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文琦 张绍哲 +1 位作者 谢剑峰 韩小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291-7308,共18页
脉冲强磁场装置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精确地测量脉冲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发展脉冲强磁场技术、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介绍了感应线圈法、磁致旋光法、霍尔效应法、磁阻效应法及磁共振法等技术在脉冲强磁场磁感应... 脉冲强磁场装置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精确地测量脉冲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发展脉冲强磁场技术、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介绍了感应线圈法、磁致旋光法、霍尔效应法、磁阻效应法及磁共振法等技术在脉冲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测量中的最新进展,从传感特性、测量系统结构及脉冲强磁场下测量存在的独特问题与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此外,该文还介绍了标准探针法及标准磁场法等脉冲强磁场测量标定与校准方法,最后总结并展望了脉冲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测量技术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测量 磁场标定与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极驱动电路的传导共模电磁干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岳乔治 彭晗 +1 位作者 童乔凌 康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9-2790,I0028,共13页
栅极驱动电路作为低压控制电路与高压功率电路连接的桥梁,决定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可靠开关,同时也承受着强烈的电磁干扰。目前针对栅极驱动电路的传导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以“串扰”为代表的差模干扰,对共模干扰缺乏深入的分析。... 栅极驱动电路作为低压控制电路与高压功率电路连接的桥梁,决定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可靠开关,同时也承受着强烈的电磁干扰。目前针对栅极驱动电路的传导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以“串扰”为代表的差模干扰,对共模干扰缺乏深入的分析。共模干扰传播路径多,频率范围广,影响范围大,是驱动电路中驱动信号的主要干扰源。为此,文中对驱动电路的传导共模干扰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功率器件开关电压过冲与高频振荡特性,采用梯形波与衰减正弦波建立干扰源模型;根据主电路架构与驱动架构,逐层深入建立共模干扰的多支路耦合网络模型并分析其宽频阻抗特性;选取共模干扰电流以及驱动信号干扰电压为表征对象,求解其传递函数并结合干扰源特征分析驱动电路故障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干扰源电压的高频振荡将产生严重的共模干扰。当其振荡频率与耦合路径阻抗谐振频率相同时,共模干扰将被放大,在驱动电路电磁兼容设计时需要格外注意。最后根据所建立的电磁干扰模型对栅极驱动电路的抗干扰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极驱动电路 传导电磁干扰 共模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舰船电磁弹射系统的自适应战损修复策略
3
作者 杨瑞环 翁汉琍 +3 位作者 魏繁荣 林湘宁 邓烨强 谭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7,共13页
针对战时电磁弹射储能系统中的部分蓄电池单元及其附带的通信系统发生战损,导致弹射系统的修复面临巨大挑战,进而出现弹射次数降低及系统间交替弹射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舰船电磁弹射系统的无通信型自适应战损修复策略。首先,建立... 针对战时电磁弹射储能系统中的部分蓄电池单元及其附带的通信系统发生战损,导致弹射系统的修复面临巨大挑战,进而出现弹射次数降低及系统间交替弹射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舰船电磁弹射系统的无通信型自适应战损修复策略。首先,建立电磁弹射互联系统,并分析其运行场景,以确定具体的修复目标;其次,针对蓄电池组、DC-DC互联变流器及整流器,分别采用就地下垂控制、自适应同步控制及自适应下垂控制等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蓄电池组战损程度诊断及交替弹射运行趋势预测的原理可行性分析,以选择差异化协调多种可控组件的协同修复方法对受损系统进行修复;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所提修复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交替弹射冲突及提高弹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战损修复 交替弹射 自适应同步控制 自适应下垂控制 协同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分布式扰动引发强迫振荡的储能抑制策略
4
作者 熊振钦 魏繁荣 +3 位作者 江毅 翁汉琍 孙超 林湘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应对分布式扰动源引发的强迫振荡问题,基于广域测量信息提出储能补偿的强迫振荡抑制方法。首先,通过对多机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分布式扰动注入下的强迫振荡响应,并揭示储能系统对电网注入周期性功率时与扰动源相似的本质;其次,基于... 为应对分布式扰动源引发的强迫振荡问题,基于广域测量信息提出储能补偿的强迫振荡抑制方法。首先,通过对多机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分布式扰动注入下的强迫振荡响应,并揭示储能系统对电网注入周期性功率时与扰动源相似的本质;其次,基于广域测量信息提出控制储能系统引起反相振荡的强迫振荡抑制方法;然后,研究分布式储能协同抑制强迫振荡的场景,制定以完全抑制振荡时储能资源耗费最小为目标的分布式储能协同控制策略;最后,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振荡 储能补偿 广域测量信息 协同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层对双差模线缆回路电磁串扰的影响
5
作者 彭宁 杨勇 +2 位作者 张明 饶波 张正卿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屏蔽层在抑制电磁干扰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少有研究聚焦于屏蔽层对独立的功率回路与信号回路构成的双差模回路间电磁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双差模带屏蔽线缆回路间的串扰分析模型。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多导体... 屏蔽层在抑制电磁干扰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少有研究聚焦于屏蔽层对独立的功率回路与信号回路构成的双差模回路间电磁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双差模带屏蔽线缆回路间的串扰分析模型。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多导体系统单位长度等效电路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差分的思想并依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列写出系统的传输线方程组,最后求解得到串扰结果。将计算结果与CST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进行单独计算,研究了屏蔽层对线缆间串扰的影响,得到了抑制串扰的方法,可为实际应用中电缆选型以及屏蔽层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体系统 传输线理论 双差模回路 屏蔽层 电磁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钠电池储能:预钠化技术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向靖宇 钟伟 +1 位作者 程时杰 谢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51-3064,共14页
钠与锂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因此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储能体系的重要补充,在大规模储能应用和短时高频储能应用中展现出广阔前景。然而,储钠负极材料的初始库仑效率(ICE)普遍较低,无法发挥其理... 钠与锂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因此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储能体系的重要补充,在大规模储能应用和短时高频储能应用中展现出广阔前景。然而,储钠负极材料的初始库仑效率(ICE)普遍较低,无法发挥其理论容量。预钠化技术作为目前最有效的活性钠补偿策略之一,可有效弥补活性钠的损失。本文全面分析了近年来预钠化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了针对挑战所提出的新方法,并根据各类钠源的氧化还原性质,将目前的预钠化技术分为还原型预钠化技术和氧化型预钠化技术,对比了各类预钠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工业化难度,重点分析阐述了各类预钠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研究现状,展望了预钠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旨在深化对预钠化技术的理解,为优化和开发适用于高功率场景的可规模化应用的新型预钠化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思路。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固态氧化型预钠化材料有望实现全生命周期多次补钠,为实现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预钠化 库仑效率 长寿命 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斥力机构效率优化
7
作者 何莹辉 陈立学 +3 位作者 李颖卓 徐晟钦 邹昕阳 孙立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4-1943,共10页
电磁斥力机构(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mechanism,EMRM)是实现断路器快速开断的重要设备,受限于涡流斥力的驱动原理,机构效率较低。为此结合频域分析,提出了一种频域参数解析计算的电磁斥力机构效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机构有限元... 电磁斥力机构(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mechanism,EMRM)是实现断路器快速开断的重要设备,受限于涡流斥力的驱动原理,机构效率较低。为此结合频域分析,提出了一种频域参数解析计算的电磁斥力机构效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机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斥力盘固定、运动情况下的电流与电磁力,发现运动过程互感变化对电流、电磁力影响小,解析分析中互感可简化为常数。然后,比较了不同方法计算等效参数用于解析分析的准确性,fω频域参数可较好解析电流。进一步分析了频率、线圈结构对互感梯度的影响,提出互感梯度可简化为线性减小的结论,获取了电磁力解析式。最后,在频域参数解析计算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斥力机构效率优化方法,对该研究斥力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路器 电磁斥力机构 频域参数 解析计算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应力分布特性与优化
8
作者 何莹辉 陈立学 +3 位作者 李颖卓 徐晟钦 邹昕阳 孙立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6-773,共8页
为保证多路并联断路器开断的快速性和同步性,提出了一种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并针对该结构的应力分布特性和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机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应力分布特性,发现该结构具有2个应力集中区域。然后,提取机构洛伦... 为保证多路并联断路器开断的快速性和同步性,提出了一种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并针对该结构的应力分布特性和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机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应力分布特性,发现该结构具有2个应力集中区域。然后,提取机构洛伦兹力分布特性参数k,理论推导了k与线圈匝数、尺寸参数的解析形式并结合仿真计算获取了其解析式,研究了k值对机构最大应力的影响,发现存在较优k值使得机构最大应力较小。最后,对机构1/6模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在径向力平衡时机构应力较小的结论,给出了径向力平衡时k值解析计算方法,对比不同结构仿真和解析计算下应力较优的k值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结合k的解析关系和径向力平衡的k值计算方法可调整参数优化机构应力,该方法可用于并联驱动型电磁斥力机构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并联断路器 电磁斥力机构 应力分布 洛伦兹力分布 径向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爆炸协同破岩技术研究
9
作者 徐尤来 刘毅 +2 位作者 黄仕杰 李柳霞 林福昌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3,共10页
基于电磁能装备的电爆破在基坑工程中有巨大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脉冲电源-电爆炸负载阵列的协同破岩技术,通过多应力波叠加实现大体积硬岩可控电爆破。分析了电爆炸过程中过电压产生机理以及多阵列协同过程中的过电压传递特性,提出了... 基于电磁能装备的电爆破在基坑工程中有巨大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脉冲电源-电爆炸负载阵列的协同破岩技术,通过多应力波叠加实现大体积硬岩可控电爆破。分析了电爆炸过程中过电压产生机理以及多阵列协同过程中的过电压传递特性,提出了强流开关的过电压抑制方法。分析了单电爆炸负载与阵列协同破岩的作用效果,双电爆炸负载阵列单位体积破岩能耗为单电爆炸负载的38%,表明电爆炸负载阵列协同可有效实现大体积硬岩的可控电爆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破 多阵列协同 过电压 大体积硬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变频驱动的直线感应电机系统低开关频率强鲁棒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10
作者 唐一融 徐伟 +2 位作者 葛健 肖晗 廖凯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43-3156,3169,共15页
因大气隙、端部效应、大功率低开关频率驱动等特点,城轨交通用直线感应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偏低。现有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损耗建模、磁链调节等过程成功提升了电机效率,但仍存在参数鲁棒性差、系统效率提升受限等问题有待解决。为此,该... 因大气隙、端部效应、大功率低开关频率驱动等特点,城轨交通用直线感应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偏低。现有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损耗建模、磁链调节等过程成功提升了电机效率,但仍存在参数鲁棒性差、系统效率提升受限等问题有待解决。为此,该文针对三电平变频驱动的直线感应电机系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开关频率的强鲁棒效率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直线感应电机初级磁链-损耗模型,分析了损耗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其局限性,进一步结合梯度下降法提出了混合式最优初级磁链搜索方法,消除了参数变化对最优磁链选择的影响;然后,推导了含初级磁链控制、开关频率约束、中点电压平衡等多个目标的价值函数,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无模型预测磁链控制,实现了低开关频率下对最优磁链的灵活调节;最后,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避免了参数变化、建模误差等在最优磁链选择和控制过程中造成的影响,有效提升了驱动系统的运行效率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端部效应 效率优化 无模型预测控制 低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快速系统原型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劲宇 张浩博 +4 位作者 林思齐 向往 姚伟 周猛 左文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2,共8页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有的物理模拟技术已难以满足。通过借鉴控制领域常用的快速控制原型(RCP)技术思想,提出了快速系统原型(RSP)技术,包括数字仿真器、快速原型控制器和快速原型被控对象(ROP)3个部分...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有的物理模拟技术已难以满足。通过借鉴控制领域常用的快速控制原型(RCP)技术思想,提出了快速系统原型(RSP)技术,包括数字仿真器、快速原型控制器和快速原型被控对象(ROP)3个部分,解决了传统物理模拟技术费时费力和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演进需求的缺陷。RSP技术用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入网验证时,研究成果和产品可直接用于工程实际。首先介绍了RSP的思想及具体实现方案,并阐述了其“所见即所得”的动模实验理念,最后以柔直输电动模实验为例,验证了基于RSP理念和技术可建成一个企业级别的仿真环境及工程技术实践平台,并能真实灵活仿真新型电力系统的各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 动态模拟实验 快速系统原型 快速控制原型 快速被控对象原型 数字仿真器 企业级别的仿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波动可再生能源的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最优压强运行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元 肖碧涛 +5 位作者 卢昂 刘文昕 钟治垚 方家琨 王辉 黄蕾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217,共8页
为提升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在波动可再生能源输入下的制氢效率,提出面向最大效率的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最优压强运行模式。介绍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提出基于压强控制的协调运行原理;对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的压强特性和功率特性进... 为提升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在波动可再生能源输入下的制氢效率,提出面向最大效率的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最优压强运行模式。介绍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提出基于压强控制的协调运行原理;对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的压强特性和功率特性进行建模,从而建立面向最大效率的压强优化模型。在波动电流输入算例下检验最优压强运行模式的制氢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恒定压强模式,最优压强运行模式下的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平均制氢能耗得到有效降低,系统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质子交换膜电制氢系统 压强特性建模 最大制氢效率 最优压强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时序生产模拟应用与求解技术综述 被引量:15
13
作者 魏利屾 艾小猛 +2 位作者 方家琨 朱邦显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184,共15页
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时序生产模拟技术依托电网数字化转型赋能,成为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评估与规划决策的重要工具。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时序生产模拟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时序生产模拟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求解技术。首先... 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时序生产模拟技术依托电网数字化转型赋能,成为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评估与规划决策的重要工具。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时序生产模拟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时序生产模拟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求解技术。首先,介绍了时序生产模拟的结构及特点,从电力电量平衡测算、“双碳”措施量化分析、未来电网形态与演化路径等方面综述了时序生产模拟的应用场景。然后,根据现有时序生产模拟求解技术特点将其分类介绍,并讨论了不同求解技术的局限性。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生产模拟 新型电力系统 数字化转型 应用场景 求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差模非屏蔽线缆回路的电磁串扰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宁 杨勇 +2 位作者 张明 饶波 张正卿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电气与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为了消除或抑制电磁耦合的影响,实现设备或元件电磁兼容的工作,有必要对线缆间的串扰进行研究。但目前少有相关研究关注独立的发射回路与接收回路构成的双差模回路间的电... 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电气与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为了消除或抑制电磁耦合的影响,实现设备或元件电磁兼容的工作,有必要对线缆间的串扰进行研究。但目前少有相关研究关注独立的发射回路与接收回路构成的双差模回路间的电磁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五导体传输线模型,并基于此研究了双差模非屏蔽线缆回路间的串扰问题。该方法根据耦合机理,首先建立单位长度五导体传输线等效模型,然后根据有限差分的方法列写基尔霍夫方程组,最后补充边界条件后求解得到串扰的频域解。将串扰计算结果与CST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经计算分别研究了感性耦合与容性耦合,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对线束间串扰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工程中采取措施抑制线缆间串扰提供指导,体现出该模型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理论 五导体 双差模回路 串扰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容器耦合和线性补偿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强磁场调控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绍哲 魏文琦 +2 位作者 樊俊显 谢剑峰 韩小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平顶脉冲磁场具备脉冲磁场强度高和稳态磁场稳定度高的双重优势,是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满足脉冲场核磁共振、I-V测量等科学实验对平顶脉冲磁场高稳定度的需求,该文提出基于双电容器回路耦合放电和线性补偿的平顶磁场调控方... 平顶脉冲磁场具备脉冲磁场强度高和稳态磁场稳定度高的双重优势,是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满足脉冲场核磁共振、I-V测量等科学实验对平顶脉冲磁场高稳定度的需求,该文提出基于双电容器回路耦合放电和线性补偿的平顶磁场调控方案。为此,理论分析双电容器回路耦合放电过程,建立配置主/辅回路电容电压和放电时序的优化方法,基于IGBT有源区的流控特性,设计线性调节补偿回路和前馈反馈相结合的控制器,研制与主磁体解耦的1 T补偿磁体,对双电容器回路耦合放电产生的背景磁场进行高精度调控,最终实现了强度为45.2 T、持续时间为8 ms以及稳定度为0.02%的平顶脉冲磁场,满足相关固态核磁共振等科学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脉冲磁场 双电容器耦合 磁场补偿 线性调控 高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采暖高寒地区严寒并发匮风事件关联分析
16
作者 李彬 左剑 +2 位作者 苏盛 石东源 陈金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0-457,共8页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在严寒天气下并发匮风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采用当地1979—2022年间逐小时历史气象数据反演产生风电出力数据;按风电出力容量系数低于设定阈值识了匮风事件,重现2021年9月下旬造成大面积限电的匮风发电事件,并识别出2009...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在严寒天气下并发匮风的概率和严重程度,采用当地1979—2022年间逐小时历史气象数据反演产生风电出力数据;按风电出力容量系数低于设定阈值识了匮风事件,重现2021年9月下旬造成大面积限电的匮风发电事件,并识别出2009年7月下旬持续7 d的长时持续匮风事件;分析匮风发电事件的年度次数、季节分布和持续时长;对采暖季匮风发电事件的分析表明,采暖季在低于-15℃气温条件下的匮风达300次,且采暖季匮风与寒潮有强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匮风发电事件 电力系统可靠性 风力发电 寒潮 电力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故障时刻的DFIG电流峰值计算方法
17
作者 黄琛 郑心怡 李银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8-2136,I0094,I0095,共11页
当网侧发生严重故障时,双馈风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通常投入撬棒保护以避免变流器过流,从而导致其故障特性与传统电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给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设计带来了挑战。由于故障时刻的不确定性,为简便现有... 当网侧发生严重故障时,双馈风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通常投入撬棒保护以避免变流器过流,从而导致其故障特性与传统电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给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设计带来了挑战。由于故障时刻的不确定性,为简便现有含DFIG接入电力系统的设备选型和动稳定性校验,需要对考虑不同故障时刻的DFIG电流峰值进行计算。基于撬棒保护投入下故障电流的时域表达式,深入探讨了故障时刻对电流各分量以及电流峰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同故障时刻的DFIG电流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故障时刻一定时的电流峰值解析式进行了推导,实现了对峰值的快速计算,接着针对故障时刻改变时的峰值计算非线性问题,提出了通过设置离散步长、逐步求解的方法得到了考虑不同故障时刻的峰值。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进行了DFIG并入无穷大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计算值与仿真值之间误差均较小,从而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计算 双馈风机(DFIG) 撬棒保护 不同故障时刻 电流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比例优化配置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奕宁 向往 +2 位作者 张浩博 贺永杰 文劲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0-500,I0030,I0031,共13页
传统风电机组采用跟网型控制策略,难以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风电机组具有弱电网稳定运行的能力。在未来风电场建设过程中,跟网型风机和构网型风机混合运行是兼具经济性与技术优势的方案。然而,如何确定风电... 传统风电机组采用跟网型控制策略,难以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风电机组具有弱电网稳定运行的能力。在未来风电场建设过程中,跟网型风机和构网型风机混合运行是兼具经济性与技术优势的方案。然而,如何确定风电场中构网型风机的比例,目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对风电场并网系统进行了详细建模,定义了等效短路比来衡量风电场所接入电网的强度,探究了不同构网型风机比例下风电场所能稳定运行的临界等效短路比。此外,分析了无功-电压下垂控制、电网阻抗角和构网型风机位置分布等因素对构网型风机比例配置的影响机理。最后,利用电磁暂态模型和小信号模型对上述结论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小信号稳定性 风电场 构网型风机比例 位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送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枢昊 钟庆 +3 位作者 冯俊杰 李海锋 汪隆君 王钢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影响,主要考虑了光伏阵列的电压功率特性和逆变器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输出功率特性;然后根据光伏阵列运行点位置和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构建了逆变器的4种运行工况,并分别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演化特性,从而分析得出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逆变器功率不平衡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点变化与逆变器控制策略切换是造成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直流侧电压跌落 大规模光伏基地 柔直外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配电网实时协同调压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瑞杰 崔世常 +5 位作者 张艺涵 薛熙臻 高立乾 艾小猛 方家琨 文劲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6-685,I0084-I0087,共14页
大规模具有出力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易导致电压越限和线路过载等问题,同时电动汽车的快速扩张也使得配电网用电负荷激增,多重因素导致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不确定性运行环境下如何保障配电网电压的实时... 大规模具有出力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易导致电压越限和线路过载等问题,同时电动汽车的快速扩张也使得配电网用电负荷激增,多重因素导致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不确定性运行环境下如何保障配电网电压的实时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减小电压偏移的角度,考虑采用配电网中的有载调压器和电动汽车进行协同调压。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集群调度的特点,并以系统电压偏移量最小作为配电网电压优化目标,建立了考虑电动汽车充电位置、功率等因素的调控模型和多档位有载调压器调控模型。随后为实现随机环境下的配电网电压实时优化调控,提出了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有载调压器与电动汽车实时协同调压策略,采用分段线性函数对贝尔曼方程中的值函数进行近似,避免了“维数爆炸”问题。分段线性函数的斜率可通过预测数据抽样产生的一组离线训练场景训练后获得,并用于后续实时在线优化。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实时协同调压策略在减小配电网电压偏移的同时保证了随机环境下的优化准确性,进一步验证了电动汽车与有载调压器参与配电网协同调压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压优化 电动汽车 有载调压器 近似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