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腺枝毛葡萄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缪雨露 韦荣福 +5 位作者 张劲 田萱 蓝钊妃 吴代东 周思泓 成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共9页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广西腺枝毛葡萄‘桂黑珍珠6号’‘野酿2号’以及欧亚种‘赤霞珠’葡萄成熟阶段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对3个葡萄品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枝毛葡萄品种在成熟后期总花色苷...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广西腺枝毛葡萄‘桂黑珍珠6号’‘野酿2号’以及欧亚种‘赤霞珠’葡萄成熟阶段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对3个葡萄品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枝毛葡萄品种在成熟后期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赤霞珠’,且温度和pH对不同品种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温度≤45 ℃和pH≤3.0时,花色苷溶液呈红色且稳定性较强。随着温度升高和pH增大,花色苷降解速率显著加快。原浓度条件下,腺枝毛葡萄花色苷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赤霞珠’,其中‘桂黑珍珠6号’热稳定性最佳;同一浓度条件下,‘赤霞珠’花色苷的热稳定性与pH稳定性则显著高于腺枝毛葡萄品种。综上,不同品种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强弱与其浓度和组分有关;腺枝毛葡萄果实因花色苷总量高表现出热稳定性强于欧亚种‘赤霞珠’,且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其保存;同一浓度条件,腺枝毛葡萄花色苷稳定性低于‘赤霞珠’可能与前者稳定型花色苷比例偏低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究东亚种野生资源葡萄花色苷代谢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枝毛葡萄 花色苷 稳定性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毛葡萄酒花色苷差异分析
2
作者 陆媚 李玮 +6 位作者 黄秋凤 陈国品 郝勇江 黄羽 管敬喜 黄竟 曹慕明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
为了揭示广西不同野生毛葡萄酒的花色苷差异,并筛选品质优良的野生毛葡萄株系,以广西河池市4个分类未知的野生毛葡萄单株酒样为材料,野酿2号毛葡萄酒为对照,采用LC-MS/MS法分析其酒样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4个野生毛葡萄单... 为了揭示广西不同野生毛葡萄酒的花色苷差异,并筛选品质优良的野生毛葡萄株系,以广西河池市4个分类未知的野生毛葡萄单株酒样为材料,野酿2号毛葡萄酒为对照,采用LC-MS/MS法分析其酒样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4个野生毛葡萄单株酒样花色苷从种类和含量上都存在差异,且花色苷总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野酿2号,其中单株D的花色苷总含量最高,达886.05 mg/L,双性花单株F的花色苷含量达664.81 mg/L;广西野生毛葡萄单株C、D、E、F及野酿2号的酒样含量最高的花色苷物质均是飞燕草素糖苷,而天竺葵素糖苷含量都很低。因此,4个广西野生毛葡萄单株酒样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为广西野生毛葡萄资源的鉴别、分类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葡萄 花色苷 葡萄酒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叶葡萄酒品质指标和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威 谢林君 +5 位作者 黄羽 成果 丰景 庞丽婷 杨磊 张劲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共10页
以圆叶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 Michx.)Noble和优系T3为原料,采用“放血法”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香气分析。通过感官评价、香气活度值(OAV)和香韵分析法,探讨了... 以圆叶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 Michx.)Noble和优系T3为原料,采用“放血法”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香气分析。通过感官评价、香气活度值(OAV)和香韵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类型葡萄酒的风味特征和品质差异。结果显示,各酒样在酒精度、总糖、单宁、总酚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所有酒样共检测出68种香气物质,包括16种醇类、38种酯类、7种酸类和7种其他物质,其中异戊醇、辛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为主要活性香气成分;圆叶桃红葡萄酒在香气和感官评估中表现突出,具有浓郁的果香、较强的花香和脂香,展现出复杂且丰富的香韵;干红酒样则以果香为主,伴有花香和脂香,呈现出丰富的香韵结构。在“放血法”工艺框架下,圆叶葡萄红色品种不仅能酿造出风味迥异的干红和桃红葡萄酒,还展现了其在多维度酿造中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葡萄 桃红葡萄酒 干红葡萄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两收栽培‘野酿2号'腺枝毛葡萄酒的香气特征解析
4
作者 余英芬 韦荣福 +4 位作者 蓝钊妃 成果 芦靖珂 张劲 周思泓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71,共7页
该研究以一年两收栽培‘两代同堂'模式下的‘野酿2号’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原料及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检测葡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正交... 该研究以一年两收栽培‘两代同堂'模式下的‘野酿2号’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原料及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检测葡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合气味活性值(OAV)评价香气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野酿2号’一季果,二季果果粒质量更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红黄色调更深。二季果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可滴定酸、单宁、还原糖、总酚、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一季果葡萄酒(P<0.05),且酒体色泽更深、红色色调更鲜明。从葡萄酒样中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两季果葡萄酒样的香气特征存在差异,基于P<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及OAV>1的标准,从中筛选得到可用于区分两季果葡萄酒样的6种关键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异戊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酯、辛酸异戊酯、4-乙基苯酚、4-乙基愈创木酚,一季果葡萄酒样果香和花香特征更为突出,而二季果葡萄酒样化学味香气特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两收栽培 野酿2号 腺枝毛葡萄 葡萄酒 理化指标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观测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中根系生长情况的雾培体系的构建研究
5
作者 盘丰平 曹雄军 +6 位作者 江春分 谢蜀豫 尹慧芝 韩佳宇 黄秋秘 何建军 白先进 《南方园艺》 2025年第5期44-49,共6页
葡萄根系的健康生长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土壤栽培方法难以直观地观察根系的生长状况,限制了根系研究和栽培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葡萄根系的雾培体系,以实现根系生长状况的实时观测和分析。通过雾培技术,本... 葡萄根系的健康生长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土壤栽培方法难以直观地观察根系的生长状况,限制了根系研究和栽培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葡萄根系的雾培体系,以实现根系生长状况的实时观测和分析。通过雾培技术,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葡萄根系观测体系,并采用模拟葡萄二季果中去叶和留叶两种模式下修剪,结果表明留叶修剪可以显著增加新根长度和提高葡萄根系的成活率。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根系生长监测、营养吸收分析以及根系相应地上部修剪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培 葡萄 根系发育 根系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盘丰平 尹慧芝 +6 位作者 成果 曹雄军 韩佳宇 谢太理 白先进 陈爱军 刘金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299,共7页
广西是我国南方葡萄重要的新兴产区,从2003年开始,通过引进、吸收、完善和推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有效带动当地及周边省份葡萄产业的共同快速发展,但也给广西的葡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自身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 广西是我国南方葡萄重要的新兴产区,从2003年开始,通过引进、吸收、完善和推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有效带动当地及周边省份葡萄产业的共同快速发展,但也给广西的葡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自身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近年来广西葡萄种植面积出现了逐年小幅下降。目前正值广西葡萄冲刺百亿水果产业的关键阶段,通过实地调查广西鲜食葡萄主产区和葡萄酒主要加工企业,收集科研和生产中相关资料,参考近15年葡萄生产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广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总体情况,剖析广西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助推广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圆叶葡萄污果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程雅芳 黄秋凤 +3 位作者 陈国品 曹慕明 黄羽 李玮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采用五点采样法连续3年调查广西南宁圆叶葡萄的污果病发病情况,并随机选择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病斑,刮取病斑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污果病致病力,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参... 采用五点采样法连续3年调查广西南宁圆叶葡萄的污果病发病情况,并随机选择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病斑,刮取病斑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污果病致病力,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植园中,2019—2021三年中圆叶葡萄‘Noble’的果穗污果病发病率分别达到92.00%、96.67%和97.33%,病情指数分别为62.13、67.46和66.40。从病斑组织中分离得到多株形态特征相近、具有污果病致病力的优势菌,选取其中代表性菌株GX-2216,经鉴定为蚜虫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aphidis,其与前期在附近地块‘巨峰’葡萄污果病病果上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亲缘较近,表明M.aphidis可能是当地污果病的优势病原菌,其能够在不同葡萄品种上引发污果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果病 圆叶葡萄 病原菌鉴定 果实附生微生物 溢糖性霉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砧木5BB和‘贝达’根系生长动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佳宇 曹雄军 +5 位作者 王博 谢蜀豫 江春分 黄秋秘 盘丰平 白先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为探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根系的生长动态特征,本研究以2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分别嫁接于5BB和‘贝达’砧木上,采用原位根窗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第一茬夏果与第二茬冬果的根系发育进行连续无损监测,同时记录土壤温度、空气温... 为探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根系的生长动态特征,本研究以2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分别嫁接于5BB和‘贝达’砧木上,采用原位根窗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第一茬夏果与第二茬冬果的根系发育进行连续无损监测,同时记录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及光照时长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夏果根系生长量显著高于冬果,根系高峰出现在果实膨大至成熟阶段。冬果根系生长显著减弱,累积新增量明显低于夏果。5BB砧木表现出更强的中低温季节适应性,而‘贝达’砧木根系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更强的扩展能力和热适应性。此外,枝梢修剪对根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去叶修剪导致根系生长快速停止。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照时长与根系新增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温度与根系新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采用原位根窗与图像分析技术,高效直观地揭示了葡萄根系的季节性动态,为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根系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一年两收 5BB 贝达 原位根窗与图像分析 根系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叶葡萄Warden果皮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大运 尹玲 +2 位作者 郭泽西 黄羽 曲俊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了解圆叶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 Michx)果皮微生物的组成,揭示果皮微生物对圆叶葡萄品性的影响,以16S和ITS测序技术检测了圆叶葡萄Warden果皮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细菌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 为了解圆叶葡萄(Muscadinia rotundifolia Michx)果皮微生物的组成,揭示果皮微生物对圆叶葡萄品性的影响,以16S和ITS测序技术检测了圆叶葡萄Warden果皮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细菌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浮霉菌(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细菌属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柄杆菌属(Caulobacter)和普氏菌属9(Prevotella9);真菌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属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红曲霉属(Monascu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atenulostroma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研究表明,圆叶葡萄Warden果皮聚集大量的微生物群落,为揭示微生物对圆叶葡萄风味多样性、酿酒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葡萄 果皮微生物 16S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光在热区‘阳光玫瑰’葡萄春果栽培中的应用及效果
10
作者 曹雄军 胡福初 +9 位作者 韩佳宇 谢蜀豫 罗激光 黄正恩 王博 王海波 黄秋秘 江春分 余欢 白先进 《南方园艺》 2025年第4期22-28,共7页
热区葡萄春果的生长发育期恰逢短日照环境,枝叶生长受限、光合效率降低和果实产量下降,成为热区葡萄促早错季生产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热区‘阳光玫瑰’葡萄春果栽培中应用日落后连续补光模式(18:00~21:00),设置补光核心行(S... 热区葡萄春果的生长发育期恰逢短日照环境,枝叶生长受限、光合效率降低和果实产量下降,成为热区葡萄促早错季生产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热区‘阳光玫瑰’葡萄春果栽培中应用日落后连续补光模式(18:00~21:00),设置补光核心行(SL-C,600~700 lx)、补光外围行(SL-P,30~50 lx)及无补光行(NSL),探讨补光对葡萄春果枝叶生长、叶片光合能力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显著增加了枝条长度、节数和粗度,提高了叶片光合面积、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PSⅡ)活性及整体光合效率,显著提高了果实大小与产量。与无补光处理相比,SL-C处理的未摘心枝条长度增加535.35%,光合性能指数(PIabs)提升23.46%,平均穗重提高189.76%;SL-P处理枝条长度增加274.09%,平均穗重提高126.55%,表现出更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和节能优势。日落后低强度补光是一种兼顾产量提升、品质稳定和能效优化的有效栽培措施,可显著缓解短日照对热区葡萄春果生产的不利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 葡萄春果 补光 光合效率 果实品质 短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酵母对‘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威 谢林君 +5 位作者 成果 丰景 庞丽婷 尹慧芝 黄羽 张劲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调查酵母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选用酵母Zymaflore VL1、Zymaflore X5和Lalvin QA23酿造‘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威代尔’干白葡萄酒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利用香气... 为调查酵母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选用酵母Zymaflore VL1、Zymaflore X5和Lalvin QA23酿造‘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威代尔’干白葡萄酒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AV)、香气轮廓法和香韵分析法评价3种干白葡萄酒的典型特征差异。结果表明,3种酵母酿造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物质25种,醇类物质8种,酸类物质4种,醛类物质1种,酮类物质2种;3种酵母酿造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香气差异显著,尤其是二类香气;3种酵母中,VL1产香能力最强,挥发性成分总量为55 447.5 μg·kg^(-1),特征香气成分有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果香、脂肪香为该类型葡萄酒的典型香气特征,果、脂、青,乳香等为主体香韵。因此,VL1酵母能提高‘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醇类和酸类物质的含量,形成香气类型更丰富、平衡的葡萄酒产品,香气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代尔 干白葡萄酒 不同酵母 香气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黑皇’葡萄双季果挥发性差异代谢物分析
12
作者 黄桂媛 郭荣荣 +5 位作者 程昌富 时晓芳 盘丰平 韩佳宇 林玲 张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研究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夏季果实(SF)和冬季果实(WF)挥发性香气代谢物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于SIM模式对‘黑皇’葡萄挥发性香气代谢物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中两季果共检测到602种挥发性化合物... 为研究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夏季果实(SF)和冬季果实(WF)挥发性香气代谢物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于SIM模式对‘黑皇’葡萄挥发性香气代谢物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中两季果共检测到60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次是酯类、杂环等化合物。WF与SF间萜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显著差异代谢物有21种,其中上调表达的代谢物10种,下调表达11种。SF比WF积累了更高浓度的萜类物质,表明‘黑皇’葡萄中萜类物质的代谢对气候条件的响应表现出其品种特异性。该研究风味组学分析显示,果香和甜味是‘黑皇’葡萄果实最关键的香气风味,相关物质为(Z)-3-己烯醛、苯甲醛、香茅醛、1-(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2-丁烯-1-酮、1-(4-甲氧基苯基)-2-丙烷酮。本研究丰富了双季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代谢理论,为选择适合一年两收栽培的香气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皇’葡萄 一年两收栽培 代谢组学分析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蜜’葡萄在广西南宁的种植表现及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盘丰平 程昌富 +4 位作者 曹雄军 韩佳宇 时晓芳 郭荣荣 张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丰富广西一年两收栽培品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广西南宁引进省工品种‘黄金蜜’葡萄进行种植,连续4年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蜜’葡萄在南宁地区表现... 为丰富广西一年两收栽培品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广西南宁引进省工品种‘黄金蜜’葡萄进行种植,连续4年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蜜’葡萄在南宁地区表现出花芽分化好且整齐、自然坐果率高、香味浓郁、耐贮运、抗病性强等特点;夏果在6月下旬完全成熟,穗质量533.28 g、粒质量11.37 g、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8%、0.58%,萌芽至成熟约133 d;冬果在12月中下旬完全成熟,穗质量384.63 g、粒质量8.67 g、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7.7%、0.60%,萌芽至成熟约116 d。因此,‘黄金蜜’葡萄适合在广西南宁及相似热区避雨条件下进行两季栽培,为一年两收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蜜 省工栽培 香味浓郁 一年两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和CPPU处理紫甜无核葡萄的果实品质及着色分析
14
作者 时晓芳 郭荣荣 +3 位作者 韩佳宇 黄桂媛 白先进 林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50-55,共6页
探讨GA_(3)及GA_(3)和CPPU组合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提升紫甜无核葡萄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为该品种在广西地区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紫甜无核葡萄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GA_(3)以及GA_(3)+CPPU混合... 探讨GA_(3)及GA_(3)和CPPU组合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提升紫甜无核葡萄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为该品种在广西地区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紫甜无核葡萄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GA_(3)以及GA_(3)+CPPU混合液浸泡果穗,果实成熟期对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及果实着色指标L^(*)、a^(*)、b^(*)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25 mg/L GA_(3)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50 mg/L GA_(3)处理h°值最高,表明GA_(3)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促进果实着色。50 mg/L GA_(3)+5 mg/L CPPU处理单粒重最大,达5.89 g,果粒纵径和横径均较大,分别是27.43 mm和19.42 mm,表明GA_(3)+CPPU混合液处理可明显增加果粒大小、单粒重,提高葡萄外观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在广西地区果实膨大初期使用25 mg/L GA_(3)处理或25 mg/L GA_(3)+5mg/L CPPU处理均可达到提高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效果,有效提高果实商品性,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紫甜无核 GA_(3) CPPU 果实品质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性改良剂对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及葡萄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彭小博 曹雄军 +4 位作者 宋雅琴 梁晓文 史行健 庾志勇 何建军 《南方园艺》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研究采用相同用量下,比较4种土壤酸化改良剂(生石灰、牡蛎壳粉+熟牛粪、良田葆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其中以生石灰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施用4种酸性土壤改良剂+菇渣后,土壤的pH值由4.... 本研究采用相同用量下,比较4种土壤酸化改良剂(生石灰、牡蛎壳粉+熟牛粪、良田葆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其中以生石灰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施用4种酸性土壤改良剂+菇渣后,土壤的pH值由4.51(土壤酸化改良剂处理之前)分别提升到5.26(生石灰)、5.13(牡蛎壳粉+熟牛粪)、5.45(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和5.34(硅钙钾镁肥),可见,4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均能改良土壤酸化。与生石灰处理相比,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和硅钙钾镁肥处理后土壤的交换性铝含量分别下降了13.5%和12%。牡蛎壳粉+熟牛粪、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处理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施用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和硅钙钾镁肥处理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镁离子含量显著上升。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处理后葡萄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酸化改良剂处理。因此,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处理不仅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具有最好的改良土壤酸化的效果,还降低了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铝离子,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离子的含量,除此之外,还显著提高了葡萄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土壤酸化 土壤酸性改良剂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作夏黑葡萄的提质增效作用
16
作者 梁翡翠 韦幸 +7 位作者 龚志宏 钟纯 覃惠菊 李广丽 任漓江 梁应智 黄海媛 吴代东 《南方园艺》 2025年第4期29-35,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施肥组合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2年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香提葡萄合作社进行,采用3因素混合拟水平均匀设计U12(12^(10)),设置12个组合处理。结果显示,不同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施肥组合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2年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香提葡萄合作社进行,采用3因素混合拟水平均匀设计U12(12^(10)),设置12个组合处理。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夏黑葡萄的总酸、糖酸比、果形指数、穗数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组合N7显著提高了总糖含量,N10显著降低了总酸含量,N1显著提高了糖酸比。本试验利用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与淋施肥的轻简组合模式,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分析,通过使用0.11 mg/kg促生型生长调节剂+1500倍液b4高钾水溶肥叶面喷施+80倍液c1有机水溶肥时,夏黑达到优质高产。研究表明,综合施肥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夏黑葡萄的果实品质和产量,为夏黑葡萄的科学施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黑葡萄 果实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尔多瓦葡萄在广西南宁引种试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佳宇 林玲 +7 位作者 李洪艳 刘艺 陆正义 周咏梅 曹雄军 时晓芳 盘丰平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5期40-41,共2页
[目的]丰富桂南高温高湿地区高抗霜霉病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摩尔多瓦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结果]经过2年的引... [目的]丰富桂南高温高湿地区高抗霜霉病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摩尔多瓦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结果]经过2年的引种观察,摩尔多瓦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茬果稳定结果,其高抗霜霉病,成花座果容易,无生理落果,果皮蓝黑色,着色极佳,果粉厚。果肉柔软多汁,品质上乘,不易裂果,挂果期长,商品性好,极耐贮运。[结论]摩尔多瓦葡萄丰产稳产,高抗霜霉病,果实品质优,综合经济性状良好,适宜在桂南高温高湿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多瓦葡萄 引种试验 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南雷司令葡萄反季节栽培与酿酒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管敬喜 杨莹 +3 位作者 白先进 张瑛 谢太理 文仁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共5页
广西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利用反季节栽培技术,采用避雨栽培,人工诱发萌芽等措施,使雷司令葡萄在该地区成功种植。以反季节栽培的雷司令冬果为原料进行酿酒试验,并对果实及葡萄酒品质进行分析,利用GC... 广西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利用反季节栽培技术,采用避雨栽培,人工诱发萌芽等措施,使雷司令葡萄在该地区成功种植。以反季节栽培的雷司令冬果为原料进行酿酒试验,并对果实及葡萄酒品质进行分析,利用GC-MS检测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反季节栽培的雷司令在桂南地区生长表现良好,葡萄酒中含有28种酯类,6种醇类,7种羧酸类,3种其他香气物质,表现出品种的特征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雷司令冬果 反季节栽培 酿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葡萄枯枝蔓发酵生产木霉菌剂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丁苏 张劲 +4 位作者 张瑛 杨莹 管敬喜 文仁德 李玮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0期32-35,共4页
利用葡萄枯枝蔓和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为主要培养基原料,发酵生产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孢子菌剂。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并测试了发酵基质不灭菌对于木霉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枯枝... 利用葡萄枯枝蔓和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为主要培养基原料,发酵生产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孢子菌剂。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并测试了发酵基质不灭菌对于木霉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枯枝蔓和糖蜜酒精发酵液适宜作为生产绿色木霉的廉价培养基,优化后培养条件为固态基质粒径10-40目,糖蜜酒精发酵液中硫酸铵添加量1.0%,糖蜜酒精发酵液浓度5°Bx,培养基固液混合比2.5∶1(g∶mL)。在此条件下,绿色木霉JK-20直接发酵未灭菌培养基产孢子量可达1.12×10^10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蔓 糖蜜酒精发酵液 绿色木霉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壮素处理促进葡萄二季果成花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时晓芳 韦荣福 +8 位作者 黄桂媛 张瑛 林玲 韩佳宇 曹雄军 周思泓 王博 白先进 郭荣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7,共15页
【目的】探究矮壮素处理后'夏黑'葡萄二季果成花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和重要基因,为促进二季果成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壮素处理后'夏黑'葡萄二季果第5~6节位冬芽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 【目的】探究矮壮素处理后'夏黑'葡萄二季果成花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和重要基因,为促进二季果成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壮素处理后'夏黑'葡萄二季果第5~6节位冬芽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矮壮素处理后-3 DAF、4 DAF、11 DAF冬芽样品中差异基因数分别为395、557和97个。其中-3 DAF、4 DAF、11 DAF冬芽样品中分别有52、21、39个DEGs上调表达,343、536、58个DEGs下调表达,共有879个DEGs得到注释,富集最显著的Pathway主要有苯丙素和类黄酮生物合成、激素信号转导等。【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和qRT-PCR验证,发现矮壮素处理'夏黑'葡萄后,二季果成花关键节位冬芽内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POD47和PODN1、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STS6、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IAA26、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GARP6和GA3OX1等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矮壮素促进成花的功能可能通过改变树体内激素的含量及比值、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和代谢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二季果 成花 矮壮素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