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企业创新发展的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月晨 韩小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2,共3页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也是农业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业企业存在科技转型乏力、产品附加值不高以及生产要素配置失衡等问题,影响了农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良性发展。为此,通过发挥新质生产力的...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也是农业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业企业存在科技转型乏力、产品附加值不高以及生产要素配置失衡等问题,影响了农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良性发展。为此,通过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优势,将其全面嵌入农业企业经营全环节,推动农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智慧升级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企业 创新发展 体系构建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
2
作者 生忠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等要素,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拼搏的品格。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高度契合,能...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等要素,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拼搏的品格。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高度契合,能够为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充分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遵循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思政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被引量:3
3
作者 旷爱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5,共8页
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着重从准确把握基层治理面临的市场参与力量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和创新激励缺乏;社会参与力量不够,影响基层治... 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着重从准确把握基层治理面临的市场参与力量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和创新激励缺乏;社会参与力量不够,影响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民有效参与欠缺,致使政策执行难度增加;基层治理体制不顺畅,难以形成治理合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文章尝试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治理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壮大社会参与力量;增强公民参与,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审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设性思考,以期对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基层治理现代化 治理效能 社会参与 治理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
4
作者 潘春晓 潘冬晓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4期170-173,共4页
脱贫攻坚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导向功能,具体表现为上下同心的统一意志、尽锐出战的全力投入、精准务实的求实作风、开拓创新的观念变革、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和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6个方面。该文探讨脱贫攻坚精... 脱贫攻坚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导向功能,具体表现为上下同心的统一意志、尽锐出战的全力投入、精准务实的求实作风、开拓创新的观念变革、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和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6个方面。该文探讨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精神 乡村振兴 要义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食物观的坚实基础、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生忠军 何盛洲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8期32-34,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从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对于破解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食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粮食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统一关系的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从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对于破解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食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粮食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统一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树立大食物观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新时代,要坚持系统思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食物资源,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要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走国际合作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践教学:内涵、特性与变革趋势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勇 娄淑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高校实践教学是高校师生基于学习性与社会性的教学互动所推行的,与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关联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称。实践教学是师生传接知识的实践方式,是师生认识和检验知识真理性以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是... 高校实践教学是高校师生基于学习性与社会性的教学互动所推行的,与教材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关联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称。实践教学是师生传接知识的实践方式,是师生认识和检验知识真理性以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是师生认知、把握和评判教学实践对象的科学程式和有效方法。实践教学具有实践逻辑的优先性、实践思维的真理性、实践过程的互动性和实践价值的客观性四重特性。实践教学的变革趋势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国际化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实践教学 内涵 特性 变革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之谜的解答——《<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交往行为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秀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69,共3页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之谜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而哈贝马斯力图用交往行为理论改造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对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与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之谜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而哈贝马斯力图用交往行为理论改造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对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的经典论述与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努力,比较两者不同的分析视角、不同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指出哈贝马斯对唯物史观的曲解,还原唯物史观的本真,以便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信缺失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与干预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月芬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07,共3页
"诚信缺失"作为消极心理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文章揭示诚信缺失对于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旨在指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诚信缺失的情况,建立和健全诚实守信的心理与人格品质。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晚年工夫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以“已发未发”为中心
9
作者 陈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0,150,共6页
朱子的工夫思想在晚年走向了更为圆融之境。朱子晚年不再执着已发未发之间的先后时间界限,而把已发未发融合贯通起来,强调以心在应事接物时是否顺理而为来区分已发未发,试图打通涵养主敬与格物穷理两工夫,强调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发明。
关键词 朱子晚年 工夫论 已发 未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计算在数字行政治理中的应用、风险及规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雪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182,共9页
情感计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政府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数字行政治理的能力提升与体系优化。但是,囿于技术本身的特质与技术被滥用的可能,情感计算在数字行政治理中也存在诸多风险: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风险,体现为情感信息、生物信息与个人隐... 情感计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政府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数字行政治理的能力提升与体系优化。但是,囿于技术本身的特质与技术被滥用的可能,情感计算在数字行政治理中也存在诸多风险: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风险,体现为情感信息、生物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的重叠致使情感计算运用时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是技术被滥用的风险,体现为情感计算的运用易导致公权力过度扩张并可能利用技术操纵公民个人情感。对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规避情感计算在数字行政治理中的可能风险:针对情感计算技术本身,需要为情感计算逻辑嵌入人机情感协同的规训维度、为情感计算迭代增设合理性与正当性要求;在技术运用上,需要为信息权益保护赋予情感数据规制手段,为数字行政治理设置应用情感计算的标准与限度,为情感计算的应用标示价值底线、设置伦理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行政治理 情感计算 情绪识别 风险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形势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严萍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0-155,共6页
"形势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具有四大现实功能:一是大幅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升数字教育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三是有助于提高"形势与政... "形势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具有四大现实功能:一是大幅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升数字教育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三是有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信息化教学技能创新;四是有益于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思政学科建设引入信息技术。"形势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存在课程管理和教学组织分散;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老套;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分离;信息素养和技能储备欠缺等四重主要问题。"形势与政策"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实现路径在于:建设"四维一体"教学新模式;促进教学全过程的系统整合;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师生教与学联动的教学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线上线下混合 金课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汪寅 张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从...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从话语维度、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映 陈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9-I0010,共2页
混合式教学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是事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大问题。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方法创新成为现... 混合式教学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是事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大问题。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和方法创新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潮流,这也给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思政课教学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势,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加强课程建设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现代教育改革 线上教学 高校思政课 传统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实效性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何者为先?——关于朱子工夫论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36-43,共8页
综合看朱子的为学工夫思想,主敬涵养与格物致知不可偏于一边,不可拘泥于先后,两工夫是互相发明、相互促进的,本质上是一件工夫。朱子之所以有时主张主敬涵养为先,有时又主张格物致知为先,实是其因材施教之表现。而之所以会有"主敬... 综合看朱子的为学工夫思想,主敬涵养与格物致知不可偏于一边,不可拘泥于先后,两工夫是互相发明、相互促进的,本质上是一件工夫。朱子之所以有时主张主敬涵养为先,有时又主张格物致知为先,实是其因材施教之表现。而之所以会有"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何者为先"的问题,是由于人们常把朱子思想中敬与主敬涵养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对主敬涵养与格物穷理关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工夫论 主敬涵养 格物穷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的“四底”保障析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萍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25,共6页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金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应以鲜亮的思想底色保障思政"金课"的成色;以鲜明的育人底线框定思政"金课"的航线;...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金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应以鲜亮的思想底色保障思政"金课"的成色;以鲜明的育人底线框定思政"金课"的航线;以充足的职业底蕴丰富思政"金课"的意蕴;以十足的自信底气接通思政"金课"的地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课“金课” “金课”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族传统海洋文化的“和谐”价值观及其逻辑理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155,共6页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活经验的历史沉淀,京族传统海洋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和谐”价值观。这种“和谐”价值观体现在京族与自然(海洋)的和谐、京族社会的和谐以及京族人民精神(心灵)的和谐之中。京...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活经验的历史沉淀,京族传统海洋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和谐”价值观。这种“和谐”价值观体现在京族与自然(海洋)的和谐、京族社会的和谐以及京族人民精神(心灵)的和谐之中。京族传统海洋文化涵养“和谐”价值观的逻辑理路体现为:京族海洋物质生产生活中的和谐因经验而被理解,从而形成“人-海”和谐“、人-人”和谐;京族海洋精神文化中的和谐因信仰而得到传播,这种信仰广泛包含在京族的语言文学和美学艺术中;京族海洋制度文化中的和谐因习惯而践行,从而具有持久而深沉的生命力。京族传统海洋文化涵养“和谐”价值观的逻辑理路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其一,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突出和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其二,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政治属性;其三,要深挖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其四,要借鉴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与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族文化 涵养 和谐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心论辨正——以对陈来与李明辉之论辨的反思为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36-48,169,170,共15页
如何理解和诠释朱子所言的心,是当前研究朱子学时争论最多的问题。陈来与李明辉就此问题有过多次论辨。陈来认为,朱子的心既不属于理也不属于气;朱子的心主要是指表现为“心统性情”的思维意识活动系统,以及此思维意识活动系统在运行时... 如何理解和诠释朱子所言的心,是当前研究朱子学时争论最多的问题。陈来与李明辉就此问题有过多次论辨。陈来认为,朱子的心既不属于理也不属于气;朱子的心主要是指表现为“心统性情”的思维意识活动系统,以及此思维意识活动系统在运行时表现出来的以知觉为主的功能。李明辉基于“理气二分、心性情三分”的架构,认为朱子的心属于气。事实上,朱子论心的重点是从心性论的视角来探讨心的运行机理及功能。对朱子来说,心的构成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按照朱子的理气论,心显然是由理气共同构成的。朱子认为,理气共同构成心之后,心在运行活动时会表现出构成此心之理和构成此心之气两个方面的特性。由是,心可以分别从气一边说和从理一边说。从气一边说心,就是人心;从理一边说心,就是道心。朱子的心亦可以说是气,但此气不是理气论意义上构成事物之基质之气,而是现实经验世界中作为具体事物之形质之气。在朱子看来,由于心是由特别清澈的气构成的,故心中充满了被称之为“魂魄”的精爽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朱熹 理气 心性 陈来 李明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诠释《孟子》“求放心”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27-35,共9页
朱子对《孟子》“求放心”的诠释前后发生过多次变化。大致在淳熙八年(1181)至绍熙元年(1190)期间,朱子认为求放心乃为学第一义,强调为学须于求放心上努力用功。此阶段,朱子把求放心理解为通过主敬涵养以培养人诚敬的心态,进而保证人以... 朱子对《孟子》“求放心”的诠释前后发生过多次变化。大致在淳熙八年(1181)至绍熙元年(1190)期间,朱子认为求放心乃为学第一义,强调为学须于求放心上努力用功。此阶段,朱子把求放心理解为通过主敬涵养以培养人诚敬的心态,进而保证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夫践履。而大致在绍熙二年(1191)至庆元三年(1197)这段时间里,朱子把求放心理解为发明本心之逆觉体证工夫。故而,朱子在这段时间里对孟子的求放心工夫有所贬责。朱子晚年最终把求放心理解为一种使心保持清明纯一的主敬涵养工夫,强调人要通过求放心工夫以把此心收敛在身上,再以一种诚敬的心态去做格物穷理的工夫以求得事事物物之义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孟子》 求放心 工夫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建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也令人担忧。智能化时代让新生一代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他们一方面沉湎于网络世界,一方面又严重缺乏自信和自强。作为未来社会中流砥柱的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也令人担忧。智能化时代让新生一代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他们一方面沉湎于网络世界,一方面又严重缺乏自信和自强。作为未来社会中流砥柱的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健康的身心和综合素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综合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自信心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大学生健康 心理素质训练 中华民族复兴 身体素质 信息化时代 智能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的人性论是否隐含性善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5,共6页
那种认为荀子的人性论隐含性善思想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持此观点的学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性善"化约式地理解为主体之人生而具有为善的内在价值根源,二是认为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人之心生而本有的认知能力具有推动人为善的... 那种认为荀子的人性论隐含性善思想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持此观点的学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性善"化约式地理解为主体之人生而具有为善的内在价值根源,二是认为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人之心生而本有的认知能力具有推动人为善的正面价值。对于第一点,孟、荀两人都认为"性善"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生而具有为善的能力,二是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此为善的能力自然且必然地表现出善行。在荀子看来,人生而具有的能力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为善,人之善行只能通过后天学习与努力才能出现。对于第二点,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人生而本有之心本身并不具正面价值,其在自然状态下并不能自觉发挥促使人为善的作用,反而易使人流于为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性善 性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