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施春梅 黄群珍 +2 位作者 唐继伟 韦惠平 钟秀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卫生不良 健康状况调查 妊娠期妇女 激素分泌异常 生活习惯改变 低体重新生儿 口腔健康状况 怀孕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无鼾中青年男性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测量分析
2
作者 黄敏方 周嫣 +1 位作者 陈世稳 方志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广西 无鼾中青年人 男性 上气道 周围结构 矢状面 气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用镍钛器械与手用镍钛扩大锉在牙根管治疗患儿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欧晓丽 施春梅 +3 位作者 周嫣 赵玮 唐倩 罗菊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机用镍钛器械对牙根管治疗患儿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行根管治疗术乳牙牙髓病或根尖病患儿60例(60颗牙)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 【目的】探讨机用镍钛器械对牙根管治疗患儿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行根管治疗术乳牙牙髓病或根尖病患儿60例(60颗牙)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颗牙),对照组采用手用镍钛扩大挫,观察组采用机用镍钛器械,比较两组患儿根管预备效果、应激反应、疼痛程度、填充效果及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根管根治术患儿根管预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根管偏移等根管形态变化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根管预备中、根管预备后疼痛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vs 33.33%,3.33%vs 23.33%,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儿恰填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根管术成功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机用镍钛器械有助于缓解牙根管治疗患儿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手术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乳牙 机用镍钛器械 疼痛程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咀嚼效率的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爱喜 潘小波 +3 位作者 彭利辉 刘光雪 黄燕飞 李荣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不同时期的咀嚼效率。方法:选择60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30例)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30例)修复,于修复前,修复后半年、1年、2年、4年测定其咀嚼效率,并... 目的:比较研究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不同时期的咀嚼效率。方法:选择60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进行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30例)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30例)修复,于修复前,修复后半年、1年、2年、4年测定其咀嚼效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修复的各个时期,两种义齿的咀嚼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的各个时期,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效率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效率 SD球帽 附着体义齿 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根管治疗牙抗折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征 侯永福 潘小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5,63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桩修复离体牙对修复体整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颗上颌前磨牙行根管治疗并从唇侧釉牙骨质界上2mm处截断后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镍铬金属铸造桩核加铸造冠修复,B组采用Tenax Fiber White纤维桩、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C组采... 目的比较不同桩修复离体牙对修复体整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颗上颌前磨牙行根管治疗并从唇侧釉牙骨质界上2mm处截断后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镍铬金属铸造桩核加铸造冠修复,B组采用Tenax Fiber White纤维桩、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C组采用EverStick可塑纤维桩单根(直径1.5mm)、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D组采用EverStick可塑纤维桩双根(直径1.5mm和1.2mm)、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所有离体牙均由自凝树脂包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头与牙体长轴成45°,以1mm/min的加载速度加载直至试件任何部分折裂,记录读数并观察修复体折裂模式。结果A、B、C、D组间修复体的整体抗折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纤维桩组牙体折裂位置较铸造桩更接近牙颈部。结论尽管可塑纤维桩自身的弯曲强度较低,但是修复离体牙后整体抗折强度较高,可以满足临床要求。各纤维桩组折裂模式较铸造桩组更有利于修复体失败后的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桩核修复 抗折强度 折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3种复合树脂材料与纤维桩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小波 曾鹏 +5 位作者 彭利辉 任悦 钟爱喜 洪黎 马隆佰 杨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3种复合树脂材料用于成核时与纤维桩的微拉伸结合强度有无影响。方法根据树脂材料的种类将TENAX纤维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专用成核树脂材料ParaCore组、AP-X组和Beautifil Flow组,并制成桩核样本,将制备好的样本切割...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3种复合树脂材料用于成核时与纤维桩的微拉伸结合强度有无影响。方法根据树脂材料的种类将TENAX纤维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专用成核树脂材料ParaCore组、AP-X组和Beautifil Flow组,并制成桩核样本,将制备好的样本切割成截面为1mm×1mm的条状试件。再将每组制备好的试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冷热循环组并对其进行微拉伸强度的测试。结果冷热循环组复合树脂与纤维桩之间的微拉伸结合强度虽有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araCore组在正常对照组和冷热循环组的微拉伸结合强度高于AP-X组(P<0.05)。结论 1)本实验条件下,冷热循环对于复合树脂与纤维桩之间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2)ParaCore树脂材料与玻璃纤维桩的粘接性能优于其余2种复合树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微拉伸强度 复合树脂 冷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敏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2,216,共3页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 目的 了解安氏错患者上下颌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 选择 4 39例安氏错患者的模型 ,分别测量上下颌 6个前牙 (左右恒尖牙之间 )及 1 2个恒牙 (左右第一恒磨牙之间 )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 ,根据Bolt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lton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 39例安氏Ⅰ、Ⅱ、Ⅲ类错患者中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 5mm的错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1 4 0 2 %、9 4 9%、1 9 32 %或1 9 6 3%、1 5 33%、2 0 4 5 %。安氏Ⅰ类错患者前牙Bolton不调量以上前牙牙量减少、下前牙牙量增多为常见 ;安氏Ⅱ类、Ⅲ类错患者 ,前牙或全牙Bolton不调者上颌和下颌牙量偏多偏少 ,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Bolton不调量 BOLTON指数 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o642旋转镍钛锉在轻、中度弯曲根管使用前后的扫描电镜观察
8
作者 李焱 唐礼 王少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879,共1页
关键词 扫描电镜观察 旋转镍钛锉 弯曲根管 镍钛合金根管器械 操作时间 临床使用 微观变化 轻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流动性材料用于恒磨牙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微渗漏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程成 施春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比较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DF)、Beautifil Flow Plus F03加强型流动聚合体(F03)以及Fuji VII玻璃离子(Fuji VII) 3种流动性材料体外模拟恒磨牙预防性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封闭效果。方法:收集33颗离体恒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在(牙合... 目的:比较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DF)、Beautifil Flow Plus F03加强型流动聚合体(F03)以及Fuji VII玻璃离子(Fuji VII) 3种流动性材料体外模拟恒磨牙预防性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封闭效果。方法:收集33颗离体恒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在(牙合)面制备I类洞。分别用3种流动性粘接材料进行充填。3组牙(n=10)经冷热循环、染色后制备磨片,在体视显微镜下拍照,测量渗入深度并统计分析。未经染色的离体牙(每组1个)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结果:3组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边缘微渗漏,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两比较中,DF与F03无显著性差异(P=0.233),而DF组和F03组微渗漏均小于Fuji VII组(P=0.005和P=0.001)。SEM观察3组样品粘接界面都有微渗漏,Fuji VII可见裂隙。结论:DF与F03在抗微渗漏性能相似,均优于Fuji VII玻璃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粘接流动树脂 恒磨牙 预防性树脂充填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