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良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
1
作者 韦晓娟 杨卓颖 +4 位作者 张幸 武建云 伍思宇 梁晓静 林茂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Corallina Sealy)、越南茶组[Sect.Piquatia(Pierre)Sealy]的部分种及品种共14个,设计4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内杂交8个,组间杂交24个,正反交组合10个。结果表明:42个组合共授粉2016朵,座果274个,座果率为13.6%,收获杂交果72个,结实率为3.57%,种子199粒,获得杂交苗104株,出苗率为52.26%。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获得的杂交苗数量最多,达45株,其次是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得苗14株。多数杂交苗叶片大小、形状、光泽处于父母本的中间性状,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幼苗表现出一些可以作为早期鉴别杂交苗真实性的特征;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越南抱茎茶♂、宛田红花油茶♀×普通金花茶♂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好,授粉数量分别为32、30、53,结实率分别为12.5%、10.0%、22.6%,授粉数量越多,结实率则越高,代表性更强。组内杂交、组外远缘杂交均显示宛田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开展杂交育种,可育性均较高,是优良的杂交亲本。越南抱茎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与金花茶组植物杂交亲和性均较好。普通金花茶、香花油茶在作为父本可育性强,表明普通金花茶和香花油茶则适合作为杂交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杂交育种 座果率 结实率 可育性 杂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森林病虫害遥感模型对比研究
2
作者 郑绍鑫 何江 +3 位作者 封成 陈积标 潘兴建 李军集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如何有效识别森林病虫害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估测,对维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大范围连续动态获取植被对环境胁迫的光谱响应信息,广泛应用于森林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如何有效识别森林病虫害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估测,对维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大范围连续动态获取植被对环境胁迫的光谱响应信息,广泛应用于森林病虫害监测。以广西六万林场森林公园为实验区,将地面调查数据及2022—2023年Sentinel-2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选取对植被颜色变化敏感的植被衰减指数(PSRI)、对植被结构变化敏感的结构不敏感色素指数(SIPI)、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DRE)及对植被功能变化敏感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APAR)、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NDWI)作为森林病虫害监测的光谱特征参数,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两类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森林病虫害胁迫遥感监测模型,从总体精度、Kappa系数等指标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广西六万林场森林公园的病虫害具有集聚分布、连片蔓延特点,多发生于11—12月林场森林公园北部与中部地区;(2)利用RF与SVM进行森林病虫害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63.51%92.21%、52.70%81.82%,Kappa系数分别为0.54~0.90、0.41~0.77;(3)相比SVM算法,基于RF的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模型精度更高,更有利于森林病虫害的监测识别。研究结果为探讨实验区的森林病虫害时空分布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大尺度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Sentinel-2影像 敏感光谱参数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廖旺姣 韦维 +3 位作者 邹东霞 钟雅婷 罗辑 叶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0-1347,共8页
【目的】鉴定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抗病油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香花油茶林地典型炭疽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获得致病菌株,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描述和病原菌... 【目的】鉴定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抗病油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香花油茶林地典型炭疽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获得致病菌株,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描述和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3个地区香花油茶林地采集典型炭疽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76株炭疽菌属真菌,对健康香花油茶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略有差异;代表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的离体接种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6.48、6.39和5.20 mm,活体接种病斑比前者略小,分别为5.53、5.33和4.97 mm,以CXNN02菌株的致病力略强。菌株CXNN0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菌丝灰色至深灰色,气生菌丝茂盛,绒毛状,背面产生黑色色素;菌丝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率为11.75 mm/d;分生孢子光滑,无色,单胞,圆柱状,顶端钝圆或略尖,大小为(13.30~20.67)μm×(3.39~7.48)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至褐色,单个或多个,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完整,大小为(6.50~10.69)μm×(5.17~9.50)μm。对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进行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温度均为28℃,最适菌丝生长pH为4~5,最适产孢pH为6,菌丝生长的较佳碳源为D-麦芽糖、D-葡萄糖、D-果糖和D-木糖,最佳产孢碳源为乳糖,较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粉3种有机氮源,最佳产孢氮源为酵母粉;完全黑暗有利于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核果炭疽菌,其菌丝生长和产孢受温度、pH、碳氮源和光照条件影响明显。香花油茶是核果炭疽菌的新寄主,进行香花油茶抗病品种选育及制定炭疽病防治措施时需充分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区域变化规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夏莹莹 郝丙青 +2 位作者 江泽鹏 刘凯 毛子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07-3518,共12页
为揭示广西油茶林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以广西7个区域具代表性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油茶林林下植被灌草层科数、属数、... 为揭示广西油茶林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以广西7个区域具代表性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油茶林林下植被灌草层科数、属数、种数最多的是三江县油茶林(SJ)、较少的是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除巴马县油茶林(BM)灌木层优势种为共有种,其他区域油茶林的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为交叉种。(2)多样性指数方面灌木层仅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3)通过回归分析,纬度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以及总数量(属数、种数)、年均温度与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有效积温与草本层(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年均降雨量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之间的趋势模拟呈二次曲线关系。(4)不同区域油茶林物种相似性不高,通过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三江县油茶林(SJ)、贺州市八步区油茶林(HZ)、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油茶林(CX)、南宁市油茶林(NN)为一类,凤山县油茶林(FS)、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为一类。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生境异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林下植物 油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瓣大花紫薇‘云裳’的有性杂交亲和性分析
5
作者 李冰 孙利娜 +2 位作者 陈尔 唐军荣 林茂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8-1855,共8页
本研究探讨重瓣大花紫薇‘云裳’(Lagerstroemia speciosa‘Yunchang’)的有性杂交亲和性,以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作为母本,并以大花紫薇(紫色)、大花紫薇(粉红色)、‘红火箭’紫薇、毛萼紫薇、南洋紫薇、绒毛紫薇、‘红叶’紫薇为父本... 本研究探讨重瓣大花紫薇‘云裳’(Lagerstroemia speciosa‘Yunchang’)的有性杂交亲和性,以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作为母本,并以大花紫薇(紫色)、大花紫薇(粉红色)、‘红火箭’紫薇、毛萼紫薇、南洋紫薇、绒毛紫薇、‘红叶’紫薇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进行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检测,杂交、杂种萌发、授粉后花粉管萌发、花粉生长的荧光观察等试验,系统分析重瓣大花紫薇‘云裳’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的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1)重瓣大花紫薇‘云裳’的柱头全天都具备授粉能力,尤其在上午10:00—12:00达到最强,此时柱头表面呈深蓝色,并伴有大量气泡产生;(2)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与大花紫薇(粉红色)杂交组合的坐果率、果实纵径、千粒重及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即坐果率为22.2%,果实纵径为19.45 mm,千粒重为7.9 g,出苗率为8.7%,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与‘红火箭’紫薇杂交组合产生的种子数最多,达153粒,而与南洋紫薇杂交组合未能结实,发现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与大花紫薇(粉红色)杂交存在严重的远缘杂交障碍,特别是重瓣大花紫薇‘云裳’与南洋紫薇杂交亲和性更低。(3)通过选取坐果率高和低的组合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发现,授粉后0~48 h,坐果率较低的组合柱头上未见花粉萌发现象。而坐果率高的组合在授粉0 h和2 h也未见花粉粒萌发;但在授粉4 h和6 h观察到少数花粉管开始生长,并伴随着大量胼胝质在柱头上聚集以及花粉管断裂现象。授粉8 h和24 h,花粉管生长现象更加显著。授粉48 h,花粉管已生长至花柱位置,并伴随大量胼胝质干扰和花粉管扭曲现象。这些观察结果揭示了重瓣大花紫薇‘云裳’的有性杂交障碍可能源于柱头上大量胼胝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大花紫薇‘云裳’ 杂交育种 亲和性 荧光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川油茶花粉贮藏和离体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肖玉菲 马锦林 +4 位作者 蔡娅 郝丙青 刘海龙 陈博雯 叶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71-1980,共10页
以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花粉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湿度、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花粉活力,确定适宜的花粉贮藏方法;采用离体培养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筛选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短暂的泡水(时间... 以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花粉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湿度、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花粉活力,确定适宜的花粉贮藏方法;采用离体培养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筛选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短暂的泡水(时间≤3 h)对花粉活力的影响不大,长时间(时间>6 h)泡水或干燥严重影响陆川油茶的花粉活力。各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时间花粉活力差异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下新鲜花粉和干燥花粉活力均逐渐降低,在相同贮藏时间下,贮藏温度越低,花粉活力下降速率越慢。在室温和4℃贮藏温度下,干燥处理花粉能够适当延长花粉保存时间,采集新鲜花粉直接置于‒80℃冰箱贮藏180 d花粉活力仍有69.64%,与其他处理相比,较利于陆川油茶花粉保存。陆川油茶花粉离体萌发最适条件为:蔗糖150 g/L,H3BO30.15 g/L,MgSO40.04 g/L,pH=6.4,温度25℃。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陆川油茶花粉的收集、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有效解决花期不遇的问题,保障人工杂交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油茶 花粉活力 花粉贮藏 离体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叶纯露挥发性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素华 曾宪彪 +4 位作者 邓聿胤 陆顺忠 黎贵卿 苏骊华 党中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88-96,共9页
【目的】研究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叶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为樟树叶纯露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消毒产品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目的】研究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叶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为樟树叶纯露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消毒产品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纯露,探讨纯露的挥发性成分、物理性质和抑菌效果。【结果】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樟醇,相对质量为74.03%;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橙花醛和香叶醛,相对质量分别为14.23%、29.26%;油樟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8-桉叶油素,相对质量为50.36%;龙脑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龙脑,相对质量为82.27%。芳樟醇型樟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250μL/mL;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为油樟型和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50μL/mL;其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结论】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油樟型和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纯露 挥发性 抑菌 物理性质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优良砧穗组合初选及嫁接亲和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晓娟 伍思宇 +3 位作者 张幸 梁晓静 蓝金宣 杨卓颖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3-1459,共7页
本研究采用7种不同山茶属植物作为砧木,与4种不同金花茶接穗,组成28个组合,进行砧穗组合筛选及嫁接亲和力研究,开展嫁接成活率、保存率、嫁接苗生长性状等嫁接试验指标测定分析,调查嫁接苗移栽18个月后的生长状况,评价嫁接口砧、穗可溶... 本研究采用7种不同山茶属植物作为砧木,与4种不同金花茶接穗,组成28个组合,进行砧穗组合筛选及嫁接亲和力研究,开展嫁接成活率、保存率、嫁接苗生长性状等嫁接试验指标测定分析,调查嫁接苗移栽18个月后的生长状况,评价嫁接口砧、穗可溶性糖含量与嫁接亲和性关系。结果表明:博白大果油茶与罗斯曼金花茶、中东金花茶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及存活率均达到90%以上,与普通金花茶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和存活率均达到80%以上,是嫁接亲和力最好的砧木;茶花黑牡丹仅与罗斯曼金花茶的嫁接苗有6.67%的保存率,与其他3种接穗保存率均为0,作为砧木亲和力最差。中东金花茶和罗斯曼金花茶2种接穗与不同砧木嫁接亲和性较好,中东金花茶与广宁红花油茶、多毛金花茶、黑牡丹、博白大果油茶嫁接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罗斯曼金花茶与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抱茎茶嫁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与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嫁接成活率达到80%以上。嫁接亲和力与砧穗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关,砧穗糖含量越接近,比值越接近1,嫁接成活率就越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嫁接亲和力综合评价,根据得分值筛选出5个优良组合,分别为:博白大果油茶/中东金花茶、多毛金花茶/中东金花茶、越南抱茎茶/罗斯曼金花茶、博白大果油茶/罗斯曼金花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金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砧穗组合 嫁接 亲和力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溪软枝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东雪 江泽鹏 +1 位作者 刘凯 张乃燕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51-55,共5页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试验对象,从油茶籽仁发育初期持续取样至油茶籽大部分自然脱落,研究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种子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发育,种仁含水量均匀...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试验对象,从油茶籽仁发育初期持续取样至油茶籽大部分自然脱落,研究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种子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发育,种仁含水量均匀下降,脂肪含量不断上升,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总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油茶籽成熟过程中种仁含油率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不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本调查区域,针对油茶栽培生产,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采收最佳;针对育苗生产,10月中旬即可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软枝油茶 营养物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套种模式下爪哇香茅生长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丽珠 谷瑶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3期33-35,共3页
为了探索爪哇香茅作为林下套种植物的可行性,本研究开展了柠檬桉林下套种爪哇香茅草对比爪哇香茅纯林种植,测定爪哇香茅的株高、穴分蘖数、绝干得油率和单株鲜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柠檬桉对爪哇香茅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得油率较纯林... 为了探索爪哇香茅作为林下套种植物的可行性,本研究开展了柠檬桉林下套种爪哇香茅草对比爪哇香茅纯林种植,测定爪哇香茅的株高、穴分蘖数、绝干得油率和单株鲜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柠檬桉对爪哇香茅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得油率较纯林种植提高了,挥发油中香茅醛组分含量也高于纯林种植的爪哇香茅,纯林种植下的株高、穴分蘖数和单株鲜叶产量相对高于林下种植,但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醛 化感作用 得油率 鲜叶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地区互叶白千层种植模式与经济效益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云善 梁德政 +2 位作者 庞海恩 龙娟 李军集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3-28,共6页
以合浦(钦廉)木本香料核心示范区为例,探讨互叶白千层种植技术措施,对3个不同密度种植区域生长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对种植互叶白千层投资与收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抽样地互叶白千层长势良好,种植2年的保存率均在96%以上,第一年投资成... 以合浦(钦廉)木本香料核心示范区为例,探讨互叶白千层种植技术措施,对3个不同密度种植区域生长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对种植互叶白千层投资与收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抽样地互叶白千层长势良好,种植2年的保存率均在96%以上,第一年投资成本较大,第二年可回收投资成本并产生较大利润,回报率达到94%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当地种植互叶白千层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乐观,建议在北部湾沿海地区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扶持种植互叶白千层,促进沿海地区树种结构调整和林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种植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提取方法与设备分类及演变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德进 张家铭 +3 位作者 黄汉丽 何燕凤 李军集 李开祥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2-64,共13页
植物精油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植物精油的认识和使用逐渐深入,需求量越来越大。植物精油提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从古人炼丹蒸酒手工操作到现代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取方法、设... 植物精油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植物精油的认识和使用逐渐深入,需求量越来越大。植物精油提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从古人炼丹蒸酒手工操作到现代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取方法、设备、工艺多种多样,向着更天然、环保、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本综述主要概述目前常用的水蒸汽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等植物精油提取方法,介绍微波、超声波、微生物等辅助法,分析各种方法仪器设备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旨在为植物精油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提取方法 提取设备 发展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板栗园区土壤养分含量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晓露 戴勤 +4 位作者 梁文汇 赵志珩 杨卓颖 谢代祖 廖健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27-2835,共9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桂西北板栗园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西北地区板栗的科学施肥和管护及促进板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桂西北地区4个县6个板栗园区,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及有机质、大量元素、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分析... 【目的】分析和评价桂西北板栗园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西北地区板栗的科学施肥和管护及促进板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桂西北地区4个县6个板栗园区,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及有机质、大量元素、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分析各园区的土壤肥力差异,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比对评价,并对板栗园区的pH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桂西北6个板栗园区的土壤pH为4.31~6.71,总体上偏酸性,其中,金城江区和东兰县板栗园区的土壤pH在4.50以下,达强酸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63~57.92 g/kg,各园区间差异明显,其中,金城江区和南丹县板栗园区的土壤有机质水平在中等以上,而东兰县和天峨县板栗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土壤全氮含量为0.54~2.97 g/kg,碱解氮含量为51.66~335.75 mg/kg,其中,大部分板栗园区的土壤全氮含量达中等以上水平,天峨县-1园区和东兰县2个园区的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水平,而天峨县-2园区和金城江区园区表层土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下层土差异较明显;各板栗园区的土壤磷、钾、钙和镁元素普遍缺乏,其中,全磷含量为0.13~0.73 g/kg,有效磷含量为1.03~15.76 mg/kg,全钾含量为4.18~19.98 g/kg,速效钾含量为37.97~134.90 mg/kg,交换性钙含量为54.58~423.65 mg/kg,交换性镁含量为3.35~28.62 mg/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园区土壤pH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质含量与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和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桂西北地区板栗园区的土壤养分及其有效性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明显,土壤磷和钾元素普遍缺乏,因此,其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合理补充磷肥和钾肥并提高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土壤养分 评价 合理施肥 桂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八角炭疽病新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3 位作者 黄乃秀 吴耀军 覃世杰 蒋晓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对采自广西玉林、崇左、河池、百色、防城港等市八角炭疽病样本,进行单孢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微管蛋白(TU... 【目的】通过研究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对采自广西玉林、崇左、河池、百色、防城港等市八角炭疽病样本,进行单孢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微管蛋白(TUB2)、肌动蛋白(ACT)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25℃暗培养7 d后,菌落呈圆形,灰白色至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光滑,大小为(17.09±1.11)μm×(5.26±0.55)μm,分生孢子附着孢近椭圆形,浅褐色,边缘光滑完整,大小为(7.72±0.77)μm×(5.45±0.68)μm;病原菌ITS、TUB2、ACT和GPDH四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包括模式菌株在内的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 Weir&Johnst)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确定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其为八角炭疽病一种新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炭疽病 哈锐炭疽菌 病原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理化性质对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月娟 马锦林 +2 位作者 王东雪 魏育 叶航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为指导香花油茶扦插基质的筛选,选用黄心土、椰糠、河沙等原料,设计了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等不同的13种基质配方,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性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对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指导香花油茶扦插基质的筛选,选用黄心土、椰糠、河沙等原料,设计了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等不同的13种基质配方,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性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对香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处理的油茶扦插存活率、生根率、根系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具有显著影响。基质T2(黄心土)扦插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高,均为87.37%;基质T5(泥炭土)扦插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最大,分别为236.76 cm、24.03 cm2、0.352 cm3;基质T4(珍珠岩)扦插的根系平均直径最粗,为0.59 cm。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显示,基质T5(泥炭土)、T8[河沙∶黄心土(1∶2)]、T2(黄心土)扦插效果较好。典型性相关分析可知,基质的通气孔隙度对扦插生根影响最大,其次是总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基质 理化性质 扦插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份柠檬醛型樟树叶精油变化规律及最佳采叶时间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素华 安家成 +5 位作者 黎贵卿 陆顺忠 邱米 党万燕 苏骊华 党中广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开发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资源,以柠檬醛型樟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精油,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得... 为了开发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资源,以柠檬醛型樟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精油,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得油率在1-5月上升较明显,5-7月平稳上升,7月达到最高值,从单株精油得油率考虑,7月为最佳采收时间。主成分橙花醛和香叶醛的总含量在7月达到峰值,其次是5月。通过对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柠檬醛型樟树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7月,其次为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规律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樟树 柠檬醛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桃金娘扦插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冰 李进华 +3 位作者 孙开道 唐庆 陈尔 林茂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23-28,共6页
为了提高桃金娘的生根率,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部位、基质、生根剂及浓度等4个因子对桃金娘扦插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木质化的插穗+泥炭土∶珍珠岩(2∶1)+IAA 500 mg/L的组合生根率最高,可达97.9%,适宜在园林生产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 不同处理 桃金娘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樟树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开祥 梁晓静 +3 位作者 朱昌叁 安家成 曾祥艳 杨卓颖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探讨不同种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差异程度、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重庆、湖南和广西等7个种源地的樟树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樟树果实和种子的... 为探讨不同种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差异程度、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重庆、湖南和广西等7个种源地的樟树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樟树果实和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果形指数外,其他7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671%~18.497%,其中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18.497%),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3.671%),说明樟树的种子形状最稳定。樟树果实及种子的表型性状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相关性明显,在年均气温高和年均降水量大的分布区,果实和种子较大,并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对比分析 樟树 果实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份对互叶白千层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晓宁 张烨 +4 位作者 肖玉菲 陈博雯 覃子海 梁忠云 刘海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无性系植株为4-松油醇型优良品系,4-松油醇平均含量高达38.39%,1,8-桉叶素含量仅为1.05%。随砍伐时间间隔的延长,得油率、4-松油醇、γ-松油烯和α-松油烯含量呈上升趋势,1,8-桉叶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间隔5个月后各成分指标均符合ISO 4730:2017标准,因此建议砍伐间隔至少保持5个月以上。得油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受收获时间影响,9月至次年2月得油率较高,尤其是次年1-2月,此时4-松油醇含量高,1,8-桉叶素含量低,所得油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油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互叶白千层精油 化学成分 收获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金娘播种及幼苗移栽关键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冰 唐庆 +3 位作者 孙开道 李进华 汪太林 林茂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1期64-68,共5页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L9(34),研究不同基质、不同处理、不同药剂等因子对桃金娘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采用黄心土、黄心土∶泥炭土(1∶1)和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1∶1∶1)对桃金娘幼苗移栽关键技术的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最高的组合是A...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L9(34),研究不同基质、不同处理、不同药剂等因子对桃金娘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采用黄心土、黄心土∶泥炭土(1∶1)和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1∶1∶1)对桃金娘幼苗移栽关键技术的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最高的组合是A3B3C2,即椰糠+珍珠岩(1∶1)+50℃温水浸泡24h+6-BA(50mg/L),萌发率为52%及采用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1∶1∶1)移栽成活率较高,即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播种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