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1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雅长桉人工林和毗邻地带性天然林地表昆虫群落比较研究
1
作者 祝鑫宇 张健本 +3 位作者 梁雪松 李梦莉 蒋超尤 蒙凤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3,共9页
用巴氏罐诱集法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调查3种林分地表昆虫群落,从植物群落、林分结构、土壤因子和凋落物因子探讨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地表昆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喀斯特天然林而低于土山天然林;桉... 用巴氏罐诱集法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调查3种林分地表昆虫群落,从植物群落、林分结构、土壤因子和凋落物因子探讨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地表昆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喀斯特天然林而低于土山天然林;桉树人工林地表昆虫群落组成与土山天然林、喀斯特天然林均存在显著差异,桉树人工林以蜚蠊科、蟋蟀科为主,土山天然林以蟋蟀科、姬蠊科、猎蝽科、果蝇科、蜚蠊科为主,喀斯特天然林以露尾甲科、果蝇科为主;植物群落组成、林下幼苗密度和凋落物盖度的差异是导致桉树人工林与土山天然林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3个因子合计解释了2个林分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差异74.46%的异质性;林下植物密度、凋落物盖度和凋落物氮含量差异是导致桉树人工林与喀斯特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3个因子合计解释了2个林分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差异62.27%的异质性。桉树人工公益林林下植物减少导致其地表昆虫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生态公益林 天然林 昆虫 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监控系统的森林火灾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树木园为例
2
作者 沈静静 莫劼书 金玉双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树木园为例,构建了一个基于智能监控系统的森林火灾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传感器等多源数据,结合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图像技术,实现了火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识别。该文设计了智... 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树木园为例,构建了一个基于智能监控系统的森林火灾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传感器等多源数据,结合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图像技术,实现了火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识别。该文设计了智能监控前端与中控管理系统,包括高精度转台、双光谱火情识别系统等部分,以及森林火灾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并对系统实施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升了森林火灾预警的准确性和应急响应的效率,减少了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降低了经济损失,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预警管理 应急管理 智能监控系统 南宁树木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学校园植物造景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汶珍 滕健 庞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445-4447,4457,共4页
通过调查广西大学的校园绿化植物种类、频度以及配置形式,从校园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造景进行实例分析,总结出广西大学植物造景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造景建议。
关键词 园林 植物造景 广西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以广西大学教学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勇锋 唐世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214-3216,共3页
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广西大学教学区校园广场、疏林草地和滨水地带等三类主要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指出设计应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尊重和满足使用群体的需求,构筑多元、宜人的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
关键词 校园设计 人性化 公共开放空间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教学区基地空间人性化设计——以广西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欧阳勇锋 梁俊波 和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1-402,共2页
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广西大学校园为例,探讨了校园教学区建筑前廊、前院和后院等基地空间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校园设计 人性化 基地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冬冬 罗应华 +3 位作者 林建勇 何巧萍 覃林 零雅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相关性。【结果】以完全随机模型对样地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优势种在1~11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柔毛紫茎Stewartia villosa在1~25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以异质泊松模型分析时,发现优势种在10~25 m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表明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影响,且不同种群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样地微地形因子中海拔和坡度对优势种的格局分布影响较大;不同种群的龄级空间分布格局受个体密度影响较大,增长型种群幼龄个体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衰退型种群成年个体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幼龄个体随机分布;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幼树、小树、成年树之间无种内竞争排斥关系,种内关联性均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种内关联性与尺度相关;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总体呈正关联,种间正相关和无关联种对多于负相关种对,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种间竞争关系较弱,优势种间相互独立,利于物种共存。【结论】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的影响,且分布格局随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种内、种间关系多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群落优势种排斥竞争关系不显著,群落种群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性 种内关联性 山地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壤区桉树林地土壤酸化特征及控酸技术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柯琴 韦向向 +5 位作者 赵隽宇 覃祚玉 宋贤冲 曹继钊 吴立潮 唐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共8页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样品,测定酸碱度、交换性酸含量、酸缓冲容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游离酸和潜在酸分布特征,并以3种有机控酸剂(腐植酸盐类、黄腐酸盐类和氨基寡糖类)和2种无机缓冲剂(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为备选材料,两两搭配构建有机无机控酸体系,筛选出缓冲能力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开展控酸效果对比试验,探讨上述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p H值范围为4.50~4.85,交换性Al^(3+)含量为2.60~4.30 cmol/kg,平均土壤酸缓冲容量为38.90 mmol/kg。缓冲性能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分别为5∶1的氨基寡糖类+磷酸氢二钾、10∶1的黄腐酸盐类+磷酸二氢钾和10∶1的腐植酸盐类+磷酸二氢钾,上述3种降酸体系施用30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土壤p H值分别提升1.17、0.98和0.73,增幅分别达25.36%、21.24%和15.82%;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减少了2.7、0.8、2.2 cmol/kg,下降幅度达74.07%、24.07%和62.04%。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土壤对外源酸稍敏感,稍易受酸害。交换性Al^(3+)是主体致酸因子,其含量高于作物铝胁迫临界点。综合考虑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氨基寡糖类与磷酸氢二钾配施对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效果最佳,后续田间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人工林 土壤酸化 有机物料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屹立 刘绮 +2 位作者 陆雪干 刘铭 李先琨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25,共13页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还是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深刻影响着土壤肥力、碳储存与释放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还是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深刻影响着土壤肥力、碳储存与释放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性地总结归纳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凋落物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等质量特征,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土壤分解者的种类与活性等。同时,该文还深入梳理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凋落物分解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话题,这对深化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推动物质循环研究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主场效应、土壤动物作用、光降解等话题的认识,并建立系统的分解机制研究框架。此外,构建一个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凋落物处理(包括添加与去除)的长期固定实验网络平台,对于深入揭示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转化与稳定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该文为进一步探索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制提供了生态学视角的见解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质量 气候 土壤分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特色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陶世红 唐春红 +1 位作者 唐世斌 朱栗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95-96,共2页
为营建大学校园特色景观,以广西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的质量、特色、实用功能为研究内容,以校园的使用人群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对广西大学的校园绿地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获得较高的评价,有一定的... 为营建大学校园特色景观,以广西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的质量、特色、实用功能为研究内容,以校园的使用人群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对广西大学的校园绿地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获得较高的评价,有一定的特色景观,但在特色景观营造和景观小品设施等方面还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景观 景观特色 广西大学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希妤 田湘 吴庆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6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掌握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 【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掌握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土壤pH、含水率、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钙(Ca)、镁(Mg)、总酚、复合态酚及水溶性酚等理化指标;分析桉树林、马尾松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及桂花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通过测序从4种森林类型土壤样品中共得到内生细菌有效序列731289条,注释得到63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有2界36门85纲116目136科152属57种。其中,优势细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1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24%)、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6.83%)及绿弯菌门(Chloroflexi,6.71%),优势菌属分别是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7.72%)、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82%)、Candidatus_Solibacter(1.57%)、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0.91%)及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0.67%)。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桂花林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其次是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最低。冗余分析结果显示pH(r=0.943)、AK(r=0.861)对细菌群落结构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p H>AK>复合态酚>总酚>Ca>Mg>AP>水溶性酚>OM>AN,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序依次为pH>AK>Ca>Mg>AP>总酚>复合态酚>AN>水溶性酚>OM。【结论】4种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受土壤化学性质中pH和AK影响最大,部分门分类水平细菌受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森林类型 细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酚酸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以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1
作者 唐贤明 戴大旺 +3 位作者 陈元坤 秦志永 程芳超 孙建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4期100-101,共2页
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去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企业和高校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 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去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企业和高校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分析和总结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互利共赢 教学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林学专业“科产教”交叉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问题、策略与路径
12
作者 玉舒中 杨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34-137,142,共5页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中林学专业面临着适应新时代需求、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挑战。“科产教”交叉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成为推动林学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该文通过阐明新农科人才要求、“科产教”...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中林学专业面临着适应新时代需求、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挑战。“科产教”交叉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成为推动林学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该文通过阐明新农科人才要求、“科产教”交叉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与意义,深入剖析当前林学专业在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与实施路径,旨在提升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林业产业与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林学专业 科产教融合 校企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森林保护学课程多维度教学改革与实践
13
作者 玉舒中 杨振德 胡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51-155,共5页
为适应林业绿色发展需求,广西大学林学专业于2022年将森林昆虫学和林木病理学两门核心课程整合为森林保护学一门课程。该研究针对合并后的课程,从知识体系重构、学习空间拓展、教学安排优化及课程思政融入4个维度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 为适应林业绿色发展需求,广西大学林学专业于2022年将森林昆虫学和林木病理学两门核心课程整合为森林保护学一门课程。该研究针对合并后的课程,从知识体系重构、学习空间拓展、教学安排优化及课程思政融入4个维度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明确基本知识点并构建模块化内容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与重构;同时,建设多元化教材体系与学习空间,丰富教学资源与学习途径;此外,优化教学安排,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厚植“五林”情怀,坚定学生为林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服务的使命与担当。实践结果显示,这些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成果导向教育) 森林保护学 课程改革 多维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李晓琼 陈俊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显著增强对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科教融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为农林类气象学课程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目前,农林类气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着教育资源与设施不足、科研与教学分离等多重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该文深入探讨“理论+案例”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虚实结合”的强化实践模式、“跨界协同”的拓展延伸途径,以及“产教科融合”的创新实践机制,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卓越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气象学人才,为农林领域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农林类气象学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欢欢 李晨阳 +1 位作者 李梦莉 蒙凤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以广西十万大山、大明山和花坪3个自然保护区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毗邻天然林昆虫为研究对象,利用马氏网法调查2种林分内的昆虫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 以广西十万大山、大明山和花坪3个自然保护区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毗邻天然林昆虫为研究对象,利用马氏网法调查2种林分内的昆虫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研究地共采集到昆虫10305头,隶属于10目102科,以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PERMANOVA和NMDS结果表明3个研究地之间的昆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各研究地的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之间昆虫群落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SIMPER结果表明造成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差异性的主要昆虫类群为双翅目瘿蚊科、眼蕈蚊科、缟蝇科、大蚊科、蕈蚊科、沼大蚊科、长足虻科、丽蝇科、蚤蝇科、摇蚊科、食虫虻科,膜翅目姬蜂科、旋小蜂科、茧蜂科,半翅目蚜科、叶蝉科、袖蜡蝉科、飞虱科、蜡蝉科、蝉科,鞘翅目小蠹科、叶甲科、瓢虫科以及鳞翅目草螟科、细蛾科、织蛾科、麦蛾科、伊蛾科,可能与林内微环境或植物群落组成有关。在科级水平上,马尾松人工林内昆虫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毗邻天然林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马尾松人工林并非生物多样性的“荒漠”,在昆虫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无法取代天然林在维持区域昆虫多样性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林 昆虫 群落 多样性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绿化空间布置浅析——以广西财经学院校园绿化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有文 俞建妹 +1 位作者 王凌晖 和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248-5250,5265,共4页
以广西财经学院校园绿化为例,从点状布置、条形布置、块状布置、空间布置的方式来探讨大学校园绿化空间布置应当要灌输以人为本的意识,根据大学校园的特性,选择不同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打造出适合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的人性化校园环境。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绿化空间 布置 人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学校园自生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程 李林 和太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为了解广西大学自生植物资源现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广西大学校园自生植物资源组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大学校园自生维管植物358种,隶属89科251属,其中乡土植物272种(占总种数75.98%),外来植物86种(占24.03%);植物生活型... 为了解广西大学自生植物资源现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广西大学校园自生植物资源组成、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大学校园自生维管植物358种,隶属89科251属,其中乡土植物272种(占总种数75.98%),外来植物86种(占24.03%);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67.60%),木本植物占23.46%,藤本植物占8.94%;自生植物果实(孢子)共有17种类型,其中干果类型以蒴果、瘦果占优,肉果类型以浆果为多;校园内各生境的自生植物按物种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地被>林地>草坪>耕地>果园>湿地>硬化地>花坛树池>花境>生态停车场>树干;根据生境情况和适应特征,将358种自生植物分为广适型、湿生型、中生型、耐干旱-贫瘠型4类。自生植物应用策略:(1)废弃地或其他贫瘠的场地可运用广适型自生植物作为先锋物种、建群种;(2)在保证湿地景观效果基础上保留和应用长势良好的湿生型自生植物;(3)筛选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自生植物作为人工栽培植物群落的伴生种;(4)运用耐干旱-贫瘠型自生植物营造硬化生境的绿化景观。研究结果为自生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植物 资源 分布特征 保护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学校园公共活动区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紫妍 唐世斌 覃盟琳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3期370-378,共9页
为了解广西大学校园植物群落物种及景观现状,为高校植物景观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对广西大学校园公共活动区人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多样性特征及层次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大学东、西校园4种类型的公共活动区内有238... 为了解广西大学校园植物群落物种及景观现状,为高校植物景观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对广西大学校园公共活动区人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多样性特征及层次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大学东、西校园4种类型的公共活动区内有238种植物,隶属78科182属;种数较多的有豆科(Fabaceae)、棕榈科(Arec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等5科,以常绿树种为主。各功能区、各层次重要值排名靠前的优势种有小叶榕(Ficus concinna)、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a)、杧果(M.indica)、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不同校区及功能区内各层次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有一定差异;东校园教学办公区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0.9773)、Shannon-Wiener指数(4.0633)均最高;各功能区3个层次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相近;除西校园湖岸水景区外,其他功能区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相近;整体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群落结构以复层型结构为主。建议加强校园各区域绿地的养护管理,平衡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提高观赏类藤本植物应用,打造更加和谐和多样的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重要值 校园绿地 人工植物群落 广西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林下种植天门冬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珍先 马道承 +3 位作者 蒋丰璟 杨梅 徐圆圆 申礼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探究人工林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种植效果,在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桉树混交林及木荷纯林下种植1年生天门冬,探究不同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林间土壤多数物理指标呈... 为探究人工林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种植效果,在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桉树混交林及木荷纯林下种植1年生天门冬,探究不同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林间土壤多数物理指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土壤持水能力木荷-天门冬模式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杉木混交林总体情况优于纯林。0~2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分仅全氮、全钾含量模式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20~40 cm土层中所有养分指标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木荷-天门冬模式林间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杉木+马尾松/桉树-天门冬模式0~2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分含量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而20~4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分积累状况因模式而异。对于天门冬根际土壤,仅全碳含量各模式间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天门冬模式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整体表现最好,杉木混交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较杉木纯林更高。综上,木荷-天门冬模式下林间土壤性质得到综合提高,可在生产中进行推广,但应注重氮、钾肥补充;杉木与马尾松、桉树混交林种植天门冬土壤性质整体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人工林 林下种植模式 土壤物理性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混交改造下根系-菌丝-微生物互作对土壤磷转化的调控机制
20
作者 贺明霞 黄雪蔓 +6 位作者 尤业明 王博 童慧 杨欣然 明安刚 招礼军 栾军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4,共12页
【目的】揭示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组分转化的调控机制,为缓解针叶纯林连栽导致的土壤磷素限制及生态功能衰退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红锥、格木构建的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45 mm(根系+菌丝)... 【目的】揭示复层异龄混交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组分转化的调控机制,为缓解针叶纯林连栽导致的土壤磷素限制及生态功能衰退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马尾松纯林及其与红锥、格木构建的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45 mm(根系+菌丝)、53μm(仅菌丝)孔径根际限制装置,解析根系-菌丝-微生物互作对磷循环的影响。【结果】(1)引入红锥和格木混交改造使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总活性磷含量分别提升了41.34%、44.42%,使总中等活性磷含量分别提升了36.84%、40.26%。(2)较马尾松纯林,红锥-马尾松、格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微生物生物量磷总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1.21%、79.52%,酸性磷酸酶总活性分别显著增加86.25%、103.46%;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磷、亮氨酸氨基肽酶是调控土壤磷组分转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仅增加菌丝参与后,马尾松纯林、红锥-马尾松混交林、格木-马尾松混交林3种林分土壤中磷素活化系数显著升高了24.37%、20.24%、20.69%。(4)与仅增加菌丝参与相比,根系输入导致纯林中总活性磷和总中等活性磷含量分别下降35.55%、30.25%,导致红锥和格木混交林中活性无机磷含量分别下降28.14%和34.59%。【结论】马尾松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的循环和转化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氮素共同影响,根系对土壤中磷的转化起主要作用,根系和菌丝的相互作用能使其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互作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影响土壤磷的转化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磷组分 土壤酶活性 根际 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