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蔬菜富硒规律及生理生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元元 陈振东 +7 位作者 陈琴 蒋月喜 张力 蒋万 宋焕忠 车江旅 吴永升 王道波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65-70,共6页
在总结蔬菜富硒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从硒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抗性及与其他重金属互作的生理生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在适宜硒浓度生长环境下,硒对蔬菜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促进、产量及品质优化、抗性提... 在总结蔬菜富硒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从硒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抗性及与其他重金属互作的生理生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在适宜硒浓度生长环境下,硒对蔬菜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促进、产量及品质优化、抗性提升、重金属毒害缓解等方面的影响明显;而超量的硒则表现出毒害作用。展望我国富硒蔬菜产业发展及未来方向,提出应优选富硒蔬菜品种、规范蔬菜富硒安全栽培模式,为促进富硒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蔬菜 富硒规律 生理生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横县夏种耐热包心芥菜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明霞 韦昌斌 +6 位作者 赵虎 王萌 吴星 赵曾菁 何志 黄金梅 王日升 《辣椒杂志》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解决广西横县夏种包心芥菜幼苗移栽后成活率低、产量低的问题,对耐热包心芥菜品种筛选以及育苗方式、移栽时防病、促缓苗及促包心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坪埔包心芥菜”产量为3522.2 kg/667 m^(2),显著高于其... 为解决广西横县夏种包心芥菜幼苗移栽后成活率低、产量低的问题,对耐热包心芥菜品种筛选以及育苗方式、移栽时防病、促缓苗及促包心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坪埔包心芥菜”产量为3522.2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表现耐热,适合在横县夏季推广种植;(2)采用漂浮育苗培育出的幼苗在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以及单株鲜质量方面显著高于传统穴盘育苗;(3)采用混配药液作定根水,包心芥菜幼苗移栽成活率显著提高,为96.37%;(4)20 mg/L“九二〇”处理定植后10 d的包心芥菜幼苗,收获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5)在包心芥菜生长中期末适当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产量,较适宜的组合为增施10 kg/667 m^(2)的磷酸二氢钾+500倍稀释的葛效达。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夏种包心芥菜品种选择及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心芥菜 夏种 品种筛选 高效栽培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琚茜茜 黄如葵 +3 位作者 黄熊娟 冯诚诚 黄玉辉 杨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33-38,共6页
瓜类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寄生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治非常困难且病原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给我国各地区瓜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综述瓜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以及抗病品种的选... 瓜类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寄生引起的土传病害,防治非常困难且病原菌具有寄主专化性,给我国各地区瓜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综述瓜类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等研究进展,并对瓜类枯萎病抗性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枯萎病 抗性遗传 分子标记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元元 周生茂 +7 位作者 陈振东 蒋月喜 尚小红 张力 宋焕忠 车江旅 陈琴 蒋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3-1281,共9页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在各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0.4653%)较19个质量性状(45.8433%)低,但平均多样性指数(1.5943)较质量性状(1.0265)高。19个质量性状中,以瓜棱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种瓜裂纹类型和瓜刺色;以叶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瓜形和瓜刺色。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瓜肉硬度和瓜长;以瓜肉厚和瓜肉硬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7个农艺性状中,除瓜长与其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外,其他性状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同)相关性,其中单瓜重与瓜肉厚和瓜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黄瓜产量可从改良瓜肉厚、瓜横径等性状着手;瓜皮硬度与瓜肉硬度、叶色和种瓜皮色呈显著正相关,与瓜肉糖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口感脆嫩的黄瓜品种糖度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因子(PC1~PC8),包含23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97.311%,表明这些性状是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以遗传距离15为阈值,可将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被分为四大类群(Ⅰ~Ⅳ),各类群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少部分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资源分布在不同群类,但大部分种质的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和地理分布相关,其中第Ⅲ类包含白皮且无刺的黄瓜种质,可用来选育白皮品种;第Ⅳ类群属于大瓜形种质,具有较高丰产潜力。【结论】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瓜棱、瓜裂纹、种瓜斑纹和瓜刺色等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黄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广西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辣椒病毒病调查及病原种类初步鉴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龚明霞 赵虎 +5 位作者 王萌 吴星 赵曾菁 黄金梅 何志 王日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9,共6页
对广西9个市县辣椒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鉴定75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本的8种常见蔬菜病毒。结果表明,桂南、桂中地区辣椒病毒病发生普遍较桂西、桂北地区的严重。共有71份辣椒样本检... 对广西9个市县辣椒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鉴定75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本的8种常见蔬菜病毒。结果表明,桂南、桂中地区辣椒病毒病发生普遍较桂西、桂北地区的严重。共有71份辣椒样本检测呈阳性,其中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的侵染最普遍,总检出率最高,达63.38%,为广西辣椒的优势病原种类;甜椒叶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 mottle virus,PV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 V)、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 spot virus,Chi RSV)的侵染也很普遍,总检出率分别为56.34%、43.66%、35.21%和33.80%。在71份阳性样本中,有87.32%的样本受2种及2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受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别占32.39%和29.58%;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中,以ChiVMV+CMV、PVMV+PMMo V复合侵染最普遍,均占21.74%;3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中,以Chi VMV+CMV+PVMV复合侵染最普遍,占2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毒病 DAS-ELISA 病原鉴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蜜12号厚皮甜瓜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爱丽 张曼 +3 位作者 周建辉 黄凤婵 刘文君 陈宝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108,共3页
通过采用茬口错峰安排、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双蔓整枝、节水减肥减药、蜜蜂授粉、适时采收、分级晒瓜和清洁环境等一系列减损栽培技术措施,可将桂蜜12号损耗率降低5个百分点,提高果实商品率,每667m^2纯效益增加2000元以上。
关键词 大棚高效栽培 厚皮甜瓜 技术 果实商品率 培育壮苗 合理密植 蜜蜂授粉 适时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广西葛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艳霞 万正林 +1 位作者 邓俭英 李立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45-48,共4页
为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细叶葛根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种植密度(16500、13500、12000、10500、9000株/hm^2)单行种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广西葛... 为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细叶葛根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种植密度(16500、13500、12000、10500、9000株/hm^2)单行种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葛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广西葛根栽培水平及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12000株/hm^2时,葛根单株产量、折合小区产量、茎粗、淀粉、总糖、可溶性蛋白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2 kg、161.2 kg、11.93 mm、290.0 g/kg、9.5 g/kg、25.2 g/kg,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主成分分析中,12000株/hm^2处理得分最高。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广西葛根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2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密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皮冬瓜新品种桂蔬6号的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永官 黎炎 +5 位作者 李文嘉 王益奎 康德贤 蒋雅琴 甘桂云 莫永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85,I0004,共4页
桂蔬6号是以自交系GD06-08-5为母本,以自交系GD09-14-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黑皮冬瓜一代杂种。春播生育期约110 d(天),夏播约90 d(天)。果实发育期30~40 d(天)。成熟果实深绿至墨绿色,瓜皮光滑无棱沟,坚硬,耐贮运;瓜呈长圆筒形,长80~90 ... 桂蔬6号是以自交系GD06-08-5为母本,以自交系GD09-14-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黑皮冬瓜一代杂种。春播生育期约110 d(天),夏播约90 d(天)。果实发育期30~40 d(天)。成熟果实深绿至墨绿色,瓜皮光滑无棱沟,坚硬,耐贮运;瓜呈长圆筒形,长80~90 cm,横径18~20 cm,肉厚5.0~6.0 cm,单瓜质量15~20 kg,整齐一致,商品率高,田间对枯萎病和疫病的抗性优于广西现有主栽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每667 m^2产量6 000~10 000 kg。适合全国各地冬瓜产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冬瓜 桂蔬6号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和黄瓜育苗基质配方筛选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永升 宋焕忠 +7 位作者 郭元元 张力 车江旅 陈琴 周生茂 黄皓 蒋月喜 陈振东 《长江蔬菜》 2021年第24期11-14,共4页
以腐熟的牛粪和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与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不同体积比混配成8种基质,以市场上商品育苗基质为对照,研究不同育苗基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对番茄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番茄和黄瓜幼苗生长的育苗。结果表明,牛粪、花... 以腐熟的牛粪和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与草炭、蛭石和珍珠岩按不同体积比混配成8种基质,以市场上商品育苗基质为对照,研究不同育苗基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对番茄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番茄和黄瓜幼苗生长的育苗。结果表明,牛粪、花生壳粉、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20∶20∶40∶15∶5的复配基质(T4处理)各项理化性质符合瓜类蔬菜幼苗生长要求,该基质配方培育的番茄和黄瓜幼苗出苗率、壮苗指数、SPAD值、根系活力等生长和生理指标均表现较好。根据番茄和黄瓜幼苗的生长情况,并结合环境和经济等因素,在生产上推荐使用T4处理作为番茄和黄瓜育苗基质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花生壳粉 番茄 黄瓜 育苗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厚皮甜瓜一年三茬栽培技术
10
作者 周建辉 张曼 +2 位作者 刘文君 范爱丽 陈宝玲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78,共2页
广西大棚厚皮甜瓜以春、秋两茬种植为主,夏季因气温高、病毒病发生严重、果实畸形率高及糖分积累不足等问题导致夏季栽培难度较大,设施大棚空置造成较大浪费.笔者通过选择合适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和配套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实现了广西大... 广西大棚厚皮甜瓜以春、秋两茬种植为主,夏季因气温高、病毒病发生严重、果实畸形率高及糖分积累不足等问题导致夏季栽培难度较大,设施大棚空置造成较大浪费.笔者通过选择合适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和配套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实现了广西大棚一年三茬种植厚皮甜瓜,可增加1茬的厚皮甜瓜产出,提高大棚的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广西 大棚栽培 一年三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印度南瓜育种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爱丽 张曼 +3 位作者 黄凤婵 周建辉 刘文君 陈宝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1-15,共5页
印度南瓜(Cucurbitamaxima)是三大栽培南瓜之一。因南方地区气候的特殊性,对中国南方地区选育的印度南瓜新品种、选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重点培育出早熟耐冷、中晚熟耐湿热的保... 印度南瓜(Cucurbitamaxima)是三大栽培南瓜之一。因南方地区气候的特殊性,对中国南方地区选育的印度南瓜新品种、选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重点培育出早熟耐冷、中晚熟耐湿热的保健、优质、抗病、耐贮运印度南瓜新品种;还有南方当地食用花、叶、茎的多样化新品种将是中国南方印度南瓜的育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南瓜(Cucurbitamaxima) 育种现状 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厚皮甜瓜大棚减损栽培技术
12
作者 范爱丽 张曼 +3 位作者 黄凤婵 刘文君 周建辉 陈宝玲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7,共3页
广西是厚皮甜瓜华南冬春反季节栽培的优势产区,但在栽培生产中因田间管理粗放和釆摘不规范等导致自然损耗和腐烂变质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从适宜品种选择、茬口错峰安排、科学控制肥水、壮苗培育、合理密植、双蔓整枝、蜜蜂授粉、留果摘... 广西是厚皮甜瓜华南冬春反季节栽培的优势产区,但在栽培生产中因田间管理粗放和釆摘不规范等导致自然损耗和腐烂变质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从适宜品种选择、茬口错峰安排、科学控制肥水、壮苗培育、合理密植、双蔓整枝、蜜蜂授粉、留果摘心、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时釆收、分级晒瓜和清洁棚内环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南方厚皮甜瓜大棚减损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大棚 减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病红果番茄新组合评比试验
13
作者 甘桂云 蒋雅琴 +5 位作者 李韦柳 莫永诚 林仲 王益奎 李文嘉 范宋进 《长江蔬菜》 2020年第8期62-64,共3页
抗病优质新品种是蔬菜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了筛选出适宜福建省莆田地区种植及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抗番茄品种,对12个红果番茄杂交新组合进行评比。结果表明,组合RT01、RT07、RT08在抗病性、产量、果实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 抗病优质新品种是蔬菜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为了筛选出适宜福建省莆田地区种植及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抗番茄品种,对12个红果番茄杂交新组合进行评比。结果表明,组合RT01、RT07、RT08在抗病性、产量、果实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均优于对照,适宜进行品种登记及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杂交组合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辣椒品种响应ChiVMV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4
作者 黄春梓 王日升 +9 位作者 吴星 赵虎 王萌 王立浩 赵曾菁 汤亚飞 何志 李宗俊 龚明霞 何龙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3,共10页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是辣椒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RNA病毒。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辣椒品种在响应ChiVMV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感病品种桂椒12号和抗病品种Perennial为材料,在人工摩擦接种ChiVMV后的第2、4、8、15、20天采样测定叶...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是辣椒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RNA病毒。为了明确不同抗性辣椒品种在响应ChiVMV侵染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感病品种桂椒12号和抗病品种Perennial为材料,在人工摩擦接种ChiVMV后的第2、4、8、15、20天采样测定叶片中防御酶活性、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调查接种后第30天的病情指数(DI)。结果表明:ChiVMV接种后第30天,桂椒12号DI值为79.34,达高感水平,而Perennial DI值为9.88,达高抗水平。接种ChiVMV后第2~20天,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MDA、脯氨酸(Pro)含量与对照(未接种ChiVMV)相比不同程度上升,而叶绿素含量下降,且抗病品种中Chl、Pro含量及POD活性均明显高于同期感病品种,MDA含量则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进一步分析发现Chl、Pro含量和POD活性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与品种抗性呈负相关,因此认为Chl、Pro、MDA含量和POD活性可以作为辣椒ChiVMV抗性评价的4个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脉斑驳病毒 生理生化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瓜苗期立枯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亮 秦健 +3 位作者 黎炎 莫阳朋 李晶莹 吴永官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为明确广西南宁市冬瓜育苗基地立枯病的病原菌,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立枯病的病原菌,并对14种杀菌剂进行筛选评价。从冬瓜立枯病病样上分离出病原菌,菌株命名为DGLK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 为明确广西南宁市冬瓜育苗基地立枯病的病原菌,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立枯病的病原菌,并对14种杀菌剂进行筛选评价。从冬瓜立枯病病样上分离出病原菌,菌株命名为DGLK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4HG-Ⅰ)是引起冬瓜立枯病的病原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参试14种杀菌剂中,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对该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2203 mg·L^(-1),其次为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可作为冬瓜立枯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熊娟 黄如葵 +7 位作者 冯诚诚 琚茜茜 秦健 梁家作 陈振东 黄玉辉 陈小凤 刘杏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44-2553,共10页
【目的】探究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作用,为完善氨基寡糖素诱导苦瓜抗枯萎病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氨基寡糖素对苦瓜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和灌根,设诱导不接种、诱导后接种、未诱导只接种和未诱导未接种4... 【目的】探究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作用,为完善氨基寡糖素诱导苦瓜抗枯萎病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氨基寡糖素对苦瓜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和灌根,设诱导不接种、诱导后接种、未诱导只接种和未诱导未接种4个处理,15 d后测定各处理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β-1,3-GLU)、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苦瓜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变化情况,调查苦瓜幼苗的枯萎病发病率,明确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效果。【结果】5%氨基寡糖素叶面喷雾和灌根均可提高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GLU、POD、PPO和PAL活性,促进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沉积,诱导苦瓜的枯萎病抗性。其中,经过3次诱导,在接种后15 d, 5%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叶面喷雾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30.83,比对照1(CK1)低23.34,对枯萎病的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43.09;5%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灌根对苦瓜枯萎病抗性的诱导效果最佳,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25.00,比对照2(CK2)低59.44,其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70.3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灌根或叶面喷施的诱导抗病指数与灌根或叶面喷施0.5%几丁聚糖和6%低聚糖素的诱导抗病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5%氨基寡糖素灌根诱导接种后6 d,苦瓜根系中开始有枯萎病菌侵染,接种后6~14 d根系中观察到少量菌丝,而对照(JG-CK)在接种后2 d即发现菌丝产生,接种后8 d出现大量菌丝,接种后14 d有大量孢子产生,说明氨基寡糖素诱导可延缓枯萎病菌的侵染时间,同时可阻止菌丝进一步发展和抑制孢子形成。【结论】5%氨基寡糖素诱导可激发苦瓜抗病免疫系统启动及苦瓜体内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表达,促进次生代谢物质形成,有效增强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枯萎病 氨基寡糖素 抗性诱导 叶面喷雾 灌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菌核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韦柳 吴永官 +6 位作者 甘桂云 蒋雅琴 玉宁 李文嘉 黎炎 康德贤 王益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1,共7页
为明确茄子菌核病病原菌种类及在育种上筛选可利用的菌核病抗性资源,将收集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并采用田间活体茎接种法对42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 为明确茄子菌核病病原菌种类及在育种上筛选可利用的菌核病抗性资源,将收集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并采用田间活体茎接种法对42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不同茄子种质类型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茄子野生种S.torvum、S.sisymbriifolium、S.anguivi表现免疫(I),4份S.aethiopicum表现为高抗(HR)或抗病(R),4份东南亚初级栽培茄(S.melongena subsp.ovigerum)表现中抗(MR),高级栽培茄均表现感病(S)或者高感(HS),而种间杂种表现免疫(I)。茄子野生近缘种具有菌核病抗性基因,且可通过杂交等手段转育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菌核病 病原菌鉴定 抗性种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全雌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硝酸银诱雄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小凤 黄玉辉 +5 位作者 冯诚诚 黄熊娟 梁家作 琚茜茜 刘杏连 黄如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6-401,共6页
【目的】明确苦瓜全雌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雄效应,为高效繁育苦瓜全雌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瓜全雌材料MC39-4-5为母本,分别与弱雌材料MC6-1-12、中等雌性材料MC6、强雌材料MC39和超强雌材料MC9进行杂交,调查其F_(1)、F_(2)、BCP_... 【目的】明确苦瓜全雌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雄效应,为高效繁育苦瓜全雌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瓜全雌材料MC39-4-5为母本,分别与弱雌材料MC6-1-12、中等雌性材料MC6、强雌材料MC39和超强雌材料MC9进行杂交,调查其F_(1)、F_(2)、BCP_(1)和BCP_(2)等世代的花型分化情况,以卡平方(χ^(2))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硝酸银(AgNO_(3))处理后,从花型分化方面比较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的诱雄效果,并进行两性花花粉和柱头育性检验;进一步从节间长度、茎粗、两性花分化用时和数量上比较全雌系在4叶1心期和成株期的诱雄效应。【结果】MC39-4-5分别与MC6-1-12、MC6、MC9和MC39进行杂交,其F2和BCP1代分离的均符合3∶1和1∶1孟德尔遗传规律。与AgNO_(3)诱雄前相比,诱雄后MC6、MC9和MC39的雄花分化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诱雄后MC6无两性花分化,MC9和MC39有少量两性花分化,分别为每枝2.3和0.3朵,而MC39-4-5仅分化两性花。两性花花粉具有育性,柱头无育性。在4叶1心期,诱雄处理和对照(CK)的节间长度分别为9.92和7.85 cm,茎粗分别为0.36和0.26 cm,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在成株期,诱雄处理与CK在节间长度和茎粗上均无显著差异;在4叶1心期和成株期,第1朵两性花开放所需时间分别为24.3和13.6 d,两性花数量分别为10.0和19.3朵,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苦瓜全雌株由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AgNO_(3)对诱导苦瓜雄花分化无促进作用,诱导全雌株仅分化两性花;两性花花粉具有育性,柱头无育性;全雌系成株期的诱雄效应显著优于4叶1心期。因此,繁育苦瓜全雌系时应在成株期进行AgNO_(3)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全雌性 遗传规律 硝酸银(AgNO3) 诱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花粉钴辐照效应及授粉后对其后代表型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凤 黄如葵 +6 位作者 梁家作 黄玉辉 冯诚诚 黄熊娟 刘杏连 秦健 琚茜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5-861,共7页
【目的】分析苦瓜花粉的辐照效应及其授粉后对后代表型性状的影响,为创制苦瓜新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种类型苦瓜(MC6、MC9和MC143)为材料,用不同剂量钴射线(^60Co-γ)进行花粉辐照处理,测定各处理花粉的萌发率和辐照1代(M1)的... 【目的】分析苦瓜花粉的辐照效应及其授粉后对后代表型性状的影响,为创制苦瓜新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种类型苦瓜(MC6、MC9和MC143)为材料,用不同剂量钴射线(^60Co-γ)进行花粉辐照处理,测定各处理花粉的萌发率和辐照1代(M1)的单瓜种子数;观测和记录田间种植200 Gy ^60Co-γ处理苦瓜辐照2~5代(M2~M5)的表型性状。【结果】苦瓜材料MC6、MC9和MC143的花粉萌发率均随^60Co-γ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至辐照剂量为350 Gy时,花粉萌发率分别由对照的89.3%、92.8%和95.5%降至0.8%、0.3%和0.4%;各辐照剂量处理苦瓜花粉均能使果实膨大,但辐照剂量在300 Gy以上时,未获得有胚种子;辐照处理的花粉授粉后,3种类型苦瓜的M2表型(主要为果实皮色、收获始期和性型)变异率分别为3.54%、8.55%和5.26%,至M5时,稳定的变异率分别为0.88%、2.63%和0,获得了苦瓜果皮色和性型变异株的稳定后代。【结论】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进行苦瓜花粉辐照可获得苦瓜果皮色和性型变异株的稳定后代,其中200 Gy辐照苦瓜花粉授粉能使部分基因型苦瓜产生稳定变异,而通过辐照苦瓜花粉后授粉收获成熟种子的方法创制苦瓜新种质时花粉的辐照剂量不宜高于30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花粉辐照 钴射线(^60Co-γ)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葱采后不同干枯等级葱叶品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元元 蒋万 +9 位作者 蒋月喜 张力 宋焕忠 陈琴 车江旅 吴永升 李洋 零活 张云芸 陈振东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50-58,共9页
探究分葱采后不同干枯等级中葱叶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分葱的贮藏运输提供理论依据。调查商品成熟期大叶分葱品种AF37和小叶分葱品种AF45的农艺性状,于采后常温(25±1)℃、相对湿度(70%±5%)条件下贮藏,依据葱叶干尖程度进行分... 探究分葱采后不同干枯等级中葱叶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分葱的贮藏运输提供理论依据。调查商品成熟期大叶分葱品种AF37和小叶分葱品种AF45的农艺性状,于采后常温(25±1)℃、相对湿度(70%±5%)条件下贮藏,依据葱叶干尖程度进行分级(0、1、5、9和10级),测定并比较两个分葱品种在各等级下的含水率、叶绿素、总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两个分葱品种在农艺性状上存在差异,大叶分葱品种AF37株型较大,平均株高为57.51 cm、叶横径为1.02 cm;小叶分葱品种AF45株型较小,平均株高为42.52 cm、叶横径为0.53 cm,而单株叶数多达4叶·株-1。随着葱叶干枯等级增加,大叶分葱品种AF37和小叶分葱品种AF45葱叶含水率从0级的87.97%、90.29%降低至10级的7.28%、11.15%,干枯5级时分葱已丧失商品价值;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干枯等级增加均呈急速减少趋势,干枯5级之前下降均为极显著差异;总蛋白含量随着干枯程度的加深而缓慢降低,分别从0级的0.44、0.60 mg·g-1减少至10级的0.05、0.07 mg·g-1;葱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从0级的30.83、40.02 mg·g-1减少至10级的2.86、3.81 mg·g-1;维生素C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从0级的1.73、1.14 mg·g-1降至10级的0.03、0.04 mg·g-1,其中1级之前维生素C含量下降幅度较大之后慢慢降低;硝态氮含量也随着分葱的干枯而呈下降的趋势,大叶分葱AF37中硝态氮含量降低差异不显著(P>0.01),而小叶分葱AF45则差异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葱采后干枯程度增加,伴随葱叶失水、失绿黄化及物质降解衰退过程,干枯等级数与分葱含水率、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硝态氮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划分具有实际的意义。分葱在采后贮藏过程伴随葱叶失水、失绿黄化及物质降解衰退过程,各项品质的理化指标均向衰减或衰老方向发展,且分葱贮藏过程中品质衰减可能存在临界点(干枯等级5级),当干枯超过临界等级时分葱开始加速衰老。因此应在考虑减少贮运时间的同时在贮运前期着重于保水、保绿及防止蛋白质、可溶性糖等物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葱 采后 品质 生理生化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