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时辰化疗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江锦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时辰化疗 健康教育 副作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小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00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药物疗法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病毒药物H101提高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化疗疗效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轶林 胡晓桦 +4 位作者 谢伟敏 岑洪 刘志辉 李永强 周文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溶瘤病毒药物H101联合化疗药物对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H101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经鼻咽部活检确诊为鼻咽癌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其中Ⅱ期7例、Ⅲ期15... 目的:观察溶瘤病毒药物H101联合化疗药物对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H101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经鼻咽部活检确诊为鼻咽癌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其中Ⅱ期7例、Ⅲ期15例、Ⅳa期8例,采用H101转移淋巴结内注射结合以顺铂为主的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其中Ⅱ期8例、Ⅲ期15例、Ⅳa期9例,仅进行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部癌组织P16、nm2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H101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H101局部注射结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淋巴结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30例鼻咽癌组织中P16、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83.3%;P16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阴性患者有效率为55.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4.0%,nm23阴性患者的有效率为8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瘤病毒药H101结合化疗可提高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疗效,P16表达异常可能是H101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溶瘤病毒 p16基因 NM2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第19、21外显子的检测及其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邹敏 周韶璋 +2 位作者 于起涛 曾爱屏 宋向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分析两者的一致率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清代替组织检测的可行性...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分析两者的一致率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清代替组织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国人群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匹配的血清标本共90对,肿瘤组织和血清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ARMS)和直接测序2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中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应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19和21外显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在血清和肿瘤组织标本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S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46.7%(42/90)和18.9%(17/90),肿瘤组织和血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为16.7%(15/90);而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30%(27/90)和4.4%(4/90),两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4.4%(4/90)。与测序法相比,SARMS法的灵敏度是35.8%。此外,肿瘤组织的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血清EGFR突变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的突变检出率仍较组织低,但SARMS法的灵敏度较直接测序法高,肿瘤组织仍为目前确定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永奎 胡晓桦 +8 位作者 黎福祥 刘志辉 谢伟敏 周文献 李永强 谭晓虹 廖小莉 廖萍 黄秉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54例,给予H101瘤内注射,每天一次,每次一支(5×1011病毒颗粒/0.5ml),连续5天,同时联合PF方案(DDP20mg/m2静滴,d1~5,...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54例,给予H101瘤内注射,每天一次,每次一支(5×1011病毒颗粒/0.5ml),连续5天,同时联合PF方案(DDP20mg/m2静滴,d1~5,5-FU500mg/m2静滴,d1~5)或AF方案(ADM50mg/m2静注d1;5-FU500mg/m2静滴,d1~5)化疗,21天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在可评价的54例患者中注射病灶的总有效率为77.7%,其中CR10例,PR3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局部疼痛20.4%,非感染性发热40.7%,流感样症状9.3%,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瘤内注射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对鼻咽癌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低,易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B缺失腺病毒 鼻咽癌 瘤内注射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MT、P53和Bcl-2表达与含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宁瑞玲 宋向群 +4 位作者 罗元 陈军 于起涛 李志革 曾爱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73-375,共3页
关键词 晚期NSCLC 方案治疗 BCL-2表达 ERCC1 顺铂 P53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MT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达铂治疗耐药性鼻咽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晓桦 谢伟敏 +1 位作者 刘志辉 周文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目的 :研究国家二类新药奈达铂单药治疗顺铂 (DDP)耐药性晚期鼻咽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奈达铂单药治疗耐药性鼻咽癌鼻咽癌 6例、非小细胞肺癌 3例。奈达铂 1 0 0mg/m2 加入 50 0ml无菌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2小... 目的 :研究国家二类新药奈达铂单药治疗顺铂 (DDP)耐药性晚期鼻咽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奈达铂单药治疗耐药性鼻咽癌鼻咽癌 6例、非小细胞肺癌 3例。奈达铂 1 0 0mg/m2 加入 50 0ml无菌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2小时 ,每 3~ 4周重复一次。结果 :9例入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鼻咽癌 6例中 1例CR ,2例PR ,有效率为 50 % ;非小细胞肺癌 3例中有 1例PR。总RR为 45 .5 %。主要毒副作用是对血小板及白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 ,恶心、呕吐反应较小 ,对肾脏的损伤、胃肠道性毒性作用及周围末梢神经等毒性较轻 ,肝肾功能影响不明显。结论 :奈过铂单药对DDP耐药的鼻咽癌或非小细胞肺癌仍有较高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治疗 耐药性 鼻咽癌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岑洪 胡晓桦 +2 位作者 周文献 谭晓虹 陆永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982-985,共4页
目的:阐明中国人群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治PTCL-U患者16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不同临床特征... 目的:阐明中国人群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治PTCL-U患者16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与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PTCL-U患者的中位年龄39岁;男女比例为2.4:1;74.85%的患者有结外侵犯,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是咽淋巴环(鼻咽、扁桃体和软腭);完全缓解率43.56%;Ⅲ~Ⅳ期、乳酸脱氢酶高、出现结外侵犯、体能状况差、巨大包块者完全缓解率低;性别、年龄、B症状及是否放疗与完全缓解率无显著性相关;国际预后指数(IPI)不同的患者,其完全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人群中PTCL-U常发生于年轻男性患者,大部分患者伴有结外侵犯,完全缓解率低,可以利用IPI指数预测其疗效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 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林小梅 莫娟梅 +4 位作者 邹敏 曾爱屏 于起涛 周韶璋 宋向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人群中的突变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入选的102例NSCLC患者均为中国人,且至... 目的: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人群中的突变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入选的102例NSCLC患者均为中国人,且至少满足以下1个入选条件:女性、不吸烟/少吸烟和肺腺癌。将102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T-PCR)的方法检测其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率;对EML4-ALK阳性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DNA扩增后直接测序的方法来检测其EGFR(18~21号外显子)及Kirsten鼠肉瘤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KRAS)(1、2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有8例(7.8%)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其中7例为突变体1(variant 1,V1),1例为突变体2(vari-ant 2,V2);这8例EML4-ALK阳性患者组织标本的EGFR(18~21号外显子)及KRAS(1、2号外显子)均为野生型。8例阳性患者中,5例患者的年龄小于总体患者的平均年龄(59±10)岁,占62.5%(5/8);女性患者6例,占75%(6/8);不吸烟患者7例,占87.5%(7/8);腺癌患者5例,占62.5%(5/8)。结论: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代表了NSCLC的一个新的分子亚型,EML4-ALK突变与EGFR及KRAS突变是不共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L4-ALK融合基因 EGFR突变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向群 于起涛 +3 位作者 吴英德 李志革 刘志辉 谢伟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4-556,共3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联合治疗 羟基喜树碱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wing样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骆敏 张玉梅 +1 位作者 李永强 黄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3-895,共3页
Ewing样肉瘤是好发于儿童与年轻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Ewing样肉瘤与Ewing肉瘤具有相似的形态改变、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因此对于鉴别诊断形态不典型的Ewing肉瘤、不具有经典遗传学改变的小圆细胞肿瘤较为困难。目前,Ewing样肉瘤有CI... Ewing样肉瘤是好发于儿童与年轻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Ewing样肉瘤与Ewing肉瘤具有相似的形态改变、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因此对于鉴别诊断形态不典型的Ewing肉瘤、不具有经典遗传学改变的小圆细胞肿瘤较为困难。目前,Ewing样肉瘤有CIC重排肉瘤和BCOR重排肉瘤两种亚型。现回顾性分析Ewing样肉瘤的分子病理特点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Ewing样肉瘤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wing样肉瘤 EWING肉瘤 分子病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下穿刺不同体模模拟乳腺肿物活检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巍 赵欣 +4 位作者 刘宇 郑仲涛 蒙丽宇 钟武宁 苏丹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一体模深部与浅部穿刺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硅胶乳腺穿刺准确率为92.50%(37/40),土豆为81.25%(78/96),茄子为72.92%(70/96),芒果为61.54%(32/52)。结论CBBCT引导下体模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高,以煮熟土豆性价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晓虹 岑洪 +2 位作者 郭保平 陈闯 劳永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0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乳腺癌旁组织的SATB1表达情况并分析SATB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ATB1在乳腺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0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乳腺癌旁组织的SATB1表达情况并分析SATB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AT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3%(146/202),在癌旁组织不表达(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ATB1有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ATB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抗体双弹头标记物导向治疗肝癌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向群 李志革 +3 位作者 吴英德 周德南 甘友全 胡晓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比较了抗AFP单克隆抗体(mAb)和抗AFP多克隆抗体(pAb)两种不同抗体双弹头标记物在肝癌患者体内的生物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抗体标记物的血浆清除半衰期均在24h左右,mAb标记物的清除较p...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比较了抗AFP单克隆抗体(mAb)和抗AFP多克隆抗体(pAb)两种不同抗体双弹头标记物在肝癌患者体内的生物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抗体标记物的血浆清除半衰期均在24h左右,mAb标记物的清除较pAb标记物略慢。尿清除的半衰期,mAb标记物约为120h,而pAb标记物则约为18h,表明二者的体内生物代谢不同,疗效可能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免疫治疗 免疫轭合物 生物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伟敏 房亮 +10 位作者 梁安民 陆永奎 周文献 王洪学 胡晓桦 廖小莉 李瑗 张春燕 周钢桥 张红星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6例HCC癌组织、65例HCC癌旁组织和17例非癌肝组织中ERC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6例HCC癌组织、65例HCC癌旁组织和17例非癌肝组织中ERC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ERCC1阳性率为44.2%(100/22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9%和5.9%,P<0.05)。有门静脉癌栓组的ERCC1阳性率为66.7%,无癌栓组为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C1阳性表达与性别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0.05)。接受根治术的184例患者中,ERCC1阳性率随着中位复发转移时间(TTR/M)的延长而显著降低(x^2=9.630,P=0.047);ERCCI阳性组TTR/M为10.3个月,而阴性表达组为20.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谷草转氨酶>2.5倍正常值、病灶最大径>5 cm和ERCCl阳性表达是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组织中ERCCl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及非癌肝组织,其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ERCC1 免疫组织化学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临床表型及预后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伟敏 翟芸 +8 位作者 周钢桥 张红星 黄文锋 廖小莉 王洪学 覃芳卉 梁安民 谢裕安 崔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8-463,共6页
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对维持DNA修复通路的核心结构——转录/修复因子ⅡH(transcription repair factorⅡH,TFⅡH)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影响XPG基... 背景与目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G,XPG)对维持DNA修复通路的核心结构——转录/修复因子ⅡH(transcription repair factorⅡH,TFⅡH)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影响XPG基因的功能,继而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但XPG的His1104Asp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门静脉侵犯等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191例肝癌患者中,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PCR(PCR-RFLP)方法检测XPG His1104Asp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患者生存期等指标的关系,对可能影响亚组间匹配的混杂因素如性别等因素进行校正。结果:CC基因型在T2+T3+T4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T1组中的频率(29.5%vs 12.5%,OR=1.883,P=0.007);在有门静脉侵犯组中,含C等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无侵犯组(70.3%vs 61.2%,校正后OR=2.320,P=0.003),但在有转移组中则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组(47.4%vs 68.7%,OR=0.309,P=0.006)。在不同原发灶大小组和数目组、不同血清AFP水平组及生存期组之间,各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G His1104Asp多态性与肝癌的病灶T分期较晚、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关联,但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 多态性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抗AFP-MMC“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毒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萍 吴英德 李志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毒副反应。方法:用131I-抗AFP-MMC“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29例(54例次),用自身对照设计(单组比较设计),全组131I-平均治疗剂量为62.09×107Bq... 目的:研究“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毒副反应。方法:用131I-抗AFP-MMC“双弹头”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29例(54例次),用自身对照设计(单组比较设计),全组131I-平均治疗剂量为62.09×107Bq,(21.53~149.11)×107Bq。结果:治疗后外周血象无明显变化,心和肾功能正常,肝功能ALT有7例轻度升高;甲状腺功能T3、T4值下降分别有3例和1例,过敏反应出现3例。结论:本组治疗耐受性良好,毒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向疗法 毒副反应 碘131 抗AFP-M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抗AFP抗体介入导向治疗肝癌的药物体内代谢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可和 吴英德 +1 位作者 刘志辉 周德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 :研究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后的体内代谢特点 ,并探讨导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经肝动脉灌注 1 2 5I 抗AFP结合化疗栓塞 (TACE)和静脉滴注CD3 AK细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 2 1例 ,检测 1 2 5I 抗... 目的 :研究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介入灌注后的体内代谢特点 ,并探讨导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经肝动脉灌注 1 2 5I 抗AFP结合化疗栓塞 (TACE)和静脉滴注CD3 AK细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 2 1例 ,检测 1 2 5I 抗AFP抗体在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各项参数及体内生物学分布特点 ,并对比观察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 :1 2 5I 抗AFP抗体血中放射性T1 2 α、T1 2 β分别为 1.85± 1.79及 15 6 .46± 6 5 .11小时 ,尿放射活性半排时间为 94小时 ,器官体表外辐射强度测定提示肝脏相对其他器官有强度较强及时间较长的放射性积蓄 ,肝脏SPECT检查瘤 肝比平均值为 2 .1± 0 .6 ,。导向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6 1.9%(13 2 1)与 2 5 .0 %(5 2 0 ) ,1年累计生存率比较亦为 6 1.9%与 2 5 .0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2 5I 抗AFP抗体经肝动脉给药后可选择性滞留在肝肿瘤内较长时间而起持续内照射作用 ,与TACE和免疫治疗应用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向治疗 药代动力学 化疗栓塞 ^125I-抗AFP抗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在间质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增殖和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岑洪 林茂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5-998,共4页
目的:用间质干细胞(MSC)体外模拟造血微环境,探讨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在MSC微环境中的增殖和分化特性。方法:实验组(CK+MSC组)以MSC为基质层细胞,建立基于MSC的体外造血细胞扩增体系,接种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外源性造血生长... 目的:用间质干细胞(MSC)体外模拟造血微环境,探讨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在MSC微环境中的增殖和分化特性。方法:实验组(CK+MSC组)以MSC为基质层细胞,建立基于MSC的体外造血细胞扩增体系,接种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SCF、Flt3L、TPO和IL-6,培养第1、2、3、4周对扩增的细胞进行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对照组为单纯细胞因子组(CK组,无MSC基质层细胞)和单纯MSC组(无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结果:(1)第4周时CK+MSC组的细胞数扩增108倍,而CK组只有7.8倍。(2)CK+MSC组和CK组扩增的集落形成细胞(CFC)数量在第3周时达高峰,第4周时CFC数量已迅速下降。(3)红系CFC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均于扩增1周后到达高峰,CK+MSC组的扩增效率要优于CK组,到第3周时两组均降为零。(4)粒单系CFC则在扩增第3周时到达高峰,CK+MSC组扩增效率优于CK组,从第4周开始出现回落。(5)扩增1周后,单位细胞(104个MNC)中的CFC数到达高峰,CK+MSC组优于CK组,从第2周开始每104个MNC中的CFC数迅速呈下降趋势,到第4周时已降至低于扩增前水平。(6)单纯MSC组无造血细胞生长。结论:(1)体外扩增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时,基于MSC的扩增体系要优于单纯细胞因子体系。(2)MSC在体外有利于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扩增的同时,并不能阻止其分化。(3)红系扩增出现在体外扩增的早期,粒单系扩增持续的时间比红系长,扩增的CFC数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胎血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双弹头导向药物治疗对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志革 吴英德 +4 位作者 周德南 贺海平 甘友全 黄秉琰 胡晓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HCC)患者接受抗甲胎蛋白抗体介导的双弹头导向药物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法和51Cr释放试验 ,分别测定了HCC患者T细胞亚群数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导向组患者用导向药物治疗后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HCC)患者接受抗甲胎蛋白抗体介导的双弹头导向药物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法和51Cr释放试验 ,分别测定了HCC患者T细胞亚群数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导向组患者用导向药物治疗后 ,其NK细胞和CD3 +T细胞、CD4 +T细胞数 ,CD4 +/CD8 +T细胞比值均无显著降低 ,CD8 +T细胞数无明显升高(P均>0.05) ;而化疗组患者做化疗后 ,其NK细胞的活性和CD3+ T细胞、CD4 +T细胞数 ,以及CD4 +/CD8 +T细胞的比值均显著降低 ,CD8+ T细胞数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该双弹头导向药物对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影响 ,而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则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抗体 导向治疗 肝癌 T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