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紊乱导致痛敏的中枢调控机制
1
作者 娄安新 杨彦玲 陈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慢性痛是全球性健康难题。然而目前关于导致慢性疼痛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所知甚少;同样,我们也不甚了解如何减轻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众所周知,慢性疼痛通常与睡眠紊乱有关,而睡眠紊乱反过来又是普通人群以及慢性... 慢性痛是全球性健康难题。然而目前关于导致慢性疼痛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所知甚少;同样,我们也不甚了解如何减轻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众所周知,慢性疼痛通常与睡眠紊乱有关,而睡眠紊乱反过来又是普通人群以及慢性疼痛患者持续疼痛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降低个体生理状态下的疼痛阈值,提高其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致使疼痛感知的增强,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介导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中枢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方式,旨在探讨睡眠紊乱导致痛敏的中枢调控机制,以期为后续慢性痛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紊乱 慢性痛 中枢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诱导的小鼠室旁核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FOS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淑敏 贾鹏 +4 位作者 任淑婷 吕思婷 张婷 杨彦玲 史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DM)不同状态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FOS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溶媒或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对照组或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机械痛测试区分糖尿病痛(DNP组)与非痛组(DWP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 目的:探索糖尿病(DM)不同状态下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催产素和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FOS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溶媒或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对照组或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机械痛测试区分糖尿病痛(DNP组)与非痛组(DWP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PVN内FOS、催产素(OXT)和加压素(V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双标情况,并进行计数和比较。结果:7 d时三组(Control组、DNP组和DWP组)小鼠PVN内均有较多的FOS表达,而28 d时DWP和DNP组FOS的表达几近于无,与7 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01)。与对照组相比,DNP组和DWP组动物的VP和OXT荧光染色同样存在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染色强度减弱的趋势(P<0.05)。VP、OXT与FOS的双标染色计数结果显示,在DWP 7 d组,VP/FOS双标细胞数为74.33±22.10,占VP阳性细胞数的(56.64±7.52)%,而OXT/FOS的双标率则仅为(10.44±3.14)%。在DNP 7 d组,OXT/FOS双标细胞数为51.00±31.80,占OXT阳性细胞数的(18.50±9.51)%,而VP/FOS的双标率仅为(9.34±3.27)%。与此相对,28 d组FOS的表达锐减,几乎无双标细胞。结论:下丘脑PVN内的VP和OXT阳性神经元在糖尿病痛与非痛,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明显不同的可塑性变化特点,理解这些变化对于揭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下丘脑室旁核 催产素 加压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3
作者 王波波 弓梦 +2 位作者 温晶 ALUS Xiaoli 李优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建立转运蛋白颗粒复合物亚基11(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和结果在Trappc11基因外显子3~5的两侧分别引入loxP位点,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F0代C57BL/6J小鼠;将通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C57BL/6J小鼠与C57BL/6... 目的建立转运蛋白颗粒复合物亚基11(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和结果在Trappc11基因外显子3~5的两侧分别引入loxP位点,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F0代C57BL/6J小鼠;将通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C57BL/6J小鼠与C57BL/6J野生型小鼠交配、繁殖,获得F1代Trappc11flox/+小鼠;再将Trappc11flox/+小鼠与UBC-CreERT2小鼠交配,经过2代繁殖,最终获得Trappc11诱导型全身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结论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技术成功建立了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揭示Trappc11在多器官系统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颗粒复合物亚基11 基因敲除小鼠 CRISPR/Cas9系统 Cre-loxP系统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受体NLRX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保青 曹碗君 +4 位作者 高小川 吴兴安 刘蓉蓉 陈雅慧 邝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细胞能量供给与固有免疫体系提供的内环境稳定。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是定位于线粒体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具有调节线粒体自噬、炎性反应、活性氧的生成等多种功能,因而可影响炎症、... 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细胞能量供给与固有免疫体系提供的内环境稳定。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是定位于线粒体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具有调节线粒体自噬、炎性反应、活性氧的生成等多种功能,因而可影响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LRX1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变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创伤等CNS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了解NLRX1参与CNS疾病过程的机制,可加深对CNS固有免疫分子的认识,并可望为CNS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NLRX1 神经炎症 线粒体调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柏栀油软胶囊对去势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宝莉 谷秀娟 +1 位作者 陈雅慧 张正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7-931,共5页
目的:观察酸柏栀油软胶囊(COJAG)对雌性去势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作用,以及对雌性激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45只已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雌性大鼠,分为COJAG高、中、低剂量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均进... 目的:观察酸柏栀油软胶囊(COJAG)对雌性去势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作用,以及对雌性激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45只已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雌性大鼠,分为COJAG高、中、低剂量组,雌激素组,模型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均进行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脂、血液流变性、体质量及脏器指数的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OJAG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著增高(P<0.01),FSH和LH水平降低(P<0.05或P<0.01);血清TG、TC、LDL-C及TC/H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增高(P<0.05);体质量显著降低,胸腺、垂体、子宫和肾上腺等脏器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ηb)和血浆黏度(ηp)降低(P<0.05),血沉(ESR)加快(P<0.05),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减少(P<0.05)。结论:COJAG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减轻体质量,增加脏器指数,作用可能与其增加雌激素水平和/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柏栀油软胶囊 雌二醇 卵泡雌激素 黄体生成素 血脂 体质量 脏器指数 血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睾丸发生过程中VEGF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3 位作者 杨加周 王艳梅 米志宽 苗乃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9-981,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睾丸发育,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在不同胎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人胚胎睾丸发育正常;VEGF在胎儿睾丸...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睾丸发育,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在不同胎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人胚胎睾丸发育正常;VEGF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生殖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间质细胞以12~24周为表达高峰,生殖细胞以16~24周为表达高峰,24周后随着胎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VEGF在人胎睾丸发生、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其在睾丸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VEGF 免疫组化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箭毒碱对琥珀胆碱引起肌梭传入放电的抑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师养荣 樊唯真 樊小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 研究筒箭毒碱 (TC)对琥珀胆碱 (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为对象 ,在支配腓肠肌的神经上分离神经细束 ,引导肌梭的传入放电。以放电频率峰值 (DPF)、放电频率最大增值 (MIF)和峰频率 (PF)出现的时间为指标 ,观察T... 目的 研究筒箭毒碱 (TC)对琥珀胆碱 (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为对象 ,在支配腓肠肌的神经上分离神经细束 ,引导肌梭的传入放电。以放电频率峰值 (DPF)、放电频率最大增值 (MIF)和峰频率 (PF)出现的时间为指标 ,观察TC对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 ①注射TC 0 .0 0 1mmol·kg- 1 5min后再注射SCh0 .0 0 5mmol·kg- 1 ,DPF和MI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 4 2 .2 %和 2 4 .0 % ,PF出现时间后移 71.9s;SCh的剂量不变 ,当TC的剂量增加到 0 .0 0 3mmol·kg- 1 时 ,DPF和MIF分别降低到 10 .4 %和 8.7% ,PF出现时间后移 96 .3s ;当TC的剂量增加到 0 .0 0 5mmol·kg- 1 时 ,则可完全抑制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放电。②分别在注射TC 0 .0 0 1mmol·kg- 1 后35min和 70min再注射SCh 0 .0 0 5mmol·kg- 1 ,则DPF降低到对照值的 5 7.4 %和 6 9.3% ,MIF降低到 4 6 .8%和6 5 .8% ,PF出现时间后移 4 5 .9s和 2 8.7s。结论 TC对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箭毒碱 琥珀胆碱 肌梭传入放电 大鼠 抑制效应 去极化型肌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彦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Adts)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直接体内转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在T10水平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用携带FGF-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dts行直接体内... 目的观察腺病毒(Adts)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直接体内转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在T10水平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用携带FGF-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dts行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内转基因表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EC染色观察损伤后脊髓灰质和白质残存组织的体积变化。结果 BBB评分检测到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转基因治疗组脊髓灰质残存组织的体积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Adts介导FGF-2的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能够明显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腺病毒载体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彦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1-374,共4页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分子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NO一方面介导了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杀瘤作用 ,另一方面又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血流量促进肿瘤生成。对NO的深入研究 ,将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分子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NO一方面介导了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杀瘤作用 ,另一方面又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血流量促进肿瘤生成。对NO的深入研究 ,将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肿瘤 发生 发展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甲氨基)-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过氧化氢损伤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杨彦玲 刘俊田 +2 位作者 林蓉 李冬梅 侯自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为了解 3,6 (二甲氨基 ) 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IHC 93)对培养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有何保护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模型 ,观察对心肌细胞存活、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目的 为了解 3,6 (二甲氨基 ) 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IHC 93)对培养心肌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有何保护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模型 ,观察对心肌细胞存活、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IHC 9310~ 80 μmol·L- 1呈浓度依赖地提高H2 O2 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和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改善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 IHC 93对H2 O2 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3 6-(二甲氨基)二苯并碘杂六 环葡萄糖酸盐 心肌细胞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甩尾相关细胞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11
作者 师养荣 樊唯真 +1 位作者 汪丛莹 樊小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 探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rostralventromedialmedulla ,RVM)甩尾相关细胞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射 ,同步记录RVM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方法 ,观察琥珀胆碱 (succinyl choline,SCh)诱发的... 目的 探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rostralventromedialmedulla ,RVM)甩尾相关细胞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射 ,同步记录RVM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方法 ,观察琥珀胆碱 (succinyl choline,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甩尾相关细胞放电和甩尾反射的影响。结果 ①RVM内的细胞依据其放电活动与甩尾反射的关系可区分为三类 ,即 :在甩尾动作发生前 4 0 0ms左右放电骤停的off cell,在甩尾动作发生前 2 0 0~6 0 0ms放电骤增的on cell,以及与甩尾反射没有关系的N cell。②股动脉注射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活动可使绝大多数的off cell发生兴奋 ,表现为放电频率增加 ,“撤”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可使绝大多数on cell发生抑制 ,表现为放电频率减小 ,“给”反应延迟出现 ;同时使甩尾的潜伏期明显延长。③肌肉注射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 ,股动脉注射相同剂量的SCh ,对off cell的兴奋作用较未注射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SCh诱发的肌梭传入可使RVM内off cell兴奋 ,on cell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甩尾相关细胞 肌梭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碘季铵酚对琥珀酰胆碱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师养荣 樊唯真 樊小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研究三碘季铵酚(GT)对琥珀酰胆碱(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对象,在支配腓肠肌的胫神经上分离神经细束,引导肌梭的传入放电。先注射一定剂量的GT,4min后再注射SCh,以放电频率峰值(DPF)、放电频率最大增值(MIF)... 目的研究三碘季铵酚(GT)对琥珀酰胆碱(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对象,在支配腓肠肌的胫神经上分离神经细束,引导肌梭的传入放电。先注射一定剂量的GT,4min后再注射SCh,以放电频率峰值(DPF)、放电频率最大增值(MIF)和峰频率(PF)出现时间为指标,定量计算出GT对SCh引起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抑制效应。结果①当GT的剂量分别为0.005、0.010mmol/kg和0.020mmol/kg,SCh的剂量为0.005mmol/kg时,DP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67.2%、52.5%和37.1%,MI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61.4%、40.2%和25.4%,PF出现时间分别较对照值后移43.9s、64.3s和80.4s;②当GT的剂量为0.005mmol/kg,而SCh的剂量为0.010mmol/kg时,DPF和MIF分别降低到对照值的83.3%和77.8%,PF出现时间较对照值后移22.5s。结论GT对SCh引起的肌梭传入放电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梭传入 三碘季铵酚 琥珀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兴奋性神经元参与小鼠慢性痒及伴发抑郁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秋影 李嘉琪 +4 位作者 梁怡 朱媛媛 黄静 武胜昔 杨彦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痒伴发抑郁对小鼠杏仁核内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建立小鼠慢性瘙痒模型,用痒行为视频追踪系统检测痒行为,以验证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并运用悬尾实验检测慢... 目的:观察慢性痒伴发抑郁对小鼠杏仁核内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建立小鼠慢性瘙痒模型,用痒行为视频追踪系统检测痒行为,以验证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并运用悬尾实验检测慢性痒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DCP模型小鼠杏仁核内各个区域的神经元激活情况,并进一步观察激活神经元的类型。结果:DCP模型组小鼠0.5 h内搔抓次数达(174.67次±21.18次),对照组搔抓次数(2.50次±1.26次),模型组比对照组搔抓次数显著增加(P<0.05)。悬尾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不动时间(224.57 s±4.48 s)显著高于对照组(168.67 s±11.43 s),提示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DCP模型小鼠杏仁核内F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中央杏仁核(CeA)观察到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与FOS的双标细胞,且双标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多分布在BLA区域。模型组小鼠BLA内CaMKⅡ/FOS双标神经元占FOS阳性神经元的(91.33±1.76)%,占CaMKⅡ阳性神经元的(84.95±5.68)%。结论:DCP慢性痒模型可用于慢性痒及伴发负性情绪的神经环路和机制研究;慢性痒状态下,小鼠杏仁核内兴奋性神经元激活,为杏仁核兴奋性神经元参与慢性痒及其伴发的负性情绪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痒 抑郁 杏仁核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张翔 赵帅帅 +3 位作者 王雅玲 张洁 殷松娜 吴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0-966,共7页
为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无药物处理组为对照组细胞,使用二甲双胍和顺铂联合处理MG-63细胞,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克隆形... 为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无药物处理组为对照组细胞,使用二甲双胍和顺铂联合处理MG-63细胞,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克隆形成率;用Trans 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用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量。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也表明,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能够更显著的促进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凋亡(P<0.01);细胞克隆形成的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抑制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克隆的形成(P<0.01);Trans well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抑制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处理后可下调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MCl-1和XIAP(P<0.01),上调凋亡标志基因CASPASE-3和Cyto C(P<0.01),及细胞迁徙侵袭相关基因MMP-2和MMP-9(P<0.01)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CL-1和XIAP来促进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凋亡,通过调节MMP-2和MMP-9途径来实现抑制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顺铂 二甲双胍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科学 刘燕 +5 位作者 高小川 陈玉洁 陈志阳 刘玲 邝芳 杨彦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PEG)直接作用后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及其对机械和炎性刺激反应的变化,为PEG用于相关脊髓损伤修复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生2 d(P2)大鼠脑皮层分离纯化得到的小胶质细胞,分别用5%、10%、30%三种浓度PEG2000培养...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PEG)直接作用后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及其对机械和炎性刺激反应的变化,为PEG用于相关脊髓损伤修复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生2 d(P2)大鼠脑皮层分离纯化得到的小胶质细胞,分别用5%、10%、30%三种浓度PEG2000培养小胶质细胞,用CCK-8法、划痕实验、流式细胞分析、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小胶质细胞对划痕损伤的迁移能力、吞噬能力以及对脂多糖(LPS)刺激反应的活化表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浓度PEG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活性无显著改变,而30%浓度PEG使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明显下降;随着PEG浓度增加,小胶质细胞向划痕区迁移的细胞逐渐减少,吞噬荧光微球的小胶质细胞逐渐减少;LPS刺激6 h时5%和10%PEG组与对照组相似,均引起小胶质细胞向M1型活化,而30%浓度PEG处理的细胞有M2型转化的倾向,表现为Arg-1表达升高。结论:小胶质细胞在较低浓度PEG环境中可保持较好的细胞活性及反应性,较高浓度PEG则显著减低小胶质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小胶质细胞 M1极化 迁移 吞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燕 刘玲 +3 位作者 何科学 武胜昔 邝芳 杨彦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81-584,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难以自发再生修复,治疗CNS损伤需研发各种技术手段改善损伤局部的生物环境,提升CNS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以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兼容性使其在生物医...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难以自发再生修复,治疗CNS损伤需研发各种技术手段改善损伤局部的生物环境,提升CNS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以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兼容性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神经损伤的修复中也一直受到关注和研究。对于CNS损伤的修复,PEG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应用研究也从单一作用向复合作用发展。本文从组织细胞膜融合作用、辅助药物递送、辅助细胞移植以及抑制炎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PEG在CNS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海马恐惧记忆消退相关神经元的异常激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珺琛 解进祎 +3 位作者 刘明月 肖昊翔 郭保霖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17-623,共7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恐惧记忆消退过程中海马各亚区神经元的激活及差异。方法:使用两种即刻早期基因蛋白标记策略,对PTSD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消退相关神经元进行标记。第一组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使用野生型小鼠对海马区...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恐惧记忆消退过程中海马各亚区神经元的激活及差异。方法:使用两种即刻早期基因蛋白标记策略,对PTSD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消退相关神经元进行标记。第一组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使用野生型小鼠对海马区域神经元Arc蛋白进行标记并观察;第二组使用Fos-CreER~(T2);Ai9转基因小鼠,在恐惧记忆消退前23 h注射他莫昔芬诱导荧光蛋白表达,标记相关神经元并观察。通过对标记的海马神经元数量及树突分支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海马神经元激活水平和神经元树突的可塑性变化。结果:两组实验观察发现Arc和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背侧海马,其中Arc蛋白显色在CA3和DG亚区呈富集分布,CA1、CA2亚区的分布则较为散在,而Fos阳性神经元在海马DG亚区表达富集,散在分布于CA1、CA2和CA3亚区。与对照组对比,PTSD组海马各亚区表达Arc蛋白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异;而PTSD组海马中CA1、CA3、DG亚区的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利用Fos-CreER~(T2);Ai9小鼠对两组小鼠海马区域神经元树突分支进行观察分析,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PTSD小鼠恐惧记忆消退过程中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存在异常激活,但激活的神经元树突分支无明显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记忆消退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FOS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杏仁核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参与小鼠急性痒和慢性痒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怡 饶茜 +2 位作者 荆雪 金鑫 米志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痒和慢性痒小鼠中央杏仁核(CeA)内生长抑素(SS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在小鼠颈背部皮内注射组胺(His)或氯喹(CQ)建立急性痒模型;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建立接触性皮炎慢性... 目的:观察急性痒和慢性痒小鼠中央杏仁核(CeA)内生长抑素(SS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在小鼠颈背部皮内注射组胺(His)或氯喹(CQ)建立急性痒模型;应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建立接触性皮炎慢性痒模型。进一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别观察急性和慢性痒小鼠CeA内SS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30 min内抓挠次数为(16.33±5.13)次;His组小鼠30 min内抓挠次数为(110.66±22.00)次;CQ组小鼠30 min内抓挠次数为(120.33±19.50)次。急性痒模型组小鼠抓挠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CP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搔抓次数(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急性痒状态下,对照组CeA内SST/FOS双标神经元占SST阳性神经元的(3.1±0.99)%;His组CeA内SST/FOS双标神经元占SST阳性神经元的(20.23±1.76)%;CQ组CeA内SST/FOS双标神经元占SST阳性神经元的(19.90±2.58)%;在慢性痒状态下,对照组CeA内SST/FOS双标神经元占SST阳性神经元的(3.73±2.05)%;DCP组CeA内SST/FOS双标神经元占SST阳性神经元的(23.93±4.02)%。结论:急性和慢性痒状态下,小鼠CeA内SST阳性神经元激活,为CeA内SST阳性神经元参与痒觉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杏仁核 生长抑素 急性痒 慢性痒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逆行示踪工具标记小鼠前扣带回皮质传入核团的比较
19
作者 肖昊翔 解进祎 +4 位作者 刘明月 刘珺琛 袁滋铎 武胜昔 郭保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retrobeads(Red)等量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3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另外将rAAV2/9⁃EF1α⁃DIO⁃oRVG(19G)、rAAV2/9⁃EF1α⁃DIO⁃NLS⁃mCherry⁃P2A⁃TVA⁃T2A⁃RVG、rAAV2/9⁃CaMKIIα⁃Cre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2周后将RV⁃EnvA⁃ΔG⁃EGFP注射到相同部位,1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比较三种策略标记到ACC上游传入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retrobeads标记到的核团最多,但无法标记神经元形态及树突结构;RV标记到的核团数量次之,胞体及树突结构标记完整,而且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树突棘;rAAV2⁃retro标记到的核团最少,能标记到树突,但无法标记树突棘。三者在内侧眶皮层、腹侧眶皮层、视皮层等区域均能够高效标记。其中,RV在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标记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工具。结论:ACC接受脑内的广泛投射,而三种逆行示踪剂在标记效率和标记神经元结构完整性上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皮层 重组腺相关病毒 荧光乳胶微球 狂犬病毒 神经示踪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环境下小鼠超声发声特征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莫辉明 赵秋影 +4 位作者 黄鑫 陈娣 刘海鹰 王文挺 杨彦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小鼠能够发出的超出人耳听域范围(>20 kHz)的声音,称之为超声发声(USVs),幼鼠在母婴分离、受到低温刺激和触觉刺激下可发出USVs,从而引起母鼠探索、哺乳和筑巢等母性行为。成年小鼠在求偶行为、领地社交和等级社交时发出USVs。作为... 小鼠能够发出的超出人耳听域范围(>20 kHz)的声音,称之为超声发声(USVs),幼鼠在母婴分离、受到低温刺激和触觉刺激下可发出USVs,从而引起母鼠探索、哺乳和筑巢等母性行为。成年小鼠在求偶行为、领地社交和等级社交时发出USVs。作为一种无创的、灵敏的、可量化的以及在出生后即可记录的实验指标,小鼠US-Vs被广泛用于社会行为、情感表达以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研究中。本文就实验室用小鼠USVs的发声特征、社交环境下的诱发因素和发声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社交行为特征的认识和其内在神经机制的理解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发声 社交隔离 求偶行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