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市肾功能下降患病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国威 刘丁阳 +5 位作者 马艺菲 贡佳慧 卓琳 徐玲 汪秀英 卓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慢性肾脏病(CKD)病因探索、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数据,采用APC模型和混合效应法估计肾功能下降患病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 目的: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慢性肾脏病(CKD)病因探索、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数据,采用APC模型和混合效应法估计肾功能下降患病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APC模型结果显示,肾功能下降患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时期效应呈下降趋势,但效应值波动范围较小;出生队列效应在1922~1925年至1926~1929年出生队列、1946~1949年至1950~1953年出生队列、1958~1961年至1966~1969年出生队列和1974~1977年至1978~1981年出生队列呈上升趋势。结论:肾功能下降患病风险的变化可能与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PC混合效应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患病率的效应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肾功能下降 混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指标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珊珊 宗雪峰 +1 位作者 窦灵芝 李建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60岁)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VO 72例。采...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60岁)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VO 72例。采用ROC曲线评估PCI术前凝血纤溶指标对MVO的预测价值。结果:MVO组PCI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非MVO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高于非MVO组(P<0.05)。PT、APTT、D-D、FIB及4者联合诊断MVO的ROC曲线AUC(95%CI)分别为0.648(0.573~0.795)、0.652(0.594~0.862)、0.639(0.605~0.786)、0.624(0.611~0.745)、0.823(0.741~0.928);与PT、APTT、D-D、FIB比较,4者联合的AUC较大(P均<0.05)。结论:PT、APTT、D-D、FIB联合可用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VO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微血管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科住院患者辅助检查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莹 陶莉 +2 位作者 庄海峰 李艳萍 张学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解决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流程图分析既往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后再次评价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变化,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解决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流程图分析既往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后再次评价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变化,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3个月不能同查项目、评估不足、患者遗忘3项问题显著少于改进前(P<0.05,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住院患者 辅助检查 问题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腹泻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 +11 位作者 林榕波 刘勇 李宁 罗素霞 骆惠玉 潘宏铭 王杰军 王风华 张剑 孟彦红 苏丽玉 叶映泉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5-630,共26页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化疗相关腹泻是令人困扰的不良反应,可导致化疗剂量降低、治疗延迟或中止、治疗方案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5-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是导致化疗相关腹泻最常见的化疗药物...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化疗相关腹泻是令人困扰的不良反应,可导致化疗剂量降低、治疗延迟或中止、治疗方案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5-氟尿嘧啶和伊立替康是导致化疗相关腹泻最常见的化疗药物,近年来随着三药联合化疗方案运用的增加,腹泻相关死亡病例也随之增加,这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有关。洛哌丁胺是治疗化疗相关腹泻的主要药物,但如何管理洛哌丁胺治疗无效的腹泻是临床最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专家组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化疗相关腹泻的定义、发病机制、分类、评估、诊断、干预和预防进行充分的评估与讨论,最终形成《化疗相关腹泻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以便进一步规范对化疗相关腹泻的全程管理。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编号为PREPARE-2024CN1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腹泻 不良反应 全程管理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兰 傅新民 +1 位作者 孙梦飞 李怡萍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ve acute ischemic stroke,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开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MCAO-AI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在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线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索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共纳入245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1例,预后不良组154例。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 HSS评分较高(OR 1.017,95%CI 1.026~1.119,P=0.002)、手术时间较长(OR 1.014,95%CI 1.004~1.023,P=0.004)、术后脑水肿(OR 11.396,95%CI 4.884~26.591,P<0.001)、术后肺炎(OR 5.609,95%CI 2.179~14.436,P<0.00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高(OR 1.877,95%CI 1.214~2.903,P=0.005)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水平较高(OR 1.013,95%CI 1.004~1.022,P=0.00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采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取栓支架联合抽吸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using stent retriever combined with aspiration under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assistance,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OR 0.140,95%CI 0.045~0.429,P=0.00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7个独立预测变量构建的模型AUC为0.934(95%CI 0.905~0.964),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0.665,此时模型的敏感度为0.844,特异度为0.89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校准良好,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曲线和实际曲线贴合度较高。结论基于发病时NIHS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脑水肿、术后肺炎、FIB、S100β及SWIM联合血管成形术这7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对MCA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第90天的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现代化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沈莹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通过健全科室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控制,应用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PDCA循环工作方法,实施单项奖惩与双因素激励相结合,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主要整体护理质量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关键词 现代化医院 评审 护理 质量管理 基本现代化医院 护理质量管理 ISO9000族标准 组织管理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 PDCA循环 医院评审标准 护理质量指标 全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心血压、血流动力学及PWV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宫海滨 蔡情情 +2 位作者 骆秉铨 李春梅 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0-171,共2页
目的: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对中心血压、血流动力学和动脉僵硬度(AS)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研究选择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 3 种抗高血压药物,比较其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中心血压、血流动力学和 AS 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的干预方案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久坐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史美英 沈莹 +5 位作者 刘文娟 姜明慧 朱艳梅 庄海峰 韩冰 娄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理论的干预方案对减少老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久坐行为的护理效果。方法2023年8-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HF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理论的干预方案对减少老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久坐行为的护理效果。方法2023年8-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区,将心内科1病区设为对照组,5病区设为干预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方案;分别于4个节点:干预前、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久坐行为每日总时间和单次最长时间、每日总步数、步行速度以及自我效能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每日总时间和单次最长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每日总步数和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步行速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HAPA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减少老年HF患者久坐行为,同时提升患者活动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 久坐行为 步行能力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健康教育方案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文娟 沈莹 +5 位作者 姜明慧 朱艳梅 韩冰 庄海峰 史美英 郝敬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 :评价基于症状管理理论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监测能力的效果,为此类患者居家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2023年4月—9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 :评价基于症状管理理论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监测能力的效果,为此类患者居家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2023年4月—9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7),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3个月时心力衰竭躯体感知和自我症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因发作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患者掌握自我症状监测内容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躯体感知、自我症状监测和再入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监测能力、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力衰竭 症状管理理论 健康教育 症状 居家 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章金晶 张瑜 +3 位作者 沈莹 姚燕 张家慧 陈明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心内科2个病区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入住1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住2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心内科2个病区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入住1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住2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分别于出院前1 d、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两组久坐行为总时间、久坐行为最长持续时间、每日总步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久坐行为水平,增加身体活动,提高运动耐力,提升运动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保护动机理论 久坐行为 身体活动 运动耐力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莉 刘志广 +2 位作者 傅新民 张洋 宗海亮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 目的探讨院内发生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血管内治疗及预后,为制订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因非缺血性卒中原因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45例患者(院内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入院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院外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信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内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首诊住院科室主要有脑外科(10/45,22.2%)、心脏外科(9/45,20.0%)、血甲疝外科(9/45,20.0%)及胸外科(5/45,11.1%)等,23例(51.1%)与外科手术有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及既往卒中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患者相比,院内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53.3%vs.19.0%,P<0.001)、恶性肿瘤(15.6%vs.1.0%,P=0.002)、其他动脉栓塞(15.6%vs.1.0%,P=0.002)以及围手术期(51.1%vs.1.0%,P<0.001)的比例更高,发病时NIHSS评分更高[21.0(14.5~35.0)分vs.18.0(13.5~24.5)分,P=0.019]。院内组的白细胞计数(U=1385.000,P<0.001)、D-二聚体(U=654.500,P<0.001)及IL-6(U=1376.000,P<0.001)水平高于院外组,血红蛋白(U=1758.000,P=0.035)、收缩压(t=-2.766,P=0.006)和舒张压(U=1317.500,P<0.001)水平低于院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院内组与院外组卒中在前后循环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内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其他原因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分别有7例(15.6%)、22例(48.9%)、16例(35.6%),院外组分别有63例(63.0%)、26例(26.0%)、11例(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2,P<0.001)。两组行血管内治疗前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以及术后TICI血流分级、出血转化/造影剂渗出及死亡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院外组比较,院内组发病到血管内治疗时间及再通时间更短,术中使用补救措施更少(P<0.05)。在校正了发病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缺血区与梗死区的体积比后,院内卒中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良好预后结局仍呈负相关(OR 0.213,95%CI0.063~0.711,P=0.012)。结论院内外发生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结局。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较严重,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因机制复杂,易预后不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及控制感染、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能会减少院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卒中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心房颤动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性疼痛病人多维疼痛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振东 黄明 +14 位作者 金毅 罗素霞 柳江 路平 汪子书 庄莉 余慧青 仇晓霞 刘波 褚倩 王昆 刘勇 任敬 王杰军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4,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合癌症相关性疼痛(简称癌痛)病人的疼痛评估量表,并探索评估量表用于癌痛病人的信度和效度,以期为临床癌痛病人的管理提供更加综合全面且简便易行的评估工具。方法:基于国内癌痛领域的指导性规范、临床诊疗指南、...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合癌症相关性疼痛(简称癌痛)病人的疼痛评估量表,并探索评估量表用于癌痛病人的信度和效度,以期为临床癌痛病人的管理提供更加综合全面且简便易行的评估工具。方法:基于国内癌痛领域的指导性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本研究构建了癌痛病人评估量表初始条目池,采取德尔菲法选取我国癌痛领域的二十余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统计咨询结果,确认纳入的条目,形成最终的多维疼痛评估量表(multi-dimensional brief test scale for pain,BTS)。经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第一轮纳入21位专家,第二轮纳入10位专家,第一轮纳入19个评估维度,选取重要性评分≥4.5分且变异系数≤20%的7个评估维度,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这7个评估维度和条目的重要性结果与第一轮一致,由此最终构建的BTS共包含7个评估维度,15个条目。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癌痛病人,使用构建的BTS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共纳入166例病人,经过数据清洗,最终纳入分析的病人例数为138例。BTS的信度检测Cronbachα系数为0.78,效度检测的KMO值为0.80,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构建的BTS条目共纳入7个评估维度,15个条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于癌痛病人的疼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相关性疼痛 疼痛评估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璞 胡燕 +2 位作者 赵莉 张青山 孙慧勤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就诊...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眩晕中心收治的BPPV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分为训练组112例,验证组38例。训练组根据复位后情况分为残余头晕组43例,无残余头晕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残余头晕组年龄、病程>6个月、复位次数≥3次、复位后复发比例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病持续时间>6个月、复位次数≥3次是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年龄、病程、复位次数及复位后复发与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膜-中膜厚度 复位 残余头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海波 黄宜杰 +2 位作者 吴强 路雯 刘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新药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并将其与氯吡格雷的疗效进行对比,以获取关于替格瑞洛在国内临床应用方面的前瞻性临床数据。方法: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157例STEMI患者为研...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新药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并将其与氯吡格雷的疗效进行对比,以获取关于替格瑞洛在国内临床应用方面的前瞻性临床数据。方法: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157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150例氯吡格雷治疗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血栓再形成发生率以及血常规等疗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3、6个月时的MACE事件累积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水平、ST段回落情况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出血事件发生率稍高,但并不影响治疗且不需采取特殊处理。结论:替格瑞洛在改善STEMI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心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与氯吡格雷基本相近,关于其国外所报道的临床疗效优势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凝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君 魏涛 +5 位作者 张青山 黄颖 张冠群 崔晓 刘君 孙慧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6,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型亚单位(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d,灌胃...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型亚单位(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d,灌胃30 d)和银杏叶提取物组(50 mg/kg/d,灌胃30 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R1蛋白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NMDAR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撤后台靶象限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改善了VaD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P<0.05);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与银杏叶提取物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的NMDAR1蛋白及其mRNA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海马的NMDAR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内NMDAR1蛋白及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海马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白细胞介素6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及β-七叶皂甙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庄丽丽 李晓宾 +4 位作者 李传玲 崔晓 郭靖 鹿寒冰 安晓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沈莹 刘文娟 +3 位作者 朱艳梅 张学萍 姜明慧 郝敬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护理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12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护理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12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急救期、缓解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实施精细化容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0天的减容量、减容目标达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值、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住院期间急性心力衰竭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0天的减容量和减容目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射血分数改善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0天的NT-proBNP值和住院期间的急性心力衰竭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心力衰竭 精细化 容量管理 减容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珊珊 张毅刚 曹秋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7),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7),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心功能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MCP-1、LVESD及LVEDD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RA、AngⅡ、ALD和N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RA、AngⅡ、ALD和NE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炎性因子 神经内分泌激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症状、免疫功能及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晴晴 卞方 +1 位作者 王水英 晋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症状、免疫功能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根据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分组,27例患者接受AP化疗方案(培美曲塞^+卡铂)...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症状、免疫功能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根据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分组,27例患者接受AP化疗方案(培美曲塞^+卡铂)纳入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康莱特注射液联合AP化疗方案纳入观察组,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短期疗效、癌痛评分、免疫功能,并随访记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5.71%(16/35)]与对照组[33.33%(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率[77.14%(27/35)]与对照组控制率[59.26%(16/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末、第2疗程末,观察组的癌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14/35)]低于对照组[70.37%(19/27)](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8.57%(17/35)]低于对照组[74.07%(20/27)](P<0.05)。随访至2020年1月,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2.5(7.6~23.3)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0.2(4.5~20.0)个月,观察组生存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康莱特注射液能缓解癌痛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提高短期疗效,延长生存期,增加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康莱特注射液 化疗 癌痛 免疫功能 骨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君 钱涛 +4 位作者 高维娟 唐敬龙 魏涛 张青山 黄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大鼠海马CA3-CA1区记录海马CA1区LTP,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NR1、NR2A、NR2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大鼠海马CA1区LTP明显降低(P<0.05),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海马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组织NR1、NR2A、NR2B蛋白的表达,促进LTP,进而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痴呆 血管性 记忆障碍 海马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