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唐龙 杨佳 +3 位作者 钮明杨 张晓文 贾理博 王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双鼻导管吸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氧疗支持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流...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双鼻导管吸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氧疗支持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流量氧疗组和鼻导管吸氧组,各30例。高流量氧疗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5~40 L/min,温度为34℃,初始吸入氧浓度(FiO_(2))为40%;鼻导管吸氧组给予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4 L/min。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术中最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及呼吸频率峰值、术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观察并记录高流量氧疗组FiO_(2)升高的例次数和平均FiO_(2)。结果: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呼吸频率峰值低于鼻导管吸氧组,术中最低SpO_(2)高于鼻导管吸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心率峰值、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氧疗组FiO_(2)升高16例次,FiO_(2)为(50.67±15.52)%。结论:与鼻导管吸氧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儿童支气管镜检查能够降低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维持患儿更高的SpO_(2)和更稳定的呼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鼻导管吸氧 电子支气管镜 血氧饱和度 氧浓度 儿童 氧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联合传统方案治疗儿童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倩倩 杨焕丹 +4 位作者 袁婷婷 邱闪 李艳 周苏芹 陆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5-982,共8页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靶向药物与传统方案相结合在早期诱导期治疗活动性儿童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为儿童狼疮性肾炎(LN)治疗提供新的诊疗理念及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58例初发的儿童活动性LN,根据诱导早期有无加用贝利尤单抗联...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靶向药物与传统方案相结合在早期诱导期治疗活动性儿童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为儿童狼疮性肾炎(LN)治疗提供新的诊疗理念及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58例初发的儿童活动性LN,根据诱导早期有无加用贝利尤单抗联合治疗分为观察组(传统方案联合BLM治疗)32例及对照组(传统方案治疗)26例,观察两组患儿基线及第4、12、24周血清生化指标(ALB、BUN、Cr、eGRF)、免疫指标(C3、C4、IgG、CD19+B计数、抗ds-DNA抗体)、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SLEDAI-2K评分。随访2年后两组患儿达标率、复发率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儿肾脏病理类型及传统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基线、4周、12周、24周血ALB、BUN、CR、C3、C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观察组eGR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24周尿微量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观察组CD19+B细胞计数由基线653.00(438.00~933.25)cells/μL降至45(30.50~66.50)cells/μL,IgG由14.84(12.03~17.64)g/L降至5.45(5.11~5.79)g/L,抗ds-DNA抗体阳性率由100%降至46.87%,SLEDAI-2K评分达无疾病活动状态完全缓解率(87.50%)及总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8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观察组中87.50%患儿糖皮质激素减至5 mg/d,高于对照组(76.92%,P<0.05)。2年后随访中观察组达标率(93.75%)高于对照组(61.54%),复发率(6.25%)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联合传统治疗诱导期治疗儿童活动性LN可减轻蛋白尿、降低SLE疾病活动度,助减激素,尽快达标,且可降低患儿复发率,改善预后,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贝利尤单抗 传统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鼻咽通气道在患儿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瑞玉 牛克青 +2 位作者 彭蓓 杜冰 吴小乐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随着内镜技术和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在儿科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胃镜检查虽为无创操作,但会给患儿带来强烈的恐惧和不适感^([1])。患儿无痛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同时还需维持较深的麻醉^([2])。然而,由... 随着内镜技术和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在儿科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胃镜检查虽为无创操作,但会给患儿带来强烈的恐惧和不适感^([1])。患儿无痛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同时还需维持较深的麻醉^([2])。然而,由于患儿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而引发低氧血症^([3])。患儿对缺氧耐受性差,易引发心动过缓,需紧急气道干预,影响检查操作,增加麻醉风险。普通内窥镜面罩仅能实现吸氧,难以解决呼吸道梗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梗阻 心动过缓 低氧血症 消化内镜 检查操作 麻醉学科 麻醉风险 无痛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巩甜甜 巩尊科 +4 位作者 杨忠秀 仇爱珍 吴野 鲍克秀 王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和常规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0例除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外,采用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分别采用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孤独症疗效评估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及相关量表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AB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ATEC总分及社交能力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RS总分及人际关系等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WeeFIM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可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阶梯式家长课堂干预模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交能力 生活自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毛母质瘤99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郝迪 尹瑞瑞 +3 位作者 陈萍 王静 吴倩 王博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手术治疗的皮肤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9例患儿中男49例,女50例,发病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3.1±2.8)岁,发病部位以面部为主(69.7%)。光镜下可见瘤体主要...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手术治疗的皮肤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9例患儿中男49例,女50例,发病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3.1±2.8)岁,发病部位以面部为主(69.7%)。光镜下可见瘤体主要由影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所有患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25例肿瘤间质内可见钙化灶,30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55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36例可见多核巨细胞。CT示25.0%(8/32)瘤体可见斑点状稍高密度影。所有患儿予手术切除肿物,术后均无复发或恶变。结论:儿童皮肤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较为典型,熟练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组织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治疗儿童体表静脉畸形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炯 徐浩 +2 位作者 许锦 尹瑞瑞 张欣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治疗体表静脉畸形(VM)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DSA引导下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的42例体表VM患儿,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共行79次硬化治疗,平均每例(1.1±0... 目的观察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治疗体表静脉畸形(VM)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DSA引导下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的42例体表VM患儿,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共行79次硬化治疗,平均每例(1.1±0.2)次;总有效率97.62%(41/42)。79例次硬化治疗中,24例次术后疼痛明显,65例次术后病灶明显肿胀;12例次术后低热,对症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1例次术后局部坏死,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瘢痕愈合;未发生过敏、异位栓塞及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治疗儿童体表VM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硬化疗法 儿童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H-2004方案治疗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安琪 玄承敏 +6 位作者 金明卫 徐淑梅 王磊 王媛 韩蕊 方代华 季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HLH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实验室特点以及采用HLH-2004方案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按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方案。结果40例HL... 目的探讨儿童HLH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实验室特点以及采用HLH-2004方案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按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方案。结果40例HLH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发病中位年龄1岁(4个月~10.5岁);2例有明确家族史,27例有明确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出血、肺浸润、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皮疹等。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铁蛋白升高,骨髓可见噬血细胞。35例患儿采用HLH-2004方案治疗。存活26例,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衰竭。结论儿童HLH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须尽早采用HLH-2004方案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H-2004方案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内构建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的实践 被引量:11
8
作者 蔡盈 罗双 +8 位作者 许燕 胡苏侠 王然 张晓文 陈志翠 夏静 孙劲松 曹军华 文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评价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构建的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7月,基于信息技术在医联体内建设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比较建设前后基层医院儿童内科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日、患儿住院费用、出院患儿家长满... 目的:评价淮海经济区儿科医联体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构建的实践效果。方法:2016年7月,基于信息技术在医联体内建设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比较建设前后基层医院儿童内科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日、患儿住院费用、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前后差异。结果:平台建设后,儿童内科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降低;出院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基层医院分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得分以及护理培训效果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联体内建设儿童内科疾病护理同质化平台,能有效整合基层医院护理资源,可以减少基层医院患儿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促进基层医院儿童疾病护理发展,提升基层医院儿科护理服务能力,从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理 医联体 同质化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唐龙 钮明杨 +3 位作者 贾理博 李文斌 杨佳 房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儿童支气管镜检查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86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嘱的时间顺序...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儿童支气管镜检查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86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嘱的时间顺序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和常规组各43例。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0~50 L/min,氧浓度为40%;常规组给予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4 L/min。观察两组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常规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的最低经皮血氧饱和度、术中呼吸频率最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心率最高值、支气管镜检查用时、因缺氧致检查中断率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有助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安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氧疗 经鼻高流量氧疗 鼻导管吸氧 低氧血症 插管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型纤维肉瘤5例靶向治疗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晗 陈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4-718,共5页
目的 探讨靶向治疗的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 IFS)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5例靶向治疗的IFS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an-TRK、NGF、NT3和BDNF等的表达,应用FISH法和NGS技... 目的 探讨靶向治疗的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 IFS)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5例靶向治疗的IFS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an-TRK、NGF、NT3和BDNF等的表达,应用FISH法和NGS技术检测NTRK基因,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TRK抑制剂治疗的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3例IFS可见梭形肿瘤细胞呈交织束状或鱼骨样排列,1例IFS可见较原始的小圆形肿瘤细胞,1例IFS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3例肿瘤细胞pan-TRK阳性,2例灶阳性;1例NGF强阳性,NT3和BDNF均阴性。分子病理:5例IFS使用NTRK1/2/3分离探针行FISH检测均显示NTRK基因断裂,通过ETV6分离探针和RNA-seq二代测序进一步验证,证实4例ETV6-NTRK3融合和1例LMNA1-NTRK1融合。患者活检/完整切除术后均使用TRK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肿瘤缩小后进行切除,未见肿瘤细胞,NTRK基因融合消失。患者随访时间27~62个月,预后均良好。结论 NTRK基因融合是IFS的分子特征,TRK是NTRK基因融合的IFS治疗重要靶点,TRK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纤维肉瘤 NTRK 靶向治疗 分子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的影响
11
作者 张钰琪 乔春玲 +3 位作者 刘丰丽 孙丽 周玉洁 缪雨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5,120,共4页
目的评价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新生儿外科的96例高位肠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入住的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21年1... 目的评价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新生儿外科的96例高位肠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入住的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住的48例分为观察组。两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48 h后遵医嘱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喂养期间根据喂养耐受情况调整喂养方式。观察组术后即进行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24 h后若肠道血氧饱和度≥0.77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喂养期间持续监测肠道血氧饱和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全量经口喂养时间、体质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体质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全量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肠道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导高位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缩短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肠道血氧饱和度 肠内营养 经口喂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喂养不耐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吴野 巩尊科 +3 位作者 李新剑 王敏 仇爱珍 孟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8-1370,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多是婴幼儿期出现的神经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运动和姿势异常[1],此类疾病在儿童肢体残疾中最为常见,其患病率为1.5‰-4‰,其中偏瘫型脑瘫约占44%[2],早期若不能有效治疗,继发患侧肢体关节肌肉挛缩变形可能性将增加,会...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多是婴幼儿期出现的神经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运动和姿势异常[1],此类疾病在儿童肢体残疾中最为常见,其患病率为1.5‰-4‰,其中偏瘫型脑瘫约占44%[2],早期若不能有效治疗,继发患侧肢体关节肌肉挛缩变形可能性将增加,会给个人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 肌肉挛缩 患侧肢体 经颅磁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肢体残疾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腓骨肌萎缩症1A型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为12岁男孩,因双下肢乏力就诊。患儿四肢肌张力稍减低,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及双上肢远端肌肉对称性萎缩,四肢末端感觉稍减退,膝反射、踝反射消失,双足高弓足,病理征阴性,共济运动未见异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MP22基因外显子1-5杂合重复。患儿母亲携带同样的基因变异,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追溯其家系四代16位成员,共6例患者,均正常存活且有高弓足、小腿肌萎缩和肢体无力表现,1例需依靠轮椅行走,1例行基因验证有同样变异。患儿行康复治疗后随访,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腓骨肌萎缩症1A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为主的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部畸形、感觉功能减退;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慢,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RS2基因变异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张桐 汤继宏 +2 位作者 王曼丽 黄静 张兵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RARS2基因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RARS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为姐妹,均于4月龄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顽固性局灶性癫痫发作、四肢肌张力减低、小头畸形,血乳酸一过性升高;头颅磁... 目的探讨RARS2基因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家系2例RARS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为姐妹,均于4月龄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顽固性局灶性癫痫发作、四肢肌张力减低、小头畸形,血乳酸一过性升高;头颅磁共振示双侧大脑半球萎缩,右侧颅板下出血,右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先证者检测到RARS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NM_020320 c.1157G>T(p.R 386L),NM_020320 c.1210A>G(p.M 404V)。先证者姐姐首次基因检测无发现,再次分析发现RARS2基因同样变异,并于1岁4月龄死亡。检索到相关文献19篇,包括本家系2例共37例患儿。其中男37.2%、女62.8%,大多在6月龄内起病;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精神运动发育停滞或倒退,喂养困难,肌张力减低,小头畸形;大部分患儿血、脑脊液乳酸增高及脑桥小脑发育不良。共发现RARS 2基因33个变异位点。结论RARS2基因变异的临床表现有顽固性癫痫发作、喂养困难、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小头畸形、肌张力减低,部分患儿无桥脑小脑发育不良,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S2基因 桥脑小脑发育不良6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沈阳 禚保彪 孙庆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36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阑尾炎92例、化脓性阑尾炎184例、坏疽性阑...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362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单纯阑尾炎92例、化脓性阑尾炎184例、坏疽性阑尾炎86例),按手术方式将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患儿分为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2例(4.3%),OA组出现肠梗阻9例(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2.2%);OA组出现切口感染8例(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5例(6.0%),OA组出现肠梗阻14例(14.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6.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性阑尾炎LA组出现肠梗阻3例(6%),OA组出现肠梗阻4例(8.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10%),OA组出现切口感染12例(1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但化脓性阑尾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选择何种术式的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学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冉 武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住院的MP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 目的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住院的MP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重症组(50例)和普通组(50例),另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重症组和普通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D-二聚体(D-dimer,D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计算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对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重症组患儿血清ESR和DD、LDH、Hcy、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均P<0.05),且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均P<0.05),且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后,100例MPP患儿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75例。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ESR和DD、LDH、Hcy、IL-6、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CD3^+T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SR、DD、LDH、CD3^+T细胞、CD4^+T细胞、Hcy、IL-6和IFN-γ均是MPP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ESR和DD、LDH、CD3^+T细胞、CD4^+T细胞、Hcy、IL-6、IFN-γ水平预测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9、0.81、0.69、0.72、0.84、0.72和0.80。结论血清ESR和DD、LDH、CD3^+T细胞、CD4^+T细胞、Hcy、IL-6、IFN-γ水平对MPP患儿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乳酸脱氢酶 T细胞亚群 同型半胱氨酸 白介素-6 干扰素-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嘍吗洛尔局部湿敷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瑞瑞 郝迪 +5 位作者 吴倩 王静 王博鹤 陈萍 冯亚婷 纪尧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位置和治疗过程。观察头皮... 目的:观察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位置和治疗过程。观察头皮血管瘤的分布特点,了解年龄、血管瘤厚度、疗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位于头顶部的血管瘤比例最高(42.7%),其次为额部(36.4%)、颖部(14.6%),枕部的比例最低(6.3%)。治疗3月后的有效率为91.3%。治疗开始的年龄越小、血管瘤的厚度越薄、治疗疗程越长有效率越高(P<0.05)o不良反应轻微,仅有2例患儿出现局部刺激反应。结论:外用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血管瘤 浅表型血管瘤 P受体阻滞剂 廛吗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截骨联合Salter骨盆截骨治疗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大进 张彬 +1 位作者 高强 秦海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Salter骨盆截骨术中是否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治疗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的影像学随访结果,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RAD时是否有必要常规行股骨近端截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 目的通过比较Salter骨盆截骨术中是否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治疗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的影像学随访结果,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RAD时是否有必要常规行股骨近端截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骨科行Salter骨盆截骨治疗的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共28例(32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分为截骨组(A组)与不截骨组(B组)。其中A组14例(15髋),手术时年龄(41.33±2.38)个月,左髋8例,右髋7例(其中双髋1例)。B组14例(17髋),手术时年龄(40.82±2.23)个月,左髋7例,右髋10例(其中双髋3例)。对比两组患儿影像学随访资料,测量指标包括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c/b比值(股骨近端干骺端最内侧点至中心线的距离/髋臼外缘至中心线的距离)、头部—泪滴距离(股骨近端干骺端内侧角与髂坐骨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头臼覆盖率,中心边缘角(centre-edge angle of Wiberg,CEA)等。结果随访时间:A组为(19.20±8.99)个月,B组为(28.88±7.81)个月,t=3.259,P=0.003;术前与末次随访时AI改善值(ΔAI):A组为(15.77±2.01)°,B组为(15.43±2.99)°,t=-0.372,P=0.712;末次随访时CEA:A组为(33.72±6.53)°,B组为(31.72±8.64)°,t=-0.730,P=0.470;c/b比值:A组为(0.68±0.47),B组为(0.70±0.44),t=1.257,P=0.218;末次随访时头部—泪滴距离:A组为(10.70±1.62)和B组为(11.78±0.87),t=2.380,P=0.024;末次随访时头臼覆盖率:A组为(96.45±4.23)%,B组为(88.93±12.27)%,t=-2.250,P=0.032。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脱位发生。按Severin分级,A、B两组优良比例分别为14/15和13/17,χ^(2)=1.719,P=0.190。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无需常规同时行股骨近端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股骨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训练叠加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增效作用及脑电机制
19
作者 仇爱珍 王敏 +2 位作者 王秋爽 吴野 鲍克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79-986,共8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团体认知训练(GCT)基础上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增效作用和脑电机制。方法2023年3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合作特殊教育机构ASD与ADHD共病患儿70例,...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团体认知训练(GCT)基础上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增效作用和脑电机制。方法2023年3月至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合作特殊教育机构ASD与ADHD共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两组均接受标准化GCT,每周2次,持续10周。GCT训练期间,对照组叠加伪刺激,试验组叠加1 Hz rTMS刺激右侧颞顶联合区,强度80%静息阈值,每周5次,持续10周。治疗前后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2)、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RBS-R)、Conners父母量表(CPRS-3)注意力缺陷维度和多动/冲动维度评估核心症状,同步记录静息态脑电(EEG)Fz、Cz、Pz的θ、β功率谱密度(PSD)值和θ/β波功率比。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SRS评分(|Z|>4.876,P<0.001)、RSB-R评分(|Z|>4.329,P<0.001)均显著下降。两组CPRS-3注意力缺陷维度评分均下降(|Z|>4.940,P<0.001),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Z=4.732,P<0.001);两组CPRS-3多动/冲动维度评分均显著下降(|t|>16.273,P<0.001),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169,P<0.01)。试验组治疗后Fz位点θ波PSD降低(Z=-4.830,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Z=-2.609,P=0.009),θ/β比值降低(t=4.754,P<0.001),低于对照组(t=-2.256,P=0.027)。结论在GCT基础上叠加rTMS干预,可减轻ASD与ADHD共病患者的注意缺陷与多动冲动症状,可能与前额叶θ波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团体认知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