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RSR和DEA法评价广西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被引量:15
1
作者 韦英婷 覃家盟 黄高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78,280,共3页
秩和比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综合评价中,本文利用二者对广西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综合评价,旨在为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卫生发展规划 资源配置效率 DEA法 广西 RSR 数据包络分析法 综合评价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下肢手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24
2
作者 农光 李聚禧 +2 位作者 李泽均 黄伟芝 黄光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12-913,共2页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手术后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下肢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患者自控镇痛 镇痛方法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导航模板在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谭海涛 谢兆林 +4 位作者 江建中 甘锋平 陈国平 罗翔 李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颈椎椎板的解剖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吻合的反向模板,并模拟螺钉的最佳进钉通道,形成单侧定位导向孔的导航模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颈椎模型和导航模块,通过术前模拟置钉测量出每个椎弓根的螺钉通道长度及椎弓根宽度,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共164枚,其中152枚完全在椎弓根内,4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无椎弓根上方、下方穿破的螺钉,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等损伤的症状。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增加颈椎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颈椎 个体化导航模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5 位作者 谢兆林 李颖 韦英婷 黄圣斌 陈国平 甘锋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椎结核患者46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男16...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工作通道下行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椎结核患者46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男16例,女7例)和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各23例。导航组年龄37.7±16.7岁,对照组年龄39.2±18.4岁。合并神经功能障碍17例,导航组7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2例),对照组10例(C级6例、D级4例)。术后门诊随访记录植骨融合的时间、VAS评分、ASIA分级及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SIA分级、VAS评分及脊柱后凸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导航组术中出血量为447±139.6ml,对照组为627±251.3m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航组术中C型臂X线透视累计曝光时间为31±14.2s,对照组为96±44.6s,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航组手术时间为158±73.6min,对照组为213±88.2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切口裂开1例,缝合后治愈;导航组1例术后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2个月后治愈。对照组术前6例C级患者中,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D级3例、E级3例;4例术前D级患者恢复至E级。导航组术前5例C级患者中,术后6个月时恢复至D级3例、E级2例;2例术前D级患者恢复至E级。导航组的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及骨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工作通道下极外侧入路胸腰段及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可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术中射线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结核病灶清除 计算机导航 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8
5
作者 覃斌 黄向华 +5 位作者 李长赞 董彤 李强辉 韦钢山 季汉初 吴清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1052-1053,共2页
关键词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治疗方法 微造瘘 体外冲击波碎石 开放性手术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格朗 杨稀月 黄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04-2308,共5页
背景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 背景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可准确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HLA),为评估吞咽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讨HLA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42例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取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均经吞咽荧光透视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两名超声科医生(检查者Ⅰ、Ⅱ)分别对5例健康受检者进行检查,评估超声检查的可靠性。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咽部超声检查,测量或计算舌骨-甲状软骨间最大距离(MHLA)、最小距离(NHLA)和舌骨-甲状软骨缩短距离(HLAS)以及舌骨-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ASR),比较两组间各超声测值的差异,并将各超声测值与VF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检查者Ⅰ、Ⅱ测量MHLA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5和0.949,测量NHLA的ICC分别为0.924和0.957。研究组NHLA大于对照组,HLAS、ASR小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与NHLA呈负相关(rs=-0.581,P<0.001),而与HLAS及ASR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75、0.778,P值均<0.001)。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907〔95%CI(0.822,0.960)〕、0.852〔95%CI(0.757,0.921)〕和0.972〔95%CI(0.910,0.996)〕。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Z=2.012、3.421,P=0.044、<0.001)。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为40.63%,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71%、100.00%、0.857。结论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提示超声测量HLA能够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其中ASR是诊断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超声测量 舌骨 甲状软骨 舌骨-甲状软骨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E可视喉镜在急诊剖宫产患儿床边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梁开远 黄光梅 +1 位作者 李泽均 李耀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UE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急诊剖宫产床边患儿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UE可视喉镜在患儿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诊剖宫产床边有气管插管适应证的患儿40例,男17例,女23例,胎龄33~41... 目的比较UE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急诊剖宫产床边患儿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UE可视喉镜在患儿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诊剖宫产床边有气管插管适应证的患儿40例,男17例,女23例,胎龄33~41周,BMI 11~15 kg/m2,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UE可视喉镜组(U组)和Miller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20例。U组采用UE VL300SS型号可视喉镜和普通管芯辅助进行气管插管术,M组采用Miller直接喉镜,通过听诊两肺和监测PETCO2确定气管导管的正确位置。记录声门暴露时间、完成插管时间。记录声门暴露等级、一次插管成功例数。记录牙龈出血、皮肤损伤和食管插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组声门暴露时间明显短于M组,声门暴露Ⅰ级比例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两组完成插管时间以及牙龈出血、皮肤损伤和食管插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E可视喉镜应用于急诊剖宫产床边患儿气管插管术中,能够缩短声门暴露时间,同时提高声门暴露等级,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气管插管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E可视喉镜 急诊剖宫产 患儿 气管插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侧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8
8
作者 甘锋平 谭海涛 +3 位作者 江建中 谢兆林 陈国平 詹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15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受累节段均为单间隙2个椎体,发病部位L2/36例,L3/45例,L4/54例。采用微... 目的探讨微创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15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受累节段均为单间隙2个椎体,发病部位L2/36例,L3/45例,L4/54例。采用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随访8-12个月,平均10.3月,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1.4)分,与术前(8.2±1.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t=25.23,P=0.00)。2例一侧大腿一过性前方麻木。植骨均获融合,融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2月。结论微创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活动期腰椎结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脊柱结核 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黄格朗 唐夏林 黄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1-705,70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 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文献检索起止时限均为从建库到2016年10月。对不同文献分别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方法,及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提取有效数据,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206例患者,定量分析5项研究,其余作描述性研究。meta分析2个结局指标改良Ashworth指数(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 Motor Scale,FMA),治疗的前后结果对照显示,rTMS对脑卒中患者指屈肌痉挛MAS评分的影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77,95%CI(0.15,1.38)],对患者腕屈肌痉挛MAS评分的影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83,95%CI(0.33,1.33)],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评价的FMA运动评分,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MD=-0.53,95%CI(-0.79,0.26)]。结论:现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肌痉挛和提高肢体运动功能。鉴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仍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痉挛 运动功能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残肝体积预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龚文锋 陆战 +4 位作者 张志远 钟鉴宏 马良 向邦德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the 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the 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共181例半肝切除术HCC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测定肝脏总体积、肿瘤体积、残肝体积、切除的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标本的体积。按照"50-50标准"分成肝衰竭组(22例)与无肝衰竭组(159例),分析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肝硬化亚组SRLV的临界值及其预测PHLF效能,并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CT分级资料。结果:术后共发生PHLF 22例,PHLF相关死亡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水平及SRLV是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按照肝硬化病理进行亚组分析,肝硬化组102例(Ⅰ、Ⅱ级肝硬化84例,Ⅲ级肝硬化18例,无Ⅳ级肝硬化),18例发生PHLF,PHLF相关死亡1例。HCC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发生PHLF的SRLV临界值为340 mL/m^2(灵敏度94.4%,特异度74.7%,曲线下面积0.861,P<0.01)。结论:SRLV≤340 mL/m^2的HCC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行半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术后肝功能衰竭 标准残肝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在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韦琪 孔宙 黄育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30-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肌酐(Scr)对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肾损伤患者87例,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Scr浓度,并选取同期入住ICU未发生AK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与...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肌酐(Scr)对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肾损伤患者87例,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Scr浓度,并选取同期入住ICU未发生AK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与入院时相比,AKI组患者自入院以来血清Cys-C水平均呈进行性升高,而Scr水平自入院12h后才出现升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AKI组比较,AKI组血清CysC及Scr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KI组中3个亚组血清CysC及Scr浓度也均比非AKI组明显升高(P<0.05),3个亚组间两两比较,CysC及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Scr指标,CysC指标不论对总AKI还是对AKI-1期、AKI-2期和AKI-3期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I发生时检测血CysC有助于AKI的早期临床诊断;血CysC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能准确反应肾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通过激活AKT通路产生的细胞因子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陆媛媛 张洁清 +1 位作者 梁少凤 李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8-873,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但雌激素如何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AKT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生存和增殖的一个重要调节信号。本研究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中,雌二醇能否通过激活...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但雌激素如何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AKT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生存和增殖的一个重要调节信号。本研究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中,雌二醇能否通过激活AKT通路产生细胞因子,以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雌二醇作用HEC-1A细胞后AKT活化情况,以及AKT抑制剂、ER抑制剂对AKT活化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及ELISA技术检测雌二醇(E2组)作用于HEC-1A细胞30 min后;或雌激素受体抑制剂(ER组)、AKT抑制剂(AKT组)分别预处理细胞1 h后再加入雌二醇作用30 min后,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bFGF、IL-8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表达。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CFSE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E2组的AKT活化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6 2),ER组和AKT组的AKT活性比值较E2组显著降低(P=0.006 0和P=0.006 4),但不能完全抑制雌二醇作用。E2组的VEGF、bFGF、IL-8 mRNA或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ER组及AKT组中VEGF、bFGF、IL-8 mRNA或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E2组(P均<0.05);雌二醇作用HEC-1A细胞后,细胞增殖数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加快(P均<0.01)。结论:在HEC-1A细胞,雌二醇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产生VEGF、bFGF、IL-8因子,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子宫内膜癌 AKT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的表现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黎军强 黄欣 +3 位作者 韦进军 陈泉桦 郑菲 林海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尤其是DCE及DWI特征。结果:30例肿瘤MR...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动态增强扫描(DC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征,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MRI表现,尤其是DCE及DWI特征。结果:30例肿瘤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所有病例DWI均呈高-稍高信号,ADC值范围为(1.182±0.65)×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中24例病灶为I型曲线,6例为II型曲线;所有病灶第一分钟强化率为86.64%~87.99%,与正常卵巢对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征,结合DCE及DWI的特征能对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卵巢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进天 蒙秋华 +1 位作者 莫旭林 黄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研究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术前误诊4... 目的:研究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术前误诊4例。结论:CT检查能发现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闭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龙雪峰 李强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61-864,共4页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在胚胎第4~8周时由尿生殖隔向泄殖腔移行受阻所致,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生率约为1/1 500~1/5000[1],男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3:1,无种族差异,部分病例有家性发病族倾向[2];据国内畸形监测网统计,...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在胚胎第4~8周时由尿生殖隔向泄殖腔移行受阻所致,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生率约为1/1 500~1/5000[1],男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3:1,无种族差异,部分病例有家性发病族倾向[2];据国内畸形监测网统计,在我国的发生率是2.81/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闭锁 消化道畸形 腹腔镜 肛门成形术 诊治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预后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仕雄 许超宇 +1 位作者 吕日英 陈茂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03-2606,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对121例临床诊断TSM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好转组与恶化组。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预后危险因素,建立... 目的研究影响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对121例临床诊断TSM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好转组与恶化组。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预后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资料进行验证,评判模型判断能力。结果121例TSM患者中好转84例,恶化37例,好转率69.4%(84/12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血小板计数自然对数值(lnPLT)、用药疗程、尿素(UREA)、年龄是影响TS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所建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91.07%,敏感性为88.24%,特异性为92.31%。结论血流感染、lnPLT、用药疗程、UREA、年龄为影响TS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本研究建立的预后判断模型对TSM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翁柱庆 周凯 郭礼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3-704,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采用小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0例,治疗后12~24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采用小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70例,治疗后12~24个月获得随访238例、25~48个月获得随访230例、49~72个月获得随访200例,对其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联合注射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胶原酶 臭氧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经皮穿刺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连性小肠内疝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颢 孟荣贵 +1 位作者 张兆明 李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提高粘连性小肠内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32例经手术证实的粘连性小肠内疝,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加以分析.结果:32例粘连性小肠内疝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8~77岁,平均(50.6±15.2)岁.30例... 目的:提高粘连性小肠内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32例经手术证实的粘连性小肠内疝,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加以分析.结果:32例粘连性小肠内疝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8~77岁,平均(50.6±15.2)岁.30例患者曾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0例肠坏死者均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另12例无肠坏死者行粘连松解和肠复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1例.住院6~35 d,平均住院15.5 d.粘连性小肠内疝的早期诊断要点为:(1)手术史;(2)无明显诱因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解痉治疗无缓解,常伴恶心呕吐;(3)常有固定性压痛,肠鸣音亢进;(4)辅助检查可提示肠梗阻征象.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患者,考虑到粘连性小肠内疝及其临床特点,可望获得早期诊断;若诊断确立应及时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内疝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多b值下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定性诊断价值及b值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泉桦 刘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和(或)针吸活检病理结果的59例患者共96枚腋窝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b值下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b=400 s/mm2时,以1.24×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8.53%、62.85%;b=800 s/mm2时,以0.95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77.14%、78.69%;b=1000 s/mm2时,以0.890×10-3mm2/s为阈值,分别是77.14%、81.97%。3组b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49,0.873。结论 ADC值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当b=1000 s/mm2时,ADC值定量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结合种植支抗对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文正 彭小丽 +2 位作者 邱伟芳 毛峻武 谭汉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96-1297,1300,共3页
目的:在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研究新方案对关闭间隙速度的影响。方法:制作24个安氏I类双颌牙齿前突的标准Typodont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个。实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 目的:在Typodont模型上,模拟临床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研究新方案对关闭间隙速度的影响。方法:制作24个安氏I类双颌牙齿前突的标准Typodont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个。实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牵引关闭拔牙间隙,牵引力为75g;对照组则使用直丝弓托槽结合口外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牵引力为150g。结果:实验组的平均间隙关闭速度为(1.37±0.03)mm/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7±0.03)mm/h(P<0.001)。实验组的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距离为(6.27±0.44)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34±0.38)mm(P<0.001)。实验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距离为(0.11±0.08)m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34±0.24)mm(P<0.001)。结论:应用自锁托槽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速度显著快于传统的直丝弓托槽结合口外弓支抗,支抗丧失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间隙 自锁托槽 种植支抗 Typodo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