆红 +3 位作者 周晟 赵金平 黄畦 Doris MAYER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1在29例肺鳞癌和22例肺腺癌(25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2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1在29例肺鳞癌和22例肺腺癌(25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2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og-rank检验IGF1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Cox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IGF1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6/51),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P分别为0.0143和0.0039)。晚期肺癌(Ⅲ+Ⅳ)IGF1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早期肺癌(Ⅰ+Ⅱ)(P分别为0.0032和0.0094)。IGF1在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的表达(P=0.0074)。IGF1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IGF1阴性者(12个月比35个月,P=0.0001),Cox模型分析表明,IGF1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IGF1过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IGF1表达有望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永德 赵金平 +3 位作者 周晟 黄畦 袁永辉 Doris Mayer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90-1193,共4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胰岛素样生长N子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铂对实验性大鼠致癌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4
作者 朱大和 S Ivankovic 张韵凤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经腹腔、皮下及灌胃大剂量多次给予氧化铂 ,以诱发 Wistar大鼠肿瘤 ,并对氧化铂的致癌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 :诱发的 1例颌下腺囊腺瘤与氧化铂直接相关 ;1例乳腺纤维腺瘤及 1例白血病与氧化铂无关 ,为自发性肿瘤。综合作者一系... 经腹腔、皮下及灌胃大剂量多次给予氧化铂 ,以诱发 Wistar大鼠肿瘤 ,并对氧化铂的致癌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 :诱发的 1例颌下腺囊腺瘤与氧化铂直接相关 ;1例乳腺纤维腺瘤及 1例白血病与氧化铂无关 ,为自发性肿瘤。综合作者一系列的研究进一步提示 ,氧化铂虽具有广谱的致癌性 ,但致癌作用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铂 致癌物 环境 动物实验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准面全局电场的外翻快速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翊玲 赵俊 曹立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515-7517,共3页
虚拟外翻是可视化领域的一项新近提出的方法,用以直观地提供空腔内壁表面的信息,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保持了空腔原有的空间和解剖学结构特点,同时避免了乏味而耗时的漫游。研究围绕虚拟外翻展开,对电场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全局电场的概... 虚拟外翻是可视化领域的一项新近提出的方法,用以直观地提供空腔内壁表面的信息,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保持了空腔原有的空间和解剖学结构特点,同时避免了乏味而耗时的漫游。研究围绕虚拟外翻展开,对电场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全局电场的概念,从根本避免了欠采样和过采样的出现。同时,引入向量场分布快速算法,借助快速傅立叶变换的高效性以实现全局电场的设想,使其更具应用与推广的潜力。通过对真实病人的结肠CT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虚拟外翻 全局电场 快速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6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2 位作者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20-422,430,共4页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明显高于DENA组(P<0.05);自诱癌第19周后,GC+DENA组大鼠肝癌表面结节明显大于DENA组;②光镜GC+DENA组大鼠肝癌前病变出现远较DENA组为早;③电镜下证实:GC+DENA组肝窦内枯否细胞(KC)胞浆内含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或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DENA组KC保持结构基本完整;前组肝细胞除核呈高度不规则性、核仁明显外.胞浆损伤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空泡变,后组肝细胞显示核结构改变与前组相同.胞浆则以线粒体肿胀、基质内絮状物沉积为突出病变。上述结果提示.氯化钆填塞KC可在一定程度下加速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和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肝肿瘤 氧化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青少年维生素营养状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东 郭花芹 +3 位作者 裘宗良 杨观瑞 Jurgen Wanrendorf Jenny Changclaude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报告了食管癌高发区538名15~26岁青少年维生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该组青少年人群维生素缺乏,尤其是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的缺乏更严重。核黄素缺乏状况(活性系数AC>1.5)男女分别占75.14%和83.16%;抗坏血酸缺乏者(低于11.4μmol/L)男女... 报告了食管癌高发区538名15~26岁青少年维生素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该组青少年人群维生素缺乏,尤其是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的缺乏更严重。核黄素缺乏状况(活性系数AC>1.5)男女分别占75.14%和83.16%;抗坏血酸缺乏者(低于11.4μmol/L)男女分别占23.73%和20.65%,本组中220名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食管炎,且食管炎患者大多数抗坏血酸水平都处于缺乏状态,与正常食管者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抗坏血酸缺乏水平与慢性食管炎发生率之间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慢性 食管炎 维生素缺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