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横州市“中粉1号”粉蕉矮化栽培技术研究
1
作者 蒙巧仁 宋丽萍 +3 位作者 黄志君 潘连富 韦青松 黄艺琳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0期1-3,共3页
粉蕉是广西的一大特色水果,桂南地区温暖的气候条件,给粉蕉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粉蕉传统种植方式产量低,品质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制约。通过矮化技术,提高粉蕉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降低粉蕉栽培的成本,促进横州市香蕉产业... 粉蕉是广西的一大特色水果,桂南地区温暖的气候条件,给粉蕉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粉蕉传统种植方式产量低,品质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制约。通过矮化技术,提高粉蕉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降低粉蕉栽培的成本,促进横州市香蕉产业的生态良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蕉 矮化 栽培技术 推广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水象甲越冬规律研究
2
作者 张燕杏 陆温 +3 位作者 石桥德 高旭渊 玉珍珠 王凯学 《广西植保》 2025年第2期13-17,共5页
稻水象甲是危害水稻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为探明广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在全州县稻水象甲发生较为严重的全州镇、文桥镇与永岁乡分别选择林地、坡地、田埂、沟渠边、稻草堆、荒地和稻田等场所,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不同土层... 稻水象甲是危害水稻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为探明广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在全州县稻水象甲发生较为严重的全州镇、文桥镇与永岁乡分别选择林地、坡地、田埂、沟渠边、稻草堆、荒地和稻田等场所,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不同土层深度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虫口密度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稻水象甲以成虫在沟渠边、林地、坡地、田埂、稻草堆等场所的0~3 cm疏松土层中越冬。沟渠边是稻水象甲最主要的越冬场所,占越冬虫量的51.06%,其次是林地、坡地与田埂,分别占越冬虫量的23.11%、13.80%和8.96%。3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出土并在越冬场所周边的禾本科杂草上栖息取食。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高峰期,并向大田杂草、早稻秧田及移栽田转移,4月下旬转移基本完成。田间1代成虫羽化后除少部分继续在一季晚稻上繁殖为害外,大部分成虫均迁往越夏越冬场所蛰伏。8月中下旬后,越冬场所的成虫密度基本趋于稳定,完成向越夏越冬场所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越冬成虫 越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越冬稻螟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芊 龙丽萍 +6 位作者 吴锋 程学江 吴碧球 李成 黄所生 黄凤宽 凌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行越冬螟虫调查,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将稻桩带回室内仔细剥查鉴定螟虫种类及数量,分析螟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本次越冬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越冬螟虫种类有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其中大螟和二化螟为优势种。三化螟主要分布在纬度23°-25°,其他螟虫在广西越冬未呈现明显规律。空间分布参数表明,除13、20和22号田块大螟呈均匀分布外,其他田块螟虫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大部分田块螟虫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结论】在广西,越冬螟虫呈聚集分布,大螟和二化螟为田间越冬优势种群,台湾稻螟次之,三化螟零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螟虫 越冬 空间分布型 田间调查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区柑桔溃疡病和柑桔全爪螨同治降本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吉敏 秦原原 +5 位作者 黄其椿 黄光耀 陆宇 韦丽荣 邓铁军 张宏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柑桔全爪螨(俗称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是广西沃柑生产上防控用药量最大的两种病虫害。为探索同时防治这两种病虫害的综合技术方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设计了99%矿物油乳油∶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1∶2... 柑桔全爪螨(俗称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是广西沃柑生产上防控用药量最大的两种病虫害。为探索同时防治这两种病虫害的综合技术方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设计了99%矿物油乳油∶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1∶2混配的“油铜锰方案”,并且3—7月在田间开展丰田FT-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喷雾、极目EA-30XP农业无人机常量飞防和推荐施药量减量30%飞防不同施药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采用“油锰铜方案”防治柑桔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时,常量飞防和减量飞防的防治效果不低于人工喷雾,有些时期甚至更好。“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对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7.71%,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8.57%。“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可实现“一高三减”的效果,即每小时10×667 m^(2)的高施药工效、减少用水量94%、减少人工成本33.33%和减少农药使用量37.5%。“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能有效解决广西沃柑产区柑桔溃疡病、柑桔红蜘蛛“一病一虫”施药难、防治效果差和防治成本高的难题,可在地势平坦的柑桔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柑桔溃疡病 柑桔全爪螨 降本增效 综合治理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和广西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林珊宇 黄金玲 +1 位作者 陆秀红 覃丽萍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3-2180,共8页
广东和广西是我国火龙果主要产区,也是火龙果溃疡病的常发区,明确这些地区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遗传多样性对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主要来源于广西、广东的4个火龙果溃疡病菌地理群体... 广东和广西是我国火龙果主要产区,也是火龙果溃疡病的常发区,明确这些地区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遗传多样性对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主要来源于广西、广东的4个火龙果溃疡病菌地理群体为试验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扩增以获得其指纹图谱,并进一步分析溃疡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供试的火龙果溃疡病菌经过8条ISSR引物扩增,得到203条条带,多态性位点为31.7%,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619~1.0000之间。在UPGMA聚类树上遗传相似系数为0.90时可分为3个类群,但遗传类群与地理分布上并无紧密联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重叠性较高,不存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种群。本研究证明我国火龙果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各地之间存在频繁的菌源交流,该结果可为新暗色柱节孢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监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溃疡病 新暗色柱节孢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在果树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林珊宇 陆秀红 +3 位作者 黄金玲 姜建军 覃丽萍 潘连富 《中国果树》 2025年第6期12-19,共8页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植物病原菌,通常会引起葡萄溃疡病、桃流胶病、苹果轮纹病、猕猴桃软腐病等病害,给我国水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随着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人们对葡...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植物病原菌,通常会引起葡萄溃疡病、桃流胶病、苹果轮纹病、猕猴桃软腐病等病害,给我国水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随着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人们对葡萄座腔菌科真菌鉴定及其在果树上致病机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因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在葡萄座腔菌科植物病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即阐述了基因组测序分析在揭示葡萄座腔菌科真菌的进化关系与致病基因挖掘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转录组技术在分析病原菌与寄主互作和响应环境胁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对不同果树和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研究和病害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座腔菌科 基因组 转录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水象甲的年生活史及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燕杏 陆温 +3 位作者 石桥德 高旭渊 玉珍珠 王凯学 《广西植保》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探究稻水象甲在广西的种群消长动态,设置不同类型稻田进行系统观测,结合室内人工饲养,观察稻水象甲的各世代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广西全州县,稻水象甲1 a发生2代,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早稻。少量一代成虫构成二代虫源,在一季晚... 为探究稻水象甲在广西的种群消长动态,设置不同类型稻田进行系统观测,结合室内人工饲养,观察稻水象甲的各世代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广西全州县,稻水象甲1 a发生2代,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早稻。少量一代成虫构成二代虫源,在一季晚稻上产卵发育为第二代,虫量少且为害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种群消长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芒果产区间座壳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8
作者 王睿 张玉杰 +5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壳属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ITS、HIS、TEF 1-α和TUB2)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2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8株代表菌株被鉴定为5个菌种:Diaporthe ueckerae、D.endophytica、D.tulliensis、D.yunnanensis和D.arecae,其中D.arecae是优势种,占比64%。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间座壳属菌株对芒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芒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斑病 间座壳属 真菌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菁花叶病毒广西大化菜心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9
作者 莫翠萍 陈锦清 +7 位作者 李祐聪 谢慧婷 秦碧霞 崔丽贤 李飞飞 汤亚飞 蔡健和 李战彪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7,共7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大化菜心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的病毒病原,从广西大化采集4个表现典型症状的菜心样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DNA分段克隆、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 为明确引起广西大化菜心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的病毒病原,从广西大化采集4个表现典型症状的菜心样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DNA分段克隆、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和遗传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全基因组序列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简并引物从4个菜心样品中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将所得PCR产物克隆并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中报道的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分离物具有较高的核苷酸相似性,结果初步证实所采集的菜心样品感染了TuMV;利用7对特异引物和5′/3′RACE引物对TuMV广西菜心分离物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段克隆、测序,最终获得一条大小为9834 nt的全长基因组序列。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TuMV其他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77.84%~96.06%,其中与中国云南安宁分离物TuMV_CHN229(登录号:LC537500.1)的一致性最高(96.06%),依据上述结果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uMV_GXdh1(GenBank登录号:PP079014)。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TuMV_GXdh1与中国北京、山东、广东、中国台湾等分离物以及美国、日本等14个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大分支上,分属于world-B组,其中与中国云南安宁分离物和浙江杭州分离物(TuMV_CHZH33A,GenBank登录号:LC537526.1)聚集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综上,本研究首次获得TuMV广西分离物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遗传进化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菜心 芜菁花叶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world-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东兴市3种重大迁飞性害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分析
10
作者 覃江梅 宋春茶 +3 位作者 成美华 陈红松 蔡晓燕 覃武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8-73,共6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mith、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对当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明确3种重大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mith、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对当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明确3种重大迁飞性害虫在广西沿海地区的种群动态,有助于揭示其在我国的迁飞规律,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广西东兴市利用高空测报灯对3种重大迁飞性害虫进行诱集,并对3种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空测报灯下,黏虫和稻纵卷叶螟的诱集量远高于草地贪夜蛾,虫量发生季节性差异明显,大部分虫量诱集于春季的3—5月;稻纵卷叶螟高空测报灯下出现3次高峰,分别为9月中旬、4月上旬及5月上旬,其中5月上旬诱虫量最高;黏虫高峰期出现在3月初至3月中旬,峰值呈现双峰型,高峰日出现在3月17日(1027头);草地贪夜蛾虽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现2个高峰,但峰值不高。总体上,3种迁飞性害虫的种群发生量差异较大,草地贪夜蛾的诱集量最低,迁飞高峰期集中于春季,但高峰期出现时间错开,黏虫最早(3月),其次为稻纵卷叶螟(4月),草地贪夜蛾最晚(5月),相关部门可根据害虫的种群动态,在3种害虫相应的高发期进行重点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黏虫 稻纵卷叶螟 迁飞性害虫 种群动态 高空测报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入侵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兴山 齐国君 +5 位作者 胡学难 符悦冠 谌爱东 曾涛 何自福 吕利华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运行,促进了东盟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向中国的输入,随之极大地提高了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中国的风险。如何保障东盟农产品输入中国同时又能有效阻断农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2011年中...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运行,促进了东盟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向中国的输入,随之极大地提高了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中国的风险。如何保障东盟农产品输入中国同时又能有效阻断农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平台",华南、云南地区及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老挝、柬埔寨东盟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建立了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入侵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技术支撑平台,对东盟农业有害生物的基础数据库、风险评估、快速鉴定、口岸监测、检疫处理和应急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创建了以"境外监测与指导防控、口岸检验与检疫处理和境内应急防控"为核心的防控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体系,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农业 入侵有害生物 预警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施药方式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柳锋 王凤英 +1 位作者 廖仁昭 韦桥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21,共7页
测试不同施药方式对田间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药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关标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种子包衣、叶面喷雾、心叶点施等措施,测定3种施药方式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50%... 测试不同施药方式对田间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药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关标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种子包衣、叶面喷雾、心叶点施等措施,测定3种施药方式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和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出苗后14 d对草地贪夜幼虫最高防治效果为83.88%和83.84%;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为88.92%和84.70%;虱螨脲、氟铃脲和杀铃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2%、84.26%和81.44%;虫螨腈、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均在88%以上。建议种子处理剂+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剂+心叶点施的综合防控措施,选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延缓害虫抗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种子处理剂 叶面喷雾 点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芒果细菌性坏死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小林 孙秋玲 +5 位作者 黄穗萍 唐利华 郭堂勋 莫贱友 任惠 李其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84,共9页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芒果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得到泛菌属的21株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fusA、gyrB、leuS、pyrG、rlpB和rpoB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将21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ntoea vagans、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其中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引起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是中国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细菌性坏死病 泛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立飞 苏治友 +2 位作者 王欢廷 曹雪梅 杨朗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明确广西南宁豇豆蓟马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豇豆蓟马防治药剂,调查豇豆蓟马数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并开展了9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蓝板诱集数量的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下旬,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调查表明,... 为明确广西南宁豇豆蓟马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并筛选出豇豆蓟马防治药剂,调查豇豆蓟马数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并开展了9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蓝板诱集数量的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初和6月下旬,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调查表明,蓟马对花具有偏好性,种群数量高峰期与盛花期重叠,花谢后部分蓟马转移到豆荚上,种群数量有所下降。田间药剂试验筛选出了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和6%联苯菊酯·啶虫脒ME等两种防效显著的杀虫剂,药后1d防效分别为82.0%和73.4%,持效期为7~10d,可以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蓟马 种群动态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用杀虫剂对广西蒙山地区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
15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4 位作者 黄付超 黄露 杨思梅 邓铁军 韦丽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3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440~2000...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3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440~2000倍液对柑桔木虱若虫防治效果在82%以上,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8%阿维菌素EC 1440倍液和21%噻虫嗪SC 336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更好,药后15 d时仍然分别可达96.07%和93.91%,两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 d以上,可在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木虱 螺虫乙酯 噻虫嗪 阿维菌素 防治效果 蒙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物对柑橘木虱趋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友浠 余金欢 +3 位作者 盘碧琼 陈红松 郑霞林 王小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9-1550,共12页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为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lidae,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是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主要昆虫传播媒介。HLB在柑橘产业中破坏性极大,柑橘木虱的及时防控可有效降低HLB传播风险。目前,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为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lidae,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是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主要昆虫传播媒介。HLB在柑橘产业中破坏性极大,柑橘木虱的及时防控可有效降低HLB传播风险。目前,柑橘木虱对化学药剂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而柑橘木虱在植物挥发物作用下的行为反应可为其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就往年研究中不同植物挥发物对柑橘木虱的引诱、驱避作用以及柑橘植株、HLB、柑橘木虱三者间通过植株挥发物产生的互作进行论述,旨在为柑橘木虱的科学高效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影响 吸引作用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柑桔木虱空间扩散研究
17
作者 邓铁军 张迈 +3 位作者 申垚阳 刘丽辉 李运秋 叶新平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7,24,共9页
柑桔黄龙病是严重危害我国柑桔产业的细菌性病害,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唯一自然传播媒介,了解柑桔木虱的发生和空间扩散规律对于有效控制柑桔黄龙病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为具体研究区域,借助NetLogo智能体建模平台构... 柑桔黄龙病是严重危害我国柑桔产业的细菌性病害,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唯一自然传播媒介,了解柑桔木虱的发生和空间扩散规律对于有效控制柑桔黄龙病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为具体研究区域,借助NetLogo智能体建模平台构建了柑桔木虱空间扩散的模拟模型,模拟并评价了柑桔木虱的空间扩散规律及不同田间管理的效果。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扩散距离以及农药喷施间隔时间均对柑桔木虱扩散速度和空间分布产生明显影响。无田间管理措施时,柑桔木虱扩散风险区总面积占柑桔园面积的比例呈现为持续且快速的上升趋势,长距离扩散(风速≥5 m/s)会导致风险区面积明显增加。当间隔1个月及以内施药(规范田间管理)时,柑桔木虱扩散风险能够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控制。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平均TSS值达到0.82,模型仿真灵敏性为85.2%,模型特异性为80.9%,模型仿真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3.3%,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研究区内柑桔木虱的空间扩散。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柑桔种植区合理优化果园空间布局,如采用棋盘式分布,区域间设置防风林或防虫网等进行物理阻隔,田间严格遵循高效农药的使用规定进行柑桔木虱的有效防治,以有效减缓柑桔木虱扩散速度和空间范围,为柑桔黄龙病的区域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木虱 多智能体模型 空间生态学 NETLO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覃柳燕 郭成林 +5 位作者 田丹丹 韦莉萍 李朝生 李宝深 何章飞 吴启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目的】筛选降低香蕉株高而不影响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使用次数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检测适宜浓度烯效唑对香蕉叶片中几种防御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钾、钙、镁、磷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解析除矮化作用外,烯效唑... 【目的】筛选降低香蕉株高而不影响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使用次数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检测适宜浓度烯效唑对香蕉叶片中几种防御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钾、钙、镁、磷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解析除矮化作用外,烯效唑对香蕉植株生长的正向辅助作用,为在香蕉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根部淋施法评价烯效唑(XX)、多效唑(DX)、矮壮素(AZ)、甲哌(JP)、复配剂0802和050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施用0.3 g/株烯效唑15、20、25 d后,测定香蕉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可溶性蛋白、钾、钙、镁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根据矮化效果评价标准判断,香蕉植株矮化后可在节间距3~5级别内正常生长。1次矮化处理中,XX1、XX3、DX1、AZ1、JP2、JP4、0501、0802处理香蕉株高降幅在11.67~24.00 cm;2次矮化处理中,JP2、DX1、JP4、0802、AZ1、0501、XX3处理香蕉株高降幅在29.67~39.00 cm,均可正常生长。香蕉株高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XX3、0802、0501处理可促使香蕉提早抽蕾,生育期较对照提前6~19 d,且抽蕾整齐;XX3 2次处理和0802处理的抽蕾率分别可达62.01%、89.32%。随着烯效唑使用浓度的提高,香蕉单株产量呈下降趋势,在1次矮化处理中,XX1、XX3、XX5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7.26、25.62和23.45 kg,XX3、XX5的单株产量与对照(27.45 kg)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稍有降低;0802与0501处理香蕉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7.37 kg和26.99 kg,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次矮化处理香蕉单株产量结果相似。矮壮素和多效唑在低浓度处理下,可促进香蕉提早抽蕾,但浓度超过0.2 g/株时反而使香蕉抽蕾延迟,且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甚至造成减产。烯效唑可提高香蕉叶片中PPO、CAT、PAL活性及可溶性蛋白、钾、钙、镁、和磷含量,具有增强植株抗性作用。【结论】生产上推荐烯效唑、复配剂0802、0501作为香蕉矮化剂,浓度可控制在0.2~0.3 g/株,新植蕉矮化1次。香蕉对多效唑、矮壮素较为敏感,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植物生长调节剂 烯效唑 多效唑 矮壮素 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黎丽菊 邓国仙 +4 位作者 许忠裕 张棵 杨迪 庞骋思 林树恒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5-77,共3页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3个方面提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 SWOT分析 钦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聚萤叶甲在豚草防控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红松 万方浩 周忠实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2-449,468,共9页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恶性入侵杂草,对全球农林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化学防除、机械防除和替代控制等传统方法存在易产生抗药性、效果有限或成本高昂等问题,经典生物防治被认为是可持...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恶性入侵杂草,对全球农林业生产、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化学防除、机械防除和替代控制等传统方法存在易产生抗药性、效果有限或成本高昂等问题,经典生物防治被认为是可持续控制豚草的有效途径。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是原产于北美的寡食性叶甲,对豚草具有高度偏好性,其成虫和幼虫取食可导致豚草严重落叶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广聚萤叶甲在豚草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方面的重要进展,详细阐述了广聚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寄主专一性与风险评估、规模化繁殖技术以及对豚草的控制效果。此外,探讨了广聚萤叶甲与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的联合控制策略及其协同增效作用。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广聚萤叶甲控效的潜在影响及其适应性进化,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广聚萤叶甲进行豚草可持续治理的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豚草叶甲 生物防治 风险评估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