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R4A1及其拮抗剂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甘秋婷(综述) 阳志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8-543,共6页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是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肿瘤发生、炎症、代谢及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近年来发现,NR4A1在T细胞增殖分化及耗竭和功...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是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肿瘤发生、炎症、代谢及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近年来发现,NR4A1在T细胞增殖分化及耗竭和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NR4A1缺失可提高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效率且对肿瘤发生产生影响。另外,NR4A1还能通过影响其他免疫细胞来影响免疫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及抗原提呈效率,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NR4A1抑制剂为肿瘤免疫靶向药物提供新思路,可通过抑制NR4A1表达来活化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增强其对肿瘤的杀伤力。目前,NR4A1作为肿瘤免疫靶点对肿瘤的作用仍在探索阶段,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NR4A1在肿瘤中的调节机制,从而为开发新型免疫疗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 肿瘤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1例
2
作者 鲍丽伊 蔡志福 +6 位作者 王健理 李状 刘乃榕 杜佳园 苏金秋 余耀杰 王鹤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1-352,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16岁,因经量增多6+月,检查发现阴道肿物7 d于2020年12月18日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量增多,经期第1天每小时更换卫生巾,持续7 d,自觉头晕乏力,自行口服补血药物,月经周期仍正常,遂未进... 1病例报告患者,16岁,因经量增多6+月,检查发现阴道肿物7 d于2020年12月18日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量增多,经期第1天每小时更换卫生巾,持续7 d,自觉头晕乏力,自行口服补血药物,月经周期仍正常,遂未进一步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缩酶家族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田丹(综述) 阳志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8-482,共5页
醛缩酶家族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4种酶,其家族成员ALDOA、ALDOB和ALDOC被发现在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差异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的独立的预后标志物。醛缩酶家族成员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也... 醛缩酶家族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4种酶,其家族成员ALDOA、ALDOB和ALDOC被发现在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差异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的独立的预后标志物。醛缩酶家族成员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也可通过非酶功能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还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肿瘤耐药。由于醛缩酶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标志物,还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可为肿瘤的预测、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缩酶家族 恶性肿瘤 预后标志物 侵袭转移 代谢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G15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葵娜 阳志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9-412,430,共5页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15,ISG15)是最早发现的泛素样蛋白,在恶性肿瘤中显示出复杂的致癌或抗癌双重活性,然而其具体调控机制仍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ISG15通过调控DNA复制分叉进程、自噬及线粒体功能、免疫微环...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15,ISG15)是最早发现的泛素样蛋白,在恶性肿瘤中显示出复杂的致癌或抗癌双重活性,然而其具体调控机制仍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ISG15通过调控DNA复制分叉进程、自噬及线粒体功能、免疫微环境及靶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等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干细胞干性及耐药等,是潜在的诊断、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就ISG15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最新发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G15 恶性肿瘤 DNA复制叉 免疫微环境 转移 耐药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重编程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露(综述) 阳志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卵巢癌(OC)是最为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40%,而化疗耐药是影响O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糖代谢重编程参与肿瘤化疗耐药,其中涉及有氧糖酵解及磷酸戊糖途径代谢酶的过度表达而促进耐药,并且细胞氧化磷酸化状态也与... 卵巢癌(OC)是最为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40%,而化疗耐药是影响O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糖代谢重编程参与肿瘤化疗耐药,其中涉及有氧糖酵解及磷酸戊糖途径代谢酶的过度表达而促进耐药,并且细胞氧化磷酸化状态也与化疗耐药密切相关,目前这些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分子已被用做新的药物靶点,并与传统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糖代谢重编程在OC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新型靶向代谢药物及其相关的治疗进展,对探索OC化疗耐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OC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化疗耐药 糖代谢重编程 Warburg效应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雪梅 韦婷 +3 位作者 劳春艳 陈思芮 梁湘 陈英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癌症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疲乏、失眠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低下、癌症负担高[1]。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指患者意识清醒时自主决策确定其在未来失去决策能力时的治疗及护理偏好[2]。ACP不仅使患者得到符合其期望... 癌症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疲乏、失眠等症状困扰,生活质量低下、癌症负担高[1]。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是指患者意识清醒时自主决策确定其在未来失去决策能力时的治疗及护理偏好[2]。ACP不仅使患者得到符合其期望和价值观的治疗及护理,提高其临终期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成员决策负担[3]。ACP准备度是个人谈论及倾听ACP相关话题及参与ACP的行为倾向,通过对个体对ACP的动机、态度、信念3个维度来测量,良好的ACP准备度是ACP实施的重要条件[4]。患者具备较高的ACP准备度不仅减少了实施ACP时的问题和矛盾,也增强其面对疾病的应对能力[5]。本文对癌症患者ACP准备度的评估工具、ACP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提高癌症患者ACP准备度的建议,以期为未来癌症患者ACP的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准备度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预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俸艳英 阳志军 +2 位作者 彭旭 蒙一嫚 凌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预测表阿霉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心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用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CK-MB、cTn I、动态心电图资...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预测表阿霉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心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用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CK-MB、cTn I、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计算出的DC值分为DC>4.5 ms组和DC≤4.5 ms组,对比两组含表阿霉素方案患者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CK-MB、cTn I水平及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DC≤4.5 ms组的血清CK-MB和cTnⅠ浓度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4.5 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4个周期后DC≤4.5 ms组的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4.5 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DC≤4.5 ms组中23例患者c TnⅠ异常升高,且cTnⅠ升高患者与c TnⅠ正常患者在化疗前CK-MB和c TnⅠ浓度、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 TnⅠ升高患者的DC值明显低于cTnⅠ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发生的风险随患者DC值下降而增加,化疗前检测DC值能较好地预测患者发生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表阿霉素 心脏毒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建立、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薇 李力 +2 位作者 唐东平 陈心秋 黎丹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人卵巢癌体外耐药模型,研究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特征和机制。方法应用浓度递增和短时间作用法。从人卵巢癌细胞A2780中培养对顺铂耐药细胞亚株(A2780/DDP)。采用MTT法检测耐药细胞的耐药指数及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而高... 目的通过建立人卵巢癌体外耐药模型,研究卵巢癌对顺铂的耐药特征和机制。方法应用浓度递增和短时间作用法。从人卵巢癌细胞A2780中培养对顺铂耐药细胞亚株(A2780/DDP)。采用MTT法检测耐药细胞的耐药指数及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耐药细胞内顺铂含量。以及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MDRI和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1)A2780/DDP对DDP的耐药倍数为10.59.并且其倍增时间较A2780细胞延长,对VCR、MTX呈高度耐药状态,对Carp、Pym、CTX、VP16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ADM、5-FU、KSM无交叉耐药现象。(2)耐药细胞内顺铂含量明显低于A2780细胞。(3)耐药细胞内GST-π的表达呈强阳性,而MDRI只有在高度耐药细胞呈弱阳性。结论A2780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是获得性的,并呈多药耐药特征,其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与谷胱甘肽解毒途径有关的酶表达增多有关。GST一π表达过度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顺铂 药物耐受性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比较 被引量:38
9
作者 罗翠珍 张洁清 +1 位作者 姚丽军 李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6月我院15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7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98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6月我院15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7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98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11.8±109.1)ml明显少于开腹组(305.8±145.1)ml(t=-4.213,P=0.000),手术时间(236.1±50.8)min明显长于开腹组(185.2±42.3)min(t=6.669,P:0.000)。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7.800,P=0.000;t=-5.779,P=0.000;t=-2.918,P=0.004)。2组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宫旁组织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至2012年10月,腹腔镜组53例随访8—66个月,平均30.2月,1例术后21个月复发,1例术后14个月、1例术后28个月死亡;开腹组90例随访10~68个月,平均40.1月,3例分别在术后12、23、32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2、22、30个月后死亡。2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x2=0.267,P=0.6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较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并具有与开腹手术同样的疗效,是子宫内膜癌手术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原发性宫颈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志福 陈丽来 +2 位作者 曾月 梁月娟 王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因素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宫颈淋巴瘤(primary cervical non-Hodgkin's lymphoma,PCN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2016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PCN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因素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宫颈淋巴瘤(primary cervical non-Hodgkin's lymphoma,PCN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2016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PCN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测算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对PCNL的疗效及预后。临床分期根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分期,其中Ⅰb期3例,Ⅱb期3例,Ⅲb期2例,Ⅳ期2例。结果:10例PCNL患者死亡8例,生存2例,生存期为5~1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年OS为58.3%,2年OS为46.7%,5年OS为23.3%;早中期患者的1、2和5年OS分别为100%、80%和40%,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1年OS为25%,2年和5年OS分别为0和3%。单纯放疗组1例,生存期为22个月;单纯化疗组3例,其中1例化疗6个疗程,生存期为153个月,其余2例均化疗1个疗程后放弃治疗,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37个月;联合放化疗组2例,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12个月;手术组2例,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118个月。结论:临床分期为早期或晚期对PCNL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在治疗上,早期患者可以选择单纯手术或化疗,而中晚期患者单一化疗并非劣于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性宫颈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通过AMPK/mTOR/4EBP1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隆曜先 王毛毛 +2 位作者 蔡志福 张洁清 李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背景与目的:脂联素(adiponectin,APN)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抗癌因子,但APN调节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在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APN能否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 背景与目的:脂联素(adiponectin,APN)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抗癌因子,但APN调节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讨在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APN能否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真核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通路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方法:实验设计为4组:①APN组:20μg/mL APN作用于细胞30 min;②抑制剂组:10μmol/L复合物C(AMPK抑制剂)作用于细胞30 min;③APN+抑制剂组:10μmol/L复合物C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加入20μg/mL APN作用30 min;④对照组:仅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技术检测4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4组细胞中Bcl-2、MMP-9及AMPK信号通路中AMPK、mTOR、4EBP1蛋白水平;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4组HEC-1B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Bcl-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在APN组中分别为0.64±0.08和0.68±0.02,均明显低于APN+抑制剂组(分别为0.98±0.11和0.96±0.08;P=0.02和0.03)。APN组中,HEC-1B细胞Bcl-2、MMP-9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抑制剂组、APN+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APN组中,HEC-1B细胞AMPK、mTOR、4EBP1蛋白水平分别为1.49±0.02、0.48±0.00、0.19±0.00。与对照组比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APN组穿膜细胞数为(78.72±10.74)个,APN+抑制剂组为(131.45±9.11)个,对照组为(131.91±12.29)个,AP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PN+抑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APN组中,HEC-1B细胞迁移率为(19.27±1.14)%,与其余3组比较,4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余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8,P=0.39)。结论:APN可经AMPK/mTOR/4EBP1信号通路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脂联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类 4E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初始治疗相关预测手段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璐璐 陈昌贤(综述) 李力(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129-1132,共4页
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以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并得到指南的优先推荐,对于某些晚期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亦得到肯定,但其适应证仍存在主观上的不同认知。因此,迫切需要客观预测手段指导优化病例的选择,使治疗达到风险与... 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以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并得到指南的优先推荐,对于某些晚期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亦得到肯定,但其适应证仍存在主观上的不同认知。因此,迫切需要客观预测手段指导优化病例的选择,使治疗达到风险与获益的统一。本文将就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及预后相关预测手段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初始治疗 预后 预测手段 精准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严莹(综述) 阳志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2-456,共5页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及PIWI蛋白通过表观遗传沉默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潜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和预后判断因子。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晚期易复...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及PIWI蛋白通过表观遗传沉默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潜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和预后判断因子。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晚期易复发转移、产生耐药和病死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肿瘤标志物和诊断方法。近年有研究表明,piRNA和PIWI蛋白在卵巢癌中呈异常表达,通过转录后机制参与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从piRNA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中表观遗传沉默的相关机制和piRNA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早期诊断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RNA) PIWI蛋白 卵巢癌 侵袭 转移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卵巢癌诊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耀威(综述) 李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0-1055,共6页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患者自身无不适症状且对其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加之目前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缺乏有效的监测及治疗方法,故卵巢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携带...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患者自身无不适症状且对其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加之目前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缺乏有效的监测及治疗方法,故卵巢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生物信息学特性,通过检测TEX可以无创、连续、实时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是卵巢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预后随访潜在的有益指标。本文就TEX来源性质、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分离鉴定技术及其在卵巢癌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外泌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