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标准现状研究
1
作者 王裕博 张维康 +8 位作者 王薇 史腊梅 汪舟 陈新 张晓婧 武广明 岳庆敏 姚启超 左烽林 《森林防火》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研究分析了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标准数量及时空特点。结果表明:我国现行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标准有220条。全国森林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相关标准数量最多的委员会。近24年相关标准发布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016年发布的数量最多为32条... 研究分析了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标准数量及时空特点。结果表明:我国现行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标准有220条。全国森林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相关标准数量最多的委员会。近24年相关标准发布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016年发布的数量最多为32条。队伍能力建设方面的产品和方法类国家和团体标准较多,火灾防治管理方面的方法和管理类的地方和行业标准较多。我国已有21个省(市)起草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其中黑龙江省最多。各省现行地方标准中火灾防治管理和基础通用类最多。未来在物资储备库与基础设施建设、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与协调和森林航空消防等方面的标准需完善。该研究为今后促进科学制定森林草原火灾防治标准,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现代化提供保障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防治 标准 数量 时间演变特征 标准化三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智利森林火情势及应急救援体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昊 姚启超 +6 位作者 袁润 孙龙 史腊梅 白毛伟 刘琳 王迪 汪舟 《森林防火》 2023年第4期87-92,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森林火灾呈现爆发态势,其发生频率与强度均增加。随着森林火灾进入到新的火灾周期,各国的应急救援压力也随之增大。2017年和2023年智利经历了全球关注的大火巨灾。我们分析了智利森林火灾特征、趋势以及大火巨灾下的...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森林火灾呈现爆发态势,其发生频率与强度均增加。随着森林火灾进入到新的火灾周期,各国的应急救援压力也随之增大。2017年和2023年智利经历了全球关注的大火巨灾。我们分析了智利森林火灾特征、趋势以及大火巨灾下的应急救援体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2年间,智利森林火灾次数与面积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火灾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火灾集中分布在智利的中南部地区的人工林与灌木林;智利火灾的分布与人口密度高度相关,主要受人为活动、可燃物状态和气候条件影响。智利应急救援体系具有组织完善、响应快速、信息共享,以及全民参与等特点。本文通过总结智利森林火灾的基本情况和智利大火巨灾下的应急救援经验,以期为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 森林火灾 火情势 极端火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班尺度的北京市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维伟 杨雪清 +5 位作者 张一鸣 冯昕 王博 杜建华 陈锋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物数据、气象数据、重要火源点等数据,构建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体系中最终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小班的危险性指数,依据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为高、中高、中低、低4个等级;采用全域和局域莫兰指数判断各小班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分布特征。【结果】(1)基于小班尺度综合4类因子构建体系,权重分布比例合理,可较好地开展火灾危险性评价;(2)研究区内高等级、中高等级、中低等级、低等级危险性的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12.75%,19.01%,41.70%,26.54%。其中,高等级危险性小班以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主,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38.40%、25.76%、24.13%;(3)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分布在研究区范围的东部以及中南部区域,从乡镇尺度分析,呈片状分布于巨各庄镇、高岭镇和新城子镇;(4)小班危险性的全域莫兰指数为0.2413(大于0),说明密云区各小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小班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采用局域莫兰指数分析发现火灾危险性等级为高-高聚集型小班的面积达34637.77 hm^(2),占密云区面积的15.56%。【结论】(1)构建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中,野外火源所占权重最大,是影响森林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因素;(2)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区域灌木林占比较高,且聚集分布特征明显,根据权重结果,建议增强对野外火源和重点人群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制定可燃物清理的标准和要求,定期在农林交错地区和火源点周围进行可燃物清理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区 森林火灾 小班尺度 危险性评价 空间分布 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卫星系统提升我国森林火灾监测能力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志勇 蒋岳新 +2 位作者 申志强 李帅 赵雪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0,共5页
近年来,火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四类主要灾害。利用遥感卫星进行风险预警、火情监测、灾后评估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对森林火灾特点、火灾发生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在轨的几个典型遥感卫星系统应用情况,... 近年来,火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四类主要灾害。利用遥感卫星进行风险预警、火情监测、灾后评估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对森林火灾特点、火灾发生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在轨的几个典型遥感卫星系统应用情况,针对红外通道灵敏度较低、分辨率与幅宽设计矛盾、数据更新速率较慢等问题,围绕火灾监测能力提升,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合理配置谱段、多星协同互补等建议,可以为卫星体系、系统、载荷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火灾监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sting框架算法模型预测雷击火的适用性
5
作者 周暖阳 睢星 +6 位作者 赵凤君 杜建华 李笑笑 闫凯达 张师渊 李威 王京鲁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2期47-62,共16页
【目的】旨在为我国雷击火发生最严重的大兴安岭林区筛选性能优良的雷击火发生预测模型,为该地区的雷击火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大兴安岭林区2015—2023年的历史雷击火案例、气象因子、闪电、可燃物、火险天气指数等多源数... 【目的】旨在为我国雷击火发生最严重的大兴安岭林区筛选性能优良的雷击火发生预测模型,为该地区的雷击火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采用大兴安岭林区2015—2023年的历史雷击火案例、气象因子、闪电、可燃物、火险天气指数等多源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雷击火发生概率模型;并通过对比基于Boosting框架算法(包括AdaBoost、GBM、XGBoost、LightGBM和CatBoost)的模型与其他常用模型(随机森林、决策树和深度神经网络)在雷击火预测性能上的差异,筛选最优的算法模型。【结果】首先,基于Boosting框架集成算法(除AdaBoost)的预测模型在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值和ROC AUC等关键指标上优于其他常用模型。其次,在所有Boosting框架集成算法中,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s,GBM)表现最为优异,其准确率达到91%,F1值为0.7004,ROC AUC值为0.9329,表明其在预测雷击火发生概率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在实际预测结果验证中,GBM的预测效果也是最优的。模型的特征重要性评估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和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在多个模型中都具有高的重要性,另外纬度也具有较高的重要性。【结论】Boosting框架的集成算法能够有效处理不平衡数据,提高对少数类样本(雷击火)的预测能力,相比于构建模型的其他算法,Boosting框架算法在构建雷击火发生预测模型中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G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 Boosting框架算法 GBM 预测模型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火灾发生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杜建华 宫殷婷 蒋丽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4,共8页
基于火灾年鉴数据及CRU格点气象资料,借助时间序列、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1950—2017年期间森林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并建立了火灾导致伤亡人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受... 基于火灾年鉴数据及CRU格点气象资料,借助时间序列、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1950—2017年期间森林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并建立了火灾导致伤亡人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受灾面积、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及伤亡人数等5个参数随时间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2)1950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受灾森林面积及伤亡人数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3)1950—1987年期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与非生长季降水则呈负相关;1988年以后,除5月和9月外,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关系。4)1950—1987年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生长季末温度呈正相关;1988年以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前1年及当年生长季或生长季前的均温、最高温及最低温呈负相关。5)1950—1987年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前1年的PDSI呈正相关,并在6月、9月、11月和12月达到显著水平;1988年以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逐月PDSI呈负相关关系。可燃物数量及其含水率是决定林火发生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触发的“暖干旱”现象可能会改变传统认为的火灾-气候关系,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才能科学合理地做好林火预防与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气候因子 火灾驱动 科学防控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美、俄、加、澳森林防灭火工作成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白毛伟 袁润 +5 位作者 姚启超 汪舟 王迪 刘琳 张昊 史腊梅 《森林防火》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基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森林面积以及森林火灾历史数据,探讨中国森林防灭火工作成效。对比分析了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五国的森林面积、森林火灾次数、森林火灾面积以及森林防灭火投入。在全球气候... 基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森林面积以及森林火灾历史数据,探讨中国森林防灭火工作成效。对比分析了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五国的森林面积、森林火灾次数、森林火灾面积以及森林防灭火投入。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中国林内可燃物持续累积,防灭火形势严峻。而中国森林火灾次数、火灾面积远低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人均森林防灭火投入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且人均森林防灭火投入的平均增长速率远大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面积 火灾次数 火灾面积 防灭火投入 成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雷击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松 吴思含 +1 位作者 石洋 宫大鹏 《森林防火》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分析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2001—2017年雷击森林火灾发生起数数据显示,17年里全国共发生雷击森林火灾1473起,年均87起,各年度雷击森林火灾起数及其所占森林火灾总数比例年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各年度... 分析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2001—2017年雷击森林火灾发生起数数据显示,17年里全国共发生雷击森林火灾1473起,年均87起,各年度雷击森林火灾起数及其所占森林火灾总数比例年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各年度占比在0.52%~6.61%不等,年均占比1.21%,其中发生次数最多、占比最大的年份是2017年,共213起、占6.61%。省际间雷击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差异非常大,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内蒙古、四川和新疆,集中发生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年度雷击森林火灾起数及其所占该省(直辖市、自治区)当年森林火灾总数的比例变化趋势,发生起数方面,黑龙江、新疆、云南呈现上升趋势,内蒙古、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呈现下降趋势;从占比看,黑龙江、新疆、重庆、浙江、云南呈现上升趋势,内蒙古、四川、福建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雷击森林火灾 雷击火 发生规律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植被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侯金龙 马志强 +3 位作者 杨澄 葛双双 何迪 董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9-1338,共10页
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生态系统碳预算的重要指标。基于MOD17A3数据、气象数据,结合土壤呼吸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植被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并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 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生态系统碳预算的重要指标。基于MOD17A3数据、气象数据,结合土壤呼吸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植被碳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并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植被NEP与气象要素、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NE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增长率5.65g·m^(-2),年均NEP为108g·m^(-2),碳汇区面积也逐步增加,2022年占比达到最大值95.0%;NEP空间格局呈“北高南低”特征,与区域高程一致,并且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2)近20年来,京津冀植被NE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98.3%,且显著上升的区域占比为85.9%,在承德、张家口和北京较为集中,NEP为下降趋势的面积仅占1.72%;承德植被NEP呈显著上升的区域占比最多,为98.2%,而邯郸显著下降的区域占比最多,为1.03%。3)京津冀大部分地区植被NEP都与降水、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气温的相关性均值分别为0.500、0.160,NEP与降水、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8.2%、13.9%,降水是影响京津冀地区NEP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NDVI与NEP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30,呈极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为58.1%,其中正相关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京津冀西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结果显示近20年间京津冀林地面积大幅增加,3个研究时段内分别增加了31.4%、24.0%和11.9%,是驱动该地区植被NEP上升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为京津冀地区植被碳源/汇的准确评估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京津冀地区 碳源/汇 气象要素 时空变化 土壤异养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和侧柏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于海晨 王薇 +4 位作者 杜建华 刘赵东 陈敏斯 王博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0,共8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和侧柏林,每种林型各设置42块样地,调查和测定了2种针叶林的可燃物负荷量(上层枯叶、下层枯叶、灌木、草本、1 h时滞枯枝、10 h时滞枯枝),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总可燃物负荷量模型。【结果】(1)油松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14.31 t/hm^(2),侧柏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9.78 t/hm^(2),下层枯叶负荷量占2种针叶林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的比重最大。(2)RDA分析表明,油松林上层枯叶、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胸径呈正相关,下层枯叶负荷量与郁闭度、坡度呈正相关。侧柏林上层枯叶、下层枯叶负荷量与树高、冠幅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树高、郁闭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2种针叶林总可燃物、1 h时滞枯枝、10 h时滞枯枝负荷量均与胸径呈正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海拔呈正相关。(3)模型表明,胸径、树高、冠幅能较好推算出油松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第1活枝高、冠幅、坡度能较好的推算出侧柏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结论】油松林有发展成较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根据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应当着重对林下枯落物可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潜在森林火灾风险。不同林型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以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进行可燃物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适宜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负荷量 林分因子 地形因子 可燃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达岭林场油松林冠层可燃物特征及潜在火行为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敏斯 杜建华 +4 位作者 王薇 于海晨 王博 顾泽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4,共10页
【目的】研究冠层可燃物特征和树冠火发生条件,模拟潜在火行为特征,对于森林可燃物管理及树冠火有效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破坏性取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8株油松样木进行采伐,... 【目的】研究冠层可燃物特征和树冠火发生条件,模拟潜在火行为特征,对于森林可燃物管理及树冠火有效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破坏性取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8株油松样木进行采伐,自第一活枝高始,以1 m为一个层次对油松林冠层由下而上进行划分,不足1 m的按照1 m层次划分,并按照冠层可燃物枝条径阶大小(针叶;大枝直径≥0.64 cm;小枝直径<0.64 cm)调查冠层总可燃物生物量,结合样地面积和油松林平均冠长,计算样地平均冠层可燃物负荷量(CFL)和冠层容积密度(CBD)。基于林分因子,建立与林分结构参数(胸径、第一活枝高、冠长、树高、冠幅)的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冠层可燃物负荷量模型可估算样地平均冠层容积密度,结合研究区防火期内月平均最大风速和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在3种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条件下(6%、10%、14%),利用van Wagner和Cruz的树冠火蔓延模型,预测油松林树冠火的发生,利用Byram模型计算冠层潜在火行为特征(如火线强度和火焰高度)。【结果】(1)油松林平均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为4.54 t/hm^(2),冠层容积密度为0.21 kg/m^(3),可燃物负荷量分布呈现由下而上逐层递减的趋势。林冠底层(0~1 m)可燃物占冠层总可燃物比例最大,为54.03%,大枝在林冠底层分布比例较大且快速逐层递减,针叶在各层次均有较大比例分布。(2)基于林分因子建立的冠层可燃物负荷量非线性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其中胸径和第一活枝高与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在不破坏林木的情况下,根据林分易测因子可较好地估测油松林冠层可燃物负荷量。(3)在低燃烧条件下,除4月份外油松林发生间歇型树冠火的概率均低于0.5;在中度燃烧条件下,春季(3−5月份)风速较大,均存在发生连续型树冠火的可能;在极端干燥的高燃烧条件下,2−5月连续型树冠火的潜在火行为指标较高,4月份发生的连续型树冠火,表现出最高的潜在火行为指标,蔓延速度为46 m/min,火线强度为8062 kW/m,火焰高度为15 m。【结论】冠层可燃物是影响林火发生的重要因素,胸径和第一活枝高为冠层可燃物负荷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破坏性取样直接获得冠层可燃物实测数据,所构建的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风速、冠层容积密度和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树冠火的发生和蔓延关系密切,油松林春季存在的树冠火发生隐患较大,大风和极端干燥气候条件下易发生高强度树冠火,通过营林抚育措施(抚育间伐,修枝)可有效降低可燃物密度,增大活枝高,以降低树冠火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冠层可燃物负荷量 冠层容积密度 树冠火 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林火驱动因子及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马文苑 冯仲科 +1 位作者 成竺欣 王凤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9,共13页
【目的】研究山西省的林火驱动因子和火险分布格局,可为山西省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0-2017年卫星监测热点数据,基于逻辑斯蒂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气象、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山西省林火发生的影响,选取山西省主要... 【目的】研究山西省的林火驱动因子和火险分布格局,可为山西省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0-2017年卫星监测热点数据,基于逻辑斯蒂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气象、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山西省林火发生的影响,选取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林火发生概率模型,并基于最优模型结果绘制山西省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图,分析山西省森林火险分布格局。【结果】逻辑斯蒂模型选取的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有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海拔、坡度、距道路距离、距居民区距离;随机森林模型选取的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有日平均地表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季度NDVI和GDP;逻辑斯蒂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84.31%~86.33%之间,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在88.98%~94.37%之间。【结论】山西省主要林火驱动因子为气象因子;随机森林模型比逻辑斯蒂模型更适用于山西省林火发生概率的预测;山西省森林火险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域差异,春季的高火险区明显多于其它季节,东部的高火险区多于西部,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东部、晋中市北部、吕梁市东南部和太原市中部是山西省主要高火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驱动因子 逻辑斯蒂回归 随机森林算法 森林火险区划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年春大兴安岭“五·六”大火复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宇 姚启超 +9 位作者 吴思含 王薇 袁润 汪舟 裴艳艳 岳庆敏 史腊梅 武广明 刘琳 张昊 《森林防火》 2023年第4期119-126,共8页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火灾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深远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简称“五·六”大火。本文按照火特征(可燃物积累、气候气象条件、人类点火活动)的角度,复盘1...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过火面积最大、火灾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深远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简称“五·六”大火。本文按照火特征(可燃物积累、气候气象条件、人类点火活动)的角度,复盘1987年春“五·六”大火的发生条件,分析大火迅速蔓延、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大的原因。同时梳理当时火灾应急响应与处置过程及其中暴露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未来防范此类灾害型森林大火事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大兴安岭 大火巨灾 案例复盘 “五·六”大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