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1
作者 蓝敏 卢海发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整体产量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在甘蔗生产过程中做好机械化的推广工作非常关键。甘蔗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甘蔗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各环节的...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整体产量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在甘蔗生产过程中做好机械化的推广工作非常关键。甘蔗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甘蔗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旨在实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文章首先对广西地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其次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此实现广西地区甘蔗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生产 机械化 推广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宜州市甘蔗低产原因的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艳芳 李德成 +7 位作者 赵玉国 张甘霖 陈留美 马光军 李山泉 谭勇 覃振锋 韦志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5-319,共5页
广西宜州地区是国家"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之一,但单产一直偏低。对此,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州地区气候条件处于能够满足甘蔗生长的"边缘"状态;土壤存在酸化,土壤有机质、N、K、B含量偏低,土... 广西宜州地区是国家"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之一,但单产一直偏低。对此,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州地区气候条件处于能够满足甘蔗生长的"边缘"状态;土壤存在酸化,土壤有机质、N、K、B含量偏低,土体结构不良等问题;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老化、施肥不科学、灌溉条件差、蔗叶覆盖率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甘蔗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低产 调查 宜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宜州市蔗田土壤肥力的诊断和数值化综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昕 李德成 +8 位作者 赵玉国 张新 张甘霖 陈留美 马光军 李山泉 谭勇 覃振锋 韦志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9-592,共4页
关键词 土壤肥力 诊断 数值化评价 蔗田土壤 宜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宜州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病害的无人机防控效果
4
作者 梁宏卫 韦炳春 +4 位作者 卢海发 石浩丁 刘振华 王晓燕 黄应昆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了解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病害防控对甘蔗生产的增产增糖作用。[方法]2019—2020年,在广西宜州蔗区采用无人机飞防,选用720 g·L^(-1)百菌清悬浮剂和50%多菌灵悬浮剂防控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sp.)引起的梢腐病、狭斑长蠕孢菌(He... [目的]了解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病害防控对甘蔗生产的增产增糖作用。[方法]2019—2020年,在广西宜州蔗区采用无人机飞防,选用720 g·L^(-1)百菌清悬浮剂和50%多菌灵悬浮剂防控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sp.)引起的梢腐病、狭斑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tenospilum)引起的褐条病;并调查田间病害防控效果与增产增糖效果。[结果]所用配方药剂对梢腐病和褐条病均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梢腐病防效达91.33%以上,褐条病防效达81.55%以上;防控区较未防控区甘蔗产量增加7126~13872 kg·hm^(-2)、田间锤度增加2.43°~8.94°BX、甘蔗糖分提高1.89%~9.68%。[结论]采用无人机飞防有效减轻了中后期灾害性甘蔗病害给蔗农和企业造成的损失,并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也缓解了生产中高秆作物后期喷药困难、劳动力紧张和作业效率低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宜州 甘蔗病害 无人机飞防 产量 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合资优势 加快先进技术和先进 设备的推广使用
5
《广西蔗糖》 1998年第2期49-50,53,共3页
利用合资优势加快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推广使用(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546300)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是1995年4月由广西宜州市石别糖厂与英国糖业(海外)有限公司(简称BSO)合资成立的以甘蔗制糖为主的中外合资公司,... 利用合资优势加快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推广使用(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546300)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是1995年4月由广西宜州市石别糖厂与英国糖业(海外)有限公司(简称BSO)合资成立的以甘蔗制糖为主的中外合资公司,在近几年的扩建改造中成功地引进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 推广使用 煮糖罐 煮糖设备 丙糖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固氮和耐酸特性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宏卫 PRAKASH LAKSHMANAN +3 位作者 刘晓燕 黄柯钧 颜睿 罗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00-2707,共8页
【目的】开展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固氮能力评价鉴定,筛选兼具固氮和耐酸特性的特异种质,为我国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3份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分析、聚... 【目的】开展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固氮能力评价鉴定,筛选兼具固氮和耐酸特性的特异种质,为我国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3份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基因组克隆等方法,测定其株高、总茎数、锤度、干物率和固氮酶活性,克隆其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及酸胁迫下的根重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固氮割手密材料,最终鉴定出兼具固氮和耐酸特性的割手密种质。【结果】参试割手密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株高、总茎数、锤度、干物率和固氮酶活性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1.73%、37.22%、40.69%、6.77%和59.22%,其中固氮酶活性的变异最大,说明这些割手密种质中存在固氮能力变异丰富的类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物率与锤度、固氮酶活性与总茎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干物率与总茎数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8.51处可将33份割手密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聚类结果与种质本身特性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其中,第4类群中的6份割手密种质为多茎的高固氮组合,第3类群的4份割手密种质均具有植株矮小和干物率低的特点;根据地域来源对33份割手密种质不能明显聚类,但具有较多相同性状特征的种质能聚在一起,说明割手密种质的表型和固氮能力在长期演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种质GSM177和GSM03体内克隆到大量具有固氮基因nifH的固氮菌,进一步证实GSM177和GSM03是固氮型割手密种质。耐酸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种质GSM177和GSM03对酸性土壤的耐受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种质GSM177较能耐受酸性土壤环境,GSM03是典型的酸敏感型割手密种质。【结论】GSM177是兼具固氮和耐酸特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属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可在固氮和耐酸甘蔗品种选育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野生割手密 固氮 耐酸 鉴定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砍收后甘蔗重量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梁宏卫 卢海发 +4 位作者 韦素 石浩丁 杨幼 叶林高 林善海 《中国糖料》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 通过测定‘柳城05-136’、‘桂糖29’和‘桂糖42’三个甘蔗品种在不同时长水分胁迫下蔗茎重量、糖分、锤度和简纯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究甘蔗砍收后浸水胁迫对其重量及蔗糖分等的影响程度,旨在为榨季制糖企业评估及解决多雨天气条件下甘蔗砍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泡水6 h、24 h和48 h与不泡水相对应处理时长相比,其重量增幅为1.27%~1.70%(平均1.50%)、1.13%~1.45%(平均1.32%)和1.20%~1.88%(平均1.62%),砍收后48 h内的蔗茎受水分胁迫表现出吸水-释放-再吸水的过程,而蔗糖分、锤度和简纯度均随着泡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泡水6 h的蔗糖分下降0.19~0.20个百分点(平均0.20个百分点),24 h降幅为0.08~0.71个百分点(平均0.34个百分点),48 h降幅0.31~0.84个百分点(平均0.51个百分点);泡水6 h、24 h和48 h简纯度平均分别下降1.98、2.01、2.58个百分点。未泡水而自然堆放48 h的蔗茎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上与之相反,蔗茎重量逐渐下降,蔗糖分和锤度先小幅下降,然后大幅增加;简纯度先增加,然后下降,再上升。与避雨免晒自然存放的甘蔗相比,砍收后受浸水胁迫的甘蔗重量更重,蔗糖分更低,品质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胁迫 自然堆放 蔗茎重量 糖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螟虫传统化学防治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8
作者 韦炳春 石浩丁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8期118-120,共3页
我国甘蔗产地众多,甘蔗产品深受喜爱,在甘蔗种植期间,甘蔗螟虫是棘手问题,属于最影响甘蔗品质的甘蔗害虫之一,同时,还会让甘蔗减产。在过去时间里,关于甘蔗螟虫的防治主要依托化学药剂,这种防治手段虽然有效,但是,会引起大面积污染,不... 我国甘蔗产地众多,甘蔗产品深受喜爱,在甘蔗种植期间,甘蔗螟虫是棘手问题,属于最影响甘蔗品质的甘蔗害虫之一,同时,还会让甘蔗减产。在过去时间里,关于甘蔗螟虫的防治主要依托化学药剂,这种防治手段虽然有效,但是,会引起大面积污染,不利于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甘蔗螟虫传统化学防治问题出发,探讨新的防治技术,控制甘蔗生产的农药污染,为生态防控模式的落实提供借鉴,确保甘蔗螟虫防控效果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策略 化学防治 污染问题 甘蔗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