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神经侵袭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业坤 龙颖 +1 位作者 岑立仗 姚德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29-1935,共7页
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病理因素与转移途径,与多个癌种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PN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认为PNI与宫颈癌、外阴癌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机制研究... 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病理因素与转移途径,与多个癌种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PN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认为PNI与宫颈癌、外阴癌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机制研究则涉及多个妇科肿瘤及多个分子通路,如CCL2/CCR2轴、NGF/TrkA通路、GluR2等,但研究模式碎片化,不够系统深入,需要整合。该文就PN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对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通过整合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旨在为妇科恶性肿瘤PNI的相关机制探索及临床治疗策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侵袭 宫颈癌 外阴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箐绿和亚甲蓝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韦有生 邵如玉 姚德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3-687,共5页
目的:评估吲哚箐绿(ICG)和亚甲蓝(MB)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4年4月16日至2024年7月19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手术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 目的:评估吲哚箐绿(ICG)和亚甲蓝(MB)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4年4月16日至2024年7月19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手术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中同时使用ICG和MB进行荧光显像,ICG通过子宫颈注射用于前哨淋巴结(SLN)显像,MB通过静脉滴注用于输尿管显像。使用三维荧光腹腔镜进行同屏双荧光显像,并通过李克特(Likert)评分量表评估显像的定位准确性、信号质量及临床效果,同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SLN显像率为100.0%,输尿管显像率为97.3%。SLN平均开始显像时间为ICG注射后4.08±0.64 min,输尿管平均开始显像时间为静脉开始滴注MB溶液后44.86±5.42 min。SLN主要部位包括:髂内(13.5%)、髂外(32.4%)、闭孔(67.6%)。ICG的定位准确性和信号质量Likert评分分别为:4.59±0.45分、4.57±0.50分;MB分别为:4.37±0.88分、4.28±0.91分。术中无输尿管损伤,术后无尿瘘,未发生显影剂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技术在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定位SLN并使输尿管可视化,简化手术流程并减少手术难度。该技术为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输尿管 吲哚箐绿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dCas9系统在妇科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夏月(综述) 李力(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2013年以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为热点,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们通过对RuvC中的D10A和HNH中的H840A两个位点进行点突变,使Cas9蛋白失去核酸酶活性,成为dCas9。虽然不再具有DNA切割活性,但在sgRNA的引导下依然可与目的基因结合。科... 2013年以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为热点,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们通过对RuvC中的D10A和HNH中的H840A两个位点进行点突变,使Cas9蛋白失去核酸酶活性,成为dCas9。虽然不再具有DNA切割活性,但在sgRNA的引导下依然可与目的基因结合。科学家将该系统应用于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巨大突破。通过以该系统为介导调节基因活性或基于dCas9蛋白无核酸酶活性的特性实现DNA实时检测,在妇科肿瘤的预防、筛查及治疗等方面均表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 Cas9蛋白 妇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丹 卢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2-478,共7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可以分化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宫颈癌中,TAM加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脉管形成,诱导免疫耐受。靶向TA...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可以分化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宫颈癌中,TAM加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脉管形成,诱导免疫耐受。靶向TAM的治疗已成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细胞极化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7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住院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英兰 黄薇 +2 位作者 李力 唐步坚 杨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20年来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2004年20年间广西23家医院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075例,分4个年段(1985-1989年、1990-199... 目的了解广西20年来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2004年20年间广西23家医院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075例,分4个年段(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构成比从第1年段(1985-1989年)的30.69%降至第4年段(2000-2004年)的7.34%,排序从原来的第2位降至第4位。好发年龄均为20~39岁,农村妇女总的构成占55.44%,城镇与农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80年代和90年代都以晚期病例为主,2000年后Ⅰ期和Ⅱ期病例占53.5%,不同时期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5)。治疗以化疗为主(82%)。结论广西女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构成中,排序由20世纪80年代的第2位降至90年代后的第4位,有逐渐下降趋势,可能与妇女生育观念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关。早期确诊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住院病例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明钜 王琪 +3 位作者 张玮 尹巧云 李状 李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背景与目的:叶酸结合蛋白(folate binding protein,FOLR1)又称为叶酸受体蛋白,对细胞分裂、增殖和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OLR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但在卵巢癌中存在过度表达。本研究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FOL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背景与目的:叶酸结合蛋白(folate binding protein,FOLR1)又称为叶酸受体蛋白,对细胞分裂、增殖和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OLR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但在卵巢癌中存在过度表达。本研究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FOL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FOLR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FOLR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1)。FOL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Ⅰ~Ⅱ期的表达量低于Ⅲ~Ⅳ期(P<0.05)。FOLR1在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铂类药物敏感型(P<0.01);治疗后肿瘤进展者的表达量低于缓解者(P<0.01)。FOLR1在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浆液性肿瘤(P<0.05),恶性卵巢肿瘤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高于无转移者(P<0.05),其表达量与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理分类、是否有大网膜转移和腹水量无明显相关(P>0.05)。取FOLR1表达量界值为3.115时来判断卵巢肿瘤性质,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卵巢恶性肿瘤FOLR1表达量的高低与中位生存时间长短差异无明显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OLR1表达量不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LR1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并可成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潜在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叶酸结合蛋白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梅 李力 +3 位作者 张玮 罗元 姚忠强 张洁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及其受体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54例卵巢恶性肿瘤、14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6例正常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VEGF及受体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及其受...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及其受体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54例卵巢恶性肿瘤、14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6例正常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VEGF及受体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恶性肿瘤内的VEGF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但VEGF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晚期患者组织中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3)VEGF受体表达阳性与其患者的腹水量、大网膜转移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阳性呈正相关(P<0.05)。4)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蛋白共表达阳性者的平均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不表达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二者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VEGF及其受体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高,其受体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腹水量、大网膜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及其受体蛋白共表达为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uPA PAI-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洁清 凌丹 +2 位作者 李力 黎丹戎 张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57,166,共4页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与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及PAI-1表达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卵巢恶性肿瘤(Ⅰ~Ⅱ期14例,III~IV期26例)、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1)uPA、PAI-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52.5%及67.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2)uPA、PAI-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与病理类型、腹水多少、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3)uPA、PAI-1在III~IV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大网膜及肝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AI-1与残存灶大小呈正相关。4)uPA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49.0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29.3个月);PAI-1阴性表达者的平均总生存期(52.2个月)明显高于阳性者(31.8个月),(P均<0.01)。5)COX模型分析显示PAI-1蛋白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uPA、PAI-1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恶化有关,可作为估计肿瘤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纤溶酶原抑制因子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卡铂耐药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兆前 李力 +2 位作者 张玮 王琪 唐步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38-2341,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卡铂耐药基因芯片中卡铂耐药细胞系SKOV3-CB较其亲本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的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基因芯片中卵巢癌SKOV3-CB细胞系较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两倍以上的基... 目的分析卵巢癌卡铂耐药基因芯片中卡铂耐药细胞系SKOV3-CB较其亲本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的肿瘤抑制基因,并验证其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基因芯片中卵巢癌SKOV3-CB细胞系较SKOV3细胞系差异表达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1554条,筛选出肿瘤抑制基因17个,即:RNASET2,VHL,DLG1,COPS2,NOL7,GGNBP2,RBL1,S100A2,PARG1,PERP,TCF3,DNAJA3,PCGF2,ING1,CYLD,RARRES3,RBBP8,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RNASET2,VHL,DLG1,COPS2,NOL7,RBL1,S100A2,PARG1,PERP,TCF3,DNAJA3,ING1,CYLD,RARRES3,RBBP8基因差异表达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4.47、65.24、10.81、21.30、72.94、5.95、27.13、1.57、1.32、12.93、46.80、7.57、14.90、14.00、23.98。GGNBP2,PCGF2,DLG1基因差异表达上调,上调倍数分别为5.76、2.19和17.10,基因芯片差异表达结果与real-timePCR所验证表达下降趋势的结果符合率为82.35%,下调两倍以上的基因符合率为64.70%。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合real-timePCR对其检测结果验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多肿瘤抑制基因参与卵巢癌卡铂耐药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药性 肿瘤 芯片分析技术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A3基因在肿瘤中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勇志 李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0-684,共5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全基因组低甲基化和局部性高甲基化是肿瘤产生的重要原因。LAMA3基因作为层黏连蛋白的编码基因,被证实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往往使得LAMA3低表达甚至沉默,...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全基因组低甲基化和局部性高甲基化是肿瘤产生的重要原因。LAMA3基因作为层黏连蛋白的编码基因,被证实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往往使得LAMA3低表达甚至沉默,miRNA与RNA可变剪接等表观遗传修饰也调控肿瘤细胞中LAMA3的表达。LAMA3的异常表达还与黏着斑和细胞外基质-受体两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就LAMA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A3 DNA甲基化 肿瘤 黏着斑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媛媛(综述) 李力(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6-919,共4页
卵巢癌早期病变缺乏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约70%的卵巢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经为肿瘤晚期,晚期病变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方法,因而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基因... 卵巢癌早期病变缺乏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约70%的卵巢癌患者初次诊断时已经为肿瘤晚期,晚期病变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治疗方法,因而卵巢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基因组突变特征,通过ctDNA检测可以无创、连续和实时地监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医生可以早期发现患者ctDNA基因突变情况,获得肿瘤是否发生和发生阶段情况,监测病情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就ctDNA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建立完善ctDNA在卵巢癌早期诊疗中基因水平的动态监测方法,提高卵巢癌的检测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及组织生长因子对激素替代疗法的影响
12
作者 潘忠勉 李力 +3 位作者 张玮 陈心秋 姚忠强 梁新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含量对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HRT和非HRT(NHRT)治疗的7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在HRT治疗前后及40例对照进行血清TGF含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卵巢肿瘤原发...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含量对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HRT和非HRT(NHRT)治疗的7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在HRT治疗前后及40例对照进行血清TGF含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卵巢肿瘤原发病灶以及正常卵巢组织30例进行TGF表达检测。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Ⅲ期和有大网膜转移者血清TGF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和无大网膜转移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GF含量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腹水程度以及术后残留灶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的卵巢恶性肿瘤组织TGF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术后半年至1年,HRT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与非HRT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GF含量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织TGF表达情况的患者的血清TGF水平间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GF水平和组织中表达与HRT的干预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治疗(HRT) 卵巢恶性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T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激酶4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良晨(综述) 李力(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6-370,共5页
腺苷酸激酶4(adenylate kinase 4,AK4)是腺苷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调节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浓度的生物学功能,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缺氧耐受、肿瘤的发展、抗肿瘤药物耐药... 腺苷酸激酶4(adenylate kinase 4,AK4)是腺苷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调节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浓度的生物学功能,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缺氧耐受、肿瘤的发展、抗肿瘤药物耐药、调节线粒体活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恶性肿瘤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许多肿瘤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肿瘤的治疗在不断改进,尽管在部分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说,我们对肿瘤的认识,尤其是治疗、耐药后治疗仍未突破瓶颈。AK4被用作抗癌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而AK4与肿瘤之间的确切关系尚未得到进一步的阐明。本文拟对AK4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AK4及其在临床及疾病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激酶4 恶性肿瘤 信号通路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20年1466例子宫内膜癌住院病例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英兰 黄薇 +3 位作者 龙少康 李力 唐步坚 杨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20年子宫内膜癌临床变化特点,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子宫内膜癌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2004年间广西23家医院收治的146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分4个年段(1985~1989年,1990~1994年,1... 目的: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20年子宫内膜癌临床变化特点,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子宫内膜癌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85~2004年间广西23家医院收治的146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分4个年段(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进行统计,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第一时间段(1985~1989年)的0.8499/10万逐渐升至第四时间段(2000~2004年)的2.341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6,P〈0.01)。发病年龄以50~59岁多见,年轻患者发病有升高的趋势。子官内膜癌一直以城镇妇女为主,但有下降的趋势,农村妇女发病率逐渐升高。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84.99%),一直以早期为主,但早期确诊率未见明显提高,徘徊在60%左右。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对其防治工作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住院病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蒋燕明 李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40-844,共5页
目的:基于芯片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和潜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筛选CIN进展相关m 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再次... 目的:基于芯片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和潜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筛选CIN进展相关m RNA表达谱芯片数据,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再次分析。结果:在GEO数据库获得GSE63514、GSE51993芯片数据,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信号通路富集获得Wnt、Endocytosis、Vibrio cholerae infection与CIN进展显著相关的3条信号通路,及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14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学注释与文本挖掘,发现3个基因与CIN进展相关,另有9个基因与肿瘤的进展和复发相关。通过Gene Mania工具分析发现所有筛选的基因都与已知的CIN相关基因互作形成蛋白互作网络。其中CCND2和TGFBR2与多个已知基因存在直接互作。结论:通过对芯片数据再次分析,筛选出3条信号通路及1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CIN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进展 表达谱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16
作者 黄薇 李力 +5 位作者 古明华 林玉纯 韦政清 陈若泽 李洁 刘宝印 《广西科学》 CAS 1994年第4期42-47,共6页
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检测80例子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的HPVs基因组相关序列。结果表明:(1)42例正常宫颈组织DNA无一例检出H... 应用核酸杂交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检测80例子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33例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的HPVs基因组相关序列。结果表明:(1)42例正常宫颈组织DNA无一例检出HPV,而在宫颈癌组织、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检出率分别达43.75%、45.45%和80%;(2)宫颈癌组织中阳性35例,阳性率为43.75%;HPV型别分布主要为HPV16型(18例,51.43%)和HPVR型(8例,22.86%);(3)18例HPV16型和3例HPV11/6型均为鳞癌,8例HPVR型中有6例也为鳞癌。HPV16型的18例中有12例为低分化癌,HPVR型的8例中有5例也为低分化癌;(4)不同型别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其病理形态学特征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广西地区相当部分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其感染的宫颈癌组织具有一定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感染 子宫颈肿瘤 病理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与范围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17
作者 林洁(综述) 谭剑昌 李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9-362,共4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位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EC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1]。美国妇科肿瘤组(Gynecologic Onc...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位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EC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1]。美国妇科肿瘤组(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GOG)2009年大型前瞻性试验(LAP2)[2],来自美、英2国6家医疗中(1996~2005年)共2616例Ⅰ、ⅡA期EC(FIGO 1988),随机分为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2组术中并发症相似,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肠梗阻、感染和心律失常等)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3年累积复发率为分别为11.4%、10.2%(P>0.05),5年复发率分别为13.68%、11.61%(P>0.05),5年OS分别为84.8%、84.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项研究结果对于EC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地位。根据2022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EC的治疗首先选择微创手术[3],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从此,腹腔镜手术凭借多种优点成为治疗早期EC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癌症中心 早期子宫内膜癌 妇科肿瘤 术中并发症 微创手术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重编程在宫颈癌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甘玉清(综述) 莫凌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其复杂性及异质性,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癌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的失活、信号转导途径失调和肿瘤微环境(TME)紊乱等发挥代谢重编程的致癌作用。随着从...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其复杂性及异质性,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癌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的失活、信号转导途径失调和肿瘤微环境(TME)紊乱等发挥代谢重编程的致癌作用。随着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到宫颈癌发生至侵袭与转移,宫颈癌代谢表型也在演变。HPV癌蛋白通过诱导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代谢模式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上调有氧糖酵解以满足肿瘤细胞的增殖,增强脂肪酸代谢和有氧糖酵解以满足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此外,代谢重编程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宫颈癌的治疗,例如代谢产物改变导致氧化应激失调介导的顺铂耐药、代谢相关基因重塑TME而出现的免疫抑制。在某些情况下,针对这些代谢途径和相关代谢酶的代谢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可成为宫颈癌的新型治疗方式。本文综述了代谢重编程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为研发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代谢重编程 肿瘤微环境 铂耐药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热放化疗对宫颈癌组织Bax、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琨 方绳权 +3 位作者 张彩红 陈心秋 李力 张洁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37-2539,共3页
目的研究同步热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治疗前和治疗中对宫颈癌组织Bax、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Ⅲb期分为同步热放化疗组(H+CRT组)和同步放化疗组(CRT组),观察比较局部肿瘤消退情况和1、2、3年累积生存率;采... 目的研究同步热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治疗前和治疗中对宫颈癌组织Bax、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Ⅲb期分为同步热放化疗组(H+CRT组)和同步放化疗组(CRT组),观察比较局部肿瘤消退情况和1、2、3年累积生存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治疗前、中宫颈肿瘤组织中Bax、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在完成体外照射27Gy时H+CRT组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高于CRT组(P<0.05),但两组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中H-CRT组Bax蛋白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较治疗中CRT组高(P<0.05)。H-CRT组Bcl-2/Bax比值治疗中较治疗前下降(P<0.05);CRT组P53蛋白在治疗中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增高,且较H-CRT组高(P<0.05)。结论同步热放化疗治疗宫颈癌可以提高局部肿瘤的消退率,机制可能为上调Bax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降,促进细胞凋亡;也可能抑制P53基因突变,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热疗 放射治疗 BAX BCL-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0例鼻咽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朱小东 韦军葆 +3 位作者 曲颂 梁世雄 唐步坚 王安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规范鼻咽癌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摘1要2月目在的本:院探接讨受鼻放咽疗癌的放8射40治例疗鼻预咽后癌的病影例响进因行素回,顾为性规分范析鼻。咽癌采放用射Ka治pl疗an-...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规范鼻咽癌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摘1要2月目在的本:院探接讨受鼻放咽疗癌的放8射40治例疗鼻预咽后癌的病影例响进因行素回,顾为性规分范析鼻。咽癌采放用射Ka治pl疗an-提M供eie参r法考计。算方鼻法咽:对局1部99控6年制1率月、无至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别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全组3、5、105年8.鼻6%咽和局3部9.4控%制;2率)单分因别素为分70析.6结%、果56显.7示%和性3别6.、6年%龄,无、临瘤床生分存期率分、T别分为期6、6N.8分%期、5、1有.8%无和颅3底2.侵0%犯,总、有生无存颅率神分经别侵为犯73、.有8%无、副鼻窦侵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外0.0照5)射,鼻分咽割部方照式射、剂有量无对化鼻疗咽等局因部素控对制鼻率咽、局总部生控存制率的率影、无响瘤有生显存著率性及差总异(生P存<0率.05的),影颈响动有脉显鞘著区性侵差犯异者(无P=瘤0生.00存或率<低于无侵犯者(P<0.05),但不影响鼻咽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是影响鼻咽部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2~T3期辅助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的患者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不加腔内治疗者(P<0.01~0.05),而T1、T4期患者外照射后加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并未提高其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P>0.05)。结论:鼻咽癌临床分期(特别是T分期)晚期和/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男性患者预后不佳,在外照射的基础上加用鼻咽腔内后装放疗可改善T2~T3期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