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部湾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1
作者 李佳展 农梦玲 +2 位作者 刘晓东 蒋雪 刘永贤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广西北部湾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滨海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北海市为例,对北部湾经济区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北海市在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现实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了... 广西北部湾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滨海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北海市为例,对北部湾经济区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北海市在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现实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滨海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商业化育种体制机制,发展滨海特色农业精深加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加强滨海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强化滨海特色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积极推动滨海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特色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 广西北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农业背景下广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戴婧豪 刘永贤 +6 位作者 苏新惠 潘丽萍 兰秀 蒋子驹 梁琪 农梦玲 范稚莲 《农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了理清功能农业背景下广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好的促进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文献研究法、访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广西富硒功能农业产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结果表... 为了理清功能农业背景下广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好的促进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文献研究法、访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广西富硒功能农业产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富硒功能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独特地理区位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缺人才、产业链短、品牌少等劣势;虽然政府重视、潜在市场广阔,但是也存在与其他地区的富硒产品结构相似的挑战。结合SWOT矩阵,笔者认为广西富硒功能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想要进一步发展,应在基础战略─SO战略的基础上以WO战略和ST战略为核心,兼顾WT战略;同时做好政府统筹、培养人才、创建品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功能农业 SWOT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花生品种筛选及外源调控花生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黄太庆 江泽普 +5 位作者 梁潘霞 邢颖 廖青 刘永贤 潘丽萍 陈锦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8-1202,共5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花生品种的自然富硒能力及对外源硒的利用指数,然后通过施用外源硒,研究不同调控措施对花生籽粒硒含量及外源硒利用率的影响,为富硒花生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个花生品种春花生籽粒...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花生品种的自然富硒能力及对外源硒的利用指数,然后通过施用外源硒,研究不同调控措施对花生籽粒硒含量及外源硒利用率的影响,为富硒花生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个花生品种春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41~0.180 mg/kg,秋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39~0.066 mg/kg,外源硒的利用指数为2.3~3.7。施用外源硒肥均能显著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含硒肥料基施、淋施和叶面喷施情况下,花生籽粒对外源硒的利用率分别为0.056%~0.064%、0.23%~0.25%和3.74%~4.99%。可见,不同花生品种间硒的富集能力和对外源硒利用能力均有差异,而叶面喷施的硒肥施用方式下花生对外源硒的利用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筛选 花生 外源硒利用率 含硒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浔郁平原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永贤 陈锦平 +6 位作者 潘丽萍 吴天生 杨彬 邢颖 廖青 梁潘霞 江泽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9-1144,共6页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前提条件。以浔郁平原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浔郁平原富硒土壤比例,并初步探讨了富硒土壤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桂平、平南和港南等4个县(市、区...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前提条件。以浔郁平原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浔郁平原富硒土壤比例,并初步探讨了富硒土壤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桂平、平南和港南等4个县(市、区)的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 mg/kg),最高的覃塘区达到0.77 mg/kg。覃塘、桂平、平南3区县硒含量≥0.4 mg/kg的土壤均超过50%,其中覃塘区高达88.5%。桂平市的土壤对成土母质硒元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土壤pH与土壤硒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H<5的土壤硒含量高达0.58mg/kg。林地、草地、果园和水田的土壤硒含量依次降低,水田土壤硒含量只有林地的65.45%。因此,浔郁平原土壤硒资源丰富,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pH是影响土壤硒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浔郁平原 富硒土壤 成因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富硒细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廖青 刘永贤 +4 位作者 邢颖 梁潘霞 潘丽萍 陈锦平 江泽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3-1207,共5页
从广西不同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32株耐硒细菌,通过优化加硒时间、培养时间及加硒浓度进行富硒试验,筛选获得4株富硒能力较强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对4株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了各菌株的种属关系。经鉴定,YLB1-6为Bacillu... 从广西不同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32株耐硒细菌,通过优化加硒时间、培养时间及加硒浓度进行富硒试验,筛选获得4株富硒能力较强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对4株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了各菌株的种属关系。经鉴定,YLB1-6为Bacillus cereus,TXB1-10为Sinomonas sp.,TXB2-5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GPB1-5为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在最适加硒时间、培养时间及适宜加硒浓度条件下,各菌株的硒转化率分别为:YLB1-674.22%,TXB1-1066.05%,TXB2-555.31%,GPB1-563.30%。各菌株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可交换态硒含量,对土壤硒起到较强活化作用。土壤富硒细菌为硒转化提供更多的高效微生物载体,并为富硒产品开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细菌 硒转化率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锦平 刘永贤 +6 位作者 潘丽萍 吴天生 杨彬 邢颖 廖青 梁潘霞 江泽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作物中的硒含量是影响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浔郁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的农作物调查结果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港南、桂平市和平南县等4个县... 作物中的硒含量是影响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浔郁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的农作物调查结果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港南、桂平市和平南县等4个县(市、区)的水稻富硒率均高于86%。花生、黄豆、玉米和水稻的天然富硒率最高,富硒率依次为100%、100%、100%和89%。水稻根、茎、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下降,分别为0.663、0.130和0.108,水稻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远高于龙眼、荔枝和甘蔗。根系土与水稻籽粒硒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60,远高于龙眼和荔枝。港南区作物硒与土壤pH相关系数为0.342,在碱性土壤中甘蔗茎的硒含量(0.012 1 mg/kg)最高,在酸性土壤中水稻的硒含量(0.0653mg/kg)最高。本研究中,以种子为可食部分的作物其天然富硒率较高,土壤硒含量和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浔郁平原 作物 硒富集特征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典型母质发育土壤硒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潘丽萍 江泽普 +4 位作者 廖青 陈锦平 黄太庆 刘永贤 邢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02,共8页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硒素特征及理化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硒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利用AMOS路径分析模型及土壤培养试验,量化了不同因子对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硒素特征及理化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硒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利用AMOS路径分析模型及土壤培养试验,量化了不同因子对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总硒含量均高于0.4 mg/kg,其中以花岗岩母质土壤总硒含量最高,以砂页岩母质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且变幅最大。土壤硒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不同形态硒含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残渣态硒>有机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交换态硒>可溶态硒。AMOS路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母质土壤硒形态分配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全磷、有机质和pH,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土壤中的全氮及砂页岩母质土壤中的速效氮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利用贡献较大的理化因子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外源理化因子添加后均在一定的时间及剂量条件下出现土壤有效硒含量最大值,且不同母质土壤获得的最佳因子条件不同。因此,不同土壤母质因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其硒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于土壤后,土壤硒会因土壤环境的变化而重新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 不同母质 土壤硒 有效硒 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8年功能农业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其国 尹雪斌 +3 位作者 孙敏 刘永贤 侯非凡 张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71,共11页
功能农业作为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调优供给"、"调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加强功能农业研究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对我... 功能农业作为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调优供给"、"调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加强功能农业研究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对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农业从2008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本文对有关功能农业的定义、学科的发展、应用实践,进行了系统回顾,对于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高值农业 功能农业 矿物质 植物有益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生物强化方式对火龙果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锦平 潘丽萍 +5 位作者 王冬梅 邢颖 苏秀清 兰秀 覃金环 刘永贤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共4页
为探究适用于提高火龙果硒含量的含硒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以“金都1号”火龙果为试材,施用含硒有机肥和氨基酸硒肥,氨基酸硒肥又设置3种浓度喷施和3种浓度淋施,研究火龙果果肉、茎硒含量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含硒肥料对火龙... 为探究适用于提高火龙果硒含量的含硒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以“金都1号”火龙果为试材,施用含硒有机肥和氨基酸硒肥,氨基酸硒肥又设置3种浓度喷施和3种浓度淋施,研究火龙果果肉、茎硒含量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含硒肥料对火龙果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施用含硒有机肥和淋施氨基酸硒肥均显著提高火龙果果肉、茎硒含量(p<0.05)。其中,含硒有机肥处理果肉硒含量最高,达到0.0193mg/kg,是对照(空白)的5.68倍,淋施氨基酸硒肥处理的果肉硒含量范围在0.0061~0.0079mg/kg。所有喷施氨基酸硒肥处理果肉、茎硒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土壤施硒是火龙果更为有效的硒生物强化方式,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碱性含硒有机肥能更好地达到硒生物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肥 火龙果 有机肥 PH值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肥处理对杧果果实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锦平 农梦玲 +3 位作者 何景云 潘丽萍 邢颖 刘永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以桂热82号杧果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富硒有机肥10、15 kg/株(T1、T2)、富硒有机肥+氨基酸硒叶面肥(T3)、单施氨基酸硒叶面肥15 L/hm^(2)(1次)(T4)、12 L/hm^(2)(2次)(T5)、15 L/hm^(2)(2次)(T6)、18 L/hm^(2)(2次)(T7),共... 以桂热82号杧果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富硒有机肥10、15 kg/株(T1、T2)、富硒有机肥+氨基酸硒叶面肥(T3)、单施氨基酸硒叶面肥15 L/hm^(2)(1次)(T4)、12 L/hm^(2)(2次)(T5)、15 L/hm^(2)(2次)(T6)、18 L/hm^(2)(2次)(T7),共8个处理,研究杧果果实硒含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硒肥处理对杧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单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显著提高果肉硒含量(p<0.05);随着氨基酸硒叶面肥用量的加大,T4~T7果肉硒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果皮硒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T6、T7果皮硒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硒含量均呈现出果皮高于果肉的趋势,其中T2、T5、T6、T7处理组自身果皮与果肉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见,氨基酸硒叶面肥能有效提高杧果硒含量,其中果皮硒含量的增幅大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氨基酸硒叶面肥 富硒有机肥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贝壳粉对水稻吸收镉与硒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丽萍 谭骏 +4 位作者 刘斌 邢颖 黄雁飞 陈锦平 刘永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34-2140,共7页
为明确不同粒径贝壳粉对土壤镉、硒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累积镉与硒的影响差异,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等量不同粒径贝壳粉施用处理,通过测定水稻植株各部位镉和硒含量,结合土壤pH、土壤有效态镉和有效态硒及其价态含量,对比分析不同粒径贝壳粉... 为明确不同粒径贝壳粉对土壤镉、硒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累积镉与硒的影响差异,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等量不同粒径贝壳粉施用处理,通过测定水稻植株各部位镉和硒含量,结合土壤pH、土壤有效态镉和有效态硒及其价态含量,对比分析不同粒径贝壳粉对水稻吸收累积镉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贝壳粉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且贝壳粉粒径越小,效果越显著,10、60、200目贝壳粉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比对照(常规种植)降低8.68%、10.84%和17.50%,同时稻田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得以提高,并以交换态硒为主,贝壳粉粒径越小,越利于交换态硒向+6价硒转化;施用贝壳粉可促进水稻降镉富硒,糙米镉含量比对照降低9.62%~49.02%,硒含量提高4.31~5.58倍,且水稻体内镉含量与硒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60目和200目贝壳粉处理的糙米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的要求。研究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选用粒径60目以上的贝壳粉作为镉污染农田稻米降镉富硒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粉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