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
1
作者 罗兵 常静 +2 位作者 常自祎 李宛彧 章法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210-211,共2页
利用康乐县气象站1968—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康乐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康乐县暴雨是小概率事件,一般出现在6—8月,主要在傍晚和夜间多发,属于典型的夜雨型和午后傍晚型。近10年暴雨总体趋势是增多的,... 利用康乐县气象站1968—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康乐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康乐县暴雨是小概率事件,一般出现在6—8月,主要在傍晚和夜间多发,属于典型的夜雨型和午后傍晚型。近10年暴雨总体趋势是增多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明显。分析总结了康乐县暴雨发生的主要环流类型有3种:中高纬西风带冷槽或冷涡、青海高原低涡或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系统 甘肃康乐 1968—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5年台风多种表征尺度和台风强度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齐文华 梁佳 +6 位作者 祁萍 李菲 马俊强 陈思宇 罗鹏斌 李娟 李宛彧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具有暖中心结构的气旋性强烈涡旋,极易造成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境时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利用JTWC的资料,对2001-2015年的台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此15年中台风4种表征尺度与台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 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具有暖中心结构的气旋性强烈涡旋,极易造成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境时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利用JTWC的资料,对2001-2015年的台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此15年中台风4种表征尺度与台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台风增强以TD和TS强度居多,且台风增强所用时间较长;台风减弱的样本中以TY强度居多,说明台风的减弱强度变化较大,迅速且所用时间较短。在台风表征尺度与强度变化的关系方面,重点分析RMW、R34,DR34和TCF 4种台风表征尺度与台风强度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尺度 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4月19—20日临夏州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宛彧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1期211-213,共3页
利用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4月19—20日出现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出现了冰雹及短时强降水,并造成了灾害。结果表明,低涡东移南压、从甘肃河西到甘南州的大范围中层切变、充足的水汽条件及... 利用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4月19—20日出现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出现了冰雹及短时强降水,并造成了灾害。结果表明,低涡东移南压、从甘肃河西到甘南州的大范围中层切变、充足的水汽条件及前期较高的基础温度是触发本次强对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环流形势分析 物理量场分析 甘肃临夏 2018年4月19—2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地区农业气候模糊聚类区划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思宇 罗鹏斌 +1 位作者 张杰丹 常自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80-182,共3页
为了探讨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气候区划方法,选用陇中10个站1981—2011年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干燥度、≥1 mm年降水日数、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及其均方差为气候... 为了探讨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气候区划方法,选用陇中10个站1981—2011年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干燥度、≥1 mm年降水日数、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及其均方差为气候分区的9个基本因子,以各站之间的相似系数建立模糊关系,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按不同聚类水平,区划出温和、温凉、温寒、寒冷等气候类型,区划结果与气候特征和地理要素吻合较好,也为其他专业区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农业气候区划 陇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及干湿气候区划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磊 杨振鑫 +1 位作者 文慧 马哈志热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1期197-198,200,共3页
通过对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分析,根据干燥度的变化确定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特征,绘制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区划图,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干旱的气候类型按季节可分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春末夏初旱出现的几率为13%-87%;其中... 通过对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分析,根据干燥度的变化确定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特征,绘制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区划图,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干旱的气候类型按季节可分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春末夏初旱出现的几率为13%-87%;其中,永靖县大部区域和东乡县北部地方出现春末夏初旱的几率最高,达87%;和政县出现的几率最低,为13%。出现干旱年份占68%,无旱年份占32%,出现区域性干旱几率多达60%;局部干旱的几率为27%,全州出现干旱的几率仅为13%;春旱和春末初夏旱出现的几率高,强度大;春旱几率达45%,初夏旱几率达30%,春旱和初夏旱是影响临夏地区夏秋作物产量的主导因素;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区划图总体上与临夏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布相对应,永靖县大部区域和东乡县北部地方为干旱区;东乡县东北部的车家湾乡是临夏州的特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特征 干湿气候区划 甘肃临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拔节至灌浆期连阴雨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陈思宇 张杰丹 +2 位作者 常自祎 马跃平 常全彤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8期162-163,共2页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广河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具备产量高的特性,但受当地自然天气条件影响其产量不稳定。因此,本文对玉米拔节期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地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广河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具备产量高的特性,但受当地自然天气条件影响其产量不稳定。因此,本文对玉米拔节期至灌浆期连阴雨天气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地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对玉米良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6年临夏州广河县全膜玉米拔节至灌浆期连阴雨的模拟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可知,拔节、花期以及灌浆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时,玉米产量会受到影响,以拔节期影响最为严重,减产幅度为73.3%~80.2%;花期影响次之,减产幅度在58.0%~59.6%之间;灌浆期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最小,减产幅度为18.5%~20.5%。具体而言,连阴雨天直接影响到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使果穗变短、结实不良、秃尖增加、百粒重降低,进而直接导致产量的下降。因此,生产上要采取选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及时灌溉排水、推迟收获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产量结构 影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临夏州一次短时强降水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7
作者 祁萍 刘辉 +2 位作者 闫旭东 李宛彧 马丽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2020年8月5日19:00至6日7: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临夏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最大降水量达70.6 mm,小时最大降水量达57.8 mm,且伴有雷雨大风天气。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雷达资料重点分析此次强降水过程不同尺度系统配合机... 2020年8月5日19:00至6日7: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临夏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最大降水量达70.6 mm,小时最大降水量达57.8 mm,且伴有雷雨大风天气。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雷达资料重点分析此次强降水过程不同尺度系统配合机制、强降水水汽来源和输送以及临近预警指标。结果表明:临夏此次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为中尺度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间接影响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副高的西伸北抬导致其外围具备高能量级的偏南暖湿气流沿着大风速带被源源不断从低纬度向高原边坡输送并产生汇聚、抬升、凝结,从而导致强降水;强降水类型为典型的暖区短时强降水,地面中尺度干线是直接触发机制,低空西南大风速带上的湿轴向东北方向伸展,水汽长时间汇聚为临夏短时暴雨提供了物质来源;雷达回波显示的低质心回波特征奠定了短时强降水的降水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低空切变线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低质心强回波 甘肃临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