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优良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1
作者 郭强 张木清 +4 位作者 黎正英 唐利球 秦昌鲜 蒋洪涛 马文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为明确自主选育的甘蔗优良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浸渍接种法对135份甘蔗优良品系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35份甘蔗优良品系中综合抗性水平表现为高抗至中抗的品系有47份,占34.81%;中感至高感2的品系有88份,占65.19%。其中... 为明确自主选育的甘蔗优良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浸渍接种法对135份甘蔗优良品系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35份甘蔗优良品系中综合抗性水平表现为高抗至中抗的品系有47份,占34.81%;中感至高感2的品系有88份,占65.19%。其中综合抗性水平为高抗的甘蔗品系有8份,占5.93%;综合抗性水平为抗病的甘蔗品系有26份,占19.26%;综合抗性水平为中抗的甘蔗品系有13份,占9.63%;综合抗性水平为中感的甘蔗品系有32份,占23.70%;综合抗性水平为感病的甘蔗品系有50份,占37.04%;综合抗性水平为高感的甘蔗品系有6份,占4.44%。综合抗性水平表现为高抗黑穗病的‘中蔗1613503’‘桂南蔗143001’‘桂南蔗142401’‘中蔗140802’‘中蔗151005’‘中蔗16183’‘中蔗144101’和‘中蔗15421’等8个品系,可作为高抗黑穗病品种加以示范推广,也可以作为抗黑穗病亲本进一步杂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优良品系 黑穗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基因组的前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暴怡雪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甘蔗。复杂的遗传背景和极高程度的多倍体特性使得甘蔗基因组的破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汇总了目前甘蔗基因组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深入剖析了首个染色体水平的现代...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甘蔗。复杂的遗传背景和极高程度的多倍体特性使得甘蔗基因组的破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汇总了目前甘蔗基因组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深入剖析了首个染色体水平的现代杂交栽培种甘蔗ZZ1的全基因组,并对未来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甘蔗产业的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基因组 前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慧 林萍萍 +5 位作者 黄潮华 黄国强 徐良年 邓祖湖 张木清 赵新旺 《中国糖料》 2022年第1期25-32,共8页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植物品种,保护品种权。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上更容易造成品种混杂。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DNA分子指纹图谱方法(RFLP、RAPD、AFLP、...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植物品种,保护品种权。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上更容易造成品种混杂。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DNA分子指纹图谱方法(RFLP、RAPD、AFLP、SSR、ISSR、SNP)在甘蔗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指纹图谱在甘蔗品种鉴别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甘蔗分子指纹图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指出构建甘蔗标准指纹图谱库和分子身份证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分子标记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甘蔗遗传多样性和选择信号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萍萍 张慧 +3 位作者 徐良年 邓祖湖 王勤南 赵新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年第4期217-225,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甘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性清除分析,了解甘蔗基因组中受人工选择的区域及优良基因,以期为甘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83份甘蔗栽培种和24份细茎野生种共107份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以甘蔗割手密基因组为参... [目的]通过对不同甘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性清除分析,了解甘蔗基因组中受人工选择的区域及优良基因,以期为甘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83份甘蔗栽培种和24份细茎野生种共107份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以甘蔗割手密基因组为参考,获得基因组SNP基因型数据,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不同群组的分化系数(Fst),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择信号扫描分析。[结果](1)栽培种与细茎野生种群体之间的Fst=0.216,栽培种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8.93×10^(-6))高于细茎野生种群体(π=6.11×10^(-6))。(2)选择性清除分析得到72个基因组区域,对前5%的基因组区域进一步分析,共检测到439个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发现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泛素蛋白转移酶活性过程、核苷酸结合过程和热反应过程等,包括抗病蛋白RGA2、谷胱甘肽S-转移酶、钾转运蛋白等抗性基因。[结论]107份甘蔗材料可分为两个亚群,且抗性基因在甘蔗育种过程中得到了强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多样性 群体分化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甘蔗新品系的抗旱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洪涛 蒋夏兰 +2 位作者 商贺阳 李安贵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评价不同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为广西不同种植地区提供适宜的耐旱品种和简单高效的鉴定方法。采用桶栽模拟干旱胁迫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对17个‘GUC’系列甘蔗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新台糖22’(... 评价不同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为广西不同种植地区提供适宜的耐旱品种和简单高效的鉴定方法。采用桶栽模拟干旱胁迫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对17个‘GUC’系列甘蔗品系和两个对照品种‘新台糖22’(CK1)、‘福农39’(CK2)的6个抗旱性指标的抗旱性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系)的6个抗旱性指标变化程度不同,其中株高(Ph)、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4个指标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质膜透性(PMP)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h、RWC、Chl和Pro含量与PMP呈显著负相关;4个主因子代表6个抗旱指标94.12%。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品系‘GUC31’、‘GUC17’、‘GUC23’和‘GUC9’的抗旱性高于CK1;其余品系低于CK1但高于CK2。聚类和判别分析将19个甘蔗品种(系)分为3类,其中‘GUC23’、‘GUC21’、‘GUC31’、‘GUC17’和‘GUC8’抗旱性较强;‘GUC1’、‘GUC16’和‘福农39’抗旱性较差。试验中所用的生理指标和分析方法在甘蔗抗旱性评价上简单而有效,可用于未来甘蔗的抗旱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系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及WGCNA的甘蔗干旱响应调控网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佩婷 赵振丽 +5 位作者 黄潮华 黄国强 徐良年 邓祖湖 张玉 赵新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83-1600,共18页
干旱是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人研究表明,斑茅具有良好的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远缘杂交遗传给后代。本研究以斑茅与甘蔗杂交F1代无性系YCE96-40为材料,对苗期干旱处理0 h和24 h后的叶和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了根和叶在... 干旱是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人研究表明,斑茅具有良好的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远缘杂交遗传给后代。本研究以斑茅与甘蔗杂交F1代无性系YCE96-40为材料,对苗期干旱处理0 h和24 h后的叶和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比较了根和叶在转录水平上响应干旱的差异,鉴定出21,885个(DR vs CR:10176,DL vs CL:7907)差异表达基因(DEGs),根中差异表达基因多于叶中,说明根对干旱胁迫响应更为剧烈。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根和叶中DEGs均富集到与脱水反应相关及激素信号转导过程相关的条目,比如“对渗透胁迫生物过程的响应”和“对缺水生物过程的反应”等。与叶不同的是,根中大量DEGs显著富集到与细胞膜相关的条目。在根中鉴定出多个木质素相关DEGs,表明木质素参与了根的干旱响应。通过对所有DEGs进行WGCNA分析,共鉴定出11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与干旱处理后的根显著相关有5个模块,与干旱处理后的叶显著相关的有2个模块。进一步筛选出了26个转录因子为甘蔗干旱响应的候选转录因子,构建了调控网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甘蔗抗旱性的分子机制及甘蔗抗旱性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转录组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法检测活体甘蔗纤维分 被引量:2
7
作者 唐若涵 李修华 +2 位作者 吕雪刚 张木清 姚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19-2425,共7页
甘蔗的纤维分是甘蔗选育过程和制糖、造纸等行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采用透射形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对活体甘蔗纤维分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6个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123个甘蔗蔗茎样本,将其按2∶1的比例采用Duplex样本集... 甘蔗的纤维分是甘蔗选育过程和制糖、造纸等行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采用透射形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对活体甘蔗纤维分进行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6个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123个甘蔗蔗茎样本,将其按2∶1的比例采用Duplex样本集划分方法分为校正集(82个样本)和预测集(41个样本)。以120°的测量夹角获取了蔗茎在去除蜡质前后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透射光谱,并选取噪声较小且幅值变化明显的670~950 nm波段作为实际建模波段。观察波形发现,去除蜡质后蔗茎的透光率显著增高,且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分析了蜡质对于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去蜡后的蔗茎样本建模效果更为良好。将一阶微分(FD)、连续小波变换(CWT)、标准正态变换(SNV)等9种预处理方法分为基线校正、散射校正、平滑处理、尺度缩放四个步骤。按各步骤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产生108种预处理组合,分别对处理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PLS建模分析,最终得到了综合建模效果最优的预处理方法FD+SG。为筛选得到携带最有效信息的波长,采取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遗传算法(G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以及随机青蛙算法(RF)等有效变量提取算法对最优预处理后的透射光谱进行重要波长筛选。分别对各算法提取出的重要波长进行PLS建模分析,其中采用UVE方法提取出来的重要波长建模效果最好,所选波长的数量为40个,占全波段的14.3%。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_(p))为0.73,比相同预处理下的全波段PLS建模结果提升了14.1%,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P)为0.88%(%表示甘蔗纤维分的单位),比全波段建模结果下降了14.6%。研究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能够对活体甘蔗纤维分进行有效预测,此研究可为相应便携式传感器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甘蔗育种、各行业生产的节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甘蔗 纤维分 重要波长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锻炼对水分胁迫下甘蔗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洒洒 文如霜 +4 位作者 赵小文 刘琦 刘钺 王梓廷 张木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2,共11页
为探究干旱锻炼能否提高甘蔗的耐旱性,以干旱敏感型品种(‘ZZ2’‘FN’)和耐旱型品种(‘TD’‘ZZ9’)为试验材料,在水分胁迫前进行干旱锻炼,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处理甘蔗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结果显示,水分胁迫下,与未经干旱锻炼的甘蔗相... 为探究干旱锻炼能否提高甘蔗的耐旱性,以干旱敏感型品种(‘ZZ2’‘FN’)和耐旱型品种(‘TD’‘ZZ9’)为试验材料,在水分胁迫前进行干旱锻炼,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处理甘蔗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结果显示,水分胁迫下,与未经干旱锻炼的甘蔗相比,经干旱锻炼的4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合速率、F_(v)/F_(m)、植株生长速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但低于正常灌溉处理;并且经干旱锻炼的甘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说明水分胁迫前进行干旱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蔗的耐旱能力;而且不同甘蔗品种的锻炼效果不尽相同,与未经干旱锻炼甘蔗相比,经干旱锻炼的甘蔗品种的抗旱生长情况表现为‘ZZ2’>‘FN’>‘TD’>‘ZZ9’,说明干旱敏感型甘蔗品种的锻炼效果比耐旱型品种好。通过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干旱锻炼下甘蔗叶片中MDA含量与其他生理指标相比更能精确地反应甘蔗受旱情况。可见,经干旱锻炼甘蔗植株可以通过改变生理响应来提高自身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胁迫 干旱锻炼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VAMP相关蛋白ScPVA12与甘蔗花叶病毒P3N-PIPO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玉泉馨 杨宗桃 +8 位作者 张海 程光远 周营栓 焦文迪 曾康 罗廷绪 黄国强 张木清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2484,共13页
植物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PVA12 (plant 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VAMP)-associated proteins homolog12)属于VAP27家族蛋白,在细胞中介导内质网囊泡运输以及膜融合。甘蔗(Saccharumspp.hybrid)PVA12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 植物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PVA12 (plant 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VAMP)-associated proteins homolog12)属于VAP27家族蛋白,在细胞中介导内质网囊泡运输以及膜融合。甘蔗(Saccharumspp.hybrid)PVA12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栽培种新台糖22号(ROC22)中克隆了PVA12基因,命名为ScPVA12。该基因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的长度为735 bp,其编码长度为244 aa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PVA12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脂溶蛋白,C端具有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存在明显分化。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试验表明, ScPVA12与SCMV-P3N-PIPO蛋白互作。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ScPVA12定位于内质网。共定位试验表明ScPVA12与SCMV-P3N-PIPO共定位于内质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cPVA12基因在甘蔗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第8节间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正七叶中的表达量最高;SCMV侵染对ScPVA12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在SCMV胁迫下ScPVA12基因先下调表达,后期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12 甘蔗花叶病毒 P3N-PIPO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荧光标记引物增强甘蔗染色体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信号
10
作者 李心怡 姜春秀 +5 位作者 薛丽 蒋洪涛 姚伟 邓祖湖 张木清 余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些年,基于参考基因组设计的低拷贝寡聚核苷酸探针在FISH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植物基因组中分布大量的重复序列,这...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近些年,基于参考基因组设计的低拷贝寡聚核苷酸探针在FISH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植物基因组中分布大量的重复序列,这使得oligo-FISH的分辨率存在一定局限性。利用包含多个荧光基团的荧光PCR引物,扩增出甘蔗染色体特异oligo探针,并进一步优化甘蔗的荧光原位杂交体系,提高了甘蔗oligo探针识别近缘物种染色体的效率。通过开发多荧光标记的甘蔗oligo探针以及甘蔗荧光杂交体系的优化,有效拓宽荧光信号的最小分辨率,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并成功基于甘蔗oligo探针对高粱1-10号染色体分型。多荧光标记引物增强oligo探针信号的新方法及FISH体系的优化为今后在其他物种中提高oligo-FISH鉴定染色体及捕捉微弱的荧光信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荧光原位杂交 寡聚核苷酸探针 染色体识别 oligo-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病胁迫下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敬湧 谢洒洒 +1 位作者 盖倞尧 王梓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85-2893,共9页
叶绿素含量是甘蔗在生长监测中非常重要的评估内容,尤其是在甘蔗受到病害侵染的情况下,准确估计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病害的早期检测与防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构建花叶病胁迫下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估计模型,于2021年7月到11月... 叶绿素含量是甘蔗在生长监测中非常重要的评估内容,尤其是在甘蔗受到病害侵染的情况下,准确估计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病害的早期检测与防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构建花叶病胁迫下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估计模型,于2021年7月到11月通过人工接种病菌,使甘蔗叶片感染花叶病。对这些感染了花叶病的叶片重复测量高光谱数据。并通过化学方法测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此建立花叶病胁迫下的甘蔗叶片高光谱数据集。首先使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多元散射校正(MSC)、变量标准化(SNV)、一阶导数(1^(st)D)、二阶导数(2^(nd)D)5种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检测模型,从而构建高光谱数据最优预处理模型。利用最优预处理结果,分别采用相关系数、连续投影算法(SPA)和随机森林算法(RF)筛选特征波段。将筛选出的波段分别和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回归(SVR)、K最邻近法(KNN)等机器学习模型结合建立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G处理后建立的PLSR模型精度最高R_(p)^(2)=0.9952,RMSE_(p)=0.2353 mg·cm^(-2)。用RF筛选出的特征波段与BPNN学习模型结合的SG-RF-BPNN模型为花叶病胁迫下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R_(p)^(2)=0.9964,RMSE_(p)=0.2058 mg·cm^(-2)。提出的基于高光谱信息的花叶病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可为大面积种植的甘蔗精准、无损伤的病害胁迫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胁迫 叶绿素含量预测 高光谱分析 特征波段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真菌毒素的分类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文凤 暴怡雪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镰刀菌是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它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导致的病害,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生产防治难题。其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伏马菌素(Fumonisin)是当前研究中最受关注、影响极为广泛的三种镰刀... 镰刀菌是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它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导致的病害,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生产防治难题。其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伏马菌素(Fumonisin)是当前研究中最受关注、影响极为广泛的三种镰刀菌毒素。本文阐述了甘蔗梢腐病病原镰刀菌所产毒素的主要种类、危害及相关研究,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甘蔗真菌性病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属 真菌毒素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寡聚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春秀 姚伟 +1 位作者 张木清 邓祖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6,共8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细胞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实现DNA或RNA序列在染色体上精确的可视化的直观定位。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大量物种的基因组信息被不断公...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细胞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实现DNA或RNA序列在染色体上精确的可视化的直观定位。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大量物种的基因组信息被不断公布,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参考基因组衍生的寡聚核苷酸序列(Oligo,oligonucleotide)探针在FISH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传统FISH探针相比,Oligo-FISH能更加精确、深入地揭示植物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的进化、遗传与变异。本研究对荧光标记的靶标DNA与荧光探针的种类与应用,寡聚核苷酸探针的种类及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聚焦于Oligo-FISH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鉴定植物染色体、识别植物同源染色体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Oligo-FISH技术可用于构建物种属内的染色体核型,利用Oligo-FISH结果可为该属没有全基因组的作物的基因组组装提供指导,Oligo涂染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异源多倍体物种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融合与交换问题,能够准确地检测染色体间是否存在易位等行为及异源重组。因此,Oligo-FISH技术的发展为基因组染色体水平的组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Oligo-FISH技术与信号放大技术结合能够克服重复序列高度富集区域Oligo探针密度低的困难,可对非常短的基因区域进行可视化,如对启动子、增强子的检测,在转基因中对基因片段定位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种遗传和进化,进一步推动作物遗传育种的改良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寡聚核苷酸 物种进化 染色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糖93-159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振丽 黄潮华 +3 位作者 徐良年 邓祖湖 赵新旺 黄国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40-245,共6页
[目的]建立粤糖93-159的再生体系,为进行化学诱变选育新品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粤糖93-159嫩叶鞘为外植体,探究分别添加2,4-D、6-BA、NAA和活性炭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粤糖93-159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 [目的]建立粤糖93-159的再生体系,为进行化学诱变选育新品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粤糖93-159嫩叶鞘为外植体,探究分别添加2,4-D、6-BA、NAA和活性炭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粤糖93-159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2,4-D+30 g·L^(-1)蔗糖+7 g·L^(-1)琼脂,诱导率为95.37%;愈伤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2 mg·L^(-1)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分化率为42.22%;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3.0 mg·L^(-1)NAA+0.5 mg·L^(-1)活性炭+30 g·L^(-1)蔗糖。[结论]建立了粤糖93-159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甘蔗种苗快繁、遗传转化以及诱变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糖93-159 再生体系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DREB2B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夏兰 黄翠霖 +1 位作者 徐世强 张木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9,共9页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90%以上的食用糖是由甘蔗产生的,我国有85%以上的甘蔗种植区是分布在旱地,干旱是限制甘蔗生产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改良和培育抗旱甘蔗新品种对甘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P2/...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90%以上的食用糖是由甘蔗产生的,我国有85%以上的甘蔗种植区是分布在旱地,干旱是限制甘蔗生产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改良和培育抗旱甘蔗新品种对甘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P2/ERF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之一,该基因家族成员通过调控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植物的干旱、盐害、冷冻等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斑茅转录因子EaDREB2B在近缘种甘蔗中异源表达可提高甘蔗的抗旱性,但EaDREB2B在甘蔗中的互作蛋白有待挖掘,其调控甘蔗抗旱的分子机制尚待阐明。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干旱胁迫下转EaDREB2B基因甘蔗GN18的酵母cDNA文库,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EaDREB2B的互作蛋白,为阐明EaDREB2B调控甘蔗抗旱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EaDREB2B编码32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位于N端71~129氨基酸区域的AP2保守结构域,EaDREB2B存在转录激活活性,其自激活区位于EaDREB2B的C端255~325氨基酸区域;利用截短的EaDREB2B(1~255氨基酸)作为诱饵蛋白在甘蔗酵母cDNA文库中筛选其互作蛋白,初步筛选出498个候选阳性克隆,通过PCR检测筛选到432个有效阳性克隆,经测序和比对去除重复克隆后,成功筛选出269个与EaDREB2B互作的候选蛋白,候选互作蛋白主要包括转录因子、泛素蛋白酶、乙烯不敏感蛋白、脱水诱导蛋白、核糖体蛋白、延伸因子、解旋酶、蛋白激酶和一些未知蛋白等。通过KEGG功能分析显示,162个候选蛋白被KEGG注释,并且参与44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泛素介导蛋白水解、光合作用、核糖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调节自噬、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碳代谢和RNA转运等通路;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互作蛋白在光合作用、泛素介导蛋白水解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途径显著富集,推测EaDREB2B可能通过其相互作用蛋白泛素化介导蛋白降解参与逆境响应,推测EaDREB2B可能通过蛋白泛素化介导蛋白降解参与逆境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DREB2B 甘蔗 干旱 酵母双杂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含水量高光谱成像反演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敬湧 张明珍 +2 位作者 凌华荣 王梓廷 盖倞尧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目的/意义]为实现玉米的干旱胁迫等作物生长状态的无损监测,本研究探索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含水量无损检测方法。[方法]首先使用高光谱相机采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苗期玉米叶片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技... [目的/意义]为实现玉米的干旱胁迫等作物生长状态的无损监测,本研究探索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含水量无损检测方法。[方法]首先使用高光谱相机采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的苗期玉米叶片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叶肉部分平均光谱。通过系统性地分析不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机器学习回归模型对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预测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最优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反演模型;并探究构建可用于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反演的植被系数并评估其反演能力。[结果和讨论]结合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SR)特征提取与Stacking回归可获得最优叶绿素含量预测效果(R~2为0.878,均方根误差为0.317 mg/g);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特征提取与Stacking回归可获得最优含水量预测效果(R~2为0.859,RMSE为3.75%);新构建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R_(410)-R_(559))/(R_(410)+R_(559))]和比值系数(R_(400)/R_(1171))分别对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反演精度最高且显著高于传统植被系数,R~2分别为0.803和0.82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03 mg/g和3.2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高光谱信息的反演模型与植被系数可以实现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含水量的精确、无损检测,可为玉米生长状态实时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高光谱技术 叶绿素含量反演 含水量反演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