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被引量:133
1
作者 罗静兰 张晓莉 +2 位作者 张云翔 李玉宏 武富礼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延长油区上三叠统长 2地层河流相—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明显受埋藏—成岩作用事件的影响。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 17.8%。其中黑云母的早期成岩蚀变是造成原生孔隙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延长油区上三叠统长 2地层河流相—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的物性明显受埋藏—成岩作用事件的影响。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 17.8%。其中黑云母的早期成岩蚀变是造成原生孔隙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胶结作用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为 7.1%。其中碳酸盐胶结物和次生石英加大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碎屑颗粒周围绿泥石薄膜的存在阻止了一部分石英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 ,使一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晚期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及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 ,从而使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成岩作用 物性演化 河流相 三角洲相 孔隙度 砂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5
2
作者 罗静兰 张成立 +2 位作者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 延长油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抬升剥蚀事件、一次沉积间断和三次沉降作用过程。第一次沉降阶段(225~208Ma)以挤压环境下的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沉降速率较高,东部区的总沉降量高于西部区,第二、三次沉降阶段(203~157 Ma和 138~97 Ma)主要以拉伸背景下的沉积载荷沉降为主,沉降作用相对减弱。西部区由于褶皱和逆冲断裂,其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量高于东部区。岩石物性模拟结果显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储集层的物性明显好于下伏上三叠统延长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受河道砂体分布带的控制,呈NE方向展布。三叠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二次沉降阶段,侏罗系砂岩储集层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第三次沉降阶段,两者在97Ma时达到与现今基本相似的最低值。埋藏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使侏罗系砂岩和三叠系砂岩孔隙度分别丧失15%和20%。碳酸盐胶结物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西部区储集层物性低于东部区可能缘于二、三次沉降阶段上覆地层载荷所引起的机械压实作用西部区大于东部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区 盆地埋藏史 物性演化 砂岩储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32
3
作者 罗静兰 J.MarceloKetzer +3 位作者 李文厚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41,351,共6页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 ,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 ,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 ,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 ,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层序 ,即上部层序 (侏罗系 )和下部层序 (上三叠统延长组 )。下部层序由一个湖进体系域和一个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上部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下层序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为总体特征 ,按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 3种组合类型 :(1)下生上储式岩性油气藏组合 ,发育于下部层序下部 ,以长 7湖泊相长 6三角洲相为最佳油气藏配置 ;(2 )上生下储式和自生自储式岩性构造油气藏组合 ,发育于下部层序上部 ,以长 2 +3和长 1曲流河 (交织河 )水侵进积型地层为代表 ,是研究区良好的生储盖配置 ;(3)下生上储式为主、自生自储式为辅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上部层序河流相沉积体系 (延安组延 10延 1小层 )中 ,该类油气藏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构造圈闭和盖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学 生储盖组合 侏罗系-上三叠统 延长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蟠龙探区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罗静兰 郭德运 +2 位作者 尹鹏 王卓卓 杨金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3-728,共6页
查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原因,对该类油藏的研究、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蟠龙探区上三叠统长2砂岩进行了沉积相、砂岩岩石学和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演化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其物性受沉积相、裂缝发育程度与规... 查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原因,对该类油藏的研究、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蟠龙探区上三叠统长2砂岩进行了沉积相、砂岩岩石学和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演化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其物性受沉积相、裂缝发育程度与规模、砂岩碎屑成分及成岩作用的控制,辫状河河心砂坝中细-细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平均13.5%)和渗透率(平均16.656×10-3μm2),曲流河天然堤粉细砂岩和细砂岩的孔隙度(平均11.2%)和渗透率(平均7.085×10-3μm2)较低;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使平均孔隙度丧失23.3%,胶结作用使平均孔隙度丧失6.4 %,碳酸盐是砂岩孔隙度丧失的主要胶结物;次生溶解作用是物性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径;裂缝(平均1.8%)对砂岩渗透率的提高起了重要贡献。认为裂缝是导致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和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砂岩储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储集物性 蟠龙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目前固井面临的新问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昭学 李早元 +1 位作者 雷俊杰 段长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1,7,共4页
结合国内固井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国内固井研究的主攻方向为:①固井液新材料技术:开展固井新材料基础研究,研究可固化多功能钻井液、抗腐蚀水泥体系及具有变形协调能力的水泥体系,特别是从水泥水化微观角度出发提出的水泥石基质... 结合国内固井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国内固井研究的主攻方向为:①固井液新材料技术:开展固井新材料基础研究,研究可固化多功能钻井液、抗腐蚀水泥体系及具有变形协调能力的水泥体系,特别是从水泥水化微观角度出发提出的水泥石基质塑化增韧思想设计具有长期层间封隔效能及较强力学形变能力的全新“水泥环”将是固井新材料发展的新方向;②井下工具技术:开展变径扶正器、可旋转水泥头及与柔管钻井完井配套的小尺寸固井工具研究,以及开展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自动控制作业装备的研究,实现井下工具与地面装备的专业化与自动化;③远程控制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展仿真模拟及卫星通讯在固井领域的应用研究,建立专家知识系统实现在线诊断、远程控制及人机交互;④复杂井及特殊结构井固井工艺技术:开展深井与超深井、特殊轨迹井、小间隙井等特殊工艺井的固井工艺研究。新材料、新工具、新工艺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将是固井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固井水泥环对油气井寿命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固井材料 井下工具 决策支持系统 固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被引量:42
6
作者 赖生华 李晓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70,共8页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 单因素分析法与沉积体制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研究思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沉积动力学,主要强调与搬运和沉积过程有关的作用,采取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研究思路。这在复杂的断陷盆地中不利于确定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格局。后者则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和基准面升降,采取从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逐渐深入的研究思路,易于控制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整体分布规律。沉积体制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丰富、反射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其关键技术包括古地貌恢复、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特征识别。通过古地貌恢复,结合现代沉积观察、水体深浅和岩性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沉积相客观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某一点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波形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结构、构造、韵律变化,可以确定该点的沉积微相类型。利用沉积体制方法研究了沾化凹陷孤南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中部沉积体系平面分布规律。自南而北前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在该区发育前缘亚相,分布于孤南洼陷南部斜坡区域。盆底扇主要分布于洼陷北部,位于孤南断裂坡脚部位。此外,浅湖近岸滩坝滑塌也可形成盆底扇复合体。该时期湖泊较浅,主要发育浅湖亚相,近岸滩坝及席状砂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沉积体系 单因素分析法 沉积体制研究方法 古地貌恢复 水体深度 波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