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流域西江支流贺江水体硅藻群落结构、分布和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文婷 蔡德所 +1 位作者 唐鑫 文宏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3,共8页
综合运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排序方法评估了贺江流域硅藻群落,结合硅藻生物指数(IBD)、硅藻属指数(IDG)、硅藻营养化指数(TDI)和特定污染敏感指数(IPS)对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TWINSPAN将贺江流域的38个样点分为4组,且群落... 综合运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排序方法评估了贺江流域硅藻群落,结合硅藻生物指数(IBD)、硅藻属指数(IDG)、硅藻营养化指数(TDI)和特定污染敏感指数(IPS)对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TWINSPAN将贺江流域的38个样点分为4组,且群落Ⅰ到群落Ⅳ其生境质量逐渐变得单一,人为干扰程度逐渐加大;划分的四组群落在DCA排序图上有明显的界限,依据Van Dam硅藻生态指示意义,水环境污染程度从群落Ⅰ到群落Ⅳ逐渐加剧,有争议的样点7、8和24在DCA排序图上也倾向于群落Ⅲ.4种硅藻指数都是显著相关的,但IBD、IPS、IDG在硅藻群落的箱型图中明显呈现出合理的趋势.以上研究表明,划分的硅藻群落较好地反映了贺江流域的生态质量,IBD、IPS、IDG适合于贺江流域生物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群落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硅藻指数 贺江 西江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流江玉林段浮游藻类与水质研究
2
作者 覃飞妮 罗志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4-187,203,共5页
本论文通过对南流江玉林段浮游藻类组成的研究,结合理化水质因子,从生物学角度评价南流江玉林段水质现状,为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出科学依据。对污水生物种类鉴定结果结合理化水质因子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南流... 本论文通过对南流江玉林段浮游藻类组成的研究,结合理化水质因子,从生物学角度评价南流江玉林段水质现状,为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出科学依据。对污水生物种类鉴定结果结合理化水质因子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南流江的水质保护和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水质 南流江 指示生物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群落结构的差异:比较样本采集过程与空间梯度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金城 蔡德所 +3 位作者 姚文婷 汤新武 钟云艳 文宏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硅藻种群的分布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但在实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例如取样方法、样本的制备以及藻种鉴定都可能会干扰到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这些人为因素是否会对真实的硅藻群落生态学研究产生误导性的判断,... 硅藻种群的分布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但在实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例如取样方法、样本的制备以及藻种鉴定都可能会干扰到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这些人为因素是否会对真实的硅藻群落生态学研究产生误导性的判断,以免干扰硅藻生物水质评价的客观性.选取采样方法及样本制备为代表的人为因素对硅藻群落生态分析结果引入的误差大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子样本之间(同一样品重复制作的玻片样本)和样品之间(同一样点重复取样)群落结构差异大小分别是1.26%和1.97%,同一条河流的样点之间则为3.38%,而所选定的跨河流研究区域的样点间群落结构差异最大(42.03%).生态学的排序结果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在硅藻群落结构分析中,现场取样方法和样本制备过程相对于不同生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化,并不会带来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河流附生硅藻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可基本不考虑取样方法等因子的干扰,而是侧重于环境因子对硅藻生态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群落结构 样本采集 空间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朗 陈恩海 黄小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分析了甘蔗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控制作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用的方法及手段,以及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讨论了甘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甘蔗 有害生物 生态控制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