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子宫内膜浆液性癌17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琛 徐祎 +4 位作者 张炜明 唐锦玲 张智弘 范钦和 王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US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患...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US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年龄46~75岁,肿瘤位于子宫宫腔,浸润深度从内膜至子宫肌壁全层,累及子宫颈管7例,双侧附件未见累及,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各1例。肿瘤组织呈腺管状或实性排列,乳头状结构常见,细胞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部分病例可见砂粒体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p53、p16、PTEN,不表达WT1,较少表达ER、PR,Ki-67增殖指数40%~90%。结论原发性USC临床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等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浆液性癌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丁茹 武海燕 +1 位作者 范钦和 贡其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4岁,可见结肠灰褐色息肉状肿块2枚,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灶性区细胞密度增加,见漩涡状结构,间质黏液变性,背景见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见(1~2个/10 HPF)。免疫表型:梭形肿瘤细胞CD34、S-100、pan-TRK(弥漫胞质)等均阳性;SMA、desmin、CKpan、CD117、DOG1等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示NTRK1基因重排,NGS检测有TPM3-NTRK1(T8::N8)融合,且经RT-PCR、Sanger测序验证。结论NTRK-SCN发生于胃肠道罕见,pan-TRK抗体可用于辅助检测和筛选,分子检测NTRK基因重排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K1 梭形细胞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CA724、TGF-β_(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侯静 张欣欣 +2 位作者 孟凡来 陆伟 王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8-613,共6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5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5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抗组(n=79)与对照组(n=79)。对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单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安全性,随访1年,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结果单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42%vs 55.70%,P<0.05)。对照组、单抗组中位OS分别为7个月、11个月。两组O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724、TGF-β_(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724、可溶性E钙黏蛋白(s E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单抗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治疗后,单抗组CD4^(+)、CD3^(+)、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均升高(P<0.05),单抗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3^(+)、NK、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单抗组更高(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25%vs 6.33%,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免疫功能,可降低血清CA724、TGF-β_(1)表达,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奥沙利铂 信迪利单抗 晚期胃癌 短期疗效 糖类抗原724 转化生长因子-β_(1) 预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燕妮 赵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2-4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于甲状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sis tumor,SFT)非常罕见,探讨甲状腺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背景与目的:原发于甲状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sis tumor,SFT)非常罕见,探讨甲状腺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英文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甲状腺右叶一边界清晰的肿物,直径3.2 cm。光镜下肿瘤由排列较密集的梭形细胞构成,无固定生长模式,少量胶原沉积,较多分支状血管形成。免疫表型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核弥漫强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CD34、CD99阳性,Bcl-2弱阳性。本例患者随访1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英文文献报道中共25例患者有随访信息,随访时间5~160个月,仅1例恶性病例5个月后复发且有远处转移。结论:发生在甲状腺的SFT很罕见,通过特征性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肿瘤多以良性为主,预后良好,恶性少见,易复发转移。确切的生物学行为需要长期随访,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甲状腺 免疫组织化学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钰乔 沈霞 +5 位作者 李中林 李凤朝 崔桂云 张尊胜 杨新新 花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头晕多见。6例患者中肿瘤单发5例、多发1例,共7个病灶,病灶位于大脑半球4个、小脑1个、侧脑室1个、丘脑1个,其中2个病灶累及胼胝体。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肿瘤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T显示肿瘤呈高密度,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分布,形成"袖套"样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肿瘤均来源于B淋巴细胞。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主要病理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肉瘤样癌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琛 王华颖 +5 位作者 李琳琳 吴燕妮 刘广珍 刘小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例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52~83岁,中位年龄61岁,均为消...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例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52~83岁,中位年龄61岁,均为消化系统肿瘤,其中位于食管9例,肝脏7例,胆囊胆管3例,胃2例,小肠1例。眼观:肿瘤为外生型、溃疡型肿块。镜检:除了高中分化癌区域外,肿瘤均含有梭形细胞肉瘤样区域,少数病例伴有异源性分化,部分病例细胞呈多形性,可见多核、巨核细胞,核分裂象易见,常伴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分化好的癌区域CKpan、CK8、CK18、CK7、CK19均呈不同程度阳性,vimentin阴性;肉瘤样区域vimentin阳性,CKpan、p40呈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阳性,desmin、SMA部分区域阳性,S-100、CD117和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0%~70%。结论临床上肉瘤样癌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组织学形态复杂多样,需与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胃肠间质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上皮样肉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肉瘤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琛 吴燕妮 +3 位作者 刘广珍 刘小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下肢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侵犯至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异型...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下肢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侵犯至皮下组织,肿瘤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异型性明显,核不规则,围绕血管生长,核分裂象活跃。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2、CD3、CD56、TIA-1、perforin等,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70%,初诊无其他脏器查见肿瘤,提示本组病例为原发皮肤的NK/T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其他T、B细胞淋巴瘤、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原发皮肤淋巴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鹏英 李琳琳 +2 位作者 马东慎 刘广珍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uterine leiomyomas,FH-d U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和S-(2-琥珀酸)-半胱氨酸[S-(2-succino)...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uterine leiomyomas,FH-d U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和S-(2-琥珀酸)-半胱氨酸[S-(2-succino)-cysteine,2SC]对1389例子宫平滑肌肿瘤(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s,USMT)进行检测,筛查FH-d UL,采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FH-d UL中FH基因突变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89例USMT中筛选出40例FH-d UL,其在不同病理类型USMT中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子宫平滑肌瘤伴奇异核(leiomyomas with bizarre nuclei,LBN)(55.6%,10/18)、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12.5%,1/8)和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2.2%,29/1324)。FH-d UL患者平均年龄为(35.7±8.3)岁,55%(22/40)有临床症状,60%(24/40)为多发性(≥2枚)肌瘤,肌瘤最大径0.3~13.1 cm。组织学上,FH-d UL均表现出一个或多个FH-d形态学。免疫表型:35例为FH-/2SC+,5例为FH+/2SC+。Sanger测序结果显示,5%(2/40)测序失败,23.7%(9/38)检测到体细胞突变。随访期内无死亡,12.5%(5/40)复发,发病年龄(<30岁)、有家族肿瘤史与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d UL临床少见,在形态学上与LBN有交叉重叠,联合应用FH和2SC有助于FH-d UL的筛查,但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的诊断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和胚系突变检测。当患者年龄<30岁、有家族肿瘤史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FH 2S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显著浆细胞分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琛 高佳林 +3 位作者 刘佳 刘小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罕见的具有显著浆细胞分化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罕见的具有显著浆细胞分化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进行检测,应用荧光探针PCR-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基因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淋巴瘤侵犯甲状腺组织,肿瘤细胞为中~大的淋巴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大小不一,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核分裂象少见,伴显著浆细胞分化。免疫表型:瘤细胞不表达CD20、PAX5,表达CD38、MUM1、BOB1、CD79a等浆细胞标志物,Ki-67增殖指数20%~30%,MYD88 L265基因野生型。结论甲状腺伴显著浆细胞分化的MALT淋巴瘤临床罕见,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和其他淋巴瘤鉴别困难,需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浆细胞分化 甲状腺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李庆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ER、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ER、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2例呈中心母细胞型、3例免疫母细胞型、1例间变型;1例中心母细胞型肿瘤细胞伴浆样分化。免疫表型:6例DLBCL均表达PAX-5及CD20,GCB型2例,non-GCB型4例;1例肿瘤细胞共表达CD5及MYC/BCL-6/BCL-2,1例表达ALK;6例DLBCL均示高增殖指数,Ki-67增殖指数70%~90%。2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表达CD3、GrB、CD56,均不表达CD5,Ki-67增殖指数均为80%,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阳性。4例诊断为DLBCL,非特指型,1例CD5阳性三表达DLBCL,1例ALK阳性DLBCL;2例结外鼻型NK/TCL。结论PAL以恶性度较高的病理类型多见,临床易与其他肾上腺肿瘤混淆,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检查,且需结合免疫组化、FISH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李红 祁昔琴 +1 位作者 朱伦 陈天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IHC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IHC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8~55岁。临床均表现为肝脏占位,MRI示T1WI多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DWI多高信号。镜下见肿瘤与周围正常肝细胞界限清晰,瘤细胞分化良好。1例有轻度核异型。5例肿瘤组织中均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伴出血,间质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及厚壁动脉增生。免疫表型:5例瘤细胞CRP均呈弥漫强阳性,特殊染色示网状纤维保留完整。5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4~3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IHCA是肝细胞腺瘤中的常见亚型,需与高分化肝细胞肝癌及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鉴别。组织学形态、影像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均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IH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PAPDC1A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郜培琼 千新来 +1 位作者 贺国洋 原志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PAPDC1A的表达。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沉默...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PAPDC1A的表达。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通过CCK-8、Transwell、裸鼠皮下成瘤和裸鼠尾静脉注射等实验观察PPAPDC1A基因对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PPAPDC1A的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程度(P=0.011)呈负相关。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干扰细胞株。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与Vector组相比,PPAPDC1A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生长速度(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0.38±0.03、0.25±0.01)、穿过小室的细胞数(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218.33±7.09、96.33±1.52)、克隆形成数量(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174.33±5.03、245.00±7.00)、体内肿瘤体积(4.16±0.91)、裸鼠肺转移灶数目(5.1±3.84)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PPAPDC1A沉默细胞株的生长速度(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0.14±0.02、0.16±0.05)、穿过小室的细胞数(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13.33±0.57、18.33±0.51)、克隆形成数量(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28.33±1.52、8.67±0.57)、肿瘤体积(0.56±0.21)、裸鼠肺转移灶数目(1.2±1.03)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PPAPDC1A表达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PPAPDC1A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空间重建技术的小视野DWI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梓又 王冲 +9 位作者 丁涛 刘忠啸 曾建威 张海妮 张艳春 崔莹莹 韩璐 吴鹏 孟闫凯 徐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图像空间重建技术的小视野DWI序列联合常规高分辨率T_(2)WI序列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行直肠MRI检查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3.0T MR扫描仪进行检查,行常规高分... 目的:探讨基于图像空间重建技术的小视野DWI序列联合常规高分辨率T_(2)WI序列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行直肠MRI检查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3.0T MR扫描仪进行检查,行常规高分辨率斜轴位T_(2)WI序列和小视野(rFOV)基于图像空间采样重建(IRIS)技术DWI(rFOV IRIS-DWI)序列扫描。所有图像均由一名从事直肠癌研究方向的影像科高级职称医生进行两轮评估。第一轮评估所有入组患者的斜轴位高分辨率T_(2)WI序列图像,一周后进行第二轮评估,同时观察斜轴位高分辨率T_(2)WI序列图像和rFOV IRIS-DWI序列图像,分别记录两次评估的磁共振T(mrT)分期结果。采用MedCalc统计软件(Version 18.2.1)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病理T(p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pT分期的诊断效能。两种诊断方法诊断信心差值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例直肠癌患者,年龄53~81岁,中位年龄69岁,基于rFOV IRIS-DWI联合T_(2)WI序列,分别有1例(6.7%)pT3期病例被低估为mrT1-2期、1例(8.3%)pT1-2病例被高估为mrT3期,MRI对pT1-2、pT3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1.7%、93.3%,两种序列的诊断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T_(2)WI、T_(2)WI联合rFOV IRIS-DWI序列诊断pT3期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3.3%、58.3%、0.658和93.3%、91.7%、0.928,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T_(2)WI、T_(2)WI联合rFOV IRIS-DWI序列对所有入组病例的诊断信心分别为2.37、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rFOV IRIS-DWI联合高分辨率T_(2)WI序列能够明显提高直肠癌的T分期的诊断效能和诊断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T分期 小视野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念 马东慎 +5 位作者 顾滢 骆丹 范美婷 王玉波 向臣希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45例DLBCL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将患者分为MYC蛋白高表达/低表达组。所有样本均行DNA靶向测序,并使用LymphGen在线工具... 目的探讨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45例DLBCL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将患者分为MYC蛋白高表达/低表达组。所有样本均行DNA靶向测序,并使用LymphGen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分型。运用Lymph2Cx法对细胞起源进行测定。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MYC蛋白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相关因素。结果DLBCL病例分为MYC蛋白高表达组(n=17)和低表达组(n=28),与MYC蛋白低表达组相比,MYC蛋白高表达组PIM1、MYD88、CD79B、CD58和PRDM1的突变率较高(76.5%vs 28.6%,70.6%vs 32.1%,58.8%vs 28.6%,29.4%vs 3.6%,29.4%vs 3.6%,P均<0.05);分子亚型以MCD亚型多见(58.8%vs 10.7%,P=0.001);COO亚型GCB少见(17.6%vs 50.0%,P=0.030)。MYC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MYC蛋白高表达多为MCD型和ABC型,常见PIM1、MYD88、CD79B、CD58和PRDM1突变。MYC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YC 分子分型 细胞起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PIM-1与PD-L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慧 马东慎 +1 位作者 刘广珍 向臣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莫洛尼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1(proviral integration site of moloney virus-1,PIM-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在细胞系中验证PIM-1对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208例... 目的探讨莫洛尼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1(proviral integration site of moloney virus-1,PIM-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在细胞系中验证PIM-1对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208例乳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IM-1和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H-Score评分和χ^(2)检验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过表达或敲减PIM-1,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D-L1的表达变化。结果PD-L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3.16%,显著高于Luminal A型(4.65%)、Luminal B型(2.12%)和HER-2过表达型(4.76%)(P=0.029)。PIM-1高表达组中PD-L1的阳性率(12.50%)显著高于PIM-1低表达组(1.92%)(P=0.006)。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PIM-1可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敲减PIM-1则明显降低PD-L1的表达水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率与PIM-1的表达呈正相关,PIM-1是PD-L1的正向调控因子。PIM-1可能成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IM-1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Ⅱ、IDH1表达与胶质瘤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洋 阴鲁鑫 +3 位作者 李琳琳 王天男 刘宇昊 高文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2-1214,1218,共4页
目的探讨TOPⅡ、IDH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病理级别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在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9例术后免疫组化包含TOPⅡ、IDH1的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TOPⅡ、IDH1与胶质... 目的探讨TOPⅡ、IDH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肿瘤病理级别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在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9例术后免疫组化包含TOPⅡ、IDH1的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TOPⅡ、IDH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TOPⅡ和IDH1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临床病理因素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将其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TOPⅡ、IDH1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胶质瘤中TOPⅡ与IDH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9,P<0.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后放化疗、病理级别、TOPⅡ和IDH1表达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IDH1表达、术后放化疗和病理级别是胶质瘤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OPⅡ、IDH1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在胶质瘤中表达呈负相关;TOPⅡ高表达提示患者生存期短;术后放化疗、IDH1表达情况和病理级别可作为胶质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拓扑异构酶Ⅱ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三源性碰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7
作者 时潇洋 高晓 +2 位作者 仲竹娟 王前玉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处三源性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步探讨其病理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常规病理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贲门三源性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食管及近端胃切...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处三源性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步探讨其病理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常规病理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贲门三源性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食管及近端胃切除标本,食管胃交界处见一溃疡型肿物;肿瘤由食管延续至胃黏膜小弯侧,侵犯食管壁及胃壁全层。镜检:贲门溃疡型肿物由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组织学成分构成,包括高分化鳞形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G3)及中分化腺癌,三者分界清楚,且三种肿瘤成分均发生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肿瘤的三种成分中,鳞状细胞癌成分表达p40、p63、CK5/6,Ki-67增殖指数为30%,p53阳性率为60%;神经内分泌癌成分表达CgA、Syn、CD56;腺癌成分表达CK7;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成分均表达CDX2和Villin,且两者Ki-67增殖指数均为40%,p53阳性率均为80%。结论目前食管胃交界处三源性碰撞瘤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根据碰撞瘤中各种肿瘤成分不同的侵犯及转移程度,并结合其他肿瘤诊断相关指标,对患者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鳞形细胞癌 腺癌 碰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燕妮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68,471,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IDEM)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儿童多节段病变IDEM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8岁,颈段、胸段多发髓外占位性病... 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IDEM)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儿童多节段病变IDEM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8岁,颈段、胸段多发髓外占位性病变。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假菊形团状排列,局部坏死,核分裂活跃。肿瘤细胞GFAP呈阳性,EMA呈灶阳性。肿瘤部分节段完整切除。结论发生于IDEM的室管膜瘤临床少见,尤其是儿童多节段病变IDEM室管膜瘤临床罕见。由于其特殊的发病部位,应根据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进行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顺 邱娜 +4 位作者 朱乐乐 何杲 陈晓凡 李凤朝 刘清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7例无术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史的胃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7例无术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史的胃癌患者的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OCS1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OCS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80.6%(54/67),在癌旁组织中为61.2%(4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CS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74.1%(40/54)vs 38.5(5/13),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CS1蛋白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OCS1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临床判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0
作者 吴梅 于鸿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1012,共2页
患者女性,34岁,2015年2月26日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就诊,无疼痛、发热,无乳头凹陷溢液,无局部皮肤改变。超声检查示左侧乳腺低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大小3.9 cm×1.2 cm×2.6 cm,界尚清,内示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异常淋巴结形态。... 患者女性,34岁,2015年2月26日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就诊,无疼痛、发热,无乳头凹陷溢液,无局部皮肤改变。超声检查示左侧乳腺低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大小3.9 cm×1.2 cm×2.6 cm,界尚清,内示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异常淋巴结形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均为正常值。临床诊断乳腺癌,于2015年3月4日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拒绝化疗,予以中药对症支持治疗。2017年7月12日复查彩超示:左侧乳腺切口瘢痕后方探及不均质回声结节,大小约1.7 cm×0.8 cm×1.8 cm,界欠清,内示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明显异常淋巴结声像。实验室检查示VEGF为144.8 pg/mL,轻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MCV、EBV、HBV等均正常。PET-CT未示异常高代谢灶。临床分期:IA期,ECOG评分:0分,低危组,予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