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氨酸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颖露 陈征 +1 位作者 李文阳 姚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5-1441,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和成人致残的主要诱因,以其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导致严重的医疗、社会和经济负担。然而,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甘氨酸是一种双面神经递质,涉及多种细胞活动。最近研究表明,甘...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和成人致残的主要诱因,以其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导致严重的医疗、社会和经济负担。然而,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甘氨酸是一种双面神经递质,涉及多种细胞活动。最近研究表明,甘氨酸通过减少细胞死亡,缓解谷氨酸毒性,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重塑,继而加强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对甘氨酸的生物学功能、受体特征、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作用 甘氨酸受体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影响中枢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诱发抑郁症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薇 李传玉 张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2-1361,共10页
抑郁症广泛且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其核心症状为抑郁心境和快感缺失。临床和动物研究陆续揭示抑郁症复杂致病机制,其中大脑单胺类递质缺陷机制极大促进了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研发应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起效需持续用药2周以上,对约1/3... 抑郁症广泛且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其核心症状为抑郁心境和快感缺失。临床和动物研究陆续揭示抑郁症复杂致病机制,其中大脑单胺类递质缺陷机制极大促进了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研发应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起效需持续用药2周以上,对约1/3抑郁患者无显著疗效。氯胺酮类药物以中枢谷氨酸递质系统为主要作用靶点,具有快速且持久抗抑郁效果,但此类药物有潜在成瘾和致幻副作用,因此,仅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难治性和有严重自杀倾向的重度抑郁患者。寻找能快速起效但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物,是当前疾病治疗的重点方向,而深入揭示抑郁症复杂致病机制则是前提。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抑郁症重要致病机制,而运动和复合膳食等天然抗氧化方式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是值得探索的抗抑郁途径。本文综述了中枢谷氨酸系统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密切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对谷氨酸系统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旨在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氧化应激 谷氨酸兴奋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雷思 王诗怡 田绍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一直以来,乳酸在脑中被视作代谢废物,对其功能认识严重滞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在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神经细胞中,星形胶质细胞是产生和释放乳酸的主要细胞源,该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过程生成乳酸,随后经... 一直以来,乳酸在脑中被视作代谢废物,对其功能认识严重滞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在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神经细胞中,星形胶质细胞是产生和释放乳酸的主要细胞源,该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过程生成乳酸,随后经跨膜通道释放至胞外进入神经元为其供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乳酸对稳态调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乳酸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代谢途径(作为能量底物)与信号途径(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广泛参与神经元能量代谢、兴奋性、可塑性、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发育等生理过程调节,亦参与抑郁行为、阿尔兹海默病(AD)和脑损伤等病理过程的调节。在脑组织中,存在着乳酸特异性受体(GPR81),乳酸与其结合后调控胞内的第二信使。此外,还发现乳酸可通过未知受体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的其他作用。本文就乳酸作为能量底物和信号分子及其参与相关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信号分子 G蛋白偶联受体81 突触可塑性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芳玲 田绍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2,共4页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两种胶质细胞,两者各自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交流这一新的角度,概述两种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方式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并进...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两种胶质细胞,两者各自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交流这一新的角度,概述两种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方式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阐明两者相互作用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及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了解这两种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治疗相关中枢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苏氨酸镁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罗娆珊 沈艳玲 孙立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为观察L-苏氨酸镁(Mg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本文建立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MgT组,采用旋转棒法观察小鼠行为变化,TH染色法观... 为观察L-苏氨酸镁(Mg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本文建立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MPTP+MgT组,采用旋转棒法观察小鼠行为变化,TH染色法观察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表明:MPTP+MgT组在旋转轴上停留的时间比MPTP组延长68.07%;MPTP+MgT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比MPTP组增加46.15%;MPTP+MgT组黑质和纹状体GFAP、iNOS、TH的表达量与MP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gT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FAP、iNOS表达,以及抑制炎症、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L-苏氨酸镁 酪氨酸羟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TFEB-自噬途径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湘华 周寿红 赵其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机制。方法用10、20和40μmol·L^-1 DMY处理MC3T3-E1细胞0.5 h,再加入10μmol·L^-1 DEX继续共同培养1...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机制。方法用10、20和40μmol·L^-1 DMY处理MC3T3-E1细胞0.5 h,再加入10μmol·L^-1 DEX继续共同培养12 h。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及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基因和TFEB表达。结果与DEX组比较,DEX+DMY(20和40μmol·L^-1)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EX组比较,DEX+DMY(20μmol·L^-1)组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自噬体占胞质面积百分率、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减少,p6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雷帕霉素部分取消了DMY的效应。与DEX组比较,DEX+DMY(20μmol·L^-1)组细胞中TFEB在细胞核中和总蛋白表达及两者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MY抑制了DEX诱导的成骨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DMY下调TFEB表达,抑制其核转位而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成骨细胞 地塞米松 凋亡 转录因子EB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群智能优化检测虚拟现实中物体碰撞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世龙 张德育 +3 位作者 刘源 黄勇 刘猛 毛容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3-427,432,共6页
为了改善虚拟现实中物体碰撞检测的性能,采用量子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碰撞检测;首先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盒包围并投影至二维平面,根据盒包围交叉空间粗略判断物体是否发生碰撞;然后根据盒包围交叉空间对待检测物体的特征提取,构建人工鱼群,... 为了改善虚拟现实中物体碰撞检测的性能,采用量子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碰撞检测;首先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盒包围并投影至二维平面,根据盒包围交叉空间粗略判断物体是否发生碰撞;然后根据盒包围交叉空间对待检测物体的特征提取,构建人工鱼群,并对人工鱼群位置进行量子编码;将人工鱼群的位置变化转变为量子动态相移变化,以待检测物体的同类特征距离的倒数作为人工鱼群的实物浓度函数;最后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实现物体的碰撞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动态相移变化因子和视野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碰撞检测准确度,与常用的碰撞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碰撞检测精度高,且耗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碰撞检测 人工鱼群算法 量子编码 动态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通过抑制铁自噬而抑制铁超载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曾斌 周寿红 +2 位作者 许紫薇 储宇阳 段无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98-2409,共12页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s)是肝纤维化(HF)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氢杨梅素(DMY)具有保肝作用,但机制不清。本研究观察了DMY对枸橼酸铁铵(FAC)诱导HSC-T6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方...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s)是肝纤维化(HF)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氢杨梅素(DMY)具有保肝作用,但机制不清。本研究观察了DMY对枸橼酸铁铵(FAC)诱导HSC-T6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ECM主要成分的含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HSC-T6细胞铁沉积,比色法测定HSC-T6细胞总铁含量,钙黄绿素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铁水平,透射电镜观察HSC-T6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铁蛋白重链1(FTH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核受体辅活化子4(NCOA4)、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SQSTM1的表达。结果与FAC组比较,DMY+FAC组细胞培养液中ECM主要成分、细胞内总铁和游离铁水平、细胞中α-SMA、NCOA4和LC3-Ⅱ表达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降低,而FTH1和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部分阻断DMY抑制FAC诱导的HSCs活化的作用。结论DMY可抑制铁超载诱导的HSCs活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肝星状细胞 铁过载 铁自噬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炎性体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芯育 钟海凤 +3 位作者 王俊锋 农林琳 徐绍业 邵晓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目前,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死亡被广泛关注。我们总结了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在PD中的活化方式以及对神经的...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目前,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死亡被广泛关注。我们总结了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在PD中的活化方式以及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和对PD发展的影响。此外,对调控NLRP3影响PD的相关靶点,包括活性氧(ROS)、钙离子与钾离子、微小RNA(microRNA)、泛素以及NLRP3单核酸多态性也进行了总结,以期为PD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 炎性体 中枢神经系统 帕金森病(P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增加的α-突触核蛋白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及结肠多巴胺受体D1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晓峰 罗汉将 +3 位作者 莫琼 左丽丝 黄秀仙 陈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6-1110,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异常增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小鼠脑及结肠多巴胺受体D1(D1DR)表达备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术后6个月进行平衡杆、爬杆及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差异;通过Western blot(WB)、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 目的探讨异常增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小鼠脑及结肠多巴胺受体D1(D1DR)表达备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术后6个月进行平衡杆、爬杆及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差异;通过Western blot(WB)、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黑质及结肠D1DR、α-Syn、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平衡杆和爬杆运动时间延长、旷场平均运动速度减慢(P <0.001)等运动迟缓表现;WB、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及结肠D1DR、呈正相关(r=0.8943、0.9026,P <0.05)。结论通过脑纹状体注射α-Syn PFF建立的PD模型小鼠黑质及结肠中D1DR、TH表达降低,为结肠活检应用于评估早期PD患者中枢神经病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多巴胺受体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燕 周亚莉 +2 位作者 田琳琳 张函笑 闫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渐进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药已显示出减轻PD进展的潜在临床疗效。本文对黄酮类,多酚类,醌类等化合物中防治帕金森病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药活性成分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功能减弱增强小鼠听觉恐惧条件反射
12
作者 付娟 赵旭东 +4 位作者 刘田娥 马漫修 孙华英 张波 郑希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9-714,共6页
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视觉功能减弱是否影响听觉恐惧条件化学习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突变体rd/rd、cl/cl小鼠为视觉功能减弱组,研究视觉功能减弱是否对听觉巴甫洛夫条件化恐惧反应有影响.在恐惧条件化、恐惧消退和消除记忆再现阶段记录... 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视觉功能减弱是否影响听觉恐惧条件化学习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突变体rd/rd、cl/cl小鼠为视觉功能减弱组,研究视觉功能减弱是否对听觉巴甫洛夫条件化恐惧反应有影响.在恐惧条件化、恐惧消退和消除记忆再现阶段记录了僵直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功能的减弱更有利于小鼠听觉恐惧条件化的建立.文中讨论了出现此结果的可能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功能减弱 小鼠 听觉恐惧条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腾 高雪 +4 位作者 刘顺峰 孟安娜 吕虹颖 吴颛 周寿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4-1413,共10页
小胶质细胞控制着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功能,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介导者,不同的刺激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 小胶质细胞控制着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功能,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介导者,不同的刺激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能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神经炎症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和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的神经炎症有关.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包括NF-κB信号通路激活、呼吸爆发、补体受体3信号通路、NLRP3炎症激活、cannibalism受体1、Notch-1信号通路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激活.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铬酸钾对基于DNA提取鉴定粪样中布氏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类型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郭海婷 谭洁 +3 位作者 林瑞庆 徐前明 梁雪 李中原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5期193-197,共5页
为探究重铬酸钾(PD)对基于DNA提取鉴定粪便样品中鸡球虫感染类型结果的影响,将2.5%PD暂存的新鲜鸡粪样品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3 mL PD、2 mL PD和1 mL ddH_(2)O、1 mL PD和2 mL ddH_(2)O、3 mL ddH_(2)O,以1 mL/次,先PD后ddH_(2)O的方法... 为探究重铬酸钾(PD)对基于DNA提取鉴定粪便样品中鸡球虫感染类型结果的影响,将2.5%PD暂存的新鲜鸡粪样品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3 mL PD、2 mL PD和1 mL ddH_(2)O、1 mL PD和2 mL ddH_(2)O、3 mL ddH_(2)O,以1 mL/次,先PD后ddH_(2)O的方法对鸡粪样品进行洗涤。洗涤结束后取上清液,测OD_(490)值;重悬沉淀,取200μL/管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其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同设阳性、空白对照和不同循环数对照。用超微量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检测PCR产物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随ddH_(2)O洗涤次数增多,所得上清的OD_(490)值逐步降低,洗涤2次时,与ddH_(2)O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对提取所得的DNA进行PCR扩增时,分别得到片段大小约为601 bp和702 bp的条带,空白对照组无此条带,且所用Nec-F/R引物的扩增较Bru-F/R引物的特异性高,36个循环数较30个和33个循环的电泳效果好,且所得PCR产物浓度间均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PD对基于DNA提取鉴定粪样中布氏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鸡球虫感染类型的结果无明显影响,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球虫 重铬酸钾 DNA提取 感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VEG株速殖子感染宿主细胞最优接种比的曲线拟合分析
15
作者 郭海婷 谭洁 +3 位作者 夏春波 荣翠平 邹珍友 李中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的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体外感染对侵蚀宿主细胞能力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最优接种比。方法依照耗材规格和建议上液量,将宿主Vero细胞依次铺入96孔、24孔、12孔、6孔细胞板和25T培养瓶后培养12 h;常规纯化和计数VEG株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的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体外感染对侵蚀宿主细胞能力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最优接种比。方法依照耗材规格和建议上液量,将宿主Vero细胞依次铺入96孔、24孔、12孔、6孔细胞板和25T培养瓶后培养12 h;常规纯化和计数VEG株速殖子并倍比稀释出8个梯度,分别用来感染上述细胞,使首个感染量与宿主细胞铺入数相等;继续培养4 d后全量收集培养物,经DNA提取和Real-time PCR定量检测,以7种回归模型对所得速殖子数的均值进行拟合分析(n=3),选出最佳函数类型并求极值,以此明确弓形虫感染与宿主细胞间的接种关系。结果Real-time PCR定量结果显示,VEG株速殖子最初感染量及所用耗材培养规格对弓形虫侵蚀宿主细胞的能力均有影响,并且四次多项式函数为弓形虫感染宿主细胞4 d时的最佳拟合曲线方程;经求导和求极值发现,同种耗材培养条件下,弓形虫VEG株速殖子感染数与宿主Vero细胞间存在最优接种比例关系。结论96孔、24孔、12孔、6孔细胞板和25T培养瓶内弓形虫速殖子与宿主细胞间的接种比例依次为1/7.20、1/5.32、1/4.53、1/4.03和1/4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VEG株 宿主细胞 接种比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