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琛 张智弘 +1 位作者 潘敏鸿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干9例(17%),深部组织8例(15%),椎管内4例(8%),生殖道1例(2%)。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短纺锤形、卵圆形、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局灶表达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0%~70%。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纤维型脑膜瘤以及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琛 佟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枢神经系统SFT的临床特点,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 4例均为中年男性,镜下见肿瘤细胞呈...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枢神经系统SFT的临床特点,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 4例均为中年男性,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型或胖梭形,呈席纹状排列,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BCL-2、CD34阳性率为10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需与纤维型脑膜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避免误诊造成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纤维型脑膜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琳琳 李凤朝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NT组织学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由内衬肥胖内皮...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AN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NT组织学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由内衬肥胖内皮细胞的窦隙样血管腔隙构成,结节间为纤维性分隔或呈同心圆状包绕。免疫组化标记结节内3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均表达CD31,不同程度表达CD34和CD8。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中央见条状无强化区;术后病理除1例明确诊断,另2例原诊断为炎性假瘤、血管瘤伴血栓形成及机化。结论 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依靠影像学及其特征性的显微镜下特点,行脾脏切除术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4
作者 魏华 孔燕 +2 位作者 靳振怀 陈淑敏 丁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4-36,39,共4页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小儿肾母细胞瘤转移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病理学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古涛 王绪 +11 位作者 王秀英 王伟 刘永 张蓓 史艳侠 张中明 孙全胜 薛涛 张孝轩 刘志发 朱述阳 毛筱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标本及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标本及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两组中小细胞肺癌端粒酶阳性率均为 10 0 % ,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为 84.8%、95 .7%。 40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87.5 % ( 3 5 /40 ) ,癌旁肺组织为7.5 % ( 3 /40 ) ,正常肺组织无表达 ( 0 /40 ) ,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82 .5 % ,肺癌检出的敏感度为 96.4% ,特异度为 71.4% ,准确性为 91.4% ;尤登指数 (Youden’sIndex)J =0 .678,SE(J) =0 .174。结论 端粒酶是灵敏的肺癌肿瘤标记物 ,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端粒酶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纤维染色及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聂艳红 王红霞 +1 位作者 刘慧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和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P)和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E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网状纤维Gomori法对10例SPTP和6例PEN进行染色;采用免疫组化En V... 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和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P)和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E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网状纤维Gomori法对10例SPTP和6例PEN进行染色;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P504S、CD10、PR、vimentin、Cg A、CD56、Syn在二者中的表达。结果 SPTP组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假乳头纤维血管轴心阳性,勾勒出管腔扩张的小血管形态;PEN组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巢周围血窦分割阳性,勾勒出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P504S、vimentin、CD10、PR、Cg A、CD56、Syn诊断SPTP的敏感性分别为60%、100%、80%、90%、20%、80%、80%;特异性分别为100%、83.3%、83.3%、66.7%、33.3%、16.67%、16.67%。P504S、vimentin、CD10、PR在SPTP组中的阳性率均高于PE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P504S、vimentin、CD10、PR在SPTP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PE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g A、CD56、Syn在二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状纤维染色可以直观简便的鉴别两组肿瘤;联合检测P504S、vimentin、CD10、PR也可以有效的鉴别SPTP和PEN,且P504S诊断SPTP的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内分泌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网状纤维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乳腺癌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聂艳红 刘慧 +1 位作者 周卫宁 吴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检测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中的p16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p16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PV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 目的检测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中的p16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p16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PV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73例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基底样型乳腺癌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5%、35%、30%和15.4%,甲基化率分别为10%、25%、10%和46.2%。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的p16蛋白阳性率最低,与腺腔A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甲基化率最高,与腺腔A型和HER-2过表达型差异均有显著(P<0.05)。(2)p16启动子甲基化、无甲基化的乳腺癌组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3.3%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淋巴结转移组p16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9.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4%)(P<0.05)。(4)p16甲基化率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组织学Ⅰ级乳腺癌p16甲基化率明显低于组织学Ⅱ、Ⅲ级乳腺癌(P<0.05)。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分子特征之一,并与乳腺癌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16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免疫组织化学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昱晨 吴燕妮 +4 位作者 高爽 许月新 官忠燕 邱雪杉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91-397,共7页
背景与目的RhoC在许多癌组织中过表达,而且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RhoGDIα(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被认为是Rho的负性调节因子,但目前其在肿瘤中的研究有限,而且在不同肿瘤中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 背景与目的RhoC在许多癌组织中过表达,而且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RhoGDIα(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被认为是Rho的负性调节因子,但目前其在肿瘤中的研究有限,而且在不同肿瘤中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RhoC及其调节因子RhoGDI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二者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100例石蜡包埋肺癌组织、60例新鲜肺癌组织、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肺癌细胞系中RhoC、RhoGDIa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RhoC、RhoGDIa蛋白和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肺组织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肺巨细胞癌高侵袭转移能力亚型BE1中,RhoC和RhoGDIa表达高于低侵袭转移能力亚型LH7。RhoC和RhoGDI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RhoC、RhoGDIα的过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低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的不良预后。RhoC的表达与RhoGDIα的表达正相关。结论RhoC、RhoGDIa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二者的表达与肺癌细胞的转移相关,可分别作为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RHOC RhoGDIa预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囊虫病1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丽响 徐凯 +3 位作者 张秀莉 刘忠啸 孟闫凯 吴燕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2,共3页
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神经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NCC主要发生在脑内,
关键词 神经囊虫病 髓外硬膜下 文献回顾 椎管内 寄生虫感染 孤立 中枢神经系统 全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放、化疗后并发乳腺原发性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燕妮 余波 +3 位作者 夏春 李凤朝 杨雪梅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1-832,共2页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咳嗽、气喘9个月入院。 CT示气管右前肿块影(图1),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腺癌。临床会诊考虑难以手术切除,遂行放、化疗。患者反复放、化疗多次,病情仍持续进展,出现肝脏、腹腔占位,腋窝及颈部肿大结节,...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咳嗽、气喘9个月入院。 CT示气管右前肿块影(图1),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腺癌。临床会诊考虑难以手术切除,遂行放、化疗。患者反复放、化疗多次,病情仍持续进展,出现肝脏、腹腔占位,腋窝及颈部肿大结节,临床考虑肺癌转移。于左侧乳头上方2点处见一直径约1 cm的皮肤红肿区,并触及质硬肿块数枚,固定,有压痛。彩超示左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结节,最大2.9 cm ×1.7 cm×2.1 cm大小,界限欠清,形态不规则。遂行左侧乳腺肿物粗针穿刺并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乳腺肿瘤 淋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与E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慧 孔庆兖 +1 位作者 吴永平 王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与E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7例N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E的表达及PCNA估计增殖指数 (PI) ,并将上述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与E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7例N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E的表达及PCNA估计增殖指数 (PI) ,并将上述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7例NSCLC中细胞周期蛋白D1、E阳性率分别为 4 4 .8% (39/87)、4 8.3% (42 /87) ,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的PI值显著高于阴性组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E阳性组PI值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和生存率均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 .0 1、〈0 .0 5、〈0 .0 1) ,细胞周期蛋白E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和生存率均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 (P〈0 .0 5、〈0 .0 5、〈0 .0 1) ;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阴性组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D1与细胞周期蛋白E双阳性组的PI值、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非双阳性组 (P值均〈0 .0 5 ) ,生存率显著低于非双阳性组 (P〈0 .0 1)。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E均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 ,并影响其预后 ,但两者在其中所起作用不同 :细胞周期蛋白D1是调节NSCLC增殖的主要因素 ,细胞周期蛋白E主要与NSCLC进展有关 ;细胞周期蛋白D1可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E PCNA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钟连生 魏志平 +1 位作者 刘彦群 李凤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6-297,共2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是一类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如脂肪酸、贝特类降脂药等)激活的受体,包括PPARα、PPARβ及PPARγ3个成员.自1990年被发现以来,国外对其研究十分热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是一类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如脂肪酸、贝特类降脂药等)激活的受体,包括PPARα、PPARβ及PPARγ3个成员.自1990年被发现以来,国外对其研究十分热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PPAR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调控细胞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PPARγ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 基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E的表达
13
作者 吴永平 刘慧 孔庆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与小细胞肺癌 ( 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D1、E表达的差异 ,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 8例 NSCLC和 2 1例 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D1、E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与小细胞肺癌 ( 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D1、E表达的差异 ,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 8例 NSCLC和 2 1例 SCL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D1、E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结果 :NSCL C和 SCL C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8.5 %和 4.8%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细胞周期蛋白 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1.2 %和 2 3.8%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NSCL C细胞周期蛋白 D1表达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 ( 6 6 .7% )显著高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 ( 37.1% ) ( P<0 .0 5 )。结论 :NSCLC中细胞周期蛋白 D1表达可能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 ;细胞周期蛋白 D1表达在 NSCLC与 SCLC肿瘤组织中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类 NSCLC 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母细胞瘤nm23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魏华 孔燕 +2 位作者 靳振怀 陈淑敏 丁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6-358,390,共4页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结构型、淋巴结转移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标本...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结构型、淋巴结转移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标本中,I、II期及无转移组nm23基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II期及转移组。nm2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抑制正相关,与肾母细胞瘤分期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预测肿瘤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基因 抑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TRIM24、TAGLN-2、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章青波 卢玫瑰 +6 位作者 徐宝福 王拴 赵丽 周巧霞 严赫 王超群 黄飞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CD44、TRIM24、TAGLN-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TRIM24、TAGLN-2、ER、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CD44、TRIM24、TAGLN-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TRIM24、TAGLN-2、ER、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D44、TRIM24、TAGLN-2、ER、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CD44与TAGLN-2表达呈正相关(r=0.311,P=0.007);TRIM24与TAGLN-2表达呈正相关(r=0.421,P=0.000);CD44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285,P=0.015);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598,P=0.000)。CD44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CD44阴性组(P=0.002);ER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ER阴性组(P=0.026)。结论在乳腺癌中CD44、TRIM24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TAGLN-2表达,CD44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ER表达。CD44、ER有望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辅助因子,联合检测CD44、ER、PR的表达有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策略的选择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CD44 TRIM24 TAGLN-2 ER PR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RUNX3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的甲基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战涛 聂艳红 +1 位作者 吴永平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检测RUNX3在腺腔A(luminal A,LA)、腺腔B(luminal B,LB)、基底细胞样(basal-like,BL)和HER-2过表达(HER2-overexpressing,HER-2+)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 目的检测RUNX3在腺腔A(luminal A,LA)、腺腔B(luminal B,LB)、基底细胞样(basal-like,BL)和HER-2过表达(HER2-overexpressing,HER-2+)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88例乳腺癌组织中RUNX3基因蛋白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LA、LB、HER-2+、BL型乳腺癌RUNX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1%、45.0%、76.2%、75.0%;甲基化率分别为69.6%、85.0%、47.6%、29.2%。BL型的蛋白表达和甲基化率均与LA型、LB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ER-2+型蛋白表达与LA和LB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基化率与LB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2)RUNX3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36.7%、82.1%,差异有显著性(P<0.05)。(3)49例RUNX3阳性病例均见胞质表达,其细胞内定位在各亚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4)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RUNX3蛋白表达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主要见于ER阳性乳腺癌,其蛋白胞质定位在乳腺癌中是普遍现象,可能与其功能异常相关,其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传统预后因素相关。RUNX3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在BL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RUNX3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免疫组织化学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中Hep27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褚晓磊 吴永平 +1 位作者 柳红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Hep27、癌基因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4例肝癌组织和54例对应的癌旁组织中Hep27、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Hep27、癌基因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4例肝癌组织和54例对应的癌旁组织中Hep27、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54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ep2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6%和24.07%,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和20.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p27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性别、是否伴肝硬化、转移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MDM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否伴肝硬化、转移和大小均无关(P>0.05)。(3)肝癌中Hep27蛋白与MDM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5)。结论 Hep27蛋白与MDM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增高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Hep27蛋白 MDM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