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园林药用地被植物调查与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健君 梁全章 +3 位作者 廖茂声 莫伟 白隆华 周玉凤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8期10-12,共3页
通过广西园林药用地被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筛选出44科76属86种适宜园林应用常用的广西药用地被植物品种,并按照园林应用属性归类整理,为广西药用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被植物 药用植物 品种筛选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被子植物3个新记录属和7个新记录种
2
作者 农东新 姚积军 +2 位作者 卢海 黄雪彦 黄宝优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80-784,共5页
报道了广西被子植物7个新记录种,即耀花豆(Sarcodum scandens)、束花紫金牛(Ardisia balansana)、长毛紫金牛(Ardisia verbascifolia)、金平藤(Cleghornia malaccensis)、荟蔓藤(Cosmostigma hainanense)、万荣球兰(Hoya vangviengiens... 报道了广西被子植物7个新记录种,即耀花豆(Sarcodum scandens)、束花紫金牛(Ardisia balansana)、长毛紫金牛(Ardisia verbascifolia)、金平藤(Cleghornia malaccensis)、荟蔓藤(Cosmostigma hainanense)、万荣球兰(Hoya vangviengiensis)和河口柊叶(Phrynium yunnanense),其中耀花豆属(Sarcodum)、金平藤属(Cleghornia)和荟蔓藤属(Cosmostigma)均为广西分布新记录属。结合相关资料和标本信息,提供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标本引证、地理分布和彩色照片。凭证标本均存放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标本馆(GX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新记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莪术叶枯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7 位作者 丘卓秋 詹鑫婕 张占江 韦树根 施力军 林伟 黄琦 闫志刚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9,共12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钦州市的广西莪术叶枯病的病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感病叶片进行病原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UB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确... 为明确引起广西钦州市的广西莪术叶枯病的病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感病叶片进行病原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UB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4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根据病原菌菌落、孢子形态等特征,以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广西莪术叶枯病病原菌为间座壳属真菌菜豆间座壳。(2)最适于该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是PDA,最佳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25~28℃有利于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6℃;pH 5~7有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3)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广西莪术叶枯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75%肟菌·戊唑醇WG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550μg·mL^(-1)和0.1216μg·mL^(-1)。综上认为,广西莪术叶枯病菌为间座壳属真菌菜豆间座壳,其菌丝生长受温度、光照、pH、碳氮源条件影响明显,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75%肟菌·戊唑醇WG可作为防治叶枯病的候选药剂。该研究结果为广西莪术叶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叶枯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简少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2-1402,共11页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然而,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要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栽培植物原料的质量因受土壤、气候、水肥管...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然而,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要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栽培植物原料的质量因受土壤、气候、水肥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穿心莲生长周期长且占用土地资源。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种苗快繁及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穿心莲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的组织离体再生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种苗繁育、倍性育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在穿心莲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使用适宜的诱导子可大幅增加培养物中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积累。该文分别从穿心莲组织、细胞、不定根及毛状根培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其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离体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提供参考。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在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通过该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1)熟化完善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2)优化培养条件和高效诱导子联用,进一步提高穿心莲内酯等重要活性成分产量;(3)开展通过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组织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 穿心莲内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广西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5
作者 彭凤 刘颖颖 +3 位作者 余海霞 黄媛 闫志刚 白隆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0-169,共10页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但广西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鲜有报道,限制了药材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以及药用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文章总结近年来生...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道地中药材。但广西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鲜有报道,限制了药材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以及药用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文章总结近年来生态因子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相关研究成果,讨论水分、光照、温度、营养状况、土壤等胁迫条件下中药材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变化,挖掘有助于药材道地性诠释的科学数据,探寻生态因子对广西中药材道地性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道地药材 药用植物 环境胁迫 次生代谢产物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积雪草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梁露 梁文静 +7 位作者 宋利沙 万凌云 谭桂玉 张占江 潘丽梅 张坤 涂冬萍 韦树根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0-101,共12页
为探究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规律,分析广西区内的积雪草内生真菌类群组成。从广西柳州市、钦州市、北海市、桂林市、贺州市、百色市6个地区采集健康的积雪草,对根、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 为探究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分布规律,分析广西区内的积雪草内生真菌类群组成。从广西柳州市、钦州市、北海市、桂林市、贺州市、百色市6个地区采集健康的积雪草,对根、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14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1门3纲9目12科17属,其中1个属的分类地位未定。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为积雪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不同地区的积雪草其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桂林市、柳州市的积雪草内生真菌最为丰富,北海市与钦州市的积雪草内生真菌相似性最高,其次是桂林市与柳州市。经比较发现,根部的内生真菌丰富度最高,茎与叶的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表明广西积雪草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分布较均匀,且生长环境和组织部位对其内生真菌的组成分布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多样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缪剑华 乔柱 +6 位作者 肖冬 韦坤华 朱艳霞 张占江 秦双双 肖培根 黄璐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3-983,共11页
药用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于植物内部合成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资源量,能更好地开发药用植物和可持续利用。因此,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不仅要保... 药用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于植物内部合成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资源量,能更好地开发药用植物和可持续利用。因此,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不仅要保证药用植物在引种地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需保证药效成分的维持与提高,其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是从"药效"到"药效"。为此,该研究在对近年来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稳定、药用植物的发源以及药用植物引种与驯化等方面进行综述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原理,对于目前大量药效成分复杂不清的药用植物,不提倡复杂引种驯化。针对这类药用植物提出了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假设,即先确定其发源中心,在此中心内收集引种群体和生态各因子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在引种地上保证与药效形成和稳定相关因子不变,确保引种驯化后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不减弱或丧失,并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价药用植物的药效,从而达到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引种 驯化 药效 发源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降香檀根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谭小明 周雅琴 余丽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2-805,共4页
采用显微观察法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香檀根瘤的结构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降香檀的根瘤生长在侧根上,外表金黄色,呈球形或扁球形;根瘤结构由周皮、皮层、维管系统和侵染组织等4部分组成;根瘤菌在皮层中形成多个侵染区域,增大了根... 采用显微观察法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香檀根瘤的结构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降香檀的根瘤生长在侧根上,外表金黄色,呈球形或扁球形;根瘤结构由周皮、皮层、维管系统和侵染组织等4部分组成;根瘤菌在皮层中形成多个侵染区域,增大了根瘤的体积,增强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更利于降香檀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 药用植物 降香檀 根瘤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长柱开口箭属(天门冬科)植物小志 被引量:2
9
作者 农东新 彭玉德 +1 位作者 余丽莹 许为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1-925,共5页
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标本查阅与鉴定及文献考证的基础上,订正了广西长柱开口箭属(Tupistra Ker-Gawl.)植物,确定广西目前分布有3种,其中红柱开口箭(Tupistra cardinalis Aver.,N.Tanaka&Son)为中国新记录植物。同时,还详细... 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标本查阅与鉴定及文献考证的基础上,订正了广西长柱开口箭属(Tupistra Ker-Gawl.)植物,确定广西目前分布有3种,其中红柱开口箭(Tupistra cardinalis Aver.,N.Tanaka&Son)为中国新记录植物。同时,还详细描述了红柱开口箭的形态特征,并提供广西产长柱开口箭属植物照片和地理分布信息以及国产长柱开口箭属的分类检索表,以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开口箭 石灰岩植物区系 天门冬科 新记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对7种常用抗癌、抗肿瘤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燕芬 陈韵 黄秋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9-101,共3页
根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对7种常用抗癌、抗肿瘤药用种子发芽试验的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药用植物种子 种子 发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大戟组培快繁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翠 韦莹 +3 位作者 缪剑华 韦坤华 李林轩 张占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目的]采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解决大戟种苗短缺和种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为人工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消毒剂和消毒时间进行筛选,以大戟带侧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B 5、N 6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6-BA、... [目的]采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解决大戟种苗短缺和种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为人工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消毒剂和消毒时间进行筛选,以大戟带侧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B 5、N 6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6-BA、2,4-D、KT、NAA、IAA、IBA、AC)对大戟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繁殖系数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外植体经15d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其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B 5+2,4-D 1.5mg/L+6-BA 0.5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0%;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0.6mg/L;最利于增殖的培养基为MS+KT 0.5+6-BA 1.5mg/L+IAA 1.0mg/L,增殖倍数6~1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IBA 2.0 mg/L+IAA 1.0 mg/L,生根率93.1%。[结论]此途径繁殖速度快、再生率高,有望为栽培大戟提供大量种苗,为大戟深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大戟 组培快繁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金毛狗脊的资源现状与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5 位作者 密克 简少芬 缪剑华 韦坤华 李林轩 郭晓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2-129,共8页
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高大树状蕨类药用植物,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功效,药用价值极高。近年内外部致濒因子共同作用加剧金毛狗脊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资源可持... 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高大树状蕨类药用植物,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功效,药用价值极高。近年内外部致濒因子共同作用加剧金毛狗脊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保育在保护其野生原种免于濒危或灭绝的同时要保持其药效不丧失。为金毛狗脊的回归保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促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在分析金毛狗脊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和迁地保护现状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金毛狗脊回归保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脊 野生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青天葵内生真菌的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2 位作者 蓝祖栽 郭晓云 张占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75-175,176-178,共4页
研究广西青天葵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并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从广西青天葵植株中共分离得到23株内生真菌,以15种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内生真菌MQY-1对多种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较... 研究广西青天葵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并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从广西青天葵植株中共分离得到23株内生真菌,以15种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内生真菌MQY-1对多种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合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证明青天葵中存在一定的抗菌活性物质,为寻找新型抑菌物质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真菌 青天葵 抑菌活性 拮抗真菌 抑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地枫皮的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东亮 林杨 +4 位作者 黄宝优 钟楚 简少芬 缪剑华 韦坤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99-106,共8页
中药地枫皮分布区狭窄,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类的过度采收濒临灭绝,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地枫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回归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对地枫皮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地枫皮的资源现状... 中药地枫皮分布区狭窄,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类的过度采收濒临灭绝,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地枫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回归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对地枫皮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地枫皮的资源现状及其迁地保育和回归保育研究进展,根据地枫皮的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地枫皮回归保育策略,并展望地枫皮保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枫皮 种质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穿心莲种质资源、育种及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林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34-40,共7页
穿心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市场对穿心莲需求量大幅增长,而遗传背景单一、地理分布狭窄及野生种质资源生境的破坏限制了穿心莲种质多样性,致使优良新品种选育滞后,加之农家品种自... 穿心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市场对穿心莲需求量大幅增长,而遗传背景单一、地理分布狭窄及野生种质资源生境的破坏限制了穿心莲种质多样性,致使优良新品种选育滞后,加之农家品种自交退化,严重阻碍了穿心莲规模化种植,导致穿心莲药材市场供不应求。笔者认为,可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通过种内杂交、诱变、小孢子培养及原生质体融合等生物学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扩大种质资源库,创造更多供选择的特殊变异基因基础,提高穿心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选择地理来源广泛、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为亲本,进行单交、复交、多交等多种方式的杂交育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此外,可有针对性地选育一些分支起点高、适宜机收的品种,尝试机械化播种、机械化采收,提高药用植物穿心莲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质资源 育种 栽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成分分析及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16
作者 粟华生 徐仁乐 +2 位作者 吴佳盈 邓日建 李健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0,共8页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莪术叶中提取莪术挥发油(ZTO),利用GC-MS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ZTO对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炭疽病菌、玉米弯孢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霉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透...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莪术叶中提取莪术挥发油(ZTO),利用GC-MS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ZTO对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炭疽病菌、玉米弯孢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霉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ZTO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ZTO对水稻纹枯病菌生理学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TO中含有28种有效成分,其中石竹素3.27%、莪术烯5.69%、桉叶油醇5.73%、蓝桉醇6.27%、莪术酮高达38.16%,其余均低于3%;ZTO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半数致死浓度(EC50)为14.784 mg/L,略低于阳性对照丙环唑(EC50值为10.521 mg/L);相比空白组,ZTO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降低了48.47%和62.86%,菌丝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降低了26.32%,180 min时相对电导率值上升了16.6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酶活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SOD和CAT的酶活分别降低37.82%和54.02%。分析表明:ZTO对菌丝细胞膜和细胞壁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菌丝体内电解质大量外泄,ZTO进入菌丝体后对SOD和CAT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致使菌丝体内的活性氧(ROS)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ROS大量累积,进而造成菌丝体的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并最终阻碍了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叶 莪术挥发油 水稻纹枯病菌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体钙蛋白调控脂滴功能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彭凤 余海霞 +2 位作者 张坤 刘颖颖 谭桂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脂滴是植物体内常见细胞器,它包裹多种脂类物质并将其存储于胞质中,参与调控脂质代谢,对维持植物脂质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油体钙蛋白是脂滴最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对脂滴的生物合成、稳定以及脂质和内含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具有重要调控作... 脂滴是植物体内常见细胞器,它包裹多种脂类物质并将其存储于胞质中,参与调控脂质代谢,对维持植物脂质内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油体钙蛋白是脂滴最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对脂滴的生物合成、稳定以及脂质和内含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全面了解油体钙蛋白对脂滴的调控作用,可为后续深入研究脂滴相关的脂质内稳态及次生代谢反应提供基础。首先,介绍了植物油体钙蛋白的结构,指明其蛋白序列中的重要元件及潜在功能。其次,就油体钙蛋白基因家族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进行综述,证明油体钙蛋白的基因功能不仅在陆生植物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在不同组织间也出现分化。随后,总结了近年来油体钙蛋白影响脂滴生物合成的报道,阐释其在环境因子的作用下诱导脂滴生物合成的作用。在油体钙蛋白调节脂滴代谢方面,本文认为该调节功能与油体钙蛋白N端序列对脂滴结构的稳定作用相关。此外,还以黄曲霉素、紫杉醇和芦丁等为例,介绍油体钙蛋白对脂滴包裹的次生代谢物积累影响。最后,就植物油体钙蛋白研究存在问题,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油体钙蛋白、脂滴研究方面的前景及其在人工油体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作物的油脂品质形成机制及脂质内稳态的科学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体钙蛋白 脂滴 蛋白结构 膜蛋白 次生代谢 蛋白家族 脂质内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林下栽培南板蓝技术规程
18
作者 朱艳霞 詹鑫婕 +3 位作者 胡营 韦筱媚 闫志刚 张占江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6期188-190,共3页
肉桂作为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高达20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够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基于对广西肉桂种植现状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本文作者从产... 肉桂作为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高达20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够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基于对广西肉桂种植现状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本文作者从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肉桂林下栽培南板蓝的技术规程。该规程将为广西肉桂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南板蓝 林下经济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方式对钩藤药材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翟勇进 白隆华 +2 位作者 万凌云 张占江 冯世鑫 《南方农业》 2025年第9期37-40,50,共5页
以钩藤鲜药材为试材,研究了阴干(鲜剪后阴干、带枝阴干后剪)、晒干(鲜剪后晒干、带枝晒干后剪)、烘烤、冷冻干燥和煮后烘干(煮5、10、15 min)5种产地初加工方式对钩藤药材主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药材采用不同的... 以钩藤鲜药材为试材,研究了阴干(鲜剪后阴干、带枝阴干后剪)、晒干(鲜剪后晒干、带枝晒干后剪)、烘烤、冷冻干燥和煮后烘干(煮5、10、15 min)5种产地初加工方式对钩藤药材主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药材采用不同的初加工方式,不但改变药材外部形态及颜色,而且对其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主成分含量差异性显著。钩藤鲜品在鲜剪后阴干、带枝阴干后剪段、鲜剪后晒干、带枝晒干后剪段、烘烤、冷冻干燥和煮后(5、10、15 min)再烘干等不同初加工方式下,钩藤碱含量分别为0.506%、0423%、0.552%、0.546%、0.606%、0.478、0.505%、0.469%、0.4998%;异钩藤碱含量分别为0.074%、0.034%、0.076%、0.042%、0.057%、0.068%、0.037%、0.036%、0.027%;剪后晒干初加工获得药材异钩藤碱含量在5种初加工方式中最高,为0.076%;烘烤处理方式中其钩藤碱和总钩藤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606%和0.663%;蒸煮5 min时,其主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和总钩藤碱含量均较高。但因烘烤需专用设备和固定厂房、生产成本较大,因此,从节约成本、加工简便性和钩藤主成分含量三方面综合考虑,钩藤鲜品切段晒干为首选初加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钩藤碱 异钩藤碱 初加工方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两面针中两种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20
作者 乔丽娅 胡凤云 +3 位作者 张占江 胡营 韦筱媚 朱艳霞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为了优化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中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超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对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超声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提取时间37.5 ... 为了优化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中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超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对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超声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提取时间37.5 min、提取两次、提取溶剂乙醇浓度60%、液料比20 mL/g的条件下,两面针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0.347%、0.475%,与预测值拟合率为98.6%、98.9%。研究表明,试验所用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且简单高效,适用于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可为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进一步纯化提取和两面针作为天然抗菌饲料和禽畜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白屈菜红碱 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