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珍兰 余森艳 +2 位作者 李致宝 何文 李志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125-128,132,共5页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竞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竞赛、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等解决对策,有助于推进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促进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价值链,满足边疆民族地区对食品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氢卟吩e6-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灵敏检测槲皮素
2
作者 张运港 诸葛文凤 +3 位作者 黄青 刘凤平 黄念茹 彭金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3-1440,共8页
利用碳纳米管(CNTs)管壁上π电子与二氢卟吩e6(Ce6)环上π电子之间的π-π堆积效应,通过超声处理制备Ce6-CNTs复合材料,基于Ce6-CNTs修饰玻碳电极(Ce6-CNTs/GCE)构建槲皮素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计时库仑法(CC)表征... 利用碳纳米管(CNTs)管壁上π电子与二氢卟吩e6(Ce6)环上π电子之间的π-π堆积效应,通过超声处理制备Ce6-CNTs复合材料,基于Ce6-CNTs修饰玻碳电极(Ce6-CNTs/GCE)构建槲皮素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计时库仑法(CC)表征电极界面,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Ce6-CNTs/GCE相比Ce6/GCE、CNTs/GCE电极对槲皮素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该传感器实现了槲皮素的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2~10.0μmol/L,检出限为0.056μmol/L。还探讨了槲皮素电化学过程中电子与质子的转移情况,并提出了槲皮素电氧化还原的机理。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选择性,血清样品中槲皮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9.36%~100.73%,在体内药物分析领域显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卟吩e6 碳纳米管 槲皮素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3
作者 姚维 周善义 +6 位作者 陈志林 唐祺玲 周雪婷 黄婉玲 汪国海 韦新葵 周岐海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9-1100,共12页
蝴蝶是重要的生态质量、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种之一,研究其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和多样性现状,本研究利用样线法对该区域的蝴蝶种类进行为期3年... 蝴蝶是重要的生态质量、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种之一,研究其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和多样性现状,本研究利用样线法对该区域的蝴蝶种类进行为期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蝴蝶7301只,隶属于5科76属134种,其中东洋种为优势类群(100种,占总种数的74.63%),其余为广布种(34种,占总种数的25.37%)。蛱蝶科(Nymphalidae)种类最丰富(34属71种),Shannon Wiener指数最高(3.11),粉蝶科(Pieridae)种类最少(5属7种),Shannon Wiener指数最低(1.24)。优势种蝴蝶16种、少见种25种、稀有种24种,及常见种85种。蝴蝶物种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10-640 m海拔段蝴蝶物种数最多(107种),1350-1980 m海拔段蝴蝶物种数最少(59种),不同海拔段间蝴蝶相似性系数较低。不同生境中,乔木林的Shannon Wiener指数(3.59)和物种丰富度(12.30)最高,农田/居民点的Shannon Wiener指数(3.19)和物种丰富度(8.70)最低。不同年份之间的蝴蝶物种数量波动幅度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该保护区的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种群动态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秸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工艺优化
4
作者 韦宗辰 王胜杰 +1 位作者 邱诗铭 黄昕晔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菌丝秸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究玉米秸秆粒径、稻秆粒径、玉米芯添加量和石灰的含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其中每个因素重复3次。玉米秸秆稻秆3种不同粒径分别为80目以上、80目以下以及打成... 菌丝秸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究玉米秸秆粒径、稻秆粒径、玉米芯添加量和石灰的含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其中每个因素重复3次。玉米秸秆稻秆3种不同粒径分别为80目以上、80目以下以及打成粉末没过筛处理的粒径,玉米芯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石灰添加量分别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的生长与吃料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玉米秸秆稻秆粒径越小.越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种韧性也会更好,玉米秸秆和稻秆的粒径为80目以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690.72cm/d,菌丝长势也较好;玉米芯的添加量越多越有利于菌丝的生长,玉米芯添加量为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玉米芯添加量在20%时韧性最好,综合来说玉米芯含量为20%时最好;随着石灰添加量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然后又呈下降趋势,最大生长速度为0.73cm/d,但是菌丝生长速度为0.68~0.73cm/d,相差不大,而菌种韧性好,从节省原料出发,在配方中加1%的石灰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过程 粒径 菌丝生长速度 菌种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沉香果皮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5
作者 谭金玲 梁云贞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果皮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土沉香果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 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果皮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土沉香果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升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土沉香果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最优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为1∶60(g∶mL)、微波时间为6 min、微波功率为350 W的条件下,土沉香果皮中的总黄酮提取率达2.406%。土沉香果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强,清除率在85%以上。土沉香果皮中总黄酮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果皮 总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Ⅱ)配合物{[Cu(Mcba)_(2)]_(2)·(DMF)_(2)}的合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振芳 黄秋萍 +3 位作者 蔡杰慧 黄秋婵 黄丽青 韦友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以间氯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Mcba)_(2)]_(2)·(DMF)_(2)}(Mcba=间氯苯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6872(5)nm,b=42.366(3... 以间氯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Mcba)_(2)]_(2)·(DMF)_(2)}(Mcba=间氯苯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6872(5)nm,b=42.366(3)nm,c=17.3115(10)nm,Z=8,D_(c)=1.518 g·cm^(-3),F(000)=363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_(1)=0.0375,wR_(2)=0.0917。采用紫外、荧光和粘度法对配合物和小牛胸腺DNA(CT-DNA)及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_(b)=3.48×10^(3)L·mol^(-1),猝灭速率常数K_(q)=1.15×10^(11)L·mol^(-1)·s^(-1)。配合物对CT-DN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_(a)=1.98×10^(3)L·mol^(-1),结合位点n=1。配合物跟HSA结合常数K_(a)=4.20×10^(3)L·mol^(-1),猝灭速率常数值K_(q)=1.16×10^(13)L·mol^(-1)·s^(-1),结合位点数n=1。{[Cu(Mcba)_(2)]_(2)·(DMF)_(2)}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及肝癌细胞HepG2作用48 h后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36.52μM、20.95μM、20.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氯苯甲酸 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HSA结合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气凝胶负载银纳米粒子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过氧化氢的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翠忠 张贞发 +7 位作者 向刚 黄青 连欢 刘凤平 黄唯 周树年 李许明 李福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32-338,共7页
以聚多巴胺为“胶联剂”将羧基碳纳米管和被透析的氧化石墨烯通过氨基、羧基等基团键合形成3维分层多孔结构的混合气凝胶,并以混合气凝胶为基底原位负载银纳米粒子,建立一种有效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方法。最佳条件为pH 7.4、工... 以聚多巴胺为“胶联剂”将羧基碳纳米管和被透析的氧化石墨烯通过氨基、羧基等基团键合形成3维分层多孔结构的混合气凝胶,并以混合气凝胶为基底原位负载银纳米粒子,建立一种有效检测食品中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方法。最佳条件为pH 7.4、工作偏压-0.4 V、电极修饰液体积5μL,以AgNPs-MAs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电流是裸玻碳电极的24.5倍。采用计时电流法快速、灵敏检测过氧化氢,其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0.32c+1.66(相关系数0.9993),检出限0.02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实现重复利用。该传感器应用于牛奶中过氧化氢的测定,回收率为98.1%~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58%~2.28%,有望应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的快速、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混合气凝胶/银纳米粒子 分层多孔结构 电化学传感器 优化 表征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古树资源特征及空间格局分析
8
作者 黄婉玲 周灿 +3 位作者 陈心悦 姚维 汪国海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探讨现存古树资源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对古树保育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漓江流域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结构特征、生长状况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漓江流域古树的资源... 探讨现存古树资源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对古树保育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漓江流域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结构特征、生长状况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探讨漓江流域古树的资源组成及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共分布有古树4360株,隶属于40科91属124种,其中3种为国家I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8种为国家II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古树组成主要以三级古树为主(3677株),占总株数的84.33%;古树整体生长状态良好,正常生长的古树占总株数的94.89%,仅发现3株死亡的古树。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以泛热带分布型和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为主,这与漓江流域的地理位置相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古树的树高、胸围和冠幅3个变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漓江流域各县的古树个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漓江流域中部地区古树分布较少而流域四周分布较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古树 结构特征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蟛蜞菊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作用
9
作者 黄钰玲 梁云贞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53-57,共5页
为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推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Osb.)Merr.]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蟛蜞菊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 为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推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Osb.)Merr.]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蟛蜞菊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80 s、微波功率700 W。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蟛蜞菊总黄酮提取率为4.66%,在总黄酮浓度为1.0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26%,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Osb.)Merr.] 微波辅助提取法 总黄酮 正交试验 DPPH自由基 工艺优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蜜籽糕的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分析
10
作者 何文 梁美苹 +2 位作者 罗艳红 王志存 卢珍兰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29-35,共7页
以菠萝蜜籽粉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菠萝蜜籽糕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菠萝蜜籽糕的最佳工艺为菠萝蜜籽粉用量30 g,麦芽糖用量20 g,牛奶用量7.5 g,玉米油用量2.5 g... 以菠萝蜜籽粉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菠萝蜜籽糕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菠萝蜜籽糕的最佳工艺为菠萝蜜籽粉用量30 g,麦芽糖用量20 g,牛奶用量7.5 g,玉米油用量2.5 g,蒸煮时间40 min,翻炒时间10 min。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下的菠萝蜜籽糕形态完整、色泽嫩黄、质地绵密、香味浓郁,可为菠萝蜜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籽糕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风味小米复合甜酒酿的发酵工艺优化
11
作者 余森艳 陈嘉琪 +3 位作者 李志红 卢珍兰 夏继蓉 何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以小米、糯米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制备桂花风味复合甜酒酿。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固定发酵温度为35℃,以小米和糯米总质量为基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小米与糯米的质量比、桂花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小米复合甜酒酿感官评分... 以小米、糯米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制备桂花风味复合甜酒酿。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固定发酵温度为35℃,以小米和糯米总质量为基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小米与糯米的质量比、桂花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小米复合甜酒酿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小米与糯米的质量比1∶4.7、桂花添加量1.6%、酒曲添加量0.5%、发酵时间5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甜酒酿滋味柔和、甜糯爽口,具有桂花清香,产品的酒精度为2.3%,还原糖含量为21.86 g/100 g,总酸含量为0.3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6.2 g/100 g,感官评分为91.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糯米 桂花 甜酒酿 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多糖的提取动力学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郑燕菲 韦琪敏 农佳琼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233,共5页
探索白芍多糖高效提取过程,可为白芍多糖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Fick第二定律研究白芍多糖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并对白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开展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半衰期等函数值... 探索白芍多糖高效提取过程,可为白芍多糖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Fick第二定律研究白芍多糖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并对白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开展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半衰期等函数值的提取动力学拟合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白芍多糖清除DPPH·、NO_(2)^(-)、ABTS^(+)·、O_(2)^(-)·的能力随着多糖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多糖浓度升高,其清除DPPH·、NO_(2)^(-)、ABTS^(+)·、O2-·的能力逐渐增加。白芍多糖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60 h时空白脂质体产生的过氧化物和丙二醛(MDA)含量为白芍多糖脂质体的1.3倍。白芍多糖有望开发为功能食品和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多糖 动力学 抗氧化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花香小米蕉果酒澄清工艺的研究
13
作者 李志红 黄惠娜 +3 位作者 夏继蓉 余森艳 卢珍兰 何文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研究花香小米蕉果酒的澄清工艺,选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壳聚糖3种不同澄清剂改善酒体的品质,并在其中优选出最佳澄清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最佳澄清剂添加量、澄清时间、澄清温度作为自变量,以透光率作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 为研究花香小米蕉果酒的澄清工艺,选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壳聚糖3种不同澄清剂改善酒体的品质,并在其中优选出最佳澄清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最佳澄清剂添加量、澄清时间、澄清温度作为自变量,以透光率作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花香小米蕉果酒的澄清工艺。结果表明,3种澄清剂澄清处理均可提高酒体透光率,其中以纤维素酶的澄清效果最佳,花香小米蕉果酒的最佳澄清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0.42 g/100 mL,澄清时间22 h,澄清温度52℃,透光率可达93.0%。经澄清处理后酒体呈亮黄色,口感醇厚,兼具果香与花香,澄清透明,体态均匀,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清工艺 果酒 小米蕉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叶精油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14
作者 韦宗辰 王胜杰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
侧柏是我国特有树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以侧柏叶为原材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对侧柏叶精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侧柏叶精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33个化学成份。采用滤纸扩散法和梯度稀释... 侧柏是我国特有树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以侧柏叶为原材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对侧柏叶精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侧柏叶精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33个化学成份。采用滤纸扩散法和梯度稀释法分别测试了侧柏叶精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侧柏叶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好,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达到了19.76 mm,最小杀菌浓度为1.16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为6.54 mm,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76.5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精油 抑菌 化学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弄岗北树鼩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创斌 刘志尚 +4 位作者 黄振华 姚维 林建忠 汪国海 周岐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了解栖息地和气候变化对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活动的影响,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 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区域内的北树鼩进行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重叠指数及相对活动强度... 为了解栖息地和气候变化对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活动的影响,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 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区域内的北树鼩进行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重叠指数及相对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其日活动节律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树鼩的日活动节律模式属于晨昏活动类型(日活动高峰期:07:00—08:00、16:00—17:00)。不同月份间北树鼩的活动强度指数(t=13.072,d f=11,P<0.001)和旱雨季间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Δ=0.83,P<0.01)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旱季上午的活动峰值比雨季延迟1 h出现,而下午的活动峰值却比雨季提前1 h出现。雨季的活动时间(11.24±0.68)s长于旱季(9.84±0.5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树鼩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指数的广西鸟类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汪国海 董佩佩 +3 位作者 韦丽娟 黄秋婵 覃彩云 杨红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85-87,103,共4页
通过文献收集法收集目前已发表的关于广西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文献,然后通过G-F指数分析各保护区鸟类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同时以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分析不同保护区鸟类组成的相似性,探讨保护区的距离和面积对鸟类相似性的影响... 通过文献收集法收集目前已发表的关于广西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文献,然后通过G-F指数分析各保护区鸟类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同时以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分析不同保护区鸟类组成的相似性,探讨保护区的距离和面积对鸟类相似性的影响。该研究共收集10个保护区的鸟类文献,研究发现不同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单目科数、单科属数、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G-F指数较高,均为0.86。邦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弄岗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89),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弄岗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30)。各保护区鸟类的相同物种数与相似性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5,P=0.003),但与到弄岗自然保护区的距离(r=-0.059,P=0.881)和面积(r=-0.400,P=0.981)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鸟类相似性系数仅受各保护区鸟类相同物种数的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保护区鸟类的G-F指数可被分为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G-F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乙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MiCTR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7
作者 袁芳 王春艳 +4 位作者 李丽 许丹妮 李志红 甘婷 隆宇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5-2043,共9页
芒果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代谢旺盛且对乙烯非常敏感,CTR1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负调控因子,在乙烯信号通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研究芒果CTR1在芒果采后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台农1号芒果转录组数据库... 芒果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代谢旺盛且对乙烯非常敏感,CTR1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负调控因子,在乙烯信号通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研究芒果CTR1在芒果采后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台农1号芒果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1个CTR基因(MiCTR1),利用生物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测序分析,并对MiCTR1基因在芒果后熟过程中经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后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iCTR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式为C_(2503)H_(3932)N_(712)O_(797)S_(26),总原子数为7970,分子量为57.58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72,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总数分别为64和50个,脂肪系数为70.78,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596,有111个磷酸化位点,且以丝氨酸(Ser)的磷酸化修饰为主,苏氨酸(Thr)为辅,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预测分析显示其定位于细胞核。蛋白质结构域预测发现,MiCTR1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PB1结构域,位于氨基酸序列189~285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iCTR1与扁桃(Prunus dulcis)、桃(Prunus persica)、甜樱桃(Prunus avium)、杏(Prunus armeniaca)、梅(Prunus mume)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CTR1的相对表达量在芒果后熟过程中升高,且经1-MCP处理后其表达量下调。本研究结果为芒果后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乙烯响应转录因子 CTR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姑辽茶粗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免疫调节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雨菲 黄秀壁 +3 位作者 苏芬安 谭义秋 陈永 刘小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1-169,共9页
为探究姑辽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评价。以姑辽茶为原料,固定超声功率400 W,在探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对姑辽茶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CC... 为探究姑辽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评价。以姑辽茶为原料,固定超声功率400 W,在探究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对姑辽茶粗多糖得率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CCK-8法检测姑辽茶粗多糖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测定TNF-α、IL-6和NO的分泌水平以评价其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32 min、提取温度64℃、提取4次、料液比1:44 g/mL的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姑辽茶粗多糖得率最高,为13.12%±0.11%;姑辽茶粗多糖中的总糖含量为61.8%±0.09%。姑辽茶粗多糖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影响作用微弱,基本无毒性作用,在50~400μg/mL范围内对促进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和NO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通过对姑辽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优化及评价其免疫活性,为更好地挖掘姑辽茶多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辽茶 多糖 响应面优化 小鼠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膨润土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杰慧 杨英全 +3 位作者 陈文静 张佳梅 许建本 邱诗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2-298,共7页
以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钠为三维网络框架,膨润土为吸附功能单元,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膨润土多孔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探究其吸附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等表... 以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钠为三维网络框架,膨润土为吸附功能单元,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膨润土多孔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探究其吸附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分别对多孔微球形貌、晶相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固液比2g/L,染料溶液pH=3,体积为25mL,初始浓度为400mg/L,吸附温度为318K,吸附360min后,吸附量高达87.14mg/g。多孔微球吸附罗丹明B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罗丹明B在多孔微球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线吸附模型。吸附罗丹明B前后,多孔微球为类球形,具有一定孔隙结构;多孔微球中膨润土晶型结构无明显改变,且具有一定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纤维素 膨润土 微球 吸附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茄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艳茹 姚维 +2 位作者 陈心悦 汪国海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214,共10页
对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有利于掌握该物种的植物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策略。本研究基于水茄Solanum torvum现存的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 3.4.4)模拟当前和未来2050s(2041—2060年)、2070s(2... 对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有利于掌握该物种的植物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策略。本研究基于水茄Solanum torvum现存的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 3.4.4)模拟当前和未来2050s(2041—2060年)、2070s(2061—2080年)在3种不同温室气体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水茄的潜在适生区,并通过ArcGIS 10.8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其在中国的潜在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模型训练数据集AUC值为0.962,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年温度变化范围(bio7)、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年均降水量(bio12)和最干季降水量(bio17)是影响水茄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气候条件下,水茄的总适生区面积为79.14×10^(4)km^(2),高适生区面积为17.86×10^(4)km^(2),主要集中分布于广西和广东。不同时期水茄的适生区面积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各个时期水茄潜在分布区面积均有增大趋势,但2050s RCP4.5时期台湾地区的适生区面积却比当前减少了0.05×10^(4)km^(2)。因此,气候变暖对水茄的地理分布扩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茄 MaxEnt模型 适生区预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