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栽培品种配置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雯珺 蔡娅 +2 位作者 梁斌 江泽鹏 王东雪 《特产研究》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建立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模式,为油茶高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为对象,调查开花物候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无性系间授粉亲和程度。结果表明:9个岑软无性系开花物候期主要集中在11月上旬至12月... 建立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模式,为油茶高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为对象,调查开花物候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无性系间授粉亲和程度。结果表明:9个岑软无性系开花物候期主要集中在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根据盛花期分成早花组、中花组和晚花组,岑软ZJ11、岑软ZJ14和岑软362为早花组,岑软ZJ24、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为中花组,岑软2号和岑软11号则为晚花组。根据杂交授粉亲本盛花期一致的要求,栽培配置时不建议将岑软ZJ11、岑软ZJ14、岑软362与岑软2号、岑软11号搭配种植;各岑软无性系的单个花药花粉粒数量差异显著,大小范围为1186~4706个/花药,通过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将9个无性系的单花花粉粒总量分为3级,其中岑软22号和岑软11号最多,岑软3号、岑软ZJ14和岑软362最少;各无性系花粉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开花3 d的变化范围为9.56%~100%,除岑软11号和岑软ZJ14开花3 d内花粉活力能保持在80%以上,其余无性系在开花第3天均表现明显的花粉活力变弱,常温贮藏的花粉授粉时应在开花2 d内完成;22个授粉组合中5个组合座果率达到100%,座果率达75%以上的组合有14个。综合考虑盛花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等因素设计授粉组合,结合座果情况,在22个组合中最终筛选出了8个适宜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岑软ZJ14岑软ZJ11、岑软ZJ14岑软24号、岑软ZJ24岑软2号、岑软ZJ24岑软11号、岑软ZJ24岑软24号、岑软362岑软ZJ11、岑软362岑软ZJ24和岑软362岑软24号。本研究可为广西油茶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软系列油茶 全同胞家系 无性系 授粉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湘林11号无性系嫁接苗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招娣 叶航 +2 位作者 马锦林 张日清 王东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嫁接苗永久萎焉系数为1.34,显著低于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嫁接苗分别为1.63、1.58和1.6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4个物种作砧木的湘林11号嫁接苗的抗旱性依次为香花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明显提升了嫁接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木 湘林11号无性系 抗旱性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油茶物种苗期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招娣 张日清 +4 位作者 马锦林 叶航 王东雪 江泽鹏 刘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给筛选抗旱性强的油茶优良单株以选育油茶抗旱砧木提供参考依据,以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这6个油茶物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制浇水使土壤自然干旱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 为给筛选抗旱性强的油茶优良单株以选育油茶抗旱砧木提供参考依据,以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这6个油茶物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制浇水使土壤自然干旱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苗期抗旱性的强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分别达到5.09%和3.11%,均显著高于其它油茶物种;而香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均最小,仅分别为2.42%和1.10%;6个油茶物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6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的抗旱性均存在分离情况,依其永久萎焉系数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0%~1%、1%~2%、2%~3%、3%~4%、4%~5%共5种抗旱类型,其中,广宁红花油茶的抗旱类型分布在3~5级之中;博白大果油茶分布在2~4级之中,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均仅在2、3级之中有分布,香花油茶只在1、2级之中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萎焉系数 抗旱性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嫁接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叶航 温如斯 +2 位作者 王东雪 江泽鹏 周招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陆川油茶与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3号苗期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岑软3号的成活率及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98.55%,抽梢以及嫁接苗的生... 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陆川油茶与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3号苗期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岑软3号的成活率及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98.55%,抽梢以及嫁接苗的生长与以普通油茶作为砧木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参试的4个物种中香花油茶与岑软3号的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陆川油茶,嫁接成活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67%和95.00%,但嫁接苗生长1年后叶片N、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广宁红花油茶在嫁接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亲和性,嫁接成活率仅为72.00%,且后期生长受到抑制;而博白大果油茶嫁接成活1 a后的存活率仅为24.49%,生长受阻,嫁接后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岑软3号 嫁接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F1代苗期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东雪 曾雯珺 +2 位作者 江泽鹏 蔡娅 张乃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探索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岑软24号×湘林210"杂交F1代的6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21%... 探索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岑软24号×湘林210"杂交F1代的6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21%~37.50%,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2.21%,而叶片鲜重、干重和饱和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5.42%、37.50%和36.84%;2)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3)14个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16.60%~44.66%,超亲优势率为-21.05%~38.06%,其中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遗传传递力都超过100%,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片干物质含量这4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值为正值;4)91对相关性分析中有65对达到极显著水平,8对达到显著水平;5)系统聚类将F1代的62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4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F1代 叶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0
6
作者 梁国校 陈国臣 +4 位作者 马锦林 张乃燕 叶航 刘凯 吴方圆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65-368,共4页
阐述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广西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旨在为广西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油茶 产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花油茶优良砧木品系筛选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江泽鹏 王东雪 +1 位作者 郝丙青 叶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161-163,共3页
[目的]初步筛选香花油茶优良砧木品系,为油茶砧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普通油茶岑软3号,对不同砧木品系的嫁接亲和性和嫁接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砧木品系的优劣。[结果]香... [目的]初步筛选香花油茶优良砧木品系,为油茶砧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普通油茶岑软3号,对不同砧木品系的嫁接亲和性和嫁接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砧木品系的优劣。[结果]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普通油茶,全部砧木品系嫁接苗的保存率为87%以上,其中87.5%的砧木品系嫁接苗保存率超过90%,且各砧木品种嫁接苗的抽梢率均高于90%;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保存率、抽梢率等6个性状指标转换为3个主成分,并将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值与主成分贡献率相乘,获得每个砧木品系嫁接苗的综合得分值。[结论]香花油茶和普通油茶之间亲和性较强;各砧木品系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P_(14)、P_(2)和P_(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砧木 主成分分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油茶SNP位点开发及杂交后代早期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凯 王东雪 +4 位作者 江泽鹏 莫健芳 曾雯珺 张乃燕 梁国校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开发大量的分子标记用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亲本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本研究采用SLAF-seq(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对9个油茶样品(包括5个亲本及其4个子代单株)进行测序并开发SNP标记。最终根据多态... 为了开发大量的分子标记用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亲本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本研究采用SLAF-seq(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对9个油茶样品(包括5个亲本及其4个子代单株)进行测序并开发SNP标记。最终根据多态性SLAF标签,开发得到1 644 616个群体SNP。基于群体SNP的亲子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岑软(Cenxi soft-branch C.oleifera)ZJ11为岑软2号与岑软11号的杂交后代,岑软ZJ14为岑软11号与岑软22号的杂交后代,岑软ZJ24为岑软11号与岑软24号的杂交后代,优31则是岑软11号与岑软23号的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SLAF-seq 分子标记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溪软枝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东雪 江泽鹏 +1 位作者 刘凯 张乃燕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51-55,共5页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试验对象,从油茶籽仁发育初期持续取样至油茶籽大部分自然脱落,研究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种子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发育,种仁含水量均匀...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试验对象,从油茶籽仁发育初期持续取样至油茶籽大部分自然脱落,研究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种子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发育,种仁含水量均匀下降,脂肪含量不断上升,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总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油茶籽成熟过程中种仁含油率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不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本调查区域,针对油茶栽培生产,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采收最佳;针对育苗生产,10月中旬即可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软枝油茶 营养物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五个主产区茶油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国校 刘凯 陈国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0期130-131,共2页
从脂肪酸组成差异上分析研究了广西柳州、河池、百色、桂林、贺州等5个油茶主产区10个代表性产地的茶油营养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茶油品质以产自百色的茶油最好,其次是产自柳州的茶油,之后依次是产自河池、桂林、贺州的茶油。总不饱... 从脂肪酸组成差异上分析研究了广西柳州、河池、百色、桂林、贺州等5个油茶主产区10个代表性产地的茶油营养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茶油品质以产自百色的茶油最好,其次是产自柳州的茶油,之后依次是产自河池、桂林、贺州的茶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均达80%以上,说明广西的茶油总体上质量都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茶油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油茶桑寄生发病情况调查及清除成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国校 王芳 +2 位作者 梁乃鹏 韦维 陈国臣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对广西巴马、那坡、田阳、三江、龙胜等5个油茶主产区油茶桑寄生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清除桑寄生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县区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桑寄生,其中田阳的桑寄生情况最为严重(80.00%),其次是巴马(63.33%)和那坡(50.00... 对广西巴马、那坡、田阳、三江、龙胜等5个油茶主产区油茶桑寄生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清除桑寄生的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县区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桑寄生,其中田阳的桑寄生情况最为严重(80.00%),其次是巴马(63.33%)和那坡(50.00%),三江(20.00%)和龙胜县(13.33%)桑寄生比率较低;5枝以下桑寄生枝,对植株生长发育不明显,但寄生枝的数量超过5个时,植株冠幅、叶绿素相对含量、花芽数量和座果数降低明显;清除桑寄生后2年,植株的冠幅、结果枝的数量、叶绿素相对含量、花芽数量以及座果数、单果重均显著增加,清除桑寄生后2年,可增加收入4 79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桑寄生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的耐涝性研究
12
作者 周招娣 汤魁光 +1 位作者 凌志合 叶航 《广西林业科学》 201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对照,通过调查水淹条件下植株的受害情况,研究了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香花油茶(C.osmantha)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对照,通过调查水淹条件下植株的受害情况,研究了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香花油茶(C.osmantha)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耐涝性极强,水淹处理40 d内均所有植株均未表现出受害症状;陆川油茶仅在水淹处理20、30 d时受害指数为10.00,且水淹处理40 d时受害植株均已恢复,耐涝性也较强;广宁红花油茶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耐涝性最差,且植株间耐涝性有分离,水淹处理第40d时受害指数达到57.33,并有30%的植株已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嫁接 砧木 岑软3号 耐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区域变化规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夏莹莹 郝丙青 +2 位作者 江泽鹏 刘凯 毛子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07-3518,共12页
为揭示广西油茶林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以广西7个区域具代表性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油茶林林下植被灌草层科数、属数、... 为揭示广西油茶林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以广西7个区域具代表性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油茶林林下植被灌草层科数、属数、种数最多的是三江县油茶林(SJ)、较少的是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除巴马县油茶林(BM)灌木层优势种为共有种,其他区域油茶林的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为交叉种。(2)多样性指数方面灌木层仅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3)通过回归分析,纬度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以及总数量(属数、种数)、年均温度与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有效积温与草本层(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年均降雨量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之间的趋势模拟呈二次曲线关系。(4)不同区域油茶林物种相似性不高,通过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三江县油茶林(SJ)、贺州市八步区油茶林(HZ)、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油茶林(CX)、南宁市油茶林(NN)为一类,凤山县油茶林(FS)、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为一类。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生境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林下植物 油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莹莹 江泽鹏 +2 位作者 刘凯 侯立英 毛子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7-896,共10页
为揭示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广西最大的县级油茶产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对5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经营措施下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不同经营措施... 为揭示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广西最大的县级油茶产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对5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经营措施下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林下物种组成包括63科123属148种,其中灌木层25科44属51种;草本层42科83属97种;共有种为22种;灌木层中占有比重较大的物种以共有种居多,而草本层优势种差异较大,比例较大的物种有13种。多样性指数方面,利用无性系苗木更新改造措施下的油茶林多样性指数最低(P<0.01,除Pielou指数);在相关性分析中,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均呈负相关(P<0.01),Margalef、Shannon-Wiener指数与郁闭度、冠幅呈正相关(P<0.01),Simpson指数与郁闭度呈正相关(P<0.01)。该研究说明,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下植被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仅与改造与否有关系,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的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植物多样性 经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软3号油茶嫁接愈合的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娅 叶航 +3 位作者 王东雪 吴方圆 魏育 夏莹莹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66-72,共7页
以岑软3号油茶嫁接苗砧穗结合部位为材料,进行嫁接愈合相关生理指标分析,为油茶嫁接亲和性研究和砧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本砧嫁接PAL活性、PPO活性在整个愈合过程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单一变化趋势,陆川油茶砧木整个时期PAL活性... 以岑软3号油茶嫁接苗砧穗结合部位为材料,进行嫁接愈合相关生理指标分析,为油茶嫁接亲和性研究和砧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本砧嫁接PAL活性、PPO活性在整个愈合过程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单一变化趋势,陆川油茶砧木整个时期PA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本砧嫁接POD活性始终低于陆川油茶砧木,且2种砧木之间始终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本砧嫁接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12.35~28.31 mg/L,变化幅度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陆川油茶砧木可溶性糖含量有先上升的过程。2种砧木MDA含量整个愈合阶段无显著性差异。本砧嫁接IAA、ABA、ZR含量整个愈合时期差异不显著,2种砧木ABA含量在第35、45天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软3号 砧木 砧穗结合部位 生理指标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换冠去套袋时间及促梢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家鸿 刘巧情 +3 位作者 罗扬卓 陈诗文 樊振兴 江泽鹏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为了更好的将油茶(Camellia oleifera)高干嫁接技术应用于生产,对嫁接口愈合后保湿袋的拆除时间以及接穗的促梢技术进行了研究,嫁接后150天的调查结果表明:嫁接75天拆除保湿袋嫁接芽的死亡率最低,仅为26.67%,嫁接后75~120天拆除保... 为了更好的将油茶(Camellia oleifera)高干嫁接技术应用于生产,对嫁接口愈合后保湿袋的拆除时间以及接穗的促梢技术进行了研究,嫁接后150天的调查结果表明:嫁接75天拆除保湿袋嫁接芽的死亡率最低,仅为26.67%,嫁接后75~120天拆除保湿袋嫁接芽的死亡率、抽梢率和抽梢长度差异均不明显。使用6-ba进行喷施处理可显著提高接穗的抽梢,其中1 500 mg/L 6-ba喷施效果最明显,抽梢率从60.83%提升至77.78%,且抽梢长度和粗度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接换冠 保湿袋 促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不同果形香花油茶果实生长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俊媛 陈梦秋 +2 位作者 蔡娅 张日清 叶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香花油茶生产。【方法】选取4种不同果形香花油茶无性系68号(橄榄形)、70号(球形)、84号(桔形)、91号(卵形),对香花油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1)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果实迅速膨大开始和结... 【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香花油茶生产。【方法】选取4种不同果形香花油茶无性系68号(橄榄形)、70号(球形)、84号(桔形)、91号(卵形),对香花油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1)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果实迅速膨大开始和结束时间均有明显差异。68、70和91号无性系果实体积迅速膨大均始于7月15日,其中70号无性系果实迅速膨大在8月5日结束,期间果实增幅达到8.82 cm^(3),占观测期体积总生长量的50.66%;68和91号无性系在8月25日结束果实迅速膨大,期间体积分别增长了5.47和8.71 cm^(3),分别占观测期体积总生长量的57.07%和51.96%。84号无性系果实体积迅速膨大始于8月5日,并一直持续到10月15日,8月5—25日及8月25日—10月15日期间果实体积增长分别占比34.52%和37.63%。2)果实中籽粒转黑时间与果实结束快速生长期的时间存在相关性,快速生长期结束时间早,籽粒转黑的时间也早。【结论】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果实生长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果实迅速膨大关键期主要集中在7月15日—8月2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无性系 果实 生长 进程 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溪软枝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东雪 曾雯珺 +2 位作者 江泽鹏 吴艺梅 张乃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对6-10年生岑溪软枝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形态主要呈球形,占78.95%,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和黄色2种,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45.75%和29.55%;果实各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均单果重〉... 对6-10年生岑溪软枝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形态主要呈球形,占78.95%,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和黄色2种,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45.75%和29.55%;果实各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均单果重〉平均单籽重〉平均单果籽粒数〉平均果皮厚〉平均鲜出籽率〉平均果实横径〉平均果实纵径〉平均果形指数;果实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遗传,而且呈正态分布规律,并具有集中性和分散性;果实性状多数指标间都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只有单籽重与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和鲜出籽率与果形指数、籽粒数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 软枝油茶 果实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岑软系列优良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凯 张乃燕 +2 位作者 王东雪 江泽鹏 曾雯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6,共5页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5%;根据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条带,建立了10个‘岑软系列’无性系的ISSR鉴定识别卡,其中3条引物可独立对区分所有供试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岑软系列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83-0.448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411处可较明显将10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无性系 简单序列重区间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航 韦维 +3 位作者 吴波 苏明声 王东雪 江泽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广西岑溪市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广西宁明县的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叶片和果实中的油茶炭疽菌进行分离,共得到4株油茶炭疽菌。对4株纯化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广西岑溪市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广西宁明县的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叶片和果实中的油茶炭疽菌进行分离,共得到4株油茶炭疽菌。对4株纯化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油茶叶片的菌株742、GW2、CR1聚为1组,分离自果实的菌株CRF1单独聚为1组,分离自油茶的4株炭疽菌菌株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群的种类,有可能为尚未发表的2个新的分类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