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1
作者 莫郡兰 黄朝科 +2 位作者 张卫 陈建全 郑霞林 《广西植保》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研究了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118属188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3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51属8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3.22%和46.28%。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 研究了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蝴蝶种类多样性及其区系,共发现蝴蝶5科118属188种,其中珍稀蝴蝶6种,广西新纪录3种;蛱蝶科的属种数最多,达51属8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类数的43.22%和46.28%。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境内分布的蝴蝶以东洋种占比最高,达67.55%,其次为广布种,占22.34%。研究结果为广西凭祥白云山生态公园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寄主 地理分布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
作者 王乐韵 王小云 +2 位作者 林开 郑霞林 李俊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9期180-183,188,共5页
该文探讨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具备生态思维和绿色防控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田间实践等方式,将生态文明观贯穿于课程教学,重点围绕害虫综合治理(IPM)、生物防治、化... 该文探讨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具备生态思维和绿色防控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互动讨论、田间实践等方式,将生态文明观贯穿于课程教学,重点围绕害虫综合治理(IPM)、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绿色生产实践展开。教学改革强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害虫防治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培养系统思维和绿色防控能力。思政教育融合结果表明,改革可显著提升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观察能力、绿色农业需求的分析能力及田间绿色防治措施的设置与评估能力。通过田间实践和模拟决策,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还深刻理解了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此类型的教育改革可为农业教育的绿色转型提供可行路径,为参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增加相应知识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绿色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典型高砷区蜈蚣草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榕树 王艳 +3 位作者 孟德凯 赵宁宁 顾明华 王学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2-849,共8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在提高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中国砷污染地区的AM真菌的分布和资源调查还不够全面。为探明砷污染地区AM真菌的多样性状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在提高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中国砷污染地区的AM真菌的分布和资源调查还不够全面。为探明砷污染地区AM真菌的多样性状况,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AM真菌种属,对广西南丹县高砷矿区及周边地区蜈蚣草根围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砷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蜈蚣草均能被AM真菌侵染,随着砷浓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无污染土壤中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主要受土壤磷和海拔的影响。低磷促进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从而提高侵染率,而海拔升高会导致孢子密度降低。但随着土壤砷污染水平的增加,砷浓度逐渐成为主要影响因子,使侵染率上升,孢子密度下降。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的变化趋势一致。鉴定出4属10种AM真菌,其中7种属于球囊霉属(Glomus),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各1种,球囊霉属是该调查区域的优势属。AM真菌孢子的形态直接影响其适应能力,颜色深、表面网纹间隔致密的AM真菌抗逆性更好,近明球囊霉(C.claroidem)、团集球囊霉(G.glomerulatu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等适应性较强的菌种分离频度达到了100%,相对丰度也较高。研究结果将会对砷污染地区AM真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超富集植物-AM真菌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蜈蚣草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来宾市旱改水稻田水稻黄化病因调查与综合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健平 卢洁 +9 位作者 兰志斌 李德越 陈仁钦 张大刊 陆秋萍 但雪 李一鸣 李天娇 邹承武 何勇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4-2342,共9页
【目的】开展旱改水稻田水稻黄化病因调查与综合诊断,为提高广西旱改水工程农田质量及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排除法、比较法和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策略,综合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诊断办法,对广西来宾市兴宾区... 【目的】开展旱改水稻田水稻黄化病因调查与综合诊断,为提高广西旱改水工程农田质量及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排除法、比较法和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策略,综合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诊断办法,对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陶邓镇和高安乡典型旱改水黄化稻田土壤和水稻叶片的理化性质、农药残留、主要病害病原菌进行分析,综合诊断引起旱改水稻田水稻黄化的病因。【结果】理化分析结果显示,旱改水黄化稻田的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镁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K)(P<0.05,下同),锰、铜、锌、铝和砷含量均显著高于CK;黄化水稻叶片的氮、磷和镁含量明显低于CK,而锰和铜含量均高于CK;黄化稻田土壤中前茬除草剂残留量显著低于CK稻田土壤,黄化水稻叶片中未检出橙叶病和黄萎病病原,排除旱改水稻田水稻黄化是由植物病原微生物和除草剂残留引起。补肥简比试验结果显示,“复合肥+钙镁磷肥+尿素”组合未能有效纠正旱改水水稻的黄化问题,而将部分复合肥更换为新型测土配方水稻肥可有效纠正旱改水水稻的黄化病,具体表现为分蘖末期水稻黄化病株率和病叶率显著下降,水稻产量显著提高。【结论】土壤镁和氮素缺乏是引起广西来宾市旱改水稻田水稻黄化的主要原因,旱改水稻田土壤物理结构较差、有机质含量低,以及酸度和活性锰、铜、砷含量偏高等综合因素加剧了黄化症状,通过有针对性的补肥和多措并举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可有效改善水稻黄化症状,实现水稻稳产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改水 水稻黄化病 综合诊断 关联分析 广西来宾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德保县某水稻种植区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韦昌江 丁浩男 +1 位作者 潘荣庆 黄智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目的】基于小空间尺度分析岩溶高背景值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为综合防控稻田重金属污染和安全利用稻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广西德保县某水稻种植区的129个水稻土样品(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H及重金属镉(Cd)... 【目的】基于小空间尺度分析岩溶高背景值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为综合防控稻田重金属污染和安全利用稻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广西德保县某水稻种植区的129个水稻土样品(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H及重金属镉(Cd)、铅(Pb)、铬(Cr)和砷(As)含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稻田土壤的污染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研究区域水稻土的重金属来源。【结果】研究区域水稻土的pH平均为7.46,Cd、As、Pb和Cr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7、11.65、24.57和121.45 mg/kg。4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排序为Cd(2.86)>As(0.56)>Cr(0.39)>Pb(0.15);69.00%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处于中污染水平,31.00%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轻污染水平;地质累积指数评价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排序为Cd>Cr>Pb>As;4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水稻土主要潜在生态风险来源为Cd,其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为92.89%。Cd、As和Cr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呈西北高东南低特点,Pb含量分布特征为东南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较低。Cr和As的轻微富集可能与居民区污水和燃煤排放有关,Pb含量可能受交通运输来源影响,Cd污染可能受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和居民生活活动多方来源影响。【结论】广西德保县129个点位水稻土重金属Cd污染严重,As、Pb和Cr元素虽然有不同程度积累,但处于无污染水平;生态危害风险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与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及居民生活污水和燃煤排放有关,Cd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达92.89%。因此,在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中应重点关注土壤Cd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广西德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健 谭俊杰 +3 位作者 林泽毅 林强 杨尚东 谭宏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为探索木醋液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作用,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 为探索木醋液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的作用,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对青枯病菌和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稀释度的木醋液中,稀释600倍的木醋液浇灌不仅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的生长,而且有助于提高番茄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对照(CK)相比,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以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木醋液具有显著抑制番茄青枯病及枯萎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浇灌稀释木醋液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生长,改善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作用;其中,以稀释600倍(B)木醋液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番茄 连作障碍 抑菌活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学科竞赛对植物保护大学生的积极导向
7
作者 郑德洪 王小云 +1 位作者 谭辉华 吴海燕 《广西植保》 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以第一届广西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该竞赛对植物保护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和...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以第一届广西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该竞赛对植物保护相关专业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积极导向,以及在新农科建设中的意义。区域性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水平和专业认同感,激发了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植物保护 新农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磷限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付越 黄智刚 +6 位作者 吴丽雪 张天 巩怡斐 黎玉婷 唐秀梅 唐荣华 孙婷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基于甘蔗/花生间作、花生单作和甘蔗单作3个种植体系,通过测定土壤碳(β-1,4-葡萄糖苷酶,BG)、氮(氨基葡糖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酸性磷酸酶,AP)相关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并用碳、氮和磷相关酶活性化学计量比... 基于甘蔗/花生间作、花生单作和甘蔗单作3个种植体系,通过测定土壤碳(β-1,4-葡萄糖苷酶,BG)、氮(氨基葡糖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酸性磷酸酶,AP)相关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并用碳、氮和磷相关酶活性化学计量比表征微生物养分限制程度的方法,分析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磷的限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甘蔗单作外,其他单作、间作ln(NAG+LAP)/lnAP和lnBG/lnAP均<1,基于土壤酶活性比值计算的矢量角度>45°,表明花生和甘蔗单作、间作主要土壤微生物磷限制。花生和甘蔗间作土壤氮和磷养分显著高于单作;花生间作土壤AP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甘蔗则相反;花生间作矢量角度显著低于单作(P<0.05),甘蔗单作和间作差异不显著,表明间作有利于改善花作中土壤微生物磷的限制。相关分析表明,矢量角度与MB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MBN/MBP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微生物磷限制主要受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及其相对比值的调控。本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主要受磷限制,间作体系通过调控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量相对比值从而缓解花生间作下土壤微生物磷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土壤微生物磷限制 酶化学计量比 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泥沙入河负荷辨识方法
9
作者 杨翠红 王旭 +6 位作者 郭豪 李勇 陈婷婷 黄智刚 周小淇 吴宗猛 杨江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探讨适宜的确定甘蔗地侵蚀泥沙入河负荷的方法,对甘蔗种植区防控土壤侵蚀、合理选择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广西甘蔗种植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将特定单体化合物稳定性同位素技术(CSSI)分别与实地监测、^(7)Be示踪、RUSLE模型联合应... 探讨适宜的确定甘蔗地侵蚀泥沙入河负荷的方法,对甘蔗种植区防控土壤侵蚀、合理选择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广西甘蔗种植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将特定单体化合物稳定性同位素技术(CSSI)分别与实地监测、^(7)Be示踪、RUSLE模型联合应用,确定流域甘蔗地侵蚀泥沙的入河负荷。结果说明:1)那辣流域中,甘蔗地侵蚀泥沙的贡献比例在24.5%~42.8%之间,是入河泥沙的主要贡献来源之一;2)次降雨事件下,3种方法测定的流域土壤流失量在0.18~5.57 t/hm^(2)之间,不同方法测定的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小排序为:^(7)Be示踪>RUSLE模型>监测法;3)监测-CSSI法确定的甘蔗地泥沙入河负荷在0.04~1.07 t/hm^(2)之间,与其结果相比较,^(7)Be-CSSI法的相对误差为2.74%~1672.63%,Nash-Sutcliffe系数E为–1.47;RUSLE-CSSI法的相对误差在–16.42%~208.41%之间,E值为0.80。RUSLE-CSSI法比^(7)Be-CSSI法定量辨识甘蔗地侵蚀泥沙入河负荷的结果与监测-CSSI法的实测值相比,误差均较大。因此,2种方法均不适用于确定流域泥沙入河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泥沙入河负荷 监测 7Be示踪 RUSLE模型 CS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及防效
10
作者 徐小梅 韦洁玲 +5 位作者 孙东晗 马修国 李天娇 李一鸣 李卫国 何勇强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 采用牛津杯对峙法和比浊法比较研究了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毒力,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了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g/L50.5%春雷·硫磺W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皿内抑制率为(28.69±1.15)%,显著低于10.00 g/L 20%噻唑锌SC的抑菌率(67.36±0.32)%;二者的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2.209μg/mL和1.931μg/mL;1.00 g/L 50.5%春雷·硫磺WP和20%噻唑锌SC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45.99±10.34)%和(32.72±6.58)%,二者间差异显著。建议50.5%春雷·硫磺WP可作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替代药剂,与20%噻唑锌SC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春雷·硫磺WP 水稻白叶枯病 抑菌率 毒力测定 盆栽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根土天牛成虫口器的超微结构
11
作者 刘长泰 管凯华 佟心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蔗根土天牛是重要农林业害虫。然而,蔗根土天牛成虫几乎不取食,其口器结构和感器与成虫期取食的其他天牛是否存在差异亟需开展研究。探明其成虫口器各结构形态及其感器的分布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天牛的感受机制。【方法】利... 【目的】蔗根土天牛是重要农林业害虫。然而,蔗根土天牛成虫几乎不取食,其口器结构和感器与成虫期取食的其他天牛是否存在差异亟需开展研究。探明其成虫口器各结构形态及其感器的分布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天牛的感受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蔗根土天牛成虫口器的超微结构,并分析了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结果】蔗根土天牛成虫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唇舌5部分组成,但唇舌及下颚须的内颚叶、外颚叶发生严重退化;上颚背面有大量毛形感器分布,内唇仅有锥形感器1一种类型;下颚须、下唇须是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区域,存在毛形感器、毛板、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5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器有2种亚型,锥形感器有5种亚型。【结论】蔗根土天牛成虫因不取食,口器很多结构发生退化。感器类型与具有取食习性的天牛相似,但内唇感器、下颚须及下唇须表面ST数量明显较少,下颚须及下唇须端部感器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天牛口器的功能形态及感受机制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根土天牛 昆虫口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感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榕属植物叶片的理化性质及对朱红毛斑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建松 刘俊延 +3 位作者 吴塞逸 王小云 陆温 郑霞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为探究相较于其余5种榕属植物,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偏好小叶榕Ficus concinna及垂叶榕F.benjamina的原因。本文通过测量比较7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榕属植物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物理性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评估... 为探究相较于其余5种榕属植物,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偏好小叶榕Ficus concinna及垂叶榕F.benjamina的原因。本文通过测量比较7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榕属植物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物理性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评估朱红毛斑蛾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的发育历期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发现,与黄葛树、无花果、对叶榕、高山榕和印度榕相比,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98.47μg/g与65.21μ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18 mg/g与0.95 mg/g;含水量分别为0.84%与0.95%;叶片厚度分别为3.59 mm与2.65 mm;硬度分别为3.91 mN与3.49 mN;朱红毛斑蛾仅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能完成生活史;与垂叶榕相比,取食小叶榕后的幼虫、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更短,分别为50.25 d、11.48 d和4.28 d,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更高,且自然死亡排除控制指数为1.68,低于垂叶榕。说明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较低含量的次生代谢物质、较小的叶片硬度,导致朱红毛斑蛾偏好小叶榕和垂叶榕,并能完成生活史。因此在基于榕树植物的园林绿化造景过程中,应注意树种的搭配,降低朱红毛斑蛾对城市园林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属植物 朱红毛斑蛾 寄主偏好性 理化性质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物调理剂对Cd污染水田土壤性质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少华 潘荣祝 +3 位作者 陆贵佳 何烨 蒋代华 黄智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矿物调理剂对广西镉(Cd)污染水田土壤性质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为利用水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钙镁硅调理剂A和B、钙硅调理剂C和钙镁调理剂D(分别设为A、B、C和D处理),在广西某受Cd污染水田开展Cd污... 【目的】探究不同矿物调理剂对广西镉(Cd)污染水田土壤性质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为利用水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钙镁硅调理剂A和B、钙硅调理剂C和钙镁调理剂D(分别设为A、B、C和D处理),在广西某受Cd污染水田开展Cd污染大田修复治理试验,以不施用调理剂为对照(CK)。处理后于水稻成熟期测定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Cd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根、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分析不同矿物调理剂对Cd污染水田土壤的修复治理效果及Cd在水稻各部位的残留状况,并对土壤总Cd含量、CEC和pH与有效态Cd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用矿物调理剂可显著提高Cd污染水田的土壤pH和CEC(P<0.05,下同),二者分别较CK提高15.0%~16.6%和20.4%~23.8%;可显著降低Cd污染水田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CK下降14.0%~19.3%。施用矿物调理剂后水田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H的对数ln(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053;ln(pH)值与C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326;随着土壤pH和CEC的上升,土壤有效态Cd含量持续下降。施用矿物调理剂均可有效降低水稻根、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及水稻地上部Cd的富集系数,其中,水稻籽粒的总Cd含量下降35.9%~50.2%,水稻地上部(茎、叶和籽粒)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19.5%~33.5%、32.1%~44.9%和38.6%~52.6%。【结论】施用不同矿物调理剂均可显著提升水田土壤pH和CEC,从而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抑制Cd从土壤向水稻根、茎、叶和籽粒迁移,有效降低水稻Cd含量,减少Cd在水稻地上部(茎、叶和籽粒)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水田 矿物调理剂 修复治理 水稻 安全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重塑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信雁 杨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是番茄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明番茄连作障碍发生机制,推动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番茄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重塑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是番茄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明番茄连作障碍发生机制,推动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番茄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重塑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细菌型”转变为“真菌型”,是番茄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轮作与间套作、嫁接、土壤消毒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重塑连作番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减轻连作障碍危害,尤其轮作与间套作豆科作物更有利于减轻番茄连作障碍危害。迄今,研究发现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土壤红色杆形菌属(Solirubrobacter)细菌以及木霉菌属(Trichodermaspp.)真菌等微生物是有助于克服番茄连作障碍的功能微生物。开发与有机肥结合的生物有机肥,用于重塑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方法是一项极具开发前景的生物防控连作障碍发生的技术措施,但如何保障生物有机肥应用于不同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定殖、存活与大量繁殖,是该项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连作障碍 功能微生物 菌群重塑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氮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健 杨尚东 +2 位作者 梁阗 卢文 谭宏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探究长期施氮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内生真菌的影响,为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利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4个施氮处理(CK、L、M、H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6、482、964 kg/hm^(2))对甘蔗根际土壤和... 探究长期施氮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内生真菌的影响,为甘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利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4个施氮处理(CK、L、M、H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6、482、964 kg/hm^(2))对甘蔗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氮(CK)处理相比,不同施氮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根际土壤真菌丰富度(P<0.05),其中L、M、H处理分别提高39.58%、24.04%和35.33%,但对甘蔗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不同施氮处理对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影响;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甘蔗根际土壤中沙蜥属(Saitozyma)、木霉属(Trichoderma)、unclassified_p__Ascomycota、镰刀菌属(Fusarium)等优势真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篮状菌属(Talaromyces)、unclassified_f__Herpotrichiellaceae、梨孢霉属(Coni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刺球菌属(Chaetosphaeria)、毛壳菌属(Chaetomium)、unclassified_o__Hypocreales等优势真菌属的相对丰度;不同施氮处理亦提高了unclassified_k__Fungi、unclassified_p__Ascomycota等优势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篮状菌属、毛壳菌属和unclassified_f__Strophariaceae等优势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属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长期单一的施氮处理容易诱导甘蔗根际土壤或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趋向单一,具有降低甘蔗植株抵御外界胁迫能力的潜在风险。基于维护甘蔗根际土壤生态健康的视角,适宜甘蔗的施氮量以低氮处理(L)的施用量(96 kg/hm^(2))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氮肥 根际土壤真菌 根系内生真菌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性基因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小惠 蒋哲 +4 位作者 陆守腾 黄福钢 王彩先 农保选 邱永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筛选抗水稻白叶枯病Ⅴ和Ⅸ型菌的水稻品种。【方法】以97个收集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为待测样品,水稻白叶枯病Ⅴ、Ⅸ型菌为菌种。用剪叶接种法鉴定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叶枯病能力并划分抗性等级。对抗性表... 【目的】筛选抗水稻白叶枯病Ⅴ和Ⅸ型菌的水稻品种。【方法】以97个收集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为待测样品,水稻白叶枯病Ⅴ、Ⅸ型菌为菌种。用剪叶接种法鉴定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白叶枯病能力并划分抗性等级。对抗性表现优异的品种构建定位群体,并进行基因定位及克隆。【结果】筛选出苗期抗Ⅴ型菌的水稻品种20个,成株期8个,2个时期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4个;苗期抗Ⅸ型菌的水稻品种34个,成株期9个,2个时期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1个。其中,供试水稻品种‘BX02’在2个时期对Ⅴ型菌株抗性表现极佳。‘BX02’与‘9311’杂交构建的F2遗传群体,抗性位点被定位在5号染色体,极大似然函数值达到40.6,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水稻抗白叶枯病Ⅴ型菌xa5基因,序列扩增分析验证为白叶枯抗性基因xa5。【结论】筛选出在2个时期均抗白叶枯病Ⅴ型菌的水稻品种4个,抗Ⅸ型的水稻品种1个,为水稻抗白叶枯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水稻白叶枯病 基因定位 xa5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甘蔗对重金属吸收的施肥模式探究
17
作者 朱瑜 谭俊杰 +2 位作者 梁阗 杨尚东 谭宏伟 《中国糖料》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重金属含量、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蔗‘柳城05-13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A)、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不施肥(CK)5个施肥处理。...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重金属含量、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蔗‘柳城05-13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A)、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不施肥(CK)5个施肥处理。【结果】与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汞、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别减少了0.05~0.08 mg/kg、0.01~0.02 mg/kg、0.09~0.13 mg/kg、0.19~0.43 mg/kg;另一方面,与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或生物有机肥(C)处理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虽然显著低于化肥处理,分别减少了1500~4455 kg/hm^(2)和1860—2090株/hm^(2),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与化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不施肥(CK)和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甘蔗蔗糖含量与锤度,分别增加了0.1%~1.27%和0.2%~2.84%。【结论】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两者混合施用处理(D)均可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汞、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同时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D)还可以显著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有机肥 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下蔗地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对雨型和甘蔗生育期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美敬 黄艳荟 +3 位作者 杨浩宇 赵子贵 王业阳 李桂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目的]探究自然降雨下坡度、雨型及甘蔗生育期对坡面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为甘蔗种植区土壤侵蚀的机理完善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径流小区野外原位观测法,分析了不同雨型和甘蔗生育期下不同坡度(5°,10°)蔗... [目的]探究自然降雨下坡度、雨型及甘蔗生育期对坡面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为甘蔗种植区土壤侵蚀的机理完善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径流小区野外原位观测法,分析了不同雨型和甘蔗生育期下不同坡度(5°,10°)蔗地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养分(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特征。[结果](1)各生育期下坡面径流量大小表现为伸长期>分蘖期>幼苗期>成熟期,氮素养分流失量则表现为分蘖期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2.6~905.2倍);侵蚀量及其氮素养分流失量大小表现为分蘖期>伸长期>苗期>成熟期,其中,甘蔗分蘖期坡面侵蚀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2.9~71.4倍),在10°坡面下差异更明显;(2) B雨型(中雨量,短历时,大雨强)和C雨型(大雨量,短历时,超大雨强)是引起研究区蔗地土壤侵蚀及氮素养分流失的主要雨型,贡献70%以上的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养分流失量。不同坡度处理中,C雨型下的侵蚀泥沙量、A雨型下的泥沙铵态氮流失量与B雨型下的径流铵态流失量存在显著性差异。(3)雨型与甘蔗生育期极显著影响蔗地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养分流失(p<0.01),且影响程度高于坡度、坡度与雨型的交互作用以及坡度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相比径流及其氮素养分流失量,坡度及其与雨型、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侵蚀泥沙及其氮素养分流失量变化的影响更突出。[结论]坡度对蔗地坡面产沙及其氮素养分流失过程的影响更显著;蔗地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养分流失在分蘖期流失量最大,主要由B雨型和C雨型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雨型 坡度 生育期 土壤侵蚀 氮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纹紫灰蝶生殖行为研究
19
作者 凌婧 韦建松 +3 位作者 苏静惠 李蓉 许恬 郑霞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曲纹紫灰蝶是为害苏铁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研究其繁殖行为和节律,可为该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在半自然环境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曲纹紫灰蝶的羽化、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节律。发现曲纹紫灰蝶在5:00-18:59羽化,9:00-12:59时... 曲纹紫灰蝶是为害苏铁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研究其繁殖行为和节律,可为该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在半自然环境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曲纹紫灰蝶的羽化、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节律。发现曲纹紫灰蝶在5:00-18:59羽化,9:00-12:59时达到羽化高峰;雄虫主动求偶和交配,交配行为发生于白天,交配高峰期为9:00-15:59,交配时长(82.85±59.76) min,交配姿势呈“一”字形;雌虫1 d内可多次产卵,产卵高峰期在8:00-8:59和14:00-15:59 2个时间段,卵多产于苏铁植物的嫩叶上,单雌产卵量为10~282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纹紫灰蝶 羽化 交配 产卵 繁殖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份紫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特征分析
20
作者 廖铄磊 黄福钢 +4 位作者 李晶莹 秦晨 赵珊懿 孟子欣 邱永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6-1374,共9页
【目的】探讨紫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特征及褐飞虱胁迫对紫稻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为紫稻抗褐飞虱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7份紫稻品种50-6、54-3、NY14、NY17、NY30、WD098和DT01为试验材料,以感性且无紫色表型品种9311为对照,考察... 【目的】探讨紫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特征及褐飞虱胁迫对紫稻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为紫稻抗褐飞虱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7份紫稻品种50-6、54-3、NY14、NY17、NY30、WD098和DT01为试验材料,以感性且无紫色表型品种9311为对照,考察紫稻品种的紫色叶鞘表型;参考水稻品种抗褐飞虱鉴定评价标准对7份紫稻品种进行幼苗期和分蘖期抗性评价;利用褐飞虱寄主选择试验和存活试验探索抗性紫稻品种的抗性机制;利用盐酸乙醇溶液避光浸提水稻叶鞘的花青素,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并按照Greey公式计算花青素光密度值和含量;进一步对紫稻品种抗性值与花青素的相对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幼苗期和分蘖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紫稻品种50-6和54-3表现高感,NY14、NY17、NY30和DT01表现抗或高抗,而WD098在幼苗期表现中抗、分蘖期表现抗。虫体存活率和宿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感性对照9311相比,NY14和NY30具有显著的抗生性和趋避性(P<0.05,下同),而品种NY17、WD098和DT01的抗生性和趋避性不明显。褐飞虱取食幼苗期和分蘖期的水稻植株后,5份抗性紫稻品种NY14、NY17、NY30、DT01和WD098的花青素含量升高,接虫8 d后仍高于本底水平,而感性品种在接虫4 d后低于本底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7份紫稻品种幼苗期和分蘖期抗性值与叶鞘花青素相对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褐飞虱取食具有明显抗生性的紫稻品种后存活率与花青素含量和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紫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水平和抗性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幼苗期和分蘖期的褐飞虱抗性值与花青素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稻 褐飞虱 抗性特征 花青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