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智能化管理系统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付强 朱平川 +1 位作者 王志强 卢春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7-289,294,共4页
大型仪器设备是重要的科研资源,智能化管理是推进资源共享、提高仪器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立了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仪器管理、预约管理、收费系统和监控系统进行整... 大型仪器设备是重要的科研资源,智能化管理是推进资源共享、提高仪器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立了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仪器管理、预约管理、收费系统和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仪器设备实验室无人值守的全天候开放运行,显著增加了仪器运行效率和服务范围。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仪器平台 智能化管理系统 预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樟科、壳斗科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格局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维艳 曾文豪 +2 位作者 唐一思 石慰 曹坤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676-8687,共12页
以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优势科樟科、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著发表大量的样方数据和物种分布数据,分析樟科、壳斗科与群落构建的关系、它们各大属的地理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可能历史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北热带及... 以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优势科樟科、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著发表大量的样方数据和物种分布数据,分析樟科、壳斗科与群落构建的关系、它们各大属的地理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可能历史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森林乔木层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樟科、壳斗科物种丰富度均与其所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樟科对群落构建的贡献较大。樟科、壳斗科植物种的空间多样性分布中心均出现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偏南地区。樟科的厚壳桂属、琼楠属以及壳斗科的锥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在南亚热带及北热带区域,以广西、云南省份的南部为主。樟科的樟属、新木姜子属、润楠属、木姜子属及壳斗科的柯属、青冈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中部偏南的地区,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樟科、壳斗科科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极为相似。樟科的山胡椒属、楠属、黄肉楠属,壳斗科的栎属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以西的地区。研究结果佐证物种的生态学特性以及生物地理学历史综合作用导致目前樟科和壳斗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北热带 中国大陆亚热带 樟科 壳斗科 物种多样性 群落构建 生物地理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四种不同演化程度禾本科植物夏季光能利用策略差异分析
3
作者 张雅芳 王海玲 +2 位作者 朱师丹 张小燕 朱俊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449,共10页
为了探究甘蔗、地毯草、芦苇、佛肚竹这四种禾本科植物的光能利用策略,该文以大田或原生境植株为材料,于炎夏伏天最热时节活体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特性,并分析其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C_(4)甘蔗和C_(4)地毯草具有高净光合速... 为了探究甘蔗、地毯草、芦苇、佛肚竹这四种禾本科植物的光能利用策略,该文以大田或原生境植株为材料,于炎夏伏天最热时节活体监测其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特性,并分析其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C_(4)甘蔗和C_(4)地毯草具有高净光合速率(P_(n)),是消耗利用光能的主要手段,并且高P_(n)和高水分利用效率(WUE)、高量子效率(Φ_(i))耦合在一起;(2)C_(3)芦苇也具有较高的P_(n)、WUE和Φi,其较高的类胡萝卜素与非光化学淬灭热耗散(NPQ)相结合消耗多余光能;(3)C_(3)佛肚竹P_(n)、WUE和Φ_(i)值均最低,但具有最大的叶黄素库容和较高的叶黄素循环转换效率(DPS),通过叶黄素循环和NPQ的偶联消耗多余光能。此外,四种植物光能利用策略也与其生活型有密切关联。该研究结果对甘蔗、地毯草和佛肚竹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对芦苇生境生态修复和生态规划有科学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演化 光适应 禾本科植物 高温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山黑山羊MAPK8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4
作者 雷志刚 潘宏 +4 位作者 张丹丹 刘权辉 孙哲 邓珊 黄奔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4-544,共11页
[目的]克隆马山黑山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8)基因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山羊乳腺发育及MAPK8基因在转分化过程中的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参考山羊MAPK8... [目的]克隆马山黑山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8)基因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山羊乳腺发育及MAPK8基因在转分化过程中的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参考山羊MAPK8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8042429.1)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马山黑山羊MAPK8基因CDS序列并克隆;分别使用DNAStar和Mega 11.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并利用ProtParam、ProtScale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后收集病毒液上清,感染马山黑山羊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病毒组和对照组MAPK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马山黑山羊MAPK8基因CDS区全长1 155 bp,编码38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43.98 ku,分子式为C_(1968)H_(3114)N_(528)O_(569)S_(22),等电点(pI)为7.13。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马山黑山羊与不同物种间MAPK8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高于85%,表明MAPK8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系统进化树显示,马山黑山羊MAPK8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远。马山黑山羊MAPK8蛋白为亲水性,不属于跨膜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52.2%)、线粒体(26.1%)、细胞核(17.4%)和细胞膜(4.3%)中,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第26―321位氨基酸处)。MAPK8蛋白二级结构包括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转角和延伸链。互作蛋白预测显示,MAPK8蛋白可能与MAPK9、JUN、TP53、FOS、JUNB、MAP2K4、MAP2K7、MAPK8IP1和NFATC3蛋白存在互作。试验成功构建MAPK8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CDH-CMV-MAPK8-mchery-Puro,转染马山黑山羊成纤维细胞后产生红色荧光信号,试验组细胞内MAPK8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马山黑山羊MAPK8基因CDS序列,并构建了pCDH-CMV-MAPK8-mchery-Puro真核表达载体,为山羊MAPK8基因功能及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黑山羊 MAPK8基因 生物信息学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贵龙 何浩宁 +4 位作者 匡博文 罗灵 蒋正杰 玉明茂 杨细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1,共8页
【目的】对比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征,为挖掘和利用广西蔗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及选育适应性强的甘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桶栽方式种植385份来源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和台湾地区及美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在甘蔗... 【目的】对比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征,为挖掘和利用广西蔗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及选育适应性强的甘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桶栽方式种植385份来源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和台湾地区及美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在甘蔗成熟期早期对有效茎数、茎径、叶长、叶宽和锤度等5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差异分析及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其表型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结果】不同地区来源的甘蔗种质在5个表型性状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演进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东和云南及美国甘蔗种质的锤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世代4或世代5达到最高值;我国广西和云南及美国甘蔗种质的叶长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长与锤度、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而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叶宽与叶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锤度与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茎径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365份甘蔗种质材料分为11个类群,其中,桂糖23号、桂糖32号、桂糖37号、桂糖44号等14份甘蔗种质被划分为第Ⅴ类群,在锤度、茎径和有效茎数等表型性状上的综合表现远优于其他类群。【结论】供试的385种甘蔗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基础,叶片性状和产糖量构成因素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产糖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共筛选出14份早熟甘蔗种质,包括桂糖23号、桂糖32号、桂糖37号、桂糖44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睾丸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学及其磷酸化修饰组学联合分析
6
作者 黄愉淋 王晨阳 +3 位作者 刘栩炀 张鹏飞 付强 张明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4,共14页
【目的】综合分析水牛睾丸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学及其磷酸化修饰组学,探究水牛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为解析水牛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性成熟期水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生精细胞,采用液相色谱—... 【目的】综合分析水牛睾丸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学及其磷酸化修饰组学,探究水牛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为解析水牛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性成熟期水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生精细胞,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构建水牛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筛选出关键蛋白及其磷酸化修饰位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和激酶—底物互作网络。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验证筛选出的关键蛋白。【结果】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中分别鉴定出1785和129个蛋白,共同鉴定到78个蛋白质。蛋白质组中的高丰度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和微管蛋白等。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NA剪接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中均被显著富集(P<0.05),剪接体是磷酸化蛋白富集最多的信号通路。蛋白质组结构域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NA识别基序结构域的富集程度最高。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在蛋白质组PPI和磷酸化蛋白质组激酶—底物互作网络中均发挥关键作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共同鉴定到的78个蛋白中,有17个蛋白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LMNA蛋白及其磷酸化形式LMNA(pS392)均能被成功鉴定,LMNA主要分布于曲细精管基底膜附近,而LMNA(pS392)主要分布于曲细精管管腔附近。【结论】水牛睾丸生精细胞高表达热休克蛋白可能与水牛适应湿热气候有关,高表达微管蛋白可能与生精细胞在曲细精管内的迁移密切相关。RNA剪接和磷酸化修饰可能通过影响蛋白的功能和分布来调控精子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细胞 蛋白质组 磷酸化蛋白质组 RNA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同位素稀释法评估甘蔗的生物固氮量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晓舟 李杨瑞 杨丽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773,共7页
为评估甘蔗生物固氮量,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以木薯为参比植物,进行温室桶栽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全生育期植株固氮11.3514%Ndfa,固氮量每桶0.9269g。甘蔗根、茎、叶的固氮百分率和固氮量大小依序为叶>茎>根。叶的固氮百分率(13.26... 为评估甘蔗生物固氮量,采用15N同位素稀释法,以木薯为参比植物,进行温室桶栽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全生育期植株固氮11.3514%Ndfa,固氮量每桶0.9269g。甘蔗根、茎、叶的固氮百分率和固氮量大小依序为叶>茎>根。叶的固氮百分率(13.2668%Ndfa)略高于植株,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甘蔗植株全氮量中来自空气氮(生物固氮)、肥料氮和土壤氮的比例分别为11.3514%、7.6857%、80.9629%。甘蔗的氮肥利用率为58.7583%。甘蔗根、茎、叶各部位均有固氮现象,生产上可以用叶代替植株来评估甘蔗的生物固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木薯 15N同位素稀释法 固氮百分率 定量 生物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基因组的前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暴怡雪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甘蔗。复杂的遗传背景和极高程度的多倍体特性使得甘蔗基因组的破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汇总了目前甘蔗基因组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深入剖析了首个染色体水平的现代...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甘蔗。复杂的遗传背景和极高程度的多倍体特性使得甘蔗基因组的破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汇总了目前甘蔗基因组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深入剖析了首个染色体水平的现代杂交栽培种甘蔗ZZ1的全基因组,并对未来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甘蔗产业的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基因组 前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蛋白纳米颗粒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志鹏 刘庆友 石德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47,共10页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系统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纳米粒子。其中铁蛋白纳米粒子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蛋白。近年来,铁蛋白自组装纳米粒子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呈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系统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纳米粒子。其中铁蛋白纳米粒子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蛋白。近年来,铁蛋白自组装纳米粒子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呈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铁蛋白纳米笼的应用主要包括微量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检查、作为营养物质补充机体铁需求、纳米生物材料平台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呈递等。综述了铁蛋白纳米粒子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药物呈递与疫苗开发上的应用,并对铁蛋白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纳米技术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咳速停糖浆中3种兴奋剂类生物碱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平川 岑卫健 范晓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0-973,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咳速停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以及磷酸可待因3种有效成分的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5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甲醇-0.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咳速停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以及磷酸可待因3种有效成分的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5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30 mL/min。在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的是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以及磷酸可待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 6~4.5 mg/L、0.000 8~4.8 mg/L、0.004~2.0 mg/L;检出限分别为0.8μg/L、0.4μg/L、1.2μg/L;3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为91.1%~104%;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2.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已成功地用于实际的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速停糖浆 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蔗及其近缘属参考基因组开发SSR标记及数据库 被引量:1
11
作者 匡博文 韦妳 +4 位作者 刘金典 陈美燕 毛兴洁 段维兴 杨细平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基因组复杂,群体遗传学研究相对落后。目前,甘蔗参考基因组仍有待完善。利用甘蔗及其近缘属参考基因组开发甘蔗SSR标记及数据库有助于推动甘蔗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3...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基因组复杂,群体遗传学研究相对落后。目前,甘蔗参考基因组仍有待完善。利用甘蔗及其近缘属参考基因组开发甘蔗SSR标记及数据库有助于推动甘蔗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3个甘蔗种(割手密种、热带种和栽培种)和2个甘蔗近缘种(芒和高粱)的基因组进行SSR检测,统计各基因组SSR的数量和类型,挑选多态性好的SSR标记对104份甘蔗及近缘属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1,860,645个SSR,以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类型为主。基因组间SSR的共线性信息显示,甘蔗栽培种和其他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为:R570、热带种、割手密种、芒、高粱;基于SSR及InDels标记的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斑茅92-105最先被单独划分,割手密种为一个类群,大茎野生种和热带种分为一个类群,栽培种为一个类群。最后,围绕5个基因组鉴定的SSR以及引物等相关信息,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界面的甘蔗SSR数据库。本研究为甘蔗研究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SR标记 数据库 全基因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miR-16b过表达腺病毒载体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王露露 沈朋雷 +8 位作者 吴飞 叶升 陈维丽 赵鑫 俸云 邓彦飞 蒋建荣 石德顺 陆凤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68-2377,共10页
试验旨在对水牛pri-miR-16b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且对水牛miR-16b及其预测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其在水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RT-PCR技术从水牛卵巢基因组中扩增pri-miR-16b基因,采用同源重... 试验旨在对水牛pri-miR-16b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且对水牛miR-16b及其预测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其在水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利用RT-PCR技术从水牛卵巢基因组中扩增pri-miR-16b基因,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DC316-mCMV-EGFP-pri-miR-16b质粒;利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Mega 7.0构建系统进化树,ViennaRNA Web Services预测pre-miR-16b的二级结构。对腺病毒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delE13cre进行包装,经过3次扩增获得含有pri-miR-16b的腺病毒颗粒,将获得的病毒颗粒命名为Ad-miR-16b,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利用Ad-miR-16b感染水牛卵丘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6b在卵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argetScan对miR-16b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水牛pri-miR-16b序列,通过比对发现与牛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和黄牛的亲缘关系最近。ViennaRNA Web Services预测结果显示,pre-miR-16b的二级结构具有典型的单一茎环结构。试验成功获得Ad-miR-16b腺病毒颗粒,病毒滴度为3.367×10^10 GFU/mL,感染卵丘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iR-16b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对miR-16b预测的1394个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iR-16b可能主要通过调控卵丘细胞中MAPK、TGF-β及PI3K/AKT等74条信号通路进而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b 腺病毒 卵丘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工况对甘蔗联合收获机关键机构功耗的影响
13
作者 冯玉珍 潘明章 +2 位作者 梁科 唐永治 潘荥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提高甘蔗联合收获机对不同收获天气、不同甘蔗疏密程度,以及不同收获地形的适应性,将甘蔗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况分为晴天收获、雨天收获、甘蔗密度较疏收获、甘蔗密度较密收获、上坡收获和下坡收获6种工况,并对其关键机构进行功耗研究... 为提高甘蔗联合收获机对不同收获天气、不同甘蔗疏密程度,以及不同收获地形的适应性,将甘蔗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况分为晴天收获、雨天收获、甘蔗密度较疏收获、甘蔗密度较密收获、上坡收获和下坡收获6种工况,并对其关键机构进行功耗研究。田间试验结果可为甘蔗联合收获机的动力系统设计和动力分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联合收获机 载荷特征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miR-302s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乔树叶 黄时海 +4 位作者 邓彦飞 邓海莹 罗婵 石德顺 李湘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97-2506,共10页
试验旨在克隆并构建水牛miR-302s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bbu-miR-302s),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尝试将该载体应用于水牛体细胞重编程中。以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bbu-miR-302s前体序列,测序正确后将其连入pLVX-IRES-ZsGreen1构建... 试验旨在克隆并构建水牛miR-302s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bbu-miR-302s),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尝试将该载体应用于水牛体细胞重编程中。以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bbu-miR-302s前体序列,测序正确后将其连入pLVX-IRES-ZsGreen1构建重组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重组的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经过酶切鉴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包装慢病毒颗粒,通过感染HEK-293T细胞及猪和水牛体细胞,检测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有效性。bbu-miR-302s有效感染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后,经诱导培养,检测能否产生水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采用CoGeMiR数据库查询法和SnapGene Viewer软件进行miR-302s家族在基因组中的定位分析;利用ClustalX 1.83软件分析miR-302s序列保守性;利用TargetScan和miRWalk软件预测bbu-miR-302s主要的靶基因,并运用DAVID程序对靶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测序结果显示,扩增获得的序列是水牛miR-302s家族,包装的重组慢病毒滴度为7.2×10 6 TU/mL,并可以有效感染3个物种的体细胞。bbu-miR-302s病毒感染BFF后,细胞经历形态变化并发生聚集形成克隆样,碱性磷酸酶检测阳性,但多能基因及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单因子miR-302s不足以完全重编程BFF为水牛iPSC,但促进了重编程进程。CoGeMiR数据库检索发现,miR-302s家族主要位于LARP 7基因的内含子区;SnapGene Viewer软件进一步分析发现,bbu-miR-302s位于水牛7号染色体LARP 7基因的内含子区。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miR-302s家族成员间及miR-302s簇成员在不同物种间均高度保守。水牛miR-302s主要靶基因共255个,这些靶基因主要集中在33个信号通路中,其中PGK信号通路与胰高血糖素信号转导及调控干细胞信号通路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miR-302s簇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u-miR-302s 慢病毒真核载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转录因子OsERF104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15
作者 潘炬忠 韦萍 +4 位作者 朱德平 邵胜雪 陈珊珊 韦雅倩 高维维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0-913,共14页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和调节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探究水稻ERF家族基因功能将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克隆了OsERF104(LOC_...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和调节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探究水稻ERF家族基因功能将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克隆了OsERF104(LOC_Os08g36920)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序列全长849bp,编码283个氨基酸。OsERF104蛋白含有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AP2保守结构域,与拟南芥中调控盐胁迫耐受性的AtERF96的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ERF104定位于细胞核,表明OsERF104是典型的核转录因子。OsERF104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启动子含有与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及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为了探究OsERF104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OsERF104的表达模式,发现OsERF104在水稻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鞘中的表达量最高,且该基因的表达受ABA和GA抑制,受JA、PEG和NaCl诱导。转录活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和C端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N端和AP2结构域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通过遗传转化获得OsERF104过表达和敲除的突变体转基因水稻。表型分析显示,与野生型ZH11相比,OsERF104过表达植株对ABA的敏感性及苗期的耐盐性显著增加,oserf104突变体则相反。由此推测,OsERF104正调控水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OsERF104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ERF104 转录因子 盐胁迫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MiCOL6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新喜 罗聪 +3 位作者 张秀娟 余海霞 刘源 何新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5-721,共7页
CONSTANS(CO)是光周期途径的核心调控因子,其可以整合光质和生物钟输出的信号调控植物成花。在前期转录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芒果的1个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678 bp,根据与拟南芥CO家族基因的相... CONSTANS(CO)是光周期途径的核心调控因子,其可以整合光质和生物钟输出的信号调控植物成花。在前期转录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芒果的1个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度为678 bp,根据与拟南芥CO家族基因的相似性,将其命名为MiCOL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2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6.88 kDa,等电点为4.85,属于亲水性的非分泌蛋白。保守结构域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仅含1个CCT结构域,属于CO基因家族的第4组;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概率最大;不同花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iCOL6基因在杧果的花芽分化期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芒果MiCOL6基因在芒果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CONSTANS MiCOL6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柯属5种资源植物潜在地理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维艳 曹坤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4,共11页
利用最大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柯属(Lithocarpus) 5种资源植物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进行了定量预测,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其分布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木姜叶柯(L. litseifolius (Hance)Chun.)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泛分布... 利用最大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柯属(Lithocarpus) 5种资源植物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进行了定量预测,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其分布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木姜叶柯(L. litseifolius (Hance)Chun.)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泛分布,短尾柯(L. brevicaudatus (Skan) Hay.)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中东部区域;木姜叶柯在未来气候(2061-2080年) RCP2.6、RCP8.5两种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5.1%和3.0%,而短尾柯却分别增加了0.5%和1.5%。白柯(L. dealbatus (Hook. f. et Thoms. ex DC.) Rehd.)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北部、四川南部,烟斗柯(L. corneus (Lour.) Rehd.)主要分布在两广省份的南亚热带地区。白柯和烟斗柯在RCP2.6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12.1%和17.8%,在RCP8.5情景下分别减少了3.5%和15.9%,这两个种的适宜区面积减少较多。厚斗柯(L. elizabethae (Tutch.) Rehd.)主要分布于广西,在两种情景下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了7.3%和6.3%。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分布区存在差异,同属不同物种的未来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柯属 气候变化 分布格局 适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山地森林树木物种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结构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曾文豪 石慰 +2 位作者 唐一思 郑维艳 曹坤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08-8716,共9页
以广西地区植被调查集资料总共365个群落样方(样方面积在300—1000 m2,50%左右为400 m2)为基础,将样方分为海拔≤1000 m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以及海拔>1000 m的非喀斯特森林三类生境,探讨这3种生境森林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 以广西地区植被调查集资料总共365个群落样方(样方面积在300—1000 m2,50%左右为400 m2)为基础,将样方分为海拔≤1000 m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以及海拔>1000 m的非喀斯特森林三类生境,探讨这3种生境森林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差异及其与年均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1000 m非喀斯特森林含有4种以上的科比海拔>1000 m非喀斯特森林多24科,比喀斯特森林多18科,其中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等都是两种非喀斯特森林生境的重要组成科;大戟科为喀斯特森林含有种数最多的科,其中出现在非喀斯特森林的山茶科和杜鹃花科等没有在喀斯特森林出现。森林物种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指数与年均温不相关或相关不强;海拔≤1000 m的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的Glea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海拔>1000 m的非喀斯特森林的Gleason指数比另外两种生境显著高。海拔≤1000 m非喀斯特森林系统发育多样性PD指数比中山地带的非喀斯特生境的森林高。喀斯特森林和海拔>1000 m非喀斯特的绝大部分样地以及海拔≤1000 m的非喀斯特大部分样地都表现出系统发育结构聚集,推测生境过滤在广西地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群落构建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喀斯特和海拔>1000 m的非喀斯特两种生境森林群落发生系统发育发散的比例都比海拔≤1000 m的非喀斯特森林低,揭示生境过滤在这两个生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非喀斯特 物种多样性 群落构建 系统发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天然林中藤本植物区系组成及系统发育多样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一思 石慰 +2 位作者 曾文豪 郑维艳 曹坤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50-8757,共8页
藤本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分,在过去几十年中藤本植物多样性在热带森林增加,有可能导致森林的多样性减少,碳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引起广泛关注。以《广西植被志要》中共355个样地数据(喀斯特森林、海拔1000 m以下的非... 藤本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分,在过去几十年中藤本植物多样性在热带森林增加,有可能导致森林的多样性减少,碳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引起广泛关注。以《广西植被志要》中共355个样地数据(喀斯特森林、海拔1000 m以下的非喀斯特森林和海拔1000 m以上的非喀斯特森林)为基础,结合气候数据,分析天然林中藤本植物区系组成、不同生境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关系、藤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年平均温度关系,以及系统发育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广西天然林藤本植物中,热带分布的含藤属占比最大(75.4%),温带分布含藤属占比较低(12.3%),世界广布含藤属和亚洲分布含藤属占比最小,海拔1000 m以下的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都有一些专有的含藤科属;(2) 3个生境藤本的Gleason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年均温都不相关,它们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是系统发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 m以下的非喀斯特森林中系统发育多样性最高,喀斯特森林系统发育多样性最低;(3)非喀斯特森林藤本植物系统发育结构趋向于离散,暗指竞争排斥作用是藤本植物组合在该生境群落主要构建机制,喀斯特森林藤本植物系统发育结构趋向于聚集,暗指藤本植物组合由生境过滤作用为主形成。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热带亚热带森林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组成及其共存机制提供了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群落构建机制 喀斯特森林 非喀斯特森林 亚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CesA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匡博文 赵极瀚 +3 位作者 李思程 韦妳 冯梦凡 杨细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7-1347,共11页
纤维素是植物根系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植物抗倒伏中起到关键作用。CesA7是控制纤维素合成的重要基因,在甘蔗中的功能未知。以水稻OsCesA7基因为参考序列,在甘蔗割手密(Saccharumspontaneum)、甘蔗杂交栽培品种(Saccharum spp.hybrid)、甘... 纤维素是植物根系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植物抗倒伏中起到关键作用。CesA7是控制纤维素合成的重要基因,在甘蔗中的功能未知。以水稻OsCesA7基因为参考序列,在甘蔗割手密(Saccharumspontaneum)、甘蔗杂交栽培品种(Saccharum spp.hybrid)、甘蔗热带种(S.officinarum)3个基因组中进行同源分析及功能预测。基于该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显示杂交栽培品种的CesA7基因和热带种的CesA7基因更为接近,禾本科植物有明显的聚类,但不能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甘蔗CesA7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的光反应和茉莉酸甲酯元件,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植株的光形态建成和甘蔗抗逆反应。启动子和蛋白互作预测表明CesA7基因与MYB转录因子存在互作,说明其在作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水稻和高粱中CesA蛋白的功能预测显示,其参与调控了纤维素合成和木质素降解过程。通过对7个甘蔗及其近缘属代表种质的苗期根和叶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CesA7基因在根中表达量远高于叶,推测该基因参与调控甘蔗根系的发育。在甘蔗及近缘属不同种质中对该基因进行SNP变异检测,发现在割手密中核苷酸多态性最高。外显子区域的核苷酸多态性明显高于内含子区域,在基因第4个外显子(2000 bp左右)区域的多态性最高,推测在该位点可能经受平衡选择造成不同等位基因的功能分化。借助多序列比对结合重测序数据分析,本研究挖掘了2个可区分割手密和热带种的潜在分子标记。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利用CesA7基因改良甘蔗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纤维素 CesA7基因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