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的硬化特征与抗蚀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平 夏海洋 +2 位作者 胡成 向玮衡 梁志锋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制备出优异的海工抗侵蚀水泥基材料,研究了矿粉对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和抗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抗蚀性能.其中,掺入矿粉30%的复合胶砂的28 d抗折强度为6.6 MPa,抗折强... 为了制备出优异的海工抗侵蚀水泥基材料,研究了矿粉对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和抗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抗蚀性能.其中,掺入矿粉30%的复合胶砂的28 d抗折强度为6.6 MPa,抗折强度为45.1 MPa,72 h累计放热量比未掺入矿渣的基准组减少了11.3%,30 d和90 d电通量分别为2147 C和948 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比基准组分别提高了52%和68%,通过3%Na2SO4和5%NaCl浸泡砂浆试块30 d抗折侵蚀系数均为1.23.矿粉的掺入会消耗材料中的Ca(OH)2,生成C-S-H凝胶,使得复合胶凝材料更加致密,有效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后期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粉 工作性能 水化热 抗侵蚀系数 电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和磷石膏复掺对钢渣-水泥基复合胶砂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健 容北国 +4 位作者 胡成 陈平 向玮衡 明阳 梁翔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49,156,共4页
为提高钢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复合掺入适量赤泥和磷石膏对钢渣-水泥基复合胶砂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赤泥和磷石膏的掺入量对复合胶砂的力学性能、电通量、抗氯离子侵蚀系数、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掺赤泥... 为提高钢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复合掺入适量赤泥和磷石膏对钢渣-水泥基复合胶砂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赤泥和磷石膏的掺入量对复合胶砂的力学性能、电通量、抗氯离子侵蚀系数、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掺赤泥和磷石膏能够提高钢渣-水泥基复合砂浆的力学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且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复合砂浆的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复合掺入2%赤泥和3%磷石膏时复合胶砂的性能最优,其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为6.86 MPa、43.35 MPa,60 d电通量仅为1745.5 C,90 d抗氯离子侵蚀系数K和Kc分别高达1.14和1.15。这主要是因为赤泥和锰渣的复掺不仅能够起到物理填充效应,而且同时还具有碱-硫激发作用,加快了水化产物的生成,提高了材料密实度。从而提高了复合胶砂的力学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磷石膏 钢渣 力学性能 抗氯离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型Cl^(-)固化剂在海砂混凝土中的固化机理研究
3
作者 明阳 肖登凯 +4 位作者 李玲 李忻恒 朱奇阳 黄登科 任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共7页
海砂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是阻碍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主要瓶颈。本工作使用NaAlO_(2)、Ca(OH)_(2)、Ca(NO_(2))_(2)三种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亚硝酸型氯离子固化剂(NO_(2)-ClCA),并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该固化剂表现出良... 海砂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是阻碍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主要瓶颈。本工作使用NaAlO_(2)、Ca(OH)_(2)、Ca(NO_(2))_(2)三种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亚硝酸型氯离子固化剂(NO_(2)-ClCA),并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该固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氯离子固化效果。通过XRD、SEM等手段对NO_(2)-CIC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aAlO_(2)和Ca(NO_(2))_(2)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6%,搅拌速度为30 r/s,反应温度为60℃是NO_(2)-ClCA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添加NO_(2)-ClCA,可最终实现氯离子固化1.33 mg/g。NO_(2)-ClCA主要成分为NO_(2)^(-)-AFm与C_(3)AH_(6);NO_(2)-ClCA对氯离子的固化作用主要为化学固化。具体表现为,NO_(2)^(-)-AFm与孔溶液中游离的Cl^(-)发生阴离子置换反应生成Friedel’s盐,从而提高体系的化学结合能力,C_(3)AH_(6)在参与阴离子置换反应的同时额外补充了体系中的钙相与铝相,促使C-S-H凝胶向C-(A)-S-H凝胶转化,提高体系的物理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固化 正交试验 海砂 胶凝材料 水化产物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PVC方管内置型铝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冯贵秀 明阳 +3 位作者 王蕊 曹昕鑫 黄红程 龙新茂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9,共6页
为研究CFRP-PVC方管内置型铝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以CFRP层数和间距为变化参数设计了5个试件和1个没有工字铝的对照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取了轴压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不同变化参数对试件极... 为研究CFRP-PVC方管内置型铝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以CFRP层数和间距为变化参数设计了5个试件和1个没有工字铝的对照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取了轴压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不同变化参数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轴压刚度、耗能因子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字铝的存在显著提高了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轴压刚度和耗能能力;随着CFRP层数增加,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延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FRP间距的增大会降低试件的承载力,但对延性的影响不大;由于轴压刚度主要由工字铝提供,因此各变量对试件的初始轴压刚度影响不大。基于可靠的ABAQUS模型,进行了约束机理分析,提出了复合约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PVC方管 型铝混凝土 轴压性能 有限元分析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海砂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肖登凯 明阳 +4 位作者 李玲 李忻恒 朱奇阳 黄登科 任昊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2,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水胶比、砂率、矿粉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海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电通量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优化配合比条件下海砂混凝土与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SEM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用水量为160 kg...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水胶比、砂率、矿粉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海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电通量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优化配合比条件下海砂混凝土与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SEM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用水量为160 kg/m^(3)、减水剂掺量2.5%、水胶比0.42、粉煤灰掺量15%、矿粉掺量25%、砂率40%时,可配制出性能优异的海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可达到泵送混凝土要求,各龄期力学性能可达到C50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海砂配制混凝土相较于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有所降低,但各龄期力学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海砂混凝土微观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混凝土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温度对拜耳法赤泥-水泥基复合砂浆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平 周丽波 +5 位作者 胡成 荣北国 张健 梁翔 夏海洋 梁志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为提高拜耳法赤泥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高温热活化改性了拜耳法赤泥的相组成和溶出碱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热活化改性赤泥的掺入对赤泥-水泥复合砂浆力学强度、矿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500~800℃热活化处... 为提高拜耳法赤泥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高温热活化改性了拜耳法赤泥的相组成和溶出碱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热活化改性赤泥的掺入对赤泥-水泥复合砂浆力学强度、矿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500~800℃热活化处理后拜耳法赤泥中的钙霞石、方解石等矿物相分解,有助于促进游离碱Na^(+)的溶出,提高了浸出液pH至11.13~11.59。当掺入20%拜耳法赤泥的掺入量,随着拜耳法赤泥热活化温度的升高,复合砂浆的工作性能有所降低,28 d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掺入700℃热活化赤泥的复合砂浆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6.5 MPa,与掺入未经热活化赤泥的复合砂浆相比提高了15.38%。这主要是因为赤泥中硬水铝石经高温热活化分解成了活性更高的无定型氧化铝,而且赤泥中碱性离子含量增加可以更好地激发浆体中活性矿物的水化反应,反应生成更多的AFt和C-S-H凝胶,使试件的微结构更加致密,更有利于后期力学强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 拜耳法赤泥 复合砂浆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废渣对水泥胶砂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生辉 刘荣进 +2 位作者 陈平 韦家崭 赵艳荣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1,86,共5页
使用铅锌冶炼废渣作为混合材,研究了不同掺入比对胶砂试块流动度及各龄期强度的影响。通过压汞试验,结合扫描电镜分析了掺入铅锌冶炼废渣对胶砂内部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的影响及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铅锌冶炼废渣掺量的增加,胶砂试... 使用铅锌冶炼废渣作为混合材,研究了不同掺入比对胶砂试块流动度及各龄期强度的影响。通过压汞试验,结合扫描电镜分析了掺入铅锌冶炼废渣对胶砂内部孔隙率及孔径分布的影响及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铅锌冶炼废渣掺量的增加,胶砂试块各龄期强度逐渐下降,但在掺量为30%时,胶砂28 d抗压强度为46.8 MPa,与对照组基本持平,掺量不超过30%时,28 d抗压强度超过了对照组,压汞试验表明掺入铅锌冶炼废渣可以减小水泥浆体最可几孔径大小和孔隙率,使胶砂整体结构更加密实。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废渣水化产物形成相互搭接的空间网络结构,填充了水泥浆体的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渣 胶砂强度 孔隙率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特性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丽波 陈平 +7 位作者 胡成 杨义 向玮衡 刘荣进 刘骥 明阳 梁志锋 夏海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为提高拜耳法赤泥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物化特性的赤泥A和赤泥B对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浆流动度、力学强度及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赤泥A的最佳掺量为10%,赤泥B的最佳掺量为20%,此时配制的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 为提高拜耳法赤泥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物化特性的赤泥A和赤泥B对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浆流动度、力学强度及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赤泥A的最佳掺量为10%,赤泥B的最佳掺量为20%,此时配制的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浆的力学性能可到达P·O 42.5级水泥标准要求。另外,与赤泥A相比,赤泥B的掺入可赋予复合砂浆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赤泥B的颗粒尺寸较为细小,有助于填充砂浆微孔,提高水泥石密实性,另一方面赤泥B含有更多的Na_(2)O、K_(2)O等游离碱,碱激发作用更为明显,可加快浆体中活性矿物的水化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复合砂浆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养温度和矿物掺合料对钢渣基水泥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陈平 梁志锋 +4 位作者 胡成 向玮衡 夏海洋 刘俊 李芳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29,136,共5页
为探究蒸养温度对钢渣-赤泥-锰渣多元固废基复合水泥的影响,研究了20℃、40℃和60℃养护条件下复合水泥砂浆的力学强度的变化规律,利用XRD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水化产物组成和微结构,探讨了不同温度下拜耳法赤泥和电解锰渣碱-硫激发钢渣的... 为探究蒸养温度对钢渣-赤泥-锰渣多元固废基复合水泥的影响,研究了20℃、40℃和60℃养护条件下复合水泥砂浆的力学强度的变化规律,利用XRD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水化产物组成和微结构,探讨了不同温度下拜耳法赤泥和电解锰渣碱-硫激发钢渣的协同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蒸汽养护能够促进水化产物的生成,提升复合水泥早期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早期强度越大,但60℃蒸汽养护会生成网状C-S-H凝胶,导致后期强度损失较大。掺入适量拜耳法赤泥和电解锰渣能改善钢渣基水泥的力学强度,40℃蒸汽养护能促进拜耳法赤泥和电解锰渣碱-硫复合激发钢渣的协同效应,促进C-S-H凝胶生成,改善材料密实度,掺25%钢渣-2%赤泥-3%锰渣复合水泥砂浆的力学强度发展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泥 多元固废 蒸养温度 强度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硅比对硅酸钙矿相烧结行为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陈平 李芳彬 +3 位作者 向玮衡 胡成 刘俊 王启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4,共8页
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是实现建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探明钙硅比(n(CaO)∶n(SiO_(2)),摩尔比)对硅酸钙矿相组成和固碳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控钙硅比(n(CaO)∶n(SiO_(2))=1.8~2.2)制备了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采用t-pH、XRD、TG... 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是实现建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探明钙硅比(n(CaO)∶n(SiO_(2)),摩尔比)对硅酸钙矿相组成和固碳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控钙硅比(n(CaO)∶n(SiO_(2))=1.8~2.2)制备了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采用t-pH、XRD、TGA、SEM等技术研究了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的相组成、碳化硬化过程、CO_(2)吸收率和碳化产物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γ型硅酸二钙(Ca_(2)SiO_(4),γ-C_(2)S)生成量随钙硅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当钙硅比不高于2.0时,硅钙石(Ca_(3)Si_(2)O_(7),C_(3)S_(2))生成量随钙硅比的减小而增多,钙硅比大于2.0时,β型硅酸二钙(Ca_(2)SiO_(4),β-C_(2)S)生成量随钙硅比的增大而增多;碳化0.5 h反应剧烈,抗压强度随钙硅比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反应生成方解石、文石、球霰石。随着碳化反应延长至24 h,C_(3)S_(2)、γ-C_(2)S含量显著降低,方解石含量增长缓慢;C_(3)S_(2)降低了前期反应活性,但更持续的碳化反应和生成的多形态产物紧密交织,对后期抗压强度有提升作用,碳化24 h抗压强度和CO_(2)吸收率分别为129.76 MPa、1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硅比 硅酸钙 烧结行为 固碳能力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粉磨对钢渣颗粒形貌和水化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容北国 张健 +5 位作者 胡成 陈平 明阳 向玮衡 秦显柱 梁翔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39,147,共4页
为提高钢渣固废的建材化利用规模,利用超细立磨和球磨协同改性转炉钢渣的颗粒形貌和水化活性,主要研究了不同粉磨作用下钢渣微粉的粒径、比表面积、球形度、水化活性及其对复合砂浆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粉磨能... 为提高钢渣固废的建材化利用规模,利用超细立磨和球磨协同改性转炉钢渣的颗粒形貌和水化活性,主要研究了不同粉磨作用下钢渣微粉的粒径、比表面积、球形度、水化活性及其对复合砂浆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粉磨能够增大粉料的比表面积,提高钢渣微粉胶凝活性。球磨处理可进一步改性钢渣微粉的粒径分布和颗粒形貌,使其尺寸分布更均匀,椭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增多,材料整体球形度提高,有助于改善复合砂浆的流动度。同时,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钢渣微粉的水化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球磨2 h时钢渣微粉的活性最高,其3 d、7 d和28 d水化活性分别可达81.55%、88.90%和9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磨 整形改性 钢渣 颗粒形貌 水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度和水胶比对精炼钢渣负碳胶结料碳矿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向玮衡 刘俊 +3 位作者 胡成 陈平 马晓鹏 彭莹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49-2556,共8页
精炼钢渣的低水化活性限制了其作为胶凝材料的应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细度和水胶比对精炼钢渣碳化活性,以及碳化试样抗压强度、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度为777.8 m^(2)/kg和水胶比为0.100的条件下,精炼钢渣的CO_(2)吸收... 精炼钢渣的低水化活性限制了其作为胶凝材料的应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细度和水胶比对精炼钢渣碳化活性,以及碳化试样抗压强度、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度为777.8 m^(2)/kg和水胶比为0.100的条件下,精炼钢渣的CO_(2)吸收量和碳化程度分别为17.16%和39.60%,碳化试样的抗压强度为213.03 MPa。精炼钢渣碳化活性随着细度的提高有显著提升,但当细度超过642.6 m^(2)/kg后没有明显提升;且细度的提高会使碳化反应生成的方解石结晶度有所降低,但碳化产物的总量得到大幅提高,总体上有利于抗压强度的提高。随着水胶比的不断提高,精炼钢渣的碳化活性和碳化试样的抗压强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0.100的水胶比下碳化反应生成的方解石数量更多、晶体尺寸更大且结晶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钢渣 负碳胶结料 碳矿化性能 细度 水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制备透水砖基层强度及透水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磊 安邦国 +3 位作者 易金 陈平 李维贤 周卫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5,共4页
为了解钢渣透水砖性能与主要影响因素,围绕钢渣粗细骨料体积掺量比、骨胶比和水胶比对钢渣透水砖基层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和良好的原始强度,经陈化处理... 为了解钢渣透水砖性能与主要影响因素,围绕钢渣粗细骨料体积掺量比、骨胶比和水胶比对钢渣透水砖基层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和良好的原始强度,经陈化处理能够满足透水砖骨料的使用要求;钢渣粗细骨料体积掺量比、骨胶比、水胶比3个主要参数变化,对试件透水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抗折强度次之,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小;随着小粒径骨料或胶凝材料用量占比增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增加,而透水性能则出现明显降低;过多、过稀的水泥浆容易出现“沉底”现象,导致透水系数大幅降低;综合优化配合比后,制备的钢渣透水砖基层能够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透水砖 基层 力学性质 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高铁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艳荣 叶虔薪 陈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2-716,共5页
利用赤泥、磷石膏、钡泥替代部分天然原料制备高铁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研究水泥熟料中不同C_(4)AF(4CaO·Al_2O_(3)·Fe_2O_(3))设计含量(赤泥掺量)对水泥矿物形成、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的影响。借助XRD、 SEM-EDS... 利用赤泥、磷石膏、钡泥替代部分天然原料制备高铁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研究水泥熟料中不同C_(4)AF(4CaO·Al_2O_(3)·Fe_2O_(3))设计含量(赤泥掺量)对水泥矿物形成、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的影响。借助XRD、 SEM-EDS、金相显微镜分析熟料的矿物形成情况及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结果表明:水泥熟料中C4AF设计含量为20%~35%时,熟料中C_(4)AF、 C_(3)A、C_(3.75)B_(0.25)A_(3)S、 C_(3)S和C_(2)S矿物均形成,且随着C_(4)AF设计含量的增加, C_(3)S的形成量减少、 C_(2)S的形成量增加, C_(3)S的结晶边沿逐渐被铁铝中间相溶蚀,水泥的凝结时间逐渐延长;当C_(4)AF设计含量小于30%时,水泥的28 d抗折、抗压强度趋于平稳;过多的C_(4)AF会抑制C_(2)S向C_(3)S的转变,高铁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中C_(4)AF设计含量不宜超过30%,即配料时赤泥的掺量不超过16.4%;水化产物中钙矾石(AFt)和C-S-H的形成量是抗折、抗压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C_(4)AF 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 矿物形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铁相水泥的抗氯离子侵蚀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成 陈平 +3 位作者 张小平 向玮衡 刘荣进 田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101,共4页
为制备海洋工程基础设施用高抗蚀水泥材料,本试验系统研究了HIPC、MHC、OPC三种不同铁相水泥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养护温度的升高均可以改善三种不同铁相水泥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为制备海洋工程基础设施用高抗蚀水泥材料,本试验系统研究了HIPC、MHC、OPC三种不同铁相水泥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养护温度的升高均可以改善三种不同铁相水泥材料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有利于改善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当养护温度由20℃升至40℃时,HIPC、MHC、O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分别提高了46.79%、39.12%、34.76%。与其他水泥相比,MHC水泥的C3S含量低,水化形成的Ca(OH)2物相少,减少了F盐的生成,具有较高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HIPC水泥的C3A含量低,使水化过程中有害膨胀性物质Aft和石膏的生成量少,导致浆体结构较为致密,赋予其具有优异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低钙水泥 中热水泥 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钢渣复合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性能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锦璨 陈平 +3 位作者 赵艳荣 葛传奇 刘荣进 韦家崭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79,83,共5页
针对钢渣的成分特点,以石灰和铝矾土作为调质组分对钢渣进行物相重构,制备以C_(2)S、C_(4)AF为主要矿物的重构钢渣,将其按不同比例(10%、20%、30%、40%)与硅酸盐水泥复合制备高铁低钙硅酸盐水泥,重点研究重构钢渣掺量对水泥力学性能、... 针对钢渣的成分特点,以石灰和铝矾土作为调质组分对钢渣进行物相重构,制备以C_(2)S、C_(4)AF为主要矿物的重构钢渣,将其按不同比例(10%、20%、30%、40%)与硅酸盐水泥复合制备高铁低钙硅酸盐水泥,重点研究重构钢渣掺量对水泥力学性能、水化活性及抗硫酸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构钢渣的掺入降低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延长了凝结时间;重构钢渣复合水泥具有后期强度增长快的特点,掺量小于30%时28 d活性指数均超过100%;掺入重构钢渣能显著降低水泥的早期水化热,掺量为30%的水泥放热总量为254 J/g,比纯水泥低了18.3%;铁相在水化过程中,部分Fe取代水化产物中的Al,与SO_(4)^(2-)形成膨胀性小的富铁钙矾石,填充孔隙结构,提升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钢渣 C_(4)AF 水化活性 抗硫酸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铁相含量高铁低钙水泥抗硫酸盐侵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忠飞 赵艳荣 +2 位作者 陈平 刘荣进 张建兵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提高海洋工程基础材料水泥的抗侵蚀性能,在高铁低钙硅酸盐水泥体系中,制备不同C4AF设计含量(15%、18%、21%、24%)水泥熟料,研究水泥中不同C4AF设计含量对水泥矿物形成、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的影响。使用XRD、SEM... 为提高海洋工程基础材料水泥的抗侵蚀性能,在高铁低钙硅酸盐水泥体系中,制备不同C4AF设计含量(15%、18%、21%、24%)水泥熟料,研究水泥中不同C4AF设计含量对水泥矿物形成、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的影响。使用XRD、SEM分析熟料的矿物形成情况及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烧结制备的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与设计基本一致。当C4AF含量提高时,同龄期水泥的抗压强度降低,抗硫酸盐侵蚀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C4AF含量21%时达到最大值。体系中C4AF含量高时,Fe取代部分Al形成的AFt晶粒细小,致密度高,SEM下微观表现为钙矾石形貌由粗变细,是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低钙水泥 C4AF 矿物组成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类聚羧酸保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博恒 刘荣进 陈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3-1046,共4页
通过聚羧酸外加剂的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湿拌砂浆中的醚类聚羧酸保塑剂。研究了合成温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等不同合成条件下保塑剂单掺以及与蔗糖复配对湿拌砂浆稠度、保水率等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聚羧酸外加剂的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湿拌砂浆中的醚类聚羧酸保塑剂。研究了合成温度、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等不同合成条件下保塑剂单掺以及与蔗糖复配对湿拌砂浆稠度、保水率等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聚合温度80℃,单体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用量占单体总量的81.7%,马来酸酐用量10.4%,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用量1.4%,丙烯酸用量6.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3%,链转移剂甲基丙烯磺酸钠用量1%。在砂浆中掺入1%保塑剂时,砂浆稠度为101 mm,12 h稠度无损失,保水率为91.8%。保塑剂和缓凝剂的掺入抑制了水泥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延缓了放热峰的出现时间,降低了砂浆拌合后的稠度损失,有利于湿拌砂浆应用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保塑剂 湿拌砂浆 稠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溶液浓度对磷石膏制备α-半水石膏转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成 刘梦 +5 位作者 向玮衡 段鹏选 李顺凯 明阳 王能 卢冠举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提高湿法磷酸工艺排放的副产品磷石膏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采用常压水热合成法在NaCl溶液中制备α-半水石膏材料,研究了NaCl溶液浓度对α-半水石膏的结晶水含量、转晶行为、矿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5℃质量分数... 为提高湿法磷酸工艺排放的副产品磷石膏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采用常压水热合成法在NaCl溶液中制备α-半水石膏材料,研究了NaCl溶液浓度对α-半水石膏的结晶水含量、转晶行为、矿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5℃质量分数为10.0%~20.0%的NaCl溶液中,磷石膏的结晶水含量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降至约6%后将逐渐趋于平缓。结合XRD和SEM分析认为磷石膏在95℃质量分数为10.0%~20.0%的NaCl溶液中可脱水转晶形成稳定的六方柱状α-半水石膏。同时,磷石膏的脱水转晶速率呈现先缓慢上升而后快速升高,最后逐渐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属于典型的生长-成核动力学过程。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α-半水石膏的诱导成核时间和晶体生长时间逐渐加快,总转晶时间逐渐缩短。其中,磷石膏在质量分数为20.0%的NaCl溶液中水热反应0.5 h后即可完全转变为α-半水石膏,与质量分数为15.0%的NaCl溶液相比缩短了1.38 h。因此认为,NaCl溶液浓度的提高有助于加快磷石膏的脱水转晶效率,这可为实际规模化生产α-半水石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Α-半水石膏 转晶行为 水热合成 NACL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和MgCl_(2)及其复合溶液制备α-半水石膏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成 刘梦 +4 位作者 向玮衡 陈平 王能 卢冠举 周金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7,共6页
为提高磷石膏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采用常压水热合成法以磷石膏为主要原材料制备α-半水石膏材料,主要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CaCl_(2)、MgCl_(2)及其复合溶液对磷石膏常压水热制备α-半水石膏脱水速率、物相组成和微晶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 为提高磷石膏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采用常压水热合成法以磷石膏为主要原材料制备α-半水石膏材料,主要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CaCl_(2)、MgCl_(2)及其复合溶液对磷石膏常压水热制备α-半水石膏脱水速率、物相组成和微晶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磷石膏在95℃的CaCl_(2)溶液、MgCl_(2)溶液及CaCl_(2)-MgCl_(2)复合溶液中均可脱水转晶生成α-半水石膏。在CaCl_(2)溶液和MgCl_(2)溶液中,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α-半水石膏的生成速率加快,其中经质量分数为35%的CaCl_(2)溶液反应4 h后或质量分数为25%的MgCl_(2)溶液反应1 h后,磷石膏可完全反应成α-半水石膏。在CaCl_(2)-MgCl_(2)复合溶液中,随着MgCl_(2)溶液浓度的增加,磷石膏的脱水转化速率逐渐加快,当CaCl_(2)质量分数≤19%和MgCl_(2)质量分数≥11%时,磷石膏水热反应1 h即可形成颗粒分布较为完整的α-半水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CaCl_(2) MgCl_(2) 复合溶液 Α-半水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