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妊娠早期血脂水平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仙仙 李静 +4 位作者 王佳 张可欣 杨蕊华 郑薇 李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8,共9页
背景妊娠期血脂异常升高可对母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增加了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高甘油三酯胰腺炎、晚期流产、早产以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了母儿产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的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的分布... 背景妊娠期血脂异常升高可对母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增加了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高甘油三酯胰腺炎、晚期流产、早产以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了母儿产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的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及其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建档产检至分娩的单胎孕妇,收集临床资料及妊娠早、中、晚期血脂数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期血脂参考范围作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包括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研究共纳入单胎孕妇8511名,平均年龄为(31.7±3.9)岁,平均孕前BMI为(21.7±3.2)kg/m^(2),其中孕前低体质量988名(11.6%)、正常体质量5568名(65.4%)、超重1271名(14.9%)、肥胖366名(4.3%),GDM孕妇1415名(16.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650名(7.6%)。妊娠中、晚期TC、TG、LDL-C水平均高于妊娠早期(P<0.05),妊娠晚期HDL-C水平高于妊娠早期,但低于妊娠中期(P<0.05)。妊娠早期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4%(1990/8511),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妊娠早期(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早期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孕前正常体质量孕妇,但妊娠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妊娠早、中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GDM孕妇,HDP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非HDP孕妇(P<0.05)。排除可能影响血脂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后,妊娠早期预测妊娠中期血脂异常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TC 4.485 mmol/L(AUC=0.854)、TG 1.325 mmol/L(AUC=0.864)、HDL-C 1.275 mmol/L(AUC=0.908)、LDL-C 2.265 mmol/L(AUC=0.823);妊娠早期预测妊娠晚期血脂异常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TC 4.485 mmol/L(AUC=0.809)、TG 1.145 mmol/L(AUC=0.833)、HDL-C 1.285 mmol/L(AUC=0.851)、LDL-C 2.195 mmol/L(AUC=0.766)。结论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未增加,不同孕前BMI、GDM与非GDM、HDP与非HDP孕妇之间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具有显著差异,妊娠早期血脂水平有预测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孕妇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异常与宫内感染和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继红 张春 +2 位作者 李静 覃婷 伍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异常与病原体组合(TORCH)宫内感染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孕妇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孕11~13周时超声检查显示胎儿NT≥2.5mm。根...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异常与病原体组合(TORCH)宫内感染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孕妇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孕11~13周时超声检查显示胎儿NT≥2.5mm。根据检测结果将138例孕妇分为NT 2.5~2.9mm组、3.0~3.4mm组、3.5~4.4mm组、≥4.5mm组和颈部水囊瘤组。比较各组胎儿TORCH感染、染色体异常和结构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NT 2.5~2.9mm组40例、3.0~3.4mm组36例、3.5~4.4mm组26例、≥4.5mm组25例和颈部水囊瘤组11例。138例胎儿染色体正常98例,占71.01%;异常40例,占28.99%。胎儿宫内TORCH感染8例,感染率为5.80%。36例胎儿合并结构异常,占26.09%。NT2.5~2.9mm组胎儿TORCH感染率、染色体异常率和结构异常率分别为0、10.00%和7.50%;3.0~3.4mm组分别为0、11.11%和13.89%;3.5~4.4mm组分别为3.85%、30.77%和26.92%;≥4.5mm组分别为8.00%、56.00%和44.00%;颈部水囊瘤组分别为45.45%、90.91%和90.91%。随着NT值的增大,TORCH感染率、染色体异常率和胎儿结构异常率升高。结论NT异常增厚可能对TORCH宫内感染、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结构异常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厚度 宫内感染 染色体 胎儿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定量分析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红雨 李燕 +2 位作者 康利克 凌丹 廖明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74-317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定量分析对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意义。方法选取108例(123个肿瘤)卵巢实性或囊实性肿瘤患者,均进行3D-CPA检查,测定肿瘤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血管分型,与术后病...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定量分析对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意义。方法选取108例(123个肿瘤)卵巢实性或囊实性肿瘤患者,均进行3D-CPA检查,测定肿瘤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血管分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的VI(0.043±0.019)、FI(0.650±0.230)、VFI(0.021±0.016)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的VI(0.011±0.006)、FI(0.180±0.086)、VFI(0.008±0.004),卵巢良恶性肿瘤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I≥0.04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2.2%;以FI≥0.60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80.5%;以VFI≥0.02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82.9%。卵巢恶性肿瘤Ⅲ~Ⅳ型血管占90.0%,良性肿瘤Ⅰ~Ⅱ型血管占77.8%,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血管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PA定量分析是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 卵巢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调查及输血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湘成 张珊珊 +7 位作者 阳子骥 朱春丽 黄惠妮 罗瑞献 李思娜 谢慧琼 黎海澜 莫柱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并分析其出血与血栓风险及输血策略。方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PT演... 目的: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并分析其出血与血栓风险及输血策略。方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PT演算法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栓弹力图分析。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用PCR法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寻找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的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水平降低(Clauss法);先证者姑姑、儿子和女儿的纤维蛋白原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血栓弹力图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先证者儿子除外)的纤维蛋白原功能基本正常;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子女、姑姑FGA基因2号外显子均存在6233位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此外家系中还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分别是FGA基因g.9308A/G(p.AαThr331Ala)多态性和FGB基因g.12628G/A(p.BβArg478Iys)多态性;患者产前2 h输注10单位冷沉淀预防出血,生产过程及产后无明显出血。结论:FGA基因6233位G/A(p.AαArg35His)杂合突变是该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致病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GA基因 基因突变 家系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的超声测量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彦红 许春梅 +7 位作者 严思萍 万里凯 宁加玲 张永兵 王小燕 马刚 黄向红 康利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 建立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 (nuchalskinfoldthickness ,NT)的正常参考值 ,以便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提供参照。方法 经腹超声测量 3 2 0 3例中晚孕期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步得出各孕周胎儿NT的参... 目的 建立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 (nuchalskinfoldthickness ,NT)的正常参考值 ,以便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提供参照。方法 经腹超声测量 3 2 0 3例中晚孕期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步得出各孕周胎儿NT的参考值范围。NT随着孕周增加而增长 ,其回归方程 :NT =-1.44 8+0 .40 1×孕周 (r =0 .790 ,P <0 .0 0 0 1)。结论 NT的变化遵循胎儿发育的规律 ,有其本身的固定图像特征。本文提出的各孕周的NT超声测值 ,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敏感性为 66.67% ,特异性为 95 .0 6% ,准确性为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量 染色体异常 颈部软组织厚度 产前筛查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孕期β-地中海贫血与正常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内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万里凯 许春梅 +1 位作者 陈彦红 田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40-4142,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内径及动静脉内径比值对β-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4例经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术进行地贫基因诊断确诊为β-地贫的孕12~28周单胎孕妇(地贫组)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内...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内径及动静脉内径比值对β-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对24例经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术进行地贫基因诊断确诊为β-地贫的孕12~28周单胎孕妇(地贫组)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内径,计算动静脉内径比值,选择同期正常胎儿1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结果:β-地贫组中孕早期胎儿静脉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径比值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晚期上述指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测量中孕早期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内径以及动静脉内径比值作为一种非侵人性方法对预测胎儿β-地贫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超声 产前筛查 脐动脉 脐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uPA PAI-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洁清 凌丹 +2 位作者 李力 黎丹戎 张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57,166,共4页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卵巢恶性肿瘤(Ⅰ~Ⅱ期14例,III~IV期26例)、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1)uPA、PAI-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52.5%及67.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2)uPA、PAI-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与病理类型、腹水多少、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3)uPA、PAI-1在III~IV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大网膜及肝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AI-1与残存灶大小呈正相关。4)uPA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49.0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29.3个月);PAI-1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52.2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31.8个月),(P均<0.01)。5)COX模型分析显示PAI-1蛋白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uPA、PAI-1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恶化有关,可作为估计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纤溶酶原抑制因子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时间-空间相关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红雨 康利克 +2 位作者 李燕 邬华 沈桂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63-1566,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STIC)技术辅助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疑诊VSD的43胎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均加行STIC检查。对比常规超声与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的敏感度。结果产后确诊VSD 27胎。常规超声诊...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STIC)技术辅助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疑诊VSD的43胎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均加行STIC检查。对比常规超声与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的敏感度。结果产后确诊VSD 27胎。常规超声诊断19胎VSD,诊断敏感度为70.37%(19/27);单独使用STIC诊断VSD 20胎,诊断敏感度74.07%(20/27);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 25胎,诊断敏感度92.59%(25/27),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C技术能为诊断胎儿VSD提供更多信息,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相关技术辅助诊断中孕期胎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红雨 康利克 +2 位作者 邬华 李燕 沈桂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超声的时间-空间相关技术(STIC)辅助诊断中孕期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26例中孕期(孕21~28周)的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所有胎儿均加用STIC技术检查胎儿心脏。对比常规超声心动图与STI... 目的:探讨利用四维超声的时间-空间相关技术(STIC)辅助诊断中孕期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26例中孕期(孕21~28周)的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所有胎儿均加用STIC技术检查胎儿心脏。对比常规超声心动图与STIC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2326例胎儿中仅有35例STIC图像不合格。产后确诊VSD28例,所有VSD病例STIC均图像合格。超声心动图诊断20例(敏感度71.4%),STIC技术诊断27例(敏感度96.4%),STIC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1~28周的中孕期胎儿是STIC采集容积数据的理想时期。STIC技术能提供VSD较心动图更多的影像信息,STIC辅助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VSD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相关成像 室间隔缺损 胎JL b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凌丹 马刚 +2 位作者 施月秋 赵仁峰 李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7-917,共1页
关键词 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口服米非司酮 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 药物保守治疗 保留生育能力 手术创伤 急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 H2表达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及突变
11
作者 张洁清 李力 +5 位作者 赵仁峰 姚德生 唐步坚 何靖育 陈心秋 古明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研究卵巢肿瘤组织中nm23H2 基因的扩增、表达及其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IHC)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 方法检测41... 目的 研究卵巢肿瘤组织中nm23H2 基因的扩增、表达及其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IHC)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 方法检测41 例卵巢癌、20 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1 例正常卵巢组织nm23H2 基因的表达、扩增和突变。 结果 ①卵巢癌nm23H2 阳性表达率在68 % 以上,显著地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 001) ;②癌灶nm23H2 的阳性表达及扩增显著地高于转移灶( P< 001) ;③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nm23H2 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Ⅲ~Ⅳ期者( P<001) ;④nm23H2 的阳性表达和扩增与病理分级及病理分类无显著差异( P> 005) ;⑤nm23H2 阳性表达的患者近期疗效比阴性者好( P< 005)。 结论 nm23H2 阳性表达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早发事件,其阳性表达的降低预示疗效差。因此,对患者进行nm23H2 基因的检测有助于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nm23-H2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绕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龙飞雯 陈彦红 +3 位作者 陈海宁 许春梅 宁加玲 刘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完成产前超声检查并住院分娩单活胎的2 109名孕妇资料,分为绕颈组与无绕颈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1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完成产前超声检查并住院分娩单活胎的2 109名孕妇资料,分为绕颈组与无绕颈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11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脐带绕颈对脐动脉血流参数、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分析679胎的胎方位、胎盘位置、缠绕方向与形成缠绕角度的关系。结果 270胎(270/679,39.76%)脐带绕颈发生于胎盘附着子宫前壁的胎儿,且以C型(127/270,47.04%)、α型较多(122/270,45.19%)。两组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孕妇年龄、新生儿性别和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脐带越长,绕颈发生率越高;新生儿性别与脐带绕颈相关。结论脐带长度是脐带绕颈的主要危险因素。脐带绕颈的角度由胎方位、胎盘位置及缠绕方向3者决定。脐带绕颈对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脐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脐带绕颈动态监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覃桂灿 宁加玲 +4 位作者 陈彦红 许春梅 肖艳菊 胡巧 邬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绕颈在孕期中的自然变化。方法收集整个孕期均于我院完成规定的超声检查并分娩的孕妇,最终纳入8016胎,根据超声诊断脐带绕颈情况分为脐带绕颈组与无绕颈组。评估脐带绕颈的发生与脐带长度、羊水量及胎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观察脐带绕颈在孕期中的自然变化。方法收集整个孕期均于我院完成规定的超声检查并分娩的孕妇,最终纳入8016胎,根据超声诊断脐带绕颈情况分为脐带绕颈组与无绕颈组。评估脐带绕颈的发生与脐带长度、羊水量及胎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超声检出脐带绕颈5091胎(5091/8016,63.51%);其中脐带绕颈自然复位2680胎(2680/5091,52.64%)。晚孕期持续脐带绕颈者分娩后绕颈变化率最低(329/1294,25.43%)。脐带绕颈组脐带长度为(53.98±7.70)cm,无脐带绕颈组(51.34±6.20)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2,P<0.001)。与羊水量正常、羊水量少相比,羊水量多时,脐带绕颈发生率最高(136/187,72.73%,P<0.05),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羊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者中,是否发生脐带绕颈胎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高于无绕颈组(χ2=10.23,P<0.05)。结论脐带绕颈多集中发生于中晚孕期,与脐带长度、羊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脐带绕颈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单条脐动脉栓塞产前超声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素卿 陈慧 +4 位作者 王银 洪婷婷 罗嗣蔚 黄楚欣 黄春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715-720,共6页
目的:探讨单条脐动脉栓塞(Umbilical artery thrombosis,UAT)的产前超声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例单条UA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产前超声特征、妊娠结局及胎盘脐带病理资料。结果... 目的:探讨单条脐动脉栓塞(Umbilical artery thrombosis,UAT)的产前超声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例单条UA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产前超声特征、妊娠结局及胎盘脐带病理资料。结果:(1)4例(36.4%)患有妊娠期糖尿病,2例(18.2%)合并抗磷脂综合征,1例同时患有重度子痫前期和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18.2%)孕期曾行脐静脉穿刺术。11例超声首次提示膀胱水平横切面仅有1条脐动脉的平均孕周为(36.7±2.8)周,回顾既往超声检查均有2条脐动脉。8例(72.7%)提示单条UAT;3例误诊为单脐动脉。(2)单条UAT的超声表现:11例均为1条脐动脉内见血栓回声且血流信号消失。9例(81.8%)提示脐带绕颈。4例(36.4%)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介于相应孕周参考值的10 th~<25 th,2例(18.2%)5 th~<10 th,5例(45.5%)<5 th;11例脐动脉搏动指数(PI)均<5 th;3例测量了大脑中动脉PI,其中2例<5 th,3例脑-胎盘比均无异常。(3)11例均为活产,其中9例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产后脐带检查4例(36.4%)脐带高度螺旋,1例(9.1%)帆状胎盘。病理提示11例脐带均有2条脐动脉,其中1条脐动脉内见血栓。结论:单条UAT有特征性产前超声表现,未栓塞脐动脉S/D、PI下降可能有助于诊断单条UAT。大脑中动脉PI下降对评估胎儿宫内状态有重要意义。分娩时机应权衡早产和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后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可溶性Tim-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优化表达
15
作者 白少云 卿吉琳 +2 位作者 刘振 谭源福 陈治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0,290,共6页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Tim-3(sTim-3)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ET28a-sTim-3-EGFP,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提取总RNA,RT-PCR扩增Tim-3基因胞外段序列,克隆入已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a-EGFP中,鉴定阳...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Tim-3(sTim-3)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ET28a-sTim-3-EGFP,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提取总RNA,RT-PCR扩增Tim-3基因胞外段序列,克隆入已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8a-EGFP中,鉴定阳性克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通过调整IPTG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温度与诱导时间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Tim-3-EGFP,并转化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温度和IPTG浓度对蛋白表达量影响不大;在培养至A600nm值约为0.6~0.8时于25℃诱导5h可获得较高的蛋白表达。结论成功表达可溶性重组蛋白sTim-3-EGFP,为该蛋白的进一步纯化生产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3 原核表达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