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市北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面分析及其容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永定 李炬 +2 位作者 王石凡 朱云琪 吉平原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3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把趋势面分析的数学方法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中,使重金属含量分布、污染情况等众多信息集中反映在一张图上,结果令人满意。同时结合当地重金属输入、输出情况,建立了动态平衡模式,计算出该区重金属的土壤环境动容量,并进... 本文把趋势面分析的数学方法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中,使重金属含量分布、污染情况等众多信息集中反映在一张图上,结果令人满意。同时结合当地重金属输入、输出情况,建立了动态平衡模式,计算出该区重金属的土壤环境动容量,并进行了土壤环境预测,为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土壤污染 重有色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徐州段重点水污染源的致突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立勇 粟多寿 +1 位作者 胡维佳 刘铁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7,共4页
通过紫露草微核技术,对重点水污染源进行测定,弄清了各种废水的致突变性,为保护大运河的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致变物污染负荷(生物指标)与常规的等标污染负荷(理化指标)比较,得出在评价水质时,应用致变物污染负荷更重要的... 通过紫露草微核技术,对重点水污染源进行测定,弄清了各种废水的致突变性,为保护大运河的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致变物污染负荷(生物指标)与常规的等标污染负荷(理化指标)比较,得出在评价水质时,应用致变物污染负荷更重要的结论,为环境科学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污染源 致突变 污染负荷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尾水导流及农业灌溉工程生态风险分析
3
作者 范瑜 杜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519-14522,共4页
徐州市尾水导流及农业灌溉工程投资大,涉及的区域广,影响因子多而复杂,势必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利用生态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导流工程生态风险受体,并且对导流河渠水环境、尾水农业灌溉等进行了深入的生态风... 徐州市尾水导流及农业灌溉工程投资大,涉及的区域广,影响因子多而复杂,势必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利用生态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导流工程生态风险受体,并且对导流河渠水环境、尾水农业灌溉等进行了深入的生态风险分析。研究表明,导流线路占用原有河道,尾水流域面积扩大,尾水中部分内分泌干扰物等污染物可能会对流域水环境产生长期的潜在危害;尾水沿途用于农业灌溉,可能会对灌区土壤生态系统、地下水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导流 尾水灌溉 风险受体 生态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处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久远 曹勋 +6 位作者 王国祥 韩睿明 王风贺 欧媛 许宽 李振国 徐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6,30,共6页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中浊度和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综合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来看,较适宜的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在此投加量下,室内模拟实验中浊度去除率达到91.50%,叶绿素a去除...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太湖含藻水体中浊度和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室内模拟实验中,综合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来看,较适宜的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50mg/L。在此投加量下,室内模拟实验中浊度去除率达到91.50%,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98.10%;(2)在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也能有效去除浊度和叶绿素a,表、中、下层3层水体的最终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2.41%、79.09%、72.82%,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92.43%、87.17%、65.62%。(3)无论在室内模拟实验还是原位实验中,投加改性硅藻土后水体的浊度去除和叶绿素a去除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1),即两者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壳聚糖 叶绿素A 浊度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农灌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娟 范瑜 钱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7,82,共5页
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可以缓解农业水资源的需求压力,这对徐州缺水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及2种典型农作物——小麦、玉米的种植对As、Cd、Cu、Zn在徐州灌区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实验用添加重金属的... 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可以缓解农业水资源的需求压力,这对徐州缺水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及2种典型农作物——小麦、玉米的种植对As、Cd、Cu、Zn在徐州灌区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实验用添加重金属的再生水和地下水进行土柱滴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和再生水、地下水轮灌之后,重金属主要在土样表层累积。农作物的种植增大了重金属向下迁移的趋势,其中,种植玉米比种植小麦对重金属向下迁移的影响更明显。对于轮灌,重金属向下迁移的趋势并没有明显增强。对收割后的作物重金属含量测定发现,重金属在2种作物体内的累积趋势均表现为:Zn>Cu>As>Cd,分布趋势基本为根>茎、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重金属迁移 小麦 玉米 再生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速率对土壤中四氯化碳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卢中华 裴宗平 +2 位作者 鹿守敢 王岩 胡佳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受到四氯化碳的严重污染,为此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净化四氯化碳污染物的过程,对通风速率为40mL·min-1和70mL·min-1两种条件下土壤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进行了试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受到四氯化碳的严重污染,为此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净化四氯化碳污染物的过程,对通风速率为40mL·min-1和70mL·min-1两种条件下土壤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进行了试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柱通风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四氯化碳污染物,通风条件下土壤中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土壤中四氯化碳浓度C的对数值ln[C(/μg·L-1)]与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通风速率为40mL·min-1的土柱A各取样口四氯化碳去除反应速率常数k值在0.0132~0.0155h-1之间,通风速率为70mL·min-1的土柱B各取样口k值在0.0178~0.0222h-1之间,说明增大通风速率能提高土壤中四氯化碳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速率 四氯化碳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尾水输送方案对尾水水质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杜娟 范瑜 钱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4,共6页
通过管道实验和明渠实验模拟尾水输送过程,研究不同输送方案对尾水中COD、BOD5、SS、TN、氨氮、TP、DO、雌酮(E1)、辛基酚(OP)、壬基酚(4-n-NP)等指标的去除规律,为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尾水输送方案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除DO... 通过管道实验和明渠实验模拟尾水输送过程,研究不同输送方案对尾水中COD、BOD5、SS、TN、氨氮、TP、DO、雌酮(E1)、辛基酚(OP)、壬基酚(4-n-NP)等指标的去除规律,为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尾水输送方案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除DO、TP和SS外,管道输送方案对其他指标的控制能力均优于明渠;管道输送过程中,除SS和TN外,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主要发生在0~48h。(2)在选择管道输送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实际输送时提高流速,缩短尾水在管道中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输送 管道 明渠 常规指标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还原协同微生物降解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昂 李燕 王璐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某工园区综合化工废水的水质特征,拟将零价铁(ZVI)还原与厌氧折板反应器(ABR)、前置反硝化(A/O)工艺耦合对其进行处理,考察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并对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对氯硝基苯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VI预处理... 针对某工园区综合化工废水的水质特征,拟将零价铁(ZVI)还原与厌氧折板反应器(ABR)、前置反硝化(A/O)工艺耦合对其进行处理,考察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并对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对氯硝基苯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VI预处理后化工废水中残留的对氯硝基苯在ABR中厌氧微生物作用后得到进一步降解,且在ABR处理过程中COD去除率较单独ZVI或微生物作用时大幅提高,虽然ZVI对难降解有机物无矿化作用,但可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毒性较小的有机物,明显改善废水的生化性;通过控制合适的混合液回流比、有效补充碳源和碱度,可以提高A/O系统的运行效率;在较佳的工况(ABR系统HRT为24 h,A/O池污泥回流比为100%、混合液回流比为3∶1,碳源投加量为3.5 g)下运行连续2个月,整个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COD质量浓度基本低于100 mg/L,NH3-N去除率在80%~90%,出水NH3-N质量浓度在20 mg/L以下,出水对氯硝基苯、对氯苯胺质量浓度分别在0.58~4.08、0.68~5.88 mg/L,出水水质符合《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对氯硝基苯 对氯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静 刘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针对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特点、危害及防治措施,着重分析了农业土壤及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态环境 修复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指数变化率在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瑜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8-50,共3页
本文通过计算城市各环境单元的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其变化率,用比较直观的数字来表示城市的综合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提高了环境质量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 污染指数 变化率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法造纸废水治理方法研究
11
作者 吴树珍 吴家瑶 刘红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8年第6期61-70,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实验提出了石灰法造纸废水的处理工艺,提出了废水处理工程各单元设备的主要设计参数,操作条件;提出利用本工艺,废水处理后所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指出:本工艺减少废水产生量、节约用水、实现废水闭路循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研究通过实验提出了石灰法造纸废水的处理工艺,提出了废水处理工程各单元设备的主要设计参数,操作条件;提出利用本工艺,废水处理后所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指出:本工艺减少废水产生量、节约用水、实现废水闭路循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工艺还同时回收废纸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法 造纸废水 废水处理工程 废水产生量 沉淀池 操作条件 工艺路线 设计参数 闭路循环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对土壤气相抽提去除四氯化碳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中华 裴宗平 +3 位作者 鹿守敢 王岩 胡佳佳 闫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3,共4页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因附近农药厂排放含四氯化碳污水而受到严重污染,实验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研究环境温度为20℃,通风速率为40 mL/min,土壤含水率10%,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02%和0.13%条件下的两种供试土壤...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因附近农药厂排放含四氯化碳污水而受到严重污染,实验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研究环境温度为20℃,通风速率为40 mL/min,土壤含水率10%,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02%和0.13%条件下的两种供试土壤中四氯化碳污染物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土柱通风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四氯化碳污染物;通风条件下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土壤中四氯化碳浓度C(μg/L)的对数值lnC与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2%的土柱Ⅰ各取样口四氯化碳去除反应速率常数k值在0.013 2~0.015 5 h-1之间,有机质含量为0.13%的土柱Ⅱ各取样口k值在0.017 1~0.020 6 h-1之间,说明土壤气相抽提去除四氯化碳的效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相同条件下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其四氯化碳去除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土壤气相抽提 四氯化碳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点进水频繁曝气SBR工艺除磷脱氮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昂 张雁秋 李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3-788,共6页
分点进水频繁曝气SBR工艺将分点进水和频繁曝气技术手段相结合,促进硝化菌、聚磷菌等目的菌群的增殖优势,提高处理污水的能力.实验考察不同进水方式、不同进水比例对系统除磷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方式及进水比例(厌氧段进水量/... 分点进水频繁曝气SBR工艺将分点进水和频繁曝气技术手段相结合,促进硝化菌、聚磷菌等目的菌群的增殖优势,提高处理污水的能力.实验考察不同进水方式、不同进水比例对系统除磷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方式及进水比例(厌氧段进水量/频繁曝气段进水量)对系统除磷脱氮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在进水比例0.4/0.6,仅在厌氧段和缺氧段进水的条件下,实验系统除磷脱氮能力最强.在最佳进水方式条件下,通过考察系统在不同泥龄、ρ(C)/ρ(N)、ρ(C)/ρ(P)下的除磷脱氮效率,发现系统在泥龄为10 d和5 d时的除磷脱氮效果相对较好,NH 4+-N、TN、TP去除率可达97%、87%、99%左右;而当ρ(C)/ρ(N)为20时系统的除磷脱氮能力最佳,CODCr、TN、TP去除率为95%、92%、99%;当ρ(C)/ρ(P)为88.9时系统的CODCr、TN、TP去除率分别达97%、8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方式 进水比例 短程硝化反硝化 除磷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湖区敏感水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静 杭小帅 +1 位作者 梁斌 李维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2,共5页
于2010年1—10月在太湖主要湖口区与饮用水源地共10个湖区采集80个水样,分析水体NH3-N、TN、TP和CODMn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敏感水域NH3-N浓度较为稳定,TN浓度表现为4月较高,TP浓度表现为7月最高,CO... 于2010年1—10月在太湖主要湖口区与饮用水源地共10个湖区采集80个水样,分析水体NH3-N、TN、TP和CODMn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敏感水域NH3-N浓度较为稳定,TN浓度表现为4月较高,TP浓度表现为7月最高,CODMn浓度在1和3月(2月未测)明显高于其余月份。太湖西北部敏感水域NH3-N、TN、TP和CODMn浓度明显高于其余敏感水域。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太湖湖区部分敏感水域出现NH3-N、TN、TP和CODMn超标现象,其中TN和TP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91.7%和82.5%。各样点中以大浦港入湖口湖区污染最为严重,NH3-N、TN、TP和CODMn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14.73、6.85和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评价 敏感水域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菌厌氧释磷性能及其模型的拟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昂 张雁秋 李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4-366,共3页
生物除磷的主要途径是利用除磷菌(包括PAOs和DPB)的过量吸磷作用。PAOs在厌氧阶段的释磷量越多,在好氧阶段的吸磷量也就越多。厌氧阶段的污泥浓度越高、释磷时间越长,PAOs的释磷效果越好,释磷量越多;有机物种类直接影响PAOs厌氧释磷效... 生物除磷的主要途径是利用除磷菌(包括PAOs和DPB)的过量吸磷作用。PAOs在厌氧阶段的释磷量越多,在好氧阶段的吸磷量也就越多。厌氧阶段的污泥浓度越高、释磷时间越长,PAOs的释磷效果越好,释磷量越多;有机物种类直接影响PAOs厌氧释磷效率。针对聚磷菌厌氧释磷性能建立模型Pt=Pm/[1+(Pm-P0)e-KPmt/P0],利用1stOpt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拟合,效果良好。在污泥性状、进水水质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污泥浓度越高,PAOs含量越高,PAOs体内的最大可释磷的质量浓度Pm越高,厌氧释磷速率常数K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释磷 释磷模型 污泥浓度 有机物 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周围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16
作者 施宸皓 王云燕 +1 位作者 柴立元 刘佳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为了查明洞庭湖湿地周围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选择2016~2018年洞庭湖区域周围10个土壤采样点,共采集了表层土壤(0~30 m)样品100份,分析了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内梅罗指数法(NI)和土壤... 为了查明洞庭湖湿地周围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选择2016~2018年洞庭湖区域周围10个土壤采样点,共采集了表层土壤(0~30 m)样品100份,分析了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内梅罗指数法(NI)和土壤健康风险评价法等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Pb、Cd、Hg、As和Cu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3.33、1.62、0.27、26.8和37.72 mg/kg,高于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As的平均浓度,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Cd的浓度和南洞庭湖As的浓度均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标准。Cd、Hg、As和Cu的最大污染值在南洞庭湖,Pb的最大污染值在东洞庭湖。地累积指数法(Igeo)研究表明,三年时间里,Cd处于重度污染水平,Pb、Hg、As处于无污染到中度污染水平。内梅罗指数法(NI)研究表明,三年时间里,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都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运用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体系中的无意吸食、皮肤接触、呼吸接触3种暴露因素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表明:每百万人口中,平均有13个成年人和8个儿童具有癌症风险。研究结果为洞庭湖湿地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特征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及其监测治理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克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6-47,共2页
地下水污染及其监测治理问题当前超量开采和水质污染已构成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危机。实践中人们已认识到,采取相应的对策,超量开采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或避免的。水质污染问题,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日趋严重。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解决... 地下水污染及其监测治理问题当前超量开采和水质污染已构成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危机。实践中人们已认识到,采取相应的对策,超量开采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或避免的。水质污染问题,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日趋严重。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解决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已是水文地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监测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酶法制备D-鸟氨酸盐酸盐
18
作者 刘莉 刘毅 +2 位作者 樊迪 申伟松 陶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317-9319,共3页
[目的]探索制备D-鸟氨酸盐酸盐的新方法。[方法]采用L-鸟氨酸(L-Orn)为消旋反应原料,经消旋反应得到DL-Orn,然后利用蜂房哈夫尼菌AS1.1009中的赖氨酸脱羧酶进行DL-Orn酶法转化,可同时获得D-Orn和腐胺,并以此作为生物转化底物,考察了在... [目的]探索制备D-鸟氨酸盐酸盐的新方法。[方法]采用L-鸟氨酸(L-Orn)为消旋反应原料,经消旋反应得到DL-Orn,然后利用蜂房哈夫尼菌AS1.1009中的赖氨酸脱羧酶进行DL-Orn酶法转化,可同时获得D-Orn和腐胺,并以此作为生物转化底物,考察了在水杨醛催化下,不同浓度NaOH水溶液对L-Orn消旋率和溶液中鸟氨酸总含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化学酶法制备的D-鸟氨酸盐酸盐,收率为46.1%。确定在回流条件下使用1.0 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用0.10摩尔比的水杨醛催化L-鸟氨酸在3 h内可生成DL-鸟氨酸。对生物转化中赖氨酸脱羧酶性质的研究表明,添加5 mmol/L的Fe2+可将比酶活提高为6717 U。在此优化条件下,D-鸟氨酸可完全降解,最佳生物转化时间为16 h。[结论]该研究为制备D-鸟氨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鸟氨酸 消旋 赖氨酸脱羧酶 底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马河区域土壤和蔬菜中氟化物的污染及其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永定 李炬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3年第5期204-207,共4页
荆马河区域土壤中氟化物总量与浸提态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以浸提态为评价因子。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氟化物的污染,其中以朱庄乡污染尤为突出;氟化物在污染严重的土壤中有明显的向下迁移趋势。该区域污... 荆马河区域土壤中氟化物总量与浸提态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以浸提态为评价因子。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氟化物的污染,其中以朱庄乡污染尤为突出;氟化物在污染严重的土壤中有明显的向下迁移趋势。该区域污染源附近蔬菜氟含量相当多,表现为叶莱类氟含量大大高于根菜类,并已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近10倍;氟化物在蔬菜中的积累主要来自于大气氟化物,很少来自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蔬菜 氟化物 氟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氨的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世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24,共2页
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已颁布实施。非离子氨未规定标准分析方法,执行标准时,须将以氮计的总氮(NH_3+NH_4^+)浓度,根据相应的pH值及水温换算出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执行换算时颇为烦琐,且易出差错。为执行标准的便利,现... 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已颁布实施。非离子氨未规定标准分析方法,执行标准时,须将以氮计的总氮(NH_3+NH_4^+)浓度,根据相应的pH值及水温换算出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执行换算时颇为烦琐,且易出差错。为执行标准的便利,现据有关氨的性质,提出如下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氨 计算 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