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保政策改革影响下乳腺癌患者诊疗费用的构成及变化——基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950例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承邦 黄婵 朱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1-528,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诊疗费用的构成和变化趋势,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政策改革对乳腺癌患者诊疗费用的影响,以期为医保政策改革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2017年3 950名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诊疗费用的构成和变化趋势,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政策改革对乳腺癌患者诊疗费用的影响,以期为医保政策改革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2017年3 950名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乳腺癌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住院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2014—2017年住院费用的中位数为29 266.94元。单因素分析显示年份、住院天数、年龄、付费方式、肿瘤分期及治疗方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014—2017年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影响力由大至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治疗方式、付费方式、肿瘤分期、年龄。结论:合理控制住院天数,积极推进城乡医保整合,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住院费用 医保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医院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口腔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唐龙 张源慧 +6 位作者 陆翠谊 韦春淞 许勇 梁美娟 周春峰 郑柏芳 韦艳春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90-2495,共6页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口腔健康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7月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三级医院的204例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Beck口...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口腔健康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7月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三级医院的204例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Beck口腔评估量表(BOAS)进行调查。结果:204例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BOAS评分为(7.79±2.86)分,口腔健康无受损者62例(30.39%)。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重要性评分较高的前5位变量为机械通气时长、是否使用专用漱口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是否使用牙刷、是否口唇保湿。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是否使用牙刷、是否使用专用漱口水、是否口唇保湿是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健康受损的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比例较大,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以促进病人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有创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口腔健康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对睾丸病变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韦苇 康巍 +2 位作者 赵阳 杜杏芬 阳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对睾丸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2例(64侧)睾丸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等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睾丸恶性肿瘤及慢性炎... 目的:探讨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对睾丸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2例(64侧)睾丸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等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睾丸恶性肿瘤及慢性炎症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强化不均匀、瘤内坏死、精索静脉曲张等;但慢性炎症的静脉期CT值高于精原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慢性炎症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显著高于精原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慢性炎症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低于精原细胞瘤,预后营养指数(PNI)低于精原细胞瘤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结论:CT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炎症指数有助于提高睾丸病变的诊断水平,为临床个性化及标准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病变 睾丸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周炎症指数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乳酸化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4
作者 曾丹丹 罗文凤 +2 位作者 叶甲舟 林燕 梁嵘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430,共7页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是一种新型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通过乳酸分子与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共价结合,在细胞代谢重编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组蛋白乳酸化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是一种新型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通过乳酸分子与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共价结合,在细胞代谢重编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组蛋白乳酸化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显示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广泛影响和临床潜力。本文重点梳理组蛋白乳酸化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具体分析其在胃癌、肝癌、结肠癌等主要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乳酸化通过直接修饰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调节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和染色质构象,进而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乳酸化通过影响组蛋白与DNA的结合方式,改变染色质的开放性,增强癌基因的转录活性。此外,调控乳酸化水平或抑制乳酸化相关酶,如乳酸脱氢酶抑制剂、乳酸生成抑制剂及特定组蛋白乳酸化酶的靶向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在临床前模型中展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从不同类型的消化道癌症出发,系统总结组蛋白乳酸化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基于乳酸化修饰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乳酸化 乳酸 翻译后修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神经侵袭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业坤 龙颖 +1 位作者 岑立仗 姚德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29-1935,共7页
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病理因素与转移途径,与多个癌种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PN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认为PNI与宫颈癌、外阴癌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机制研究... 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病理因素与转移途径,与多个癌种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PN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认为PNI与宫颈癌、外阴癌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机制研究则涉及多个妇科肿瘤及多个分子通路,如CCL2/CCR2轴、NGF/TrkA通路、GluR2等,但研究模式碎片化,不够系统深入,需要整合。该文就PN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对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通过整合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旨在为妇科恶性肿瘤PNI的相关机制探索及临床治疗策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侵袭 宫颈癌 外阴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箐绿和亚甲蓝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韦有生 邵如玉 姚德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3-687,共5页
目的:评估吲哚箐绿(ICG)和亚甲蓝(MB)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4年4月16日至2024年7月19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手术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 目的:评估吲哚箐绿(ICG)和亚甲蓝(MB)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在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4年4月16日至2024年7月19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手术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中同时使用ICG和MB进行荧光显像,ICG通过子宫颈注射用于前哨淋巴结(SLN)显像,MB通过静脉滴注用于输尿管显像。使用三维荧光腹腔镜进行同屏双荧光显像,并通过李克特(Likert)评分量表评估显像的定位准确性、信号质量及临床效果,同时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SLN显像率为100.0%,输尿管显像率为97.3%。SLN平均开始显像时间为ICG注射后4.08±0.64 min,输尿管平均开始显像时间为静脉开始滴注MB溶液后44.86±5.42 min。SLN主要部位包括:髂内(13.5%)、髂外(32.4%)、闭孔(67.6%)。ICG的定位准确性和信号质量Likert评分分别为:4.59±0.45分、4.57±0.50分;MB分别为:4.37±0.88分、4.28±0.91分。术中无输尿管损伤,术后无尿瘘,未发生显影剂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维同屏双荧光显像技术在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定位SLN并使输尿管可视化,简化手术流程并减少手术难度。该技术为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输尿管 吲哚箐绿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4A1及其拮抗剂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甘秋婷(综述) 阳志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8-543,共6页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是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肿瘤发生、炎症、代谢及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近年来发现,NR4A1在T细胞增殖分化及耗竭和功...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NR4A1)是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肿瘤发生、炎症、代谢及免疫调节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受到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近年来发现,NR4A1在T细胞增殖分化及耗竭和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NR4A1缺失可提高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效率且对肿瘤发生产生影响。另外,NR4A1还能通过影响其他免疫细胞来影响免疫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及抗原提呈效率,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NR4A1抑制剂为肿瘤免疫靶向药物提供新思路,可通过抑制NR4A1表达来活化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增强其对肿瘤的杀伤力。目前,NR4A1作为肿瘤免疫靶点对肿瘤的作用仍在探索阶段,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NR4A1在肿瘤中的调节机制,从而为开发新型免疫疗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亚家族4A成员1 肿瘤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肿瘤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莉萍 王碧艳 +1 位作者 万凯莹 李柳姗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74,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肿瘤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肿瘤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提出建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436名肿瘤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科医生总体工作满... 目的:了解广西肿瘤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肿瘤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提出建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436名肿瘤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科医生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2.34±1.37,最满意的是同事关系,最不满意的为工作强度、执业环境与工资待遇;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量带入逐步回归分析中,得到肿瘤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模型:Y=0.380X_(13)+0.174X_(10)+0.171X_(9)+0.180X_(11)+0.204X_(8)+0.123X_(7)-0.100X_(3)+0.072X_(12)。结论:肿瘤科医生对工作总体满意度不高,主要受工作强度、执业环境、个人发展、医院管理、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职称和同事关系的影响。建议政府与医院管理者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肿瘤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医生 工作满意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导向下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践与思考——以广西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慧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5,共4页
价值导向型医疗是我国医改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契机,本文以价值为导向,探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文章以广西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政策间未体现激励相容、薪酬分配与技术价值脱钩、缺乏价值导向的考核机... 价值导向型医疗是我国医改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契机,本文以价值为导向,探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文章以广西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政策间未体现激励相容、薪酬分配与技术价值脱钩、缺乏价值导向的考核机制、改善薪酬待遇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公益性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医务人员价值测算体系、合理调整薪酬结构、发挥非经济薪酬的激励作用、优化政府补偿机制等建议,以期促进建立和完善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助推价值导向型医疗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制度 价值导向 激励相容 价值测算 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专科医院门诊健康教育的探讨
10
作者 马从凤 《中国健康教育》 2000年第10期619-62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专科医院 门诊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免疫检查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金兰(综述) 王琪(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2-1158,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易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可以通过NF-κB、IFN-γ/JAK/STAT和P...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易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可以通过NF-κB、IFN-γ/JAK/STAT和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下调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还能与免疫检查点分子结合以阻断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抗肿瘤目的,并且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由此可见,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一类很有潜力的ICI或免疫调节剂,且可能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这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丹 卢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2-478,共7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可以分化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宫颈癌中,TAM加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脉管形成,诱导免疫耐受。靶向TA...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可以分化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表型,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宫颈癌中,TAM加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脉管形成,诱导免疫耐受。靶向TAM的治疗已成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细胞极化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西不良反应数据库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琳玉 吴琼 +2 位作者 陈奕宇 李舒 李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ADR报告,按ADR涉及的人口...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ADR报告,按ADR涉及的人口学特征、不良反应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患者1144例,5年间,广西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ADR报告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严重不良反应的占比较大。报告中男女比例1:3.4;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741例,64.77%),主要用于乳腺癌(36.71%)、宫颈癌(14.86%)、肺恶性肿瘤(10.31%),合并铂类化疗方案最多(57.08%)。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的ADR以血液及淋巴系统为主(79.87%),而且以严重ADR居多,主要临床表现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后0~9 d。86.4%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或好转。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大量用于尚无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疾病,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用于宫颈癌(14.86%)的治疗。结论随着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临床对该药相关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重视,重点加强对该药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超说明书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孙洁 玉光耀 +1 位作者 何莎 谭晓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探讨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组织蜡块6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SA... 目的:探讨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组织蜡块68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SATB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SATB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68例DLBCL患者中45例SATB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6.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的患者SATB1阳性率明显高于ECOG评分≥2分的患者(P<0.05)。SATB1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PFS分别为55.5%和23.5%(P=0.045),5年OS分别为65.6%和34.9%(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TB1阳性表达与患者良好总生存(OS)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周期<4和LDH升高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SATB1阳性则为保护因素。结论:SATB1阳性表达与DLBCL患者ECOG评分低以及良好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低剂量螺旋CT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葵 刘丽娟 金观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2-676,共5页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早期肺癌由肺结节发展而来,常规早期肺癌影像学筛查手段为低剂量螺旋CT(LDCT),但筛查效果因诊断医师水平而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早期肺癌由肺结节发展而来,常规早期肺癌影像学筛查手段为低剂量螺旋CT(LDCT),但筛查效果因诊断医师水平而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在LDCT中的应用可辅助医师提高对肺结节的诊断效果。本文从AI对肺结节的图像质量、检出率、图像分割以及结节良恶性鉴别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低剂量螺旋CT 肺癌 肺结节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AM5/Drp1/PINK1/Parkin轴调控线粒体自噬探讨清解化攻方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晓东 刘锟荣 +3 位作者 冯敏超 班莹 唐曦平 陈国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究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构建SAP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 目的探究清解化攻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构建SAP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清解化攻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线粒体情况;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PGAM5、Drp1、PINK1、Parkin、LC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胰腺和回肠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回肠组织线粒体结构异常、自噬小体数量减少;血清中DAO、D-LA含量上升(P<0.01);回肠组织中PGAM5、Drp1、PINK1、Parkin、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乌司他丁和清解化攻方各剂量组中的胰腺和回肠病理改善,回肠线粒体损伤减轻,自噬小体数量增多;血清中DAO、D-LA含量均有降低;回肠组织中PGAM5、Drp1、PINK1、Parkin、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结论清解化攻方可能通过调控PGAM5/Drp1/PINK1/Parkin轴以提升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从而改善肠上皮细胞的修复水平,发挥保护SAP肠黏膜屏障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解化攻方 PGAM5/Drp1/PINK1/Parkin轴 线粒体自噬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Research|辅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未能提升真正根治性切除后高危复发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一项目标试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家勇 钟鉴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2-1082,共1页
不同国家的指南对术后辅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存在争议,尚未明确最佳获益人群。202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钟鉴宏教授团队在Hepatology Research发表一项目标试验模拟研究,纳入根治性切除(均符合中国肝癌分期方... 不同国家的指南对术后辅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存在争议,尚未明确最佳获益人群。2025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钟鉴宏教授团队在Hepatology Research发表一项目标试验模拟研究,纳入根治性切除(均符合中国肝癌分期方案定义的根治性切除标准)术后的HCC患者,发现术后TACE治疗可以显著改善HC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瘤生存率 TACE HCC 根治性切除 目标试验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C97影响肝癌的免疫微环境以及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灵玲 吴新悦 +1 位作者 彭小花 陈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CCDC97与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免疫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中获取HCC患者的临床和RNA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库分析,研究CCDC97在HCC中的作用,并利用体外实验探讨其功能。... 目的探讨CCDC97与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及免疫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中获取HCC患者的临床和RNA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库分析,研究CCDC97在HCC中的作用,并利用体外实验探讨其功能。结果HCC患者和肝癌细胞中CCDC97的表达水平高,并与病理特征、预后等密切相关。CCDC97被确认是一个新的预后因素。CCDC97与剪接体通路相关,该通路在肿瘤中高度活跃,可能促进癌变。CCDC97在多种免疫细胞中高表达,与免疫微环境有关。此外,敲低CCDC97在体外实验中抑制了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增殖。结论CCDC97在HCC进展以及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HCC预后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CCDC97 免疫微环境 剪接体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行血管介入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置鸿 袁度 +4 位作者 许少伟 庞清清 赵桂霖 韦猛 吴飞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符合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描述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和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40 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24例(22.6%)患者需要术中输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52/106),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是肝功能衰竭(23例,21.7%)。1例(0.9%)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余10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7个月。随访期间有49例(46.2%)患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1年内)39例(36.8%),肝内复发33例(31.1%)。13例(12.3%)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5.7个月,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9%和40.3%。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8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完全病理缓解(HR=0.410,95%CI 0.172~0.980,P=0.045)、合并微血管侵犯(HR=2.423,95%CI 1.269~4.625,P=0.007)、存在卫星灶(HR=1.916,95%CI 1.014~3.620,P=0.045)和肿瘤多发(HR=1.818,95%CI 1.012~3.241,P=0.046)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血管介入治疗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可能是一种不良反应可控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20
作者 柴华 韦琳琳 +5 位作者 杨志 李宁 廖光星 杨鸿宇 李党生 肖国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骨转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185例首诊且...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骨转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185例首诊且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检测结果,计算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骨转移效能。参照Soloway分级标准将NSCLC骨转移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全身骨显像分级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85例NSCLC患者中78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2.16%(78/185);全身骨显像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02%(71/78)、85.98%(92/107)。NSCLC骨转移组CEA、CA125及CYFRA21-1水平高于NSCLC无骨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NSCLC骨转移患者中,EOD 0:8.98%(7/78),EOD 1:50.00%(39/78),EOD 2:21.79%(17/78),EOD 3:19.23%(15/7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骨显像分级与CEA、CA125及CYFRA21-1水平存在相关性(rs=0.579、0.274、0.327,均P<0.05)。全身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NSCLC骨转移诊断效能高于各项单项检测效能(AUC=0.922),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提高(分别为92.30%、86.00%)。结论:全身骨显像对诊断NSCLC骨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适宜作为NSCLC骨转移的首选筛查方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全身骨显像联合CEA、CA125、CYFRA21-1检测比单项检测有助于提高NSCLC骨转移病灶检出率,临床实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