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及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勇 王植柔 +1 位作者 蒙清贵 程继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01-2804,共4页
目的:探讨肾、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分期、分型及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例肾母细胞瘤、1例右肾移行细胞癌及1例左肾上腺皮质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 目的:探讨肾、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分期、分型及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例肾母细胞瘤、1例右肾移行细胞癌及1例左肾上腺皮质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生存期。结果:术前CT检查能发现下腔静脉癌栓并对癌栓延伸范围显示清楚,但不能判断癌栓是否有浸润性。术后随访7~25个月,左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存活7个月,患者因肿瘤局部复发死亡。左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存活25个月,右肾癌患者术后存活18个月,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肾及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不是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应当行MRI扫描对下腔静脉癌栓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型,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MS瘤 肾细胞 肾上腺皮质肿瘤 下腔静脉 癌栓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分析
2
作者 王珊珊 叶定伟 +6 位作者 杨立 程帆 杨铁军 章小平 余志贤 张庆云 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1-1019,共9页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 背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与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ER2是多种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抗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对HER2高表达的UC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深入了解中国UC患者HER2表达及其特点,对于指导治疗决策、优化治疗方案和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充分探究中国UC患者的HER2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中国5个地理区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北)共8个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2023年1月—2024年3月采集组织样本的UC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上;②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UC;③需有肿瘤原发灶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表达的完整资料。排除标准:①已确诊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②医师评估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情况。收集患者的HER2 IHC检测结果及疾病信息,根据《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的标准对HER2表达进行判读,将HER22+及3+定义为HER2高表达。分析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本研究已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301268-12),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编号:ChiCTR2300069746)。结果:共纳入1054例UC患者,其中以膀胱UC为主(n=807,76.6%),平均年龄为(66.8±10.5)岁,多数(78.5%)患者为男性。HER2高表达率为58.4%(n=616),此外还有23%的患者为HER21+表达(n=242),少数(n=196,18.6%)患者为HER2零表达。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显著关联,包括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脂代谢病病史、吸烟史、UC疾病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和肿瘤分期。结论:本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中国UC患者中HER2表达普遍存在,高表达率达58.4%,并且HER2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UC患者的HER2表达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政伟 黄庆明 +1 位作者 汤汉 易贤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8,共7页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PBMAH的患者中,表现为典型的双侧肾上腺增生和(或)典型的皮质醇增多症的情况较为罕见,其临床特征为双侧肾上腺...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PBMAH的患者中,表现为典型的双侧肾上腺增生和(或)典型的皮质醇增多症的情况较为罕见,其临床特征为双侧肾上腺良性大结节样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皮质醇增多。多数患者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且以轻度皮质醇分泌障碍患者较为常见。近年来,对PBMAH的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进展,PBMAH的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多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然而,PBMAH的发病机制未明确,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的认识尚未统一,临床上依旧存在较多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本文对国内外关于PBMAH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分子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关注,提高诊断准确率,并为PBMAH的分子诊断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大结节增生 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偶发瘤 家族遗传性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释放型阿司匹林对荷瘤小鼠前列腺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程继文 蒙清贵 +2 位作者 陆浩源 王植柔 白先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释放型阿司匹林(NO-ASA)对小鼠皮下种植前列腺癌的生长及肿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皮下荷前列腺癌小鼠体内注射NO-ASA后监测肿瘤生长情况;处死小鼠后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VEGF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肿瘤中VEGF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释放型阿司匹林(NO-ASA)对小鼠皮下种植前列腺癌的生长及肿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皮下荷前列腺癌小鼠体内注射NO-ASA后监测肿瘤生长情况;处死小鼠后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VEGF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肿瘤中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CD34的表达并量化微血管数目,以未注射NO-ASA的皮下荷前列腺癌小鼠为对照。受精鸡胚尿囊膜(HET-CAM)试验检测NO-ASA在体外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小鼠体内注射NO-ASA后皮下种植的前列腺癌的生长受到抑制,小鼠血清以及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明显降低,肿瘤组织中的CD34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ASA对受精鸡卵尿囊膜上的血管生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NO-ASA可抑制前列腺癌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一氧化氮释放型阿司匹林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3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程继文 蒙清贵 +2 位作者 陆浩源 王植柔 白先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69-367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用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作为一线方案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药紫杉醇脂质体静脉滴注,剂量:35mg/m2,每周1次,连用6周后休息2周为1个周期。随后评价疗效。结果: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 目的:观察老年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用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作为一线方案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药紫杉醇脂质体静脉滴注,剂量:35mg/m2,每周1次,连用6周后休息2周为1个周期。随后评价疗效。结果: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例为稳定;副反应仅见Ⅰ度骨髓抑制。结论:单药周剂量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老年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性好,疗效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老年人 紫杉醇脂质体 每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膀胱癌细胞T-24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升学 孙文国 +2 位作者 白先忠 覃展偶 张天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维生素C(Vit C)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了解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Vit C干预体外培养的膀胱癌T-24细胞,然后通过缩胆囊素八肽(CCK-8)检测T-24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维生素C(Vit C)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了解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Vit C干预体外培养的膀胱癌T-24细胞,然后通过缩胆囊素八肽(CCK-8)检测T-24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其凋亡率结果,RT-PCR法检测Survivin mRNA、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400μg/ml Vit C可将T-24细胞阻滞于S期,诱导其凋亡并且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的表达。4、40μg/ml的Vit C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无明显抑制增殖作用,而400μg/ml Vit C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400μg/ml Vit C可抑制T-24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膀胱癌 T-24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卢杏新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34-35,共2页
对4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用毫米波(频率36GHz,输出功率120mW)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主观症状如上肢沉重感、烧灼感及肢体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优良29例,良好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7.0%(40/46)。随访6个月,无1例... 对4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用毫米波(频率36GHz,输出功率120mW)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主观症状如上肢沉重感、烧灼感及肢体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优良29例,良好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7.0%(40/46)。随访6个月,无1例加重。提示毫米波治疗乳腺癌术后轻、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简便有效,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合理选择照射方位、频率、功率、时间,做好饮食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有效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水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 淋巴水肿 毫米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急患者安全担架的研制与应用
8
作者 卢杏新 蓝才武 黄英隆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8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急危重症 搬运 担架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T和CLK3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易感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保德 刘德云 +3 位作者 玉镇源 付伟金 程继文 陆浩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探讨TERT基因rs2736098和CLK3基因rs1154319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和2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用PCR—RFLP方法检测TERTrs2736098和CLK3rs11543198位点的基因型.比较... 目的:探讨TERT基因rs2736098和CLK3基因rs1154319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201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和2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用PCR—RFLP方法检测TERTrs2736098和CLK3rs11543198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和膀胱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rs273609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73,P=0.031;χ^2=7.412,P=0.006),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2.069倍(OR=2.069,95%CI:1.181~3.624,P=0.011)。而rs1154319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χ^2=0.202,P:0.904;χ^2=0.188,P=0.665)。rs2736098和rs11543198基因型在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RT基因rs2736098位点多态性与膀胱癌的易感性相关,而CLK3基因rs11543198位点多态性与膀胱癌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ERT基因 CLK3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易感性研究
10
作者 覃茜 覃健 +3 位作者 白先忠 蒙清贵 程继文 陆浩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3′非翻译区的8473(T/C,rs527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检测研究对象的COX-2基因rs5275的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3′非翻译区的8473(T/C,rs527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检测研究对象的COX-2基因rs5275的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膀胱癌的关系。结果:COX-2的rs5275位点基因型在膀胱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CC基因型在膀胱癌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后OR值分别为:0.178,0.087;95%CI:0.119~0.264,0.058~0.129;),C等位基因携带者在膀胱癌组的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校正后OR=0.122;95%CI:0.082~0.181);rs5275位点多态性与性别、吸烟有关(校正后OR值分别为:2.125,0.476;95%CI分别为:1.500~3.010,0.325~0.696);膀胱癌组TT基因型与TC/CC与膀胱癌的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的rs5275位点多态性的单独效应可能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CT/CC基因型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